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 Glorious Buddhism Magazine

第 107-1 期

利用現代科技學佛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館長-自衍法師

藉由「三法印」檢視網路上所傳播的文字、影音等資料,是否符合「無常、無我、清淨法」,仍是可適用的。

從大藏經數位化談起

 大藏經的數位化,帶動了佛學研究及佛學知識的普及。就資料的蒐
集、整理與提供,產生很大的變革;也讓大藏經展現新的資料型式,
藉由超文件、超媒體,令人耳目一新。

 就佛學研究方面:數位化的經文可以透過電腦程式,將各種版本
的經文做比對。或將文字,注入圖像、影音、地圖,整合各種數位媒
體,讓讀經變成是立體、圖像化。

 對使用者而言:以前大藏經,是少數人或圖書館、寺院才能擁有
的。但現在相當便利,人手一片光碟,就擁有一部或多部大藏經了。
就檢索方面來看:以前查紙本的大藏經,無法直接全文檢索,只能
就每一部經典內文,逐字瀏覽。現在可以透過光碟或網路,使用關鍵
詞檢索藏經全文,幾秒鐘就可以查到某一句經文的出處了。這就是數
位化的好處——節省典藏空間,使用便利,讓佛法的傳播,更無遠弗
屆。

在網路的世界學佛

使用網路學佛的利弊

 網路的興起,讓佛法的弘揚管道更多元。因此,現代人從網路上取
得學佛資訊,是非常便利的。不過,還是有其利弊兩方面。

 就利的部分而言:不受時空限制,透過網路連結取得資訊與講演,
就能聽聞及學習佛法,相當便利,不似以往,必須親往道場或購買抄
錄經典。

 就弊的部分而言:網路資訊太多,知見正確與否,難判斷;資訊未
過濾,閱讀需要花很多時間,成效不高。

 相對的,也因為取得容易,求法的恭敬心,則不易生起。

 另外,長期沉迷於網路的人,有些會將網路虛擬世界誤作真實世
界,使之面對真實人際關係時,產生畏懼、困擾。對宗教信仰的認
識,有時也會出現錯解。

建立虛擬世界的學佛平台

 不同的平台攝受不同的組群,只要可以幫助佛法傳播的管道、工
具,應該都是值得開拓的。如利用第四台或網路平台、設置虛擬寺院
供參訪、線上共修、法義諮詢、線上點燈等,都能讓佛法傳播更加寬
廣。惟建置這些平台,首要提供正見的資訊,並讓學佛者能生起恭敬
心,因為古德云:「佛法在恭敬當中求。」

 所以,凡能增益現代人學佛的管道,都值得推廣。

現實世界的溫度

 網路的出現,讓很多人藉由這個媒介,將真實世界所從事的服務,
轉換以「網路」平台完成,因而建置了很多的「虛擬大殿」、「線上
共修」、「網路點燈」。這些網路服務的出現,並無法取代真實世界
的需要,只能說是因此攝受了不同的族群。

 現實世界寺院所提供的「實體」、「真實」,是無法被取代的。人
與人真誠的互動,可以接觸到對方的溫度與感覺,直接看到、聽到、
感受到,這不是網路可取代的。

 網路雖然提供很多的壇城和共修的機會,但是,人的自制力有限,
缺少群眾彼此的提攜與互動,要有持續性,則較困難。

如何利用入口網站與搜尋功能

 網路上最常用的搜尋引擎,如Google、Yahoo、Bing等,或佛
教的一些入口網站,如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的網站提供:
「佛教入門網站」http://www.gaya.org.tw/library/b-ip/b-ip.htm
「佛教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http://buddhism.lib.ntu.edu.tw/BDLM/)、
「佛教導航」http://www.fjdh.com/Index.html)、
「天眼」http://tianyan.goodweb.cn/)。

 使用這些檢索資源時,要善用檢索技巧,使用布林邏輯and、or、
not的功能,提高檢索的準確度。

 以查詢「印順導師對培養菩提心的看法」為例,首先針對「菩提
心」列出其同義詞、廣義詞、相關詞;透過檢索介面,使用「菩提
心」and「培養」;或使用「菩提心」的同義詞「覺」and「長養」,
來提高檢索的準確度。

方便實用的科技軟硬體

 網路的興起,改變現代人取用資訊的方式。「網路」有如人類的大
知識庫、數位圖書館,不受時空限制、不分老少,皆可透過此載體,
完成自我學習。且網路上也建置不少佛教數位資源,有心學佛者,可
藉由此媒介學習佛法。

 其次,目前最夯的硬體,當屬「平板電腦」。由於輕便、好用,已
成為現代人獲取網路新知,或閱讀電子書的重要硬體。若經濟許可,
有心學佛者,是可以透過這個載體,很方便地取得網路資源。

 另外,如youtube等網上的數位影音網站,也有與佛教相關的影音
資料,可以提供線上聽經聞法,自我學習。只要您願意,學佛的管道
是相當多元的。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現代人運用3C產品來弘法或學佛,已相當
便利。在硬體方面:如數位相機、智慧型手機、小筆電、GPS衛星
導航、平板電腦等等。軟體方面:如部落格、facebook臉書、噗浪
等等,各有其發展的功能與特色。

 個人使用這些軟硬體的原則是:凡能幫助佛法弘揚及學習的工具,
我都樂於使用它;並將它整合為一,方便資訊的管理。

 另外,也自我警惕:因為這些軟硬體,是佛法弘揚的「工具」,更
要「離相」使用。不可因為「它」的出現,讓自己沉迷,產生更多執
著,而荒廢道業。

資訊洪流中的救生圈

 「三法印」,原是檢核佛教教義的標準。今藉由「三法印」,檢
視網路上所傳播的文字、影音等資料,是否符合「無常、無我、清淨
法」,仍是可適用的。

 1.諸行無常——所閱聽的內容一定要合乎正見,為「無常法」。也
可由網路上,人、事、物等種種變化;汰換資訊的快速,體會無常,
不執著於一法。

 2.諸法無我——透過網路弘法與學佛,不小心,很容易陷入以
「我」為中心。若能保持空性、無我、恭敬心的態度,必能慧古、慧
今、慧群生。

  3.涅槃寂靜--所有的閱聽資訊,是要讓我們由此得到佛法的清淨
法義。若在閱聽之餘產生煩惱,就是迷失在資訊科技的洪流中。若能
善用數位媒體,必能開拓視野,廣學多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