傾聽九二一

釋自曜

精神道路上的成熟為我們開啟了一千種可能,
有一萬種神奇的事物在我們眼前以新方式活了起來,
我們的思考和情感都更為拓寬,
我們更深入地經歷生命的美與悲,
我們以新的眼光去看且聽生命的偉大樂曲。

 

記憶的振盪

「一九三五年屯子腳大地震,我的家鄉-清水幾乎全毀了,村裡死了很多人,而活下來的人一起收拾著殘破的家園,往後每年全村都在同一忌日作祭。記得小時候我一哭,我爸爸就抱著我說:『不要哭,我們要活下去,就要奮鬥!』面對災難,我們沒有悲傷的權力,這是我父親教育我的哲學,也是從大地震學習到的真理。」悟師父淡淡地談著她小時候地震的回憶。

當我聽到那句「不要哭,我們要活下去,就要奮鬥!」卻好想哭,心中的悲愴翻騰洶湧。回顧協助災區重建的這一年,浮現的是失序的生活、疲累的身體、混亂的心情,這是自我另類的更深層的「震殤」。一路跌跌撞撞走來,有時是不知所措的,有時深深渴望有人拉我一把,面對著自己內心的斷層,常是在進與退中撕扯著。而師父的一句「不要哭,我們要活下去,就要奮鬥!」道盡了生命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一場世紀末的大災難,讓我們不得不迎向生命的奧秘,也讓我們學習傾聽生命中偉大的樂章。

 

菩薩的召喚

樂曲的動聽來自高低音符的組合,時而激揚,時而低緩;生命的奧秘來自真實體驗生活中的歡愉與悲痛。大地震衝擊著每一個台灣人的心,也震撼我們的心緒,激發我們思索自己可以做什麼?或如何做才真正能幫助重建?當時幾位法師與居士討論伽耶山基金會可以為「九二一」做什麼?美濃愛鄉協進會鍾永豐居士卻反問我們想學什麼?當時自己實在無法理解,內心想著:「被關懷、被思考的主體應該是災民的需要?怎會是援助者的學習呢?」經過一年的努力,我終於了解鍾居士的用心。

向來我們學佛的路上,總是不斷地追隨菩薩的足跡,「希望所有的人都能遠離痛苦。菩薩的工作是解開世間的困惑與悲傷,祂以各種形式示現悲憫與智慧。走在成佛之道的智者告誡後學說:「如果修行菩提心只是背誦靜坐前的幾句頌文而已,那麼便不應以此為滿足,你應設法透過體驗來發菩提心。」因此進入災區的協助工作,不只是援助而已;對我而言它是一種學習,更是來自菩薩的召喚,讓自己進入現實生活作一次深度修鍊的機緣。

 

修鍊的場域

回想這一年來修鍊的收穫,應是自己與生命的距離拉近了,真正的體認到什麼是關懷,那是一種珍惜、尊重、開放、信任的生命交織。這修鍊場域的豐厚性與複雜超乎我意料之外,歷經一次次的感動、撞擊與省思,延展我生命的韌度,也讓我體驗到生命的美與悲。

當原住民青年阿德對著我們喊:「師父,下次您們來,我一定戒酒!」驗證了一份對生命誠摯的關懷是可以化解種族與信仰的衝突。如果您看到那曾經在暗夜裡無助地戰慄,甚至為這災害擔憂破產負債的女子,而今愉悅地為災區的婦女、孩子服務,您一定會覺得不可思議與感動。我深深地感謝這些挺立的身影,讓我照見了卑微生命中最堅韌的力能,而這種力能也是生命中最美麗的呈現。

然而生命的面向是多元的,正如月有圓缺,年有四季變化。平日暗伏的危機,在災難的時刻更銳利的呈顯,例如不同價值觀的拉扯,為了爭取援助資源而導致族人的對立、猜忌,甚至分裂的局面;也有些災民家裏的救濟品可開一間店舖,一些人性貪得無饜的傳聞,讓想援助的人打退堂鼓;其中也有為了個人利益爭奪,開始了爾虞我詐的技倆;藉重建名義,寫一堆企劃到處搶錢以解決債務。

