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出世賢聖
◎時間:90.3.3. pm3:00~6:00

·

課程講義       課堂誌       心得分享




課堂誌

  一開始先由數位同學為大家簡介高僧阿姜 查的生平略傳,並表演幾段阿姜 查的軼聞故事。在「心靈的資糧」一書中,阿姜 查對其弟子們的開示,彷彿也直指出我們在家弟子的缺憾所在。文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要算是阿姜 查要求弟子們正視自己的不安與恐懼,唯有藉由克服這一切的不安後,心中的正念始得以萌發,並且歸納出禪修的要點:提起正念觀照時,所有日常的作務均是某種形式的禪修。

  故事中的阿姜 查也點出,在禪修的過程中厭離之感難免萌生,而他總會問弟子道「你的不高興,是我造成的,還是你自己本身?」讓弟子們反躬自省。阿姜 查也開示道:人的恐懼與不安就好比一頭餓壞了的老虎,要免於造禍,唯有藉由牢固的柵欄將之隔離,而最好的柵欄就是一顆禪修具足的心。文中阿姜 查一再以簡明的生活課題導出佛學的要義,實讓人感恩有這麼一位好的導師。

  故在觀賞了一段介紹阿姜 查在泰國的僧團生活及與信眾互動情況的影片後,接下來師父便藉由影片來引出「出世聖賢---出家眾的德行」的主題。

  師父先由字面上解釋出家的意義與目的:出是「出離、遠離、超越」,家是「枷鎖、私人的佔有、煩惱、世俗的欲樂」,所以出家的意義即是:藉由煩惱私慾的排除,達到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住持弘揚使正法久住的目的。同時也介紹了出家眾所扮演的角色與所過戒律生活、僧團生活、修行生活等。

  最後師父更介紹出家授戒的儀軌讓我們認識,包含圓頂與唱誦皈依偈等,並以我們可向出家眾學習的諸多德行做一完結,引導我們思索該如何精進地保持正念,雖處五欲紅塵,而能清心自在地生活。

回此單元目錄

回慧青講座目錄



心得分享

  ◎看了介紹阿姜查的影片後,覺得十分歡喜,對以往憑書想像的巴蓬寺,也有真實的感覺。
  並且讓我認真]思考"什麼是我生活的水準"?
要不要去買春裝?投資基金還是買台股?感冒一直還沒好!多快能得到promotion?五年後自己會變的如何?哪些想法能一一實現?
但,真的很希望有一天,自己能更宏觀與慈悲地對待一切。
(宜穎)

  今天所看的影片,給我很深的印象。阿姜查所樹立的修行典範,實在是令人敬仰的。
他強調人要透過種種的修行,去認識自我並進而達到一種寧靜和諧的境界。因此,他們在森林中過著簡單甚至是清苦的生活,雖然物質貧乏,但在心靈及精神層面,卻是相當豐足,我想這就是佛陀智慧的喜悅吧!
  此外,阿姜查一直提醒我們,一個人必須時時去觀照內心,清明透徹地看著種種念頭的起起落落,但是不去執著我想應該就是這樣單純而簡單的信念,讓他及所有的修行者能夠一步一步穩固地走在這條修行路上阿姜查給了也正在這條路上的我們許多啟示!(敏惠)

  ◎世界上每個人,不管是男、女,有錢或沒錢的人,都想要追求心靈的平靜,可是一些世間的紛紛擾擾,使我們不停地起起伏伏。今天看了錄影帶後,覺得佛學的道理可以讓我得到一些平靜。不要求太多,回到最原來的自我,我想,可以讓煩擾不再困擾我們,生活也就更輕鬆、簡單,能去感受其他美好的事物。(芃璇)

  ◎今天總算有機會見識到出家的一些儀規,有不小的發現。
很佩服影片中的比丘,一天只吃一餐,而勞動量也不小,真是不為自己求安樂,又能時時為人解惑,增長正見,而不自視甚高。種種態度和行為發自真誠而不矯造,真正地做到「三月不違仁的程度,實在粉令我欽佩,當然也願我能有他們那樣的好修養,也可以導正愛生氣、愛抱怨者看不開、難捨得的心。(玉芊)

  ◎有了工作之後,學佛的初發心似乎已被塵封在煩雜的生活底層,沉重的壓力也讓這深藏底層的初心愈加抽不出來!
  難得上台北,回到了印儀,師父講課的主題,很巧是"出家眾的德行",提到了許多出家法師的歷程及發心,及時地點醒自己不要忘了當初學佛的初發心,這也讓自己深覺得學佛過程中,如果能有善知識的引導及和合的團體互相的砥礪,那真是一種福報!(俊雄)