另外,黑金政權操作模式也席捲各災區,各自擴展權勢範圍,全民的愛心賑災款流向監督幾乎為零,資源分配不均造成大家內心的不平與怨憤,讓所謂的心靈重建消聲匿跡,以上種種,正是災區各種生命的面貌,每日呈現在你我眼前。

龐大的災區百廢待舉,需要重建的事項太多,牽扯的人事、政策也很龐雜,如土石流、遷村、銀行貸款、產業經濟復甦、社區意識的凝聚等。讓我們所能做的事對災區重建猶如浮海一漚,讓人覺得費盡心力也徒勞無益,常常在反省中沮喪、無奈。

面對這些無奈、傷痛、衝突,往往使自己情緒陷入了挫折、憤恨、焦慮的狀況;然而這些負面情緒對事情真有幫助嗎?難道這些不都是自己打擊自己!所以這一年來經由不斷的省思與辨證,我重新活了過來,雖然過程是充滿煎熬與撕裂,但當自己走過時反而有一份印證佛法的踏實,原來,這一切的課題都指向全然接受生命的真實。也警悟到在突然災難下,在恐懼生存危機下,在大社會根深柢固的價值觀下,我們只能迎向問題,盡自己所能的在當下堅持,而非責怨或棄絕。對生命現況我們無法要求完美,但我們可修鍊生命的寬廣與堅韌;畢竟我們要感謝自己至少不必如此扭曲地生存著。

 

傾聽生命的原音 

「九二一」的傷痕深深的劃過每個生命內心深處,面臨生存的無明恐懼如山洪般流瀉,什麼時候地震會再發生?什麼時候自己或許會無聲無息消失在這世間?什麼時候我們所愛的人會離去?也許現前擁有的一切在下一次睜開雙眼的時候就會失去蹤影!一切都無法預知這不可知的威脅,無論是誰都無法逃避,自己、親人、朋友、您所喜愛的人、不相關的人、您所厭惡的人,每個人內心中都有這揮之不去的生存恐懼。

如果我們能傾聽每個人內在生存的恐懼,如果我們同意「生存發展是所有生物的自然需求,若是受到阻礙、控制、破壞,就是面臨邪惡的挑戰。」我們自然能理解一些不合理、貪婪、殘暴的行為背後的無奈,那麼我們將可以撫平受到攻擊、傷害的憤怒情緒。生命原就赤裸地、無助地來到世間。而依賴著生存環境來形塑成長的樣態,只是人類社會中現存的缺憾及因循導致每個生命都有其本身的傷痛,現前所作所為不過是這傷痛的投射與倒映而已。

我嚐試跨出個人的認定與情緒,勇敢地看清楚我們真實生活的處境,拋棄分裂的觀念,讓自己更單純的深入傾聽生命的律動,每個生命都有著個別的曲調,彼此交織、匯聚成這偉大的樂章,流過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如赫曼‧赫塞所著《流浪者之歌》中的悉達多,最後坐在河邊傾聽:「他現在正專注地傾聽著,完全置身其中,將自己掏空去接納一切……他不再能分辨不同的聲音-分辨快樂與哭泣的聲音、幼稚與雄壯的聲音,它們現在彼此相屬:渴盼者的哀傷、智者的笑聲、憤怒者的叫喊、將死者的呻吟,它們交織、連結、纏繞在一起,所有的聲音、所有的目標、所有的渴望、所有的悲傷、所有的歡樂、所有的善與惡,所有這一切組成了世界,所有這一切就是生命中的事件和樂章。」