  ◎沒有上這堂課之前,對法師的了解與認識,就只在學苑中觀察師父們的行止坐臥(當然"臥"是沒看到啦!),但法師們的威儀、及待人接物時的和藹,是我覺得印儀學苑"很可愛"的地方。
  對不起,看錄影帶時…有點打瞌睡…但我相信且很佩服師父們的"四弘誓願"的決心。對帶中有一段英國籍師父的話,他說:「去面對自己不能做到的事。」其實是很困難且需要勇氣反過來思考,這或許是我仍浮躁不安的原因吧!(怡如)

  ◎聽師父說一些出家小故事覺得很有趣,希望以後的課堂還能聽到「續集」。今天探討的主題是「出家」,除了讓我更明白出家人的生活,也從影片中獲得不少啟發。每個人出家的原因各不相同,而原因的背後,也代表了人們活在這世間所可能遭遇的迷惑與煩惱。
  無論未來是否有緣出家,我想時時觀照自己的心並且保持「正念」是很重要的。如果「在家」也能持有「出家」的精神與慈悲心,一樣可以在生活中得到「禪定」的平靜。(常瑜)

  ◎出世賢聖的修行,從意義、目的、角色到其過的生活,清楚地看到是為了「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在生活的每一個時刻修行自己,同時也利益他人。
  出家師父們堅定無比的道心,先從其形象及外顯容貌中,看到他們追求深刻的宗教生活的願心;從言談中可以體會師父們深入心靈耕耘的碩果。我想,在師父們的身上,我開始學習到的是--去耕耘自己的心田。(盈蒨)

  ◎今天上課看到阿姜查的故事,覺得生活單純是很好,可是,我想要每天做同樣的事,真的會很煩,但是若是想說又完成一件事了,就離快樂的日子不遠了,所以我還是能每天重複同樣的事,只不過常常會想要快一點完成。
學習在簡單規律的日子裡維持好心情還真需要耐心。(采庭)

  ◎從影片中看到真實的僧侶生活、在家眾的發心虔誠、以及所有的佛弟子在佛法中體悟的歡喜和感動,比起我平常從書本上經典中透過文字揣摩想像來得更真實且能深切感受,真是令人印象深刻!
  另外,法師的一段話令怡均特別心頭為之一震,就是法師說:「出家之後過得很"踏實"的生活,比起在大學時代感覺更加踏實,我們常常會因為是讀書人嘛,讀了很多書於心中就會有熱切的大志,但是有時候卻發覺自己連一些身邊的基本事都做不太好…」
我想起自己真的常常會如此好高鶩遠,我要謹記這番話在心頭,時時提醒自己做事情要更踏實。(怡均)

  ◎好喜歡今天的內容,讓我對出家師父的修行有更深的瞭解與體會,對於法師們勇敢的抉擇有更深的敬佩,這種行為真堪讚嘆為大丈夫呀!
  當師父和同學們在吟唱時,自己的思緒彷彿跳躍到了香光寺,師父剃度時的場景似乎歷歷在現。我想,或許修行不僅僅只是一個個體的行徑,也會影響周遭的人,就好像法師分享自己母親對女兒不捨的心情一般,將母親一同引領至慈悲佛陀前……但願大眾都能聞法共同找到自己身、心內外各得其所的安然。(璧菁)

  ◎上了這一課,覺得心理好平靜。影片中阿姜查的和藹,讓人覺得佛法更親近了,看到修行者的修行、村人的虔敬供養,心裡有一份感動及尊敬。
在書本中及戲裡發現「如實觀照自己、事物」是非常重要的,真的不要有逃避、不真實的面對,因為那只是內心隱藏的火山,隨時會爆發的!(香媚)

  上了"出家眾的德行"這堂課,對於"出家"的意義有更深入的瞭解;一切的無明煩惱會成為自己的束縛、枷鎖,皆是因看不透習慣抓取、佔為己有的私心在作祟,也因為執著"我"及"我 所"的存在,所以放不下這些綁住自己、囚禁心靈的種種束縛。
  出家所賦予的意義及責任是如此的令人讚嘆,能放下世俗一切、奉行教理的一生更令人尊敬!當唱誦"毀形守志節,割愛恃師親"等偈語時,那份對出家法師的"能捨"及為度一切眾生的弘願,升起一份景仰之意!期許自己能時時不忘佛法的提醒,學習出家人的"捨得"。(黛玉)

  洗碗?想到家裡還有一堆未洗的碗,偏偏影片中說:『假如保持正念生活隨時都可以禪修。』又說:『要勇敢面對自己。』所以,回家時若有未洗的碗,要趕快解決。事實上,當我從廚房經過時,已經不下一次漠視那些待洗的餐具,我就是懶得去做一些該做的事,或者找理由說:『洗碗會耽誤我的時間』,我刻意避開那項工作,只是藉口而已。
  希望能有更多人了解『出家人的德行』因為他是一種模範,可以作為修身修心的標準。修行並非遙不可及,只是看自己願意做否。
今天的課程更使我體會到,出家眾之所以值得尊敬學習,是因為出家眾的確是我們的導師,亦是治療心理的醫師。(穎怡)

回此單元目錄

回慧青講座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