了解現實生存多面向的本質,我們不再要求生命的理想完美,我們試著祈願精神上的成熟與接納。佛法中有個平靜禱詞:「願我能平靜地接受我不能改變的事實,願我有勇氣改變我能改變的事實,也有智慧明白其中的分別。」有勇氣貼近苦難的本身,也能接納現存的實況,在其中我們仍擁有愉悅與平靜的心靈,正如一位禪師所言:世上的痛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心靈對他的反應。

 

祝福

二千五百年前佛陀誠摯地告訴人們:恨永不會因恨而停止,只有愛能夠療傷。這是古老而永恆的法則,即使不同的信仰也服膺這個真理,在西方聖奧古斯丁告誡世人:「要憎恨罪惡,愛有罪的人。」湯瑪斯摩頓更明白指出:「然後我彷彿看見他們心靈中不為人知的美,那深度是罪惡與欲望都無法達到的,每個人都在上帝的注視下,如果他們能看見真正的自己,如果我們能這樣看見彼此,那戰爭、仇恨、殘忍將不再出現……我們將俯下身來彼此崇拜。」

讓我們捨離批判和責難,讓我們以感謝和祝福的心看待世間的痛苦與悲傷。感謝這個苦難讓我們學會欣賞生命的衝突、苦澀與艱辛,以及擁抱一切的能力,無論是美麗或醜惡。也將祝福帶給我們所接觸到的一切,學會如何祝福、如何稱揚、如何以敬意傾聽、如何以心靈迎接,就在眼前這一刻,以最直接最親密的方式來完成。

我希望這分享能為您帶來生命的覺醒與祝福,「願您能得到平靜、祥和」。一年來的修鍊將告一階段的結束,我須回到原來工作崗位,然而以正法帶給一切生命的醒覺永遠是香光尼僧團所有法師的使命,我們將以每一種可能的形式關懷「九二一」的重建,如禪宗詩人巴梭提醒我們:「寺廟的鐘聲停了,但聲響還從花朵中繼續傳出來」。


[香光資訊網] [關懷921震災] [在闇夜裡點燈]

【發刊詞】

點燃心燈,照亮台灣

關懷行動篇

【守護一方苗圃】 

「趴趴熊的家」安親班的關懷 

課程規劃與實施 

師資與行政人員的來源與培訓 

家庭訪問與輔導 

親職教育座談會 

「無盡燈之夜」與成果展

【故鄉新情】

「畫我石岡,寫我家鄉」徵文徵圖比賽 921震災協助重建專案小組 

「畫我石岡,寫我家鄉」徵文徵圖比賽得獎名單

我心目中的石岡鄉

【希望之歌】

聽!那嘹亮的歌聲 -- 「天總是攏會光」祈福音樂會

【部落探訪】

傾聽生命的原音

飛向松鶴故鄉的希望

日與月交織的伊達邵 

雙崎的隘口

跫音迴響篇

我們感謝您! 

感恩的日子 

給「趴趴熊的家」安親 班的一封信

孩子對我說 : 「我愛您!」

我相信我能做到 

謝謝師父、老師 

我的感恩禮物 

重建心情篇

傾聽九二一

石岡與我 

無塵的淨土

共築愛的城堡 

記一位安親班的小朋友

意外的收穫

我願耕耘

與安親班共同成長

給「趴趴熊的家」一年級的孩子們

清松鶴鳴竹屋起

竹屋˙築屋是福田

迎接希望的曙光

他山之石篇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社會

支援者日記

在部落星空下,回首來時路

彌互進行曲

我們是生命共同體

是付出,也是學習

擁抱不安的心靈

附錄 :
在幫別人中,幫助自己 
從付出中成長

附錄篇

香光尼僧團關懷「921」震災紀事

伽耶山基金會「921震災協助重建專案」工作紀事

重建之路再遠,師父慈悲相隨

謝誌

「在闇夜裡點燈」流通處

印儀學院

定慧學苑

養慧學苑

安慧學苑

香光寺

紫竹林精舍

「在闇夜裡點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