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路,怎麼走?(一)--人天之路
◎時間:92.3.22

課程講義       課堂誌       心得分享

 


 

課程講義

一、抉擇佛法修學的路(參考成佛之道)                   (一) 一般的德行--以「增上心」而修人天法
(二)深化的德行--以「出離心」而修二乘法
「無常」的世間,一切的苦痛或福樂終會過去,長久流轉生死,仍在苦樂中沉載沉沒,總不出「生老病死、憂悲惱苦」,故要解脫三界苦迫。
(三)廣化的德行--以「菩提心」而修菩薩法
從解脫的正覺生活中,看到實現的著眼處即在--世間,故而廣行自他共利的大行。
*「端正法」而向「正法要」
「如諸佛法先說端正法。聞者歡悅。謂說施.說戒.說生天法。毀呰欲為災患。生死為穢。稱歎無欲為妙。道品白淨。世尊為我說如是法已。佛知我有歡喜心.具足心.柔軟心.堪耐心.勝上心.一向心.無疑心.無蓋心。有能.有力堪受正法。謂如諸佛說正法要。世尊即為我說苦.習.滅.道。」(CBETA,中阿含經 T01, p480c)
     

二、人天之路--修習人天正行(參考成佛之道)
一)解--修習正見
「爾時佛告忉提耶子首迦長者言。首迦長者。我當為汝說善惡業報差別法門。汝當諦聽。善思念之。…… 佛告首迦。一切眾生。繫屬於業。依止於業。隨自業轉。以是因緣。有上中下差別不同。或有業能令眾生得短命報。或有業能令眾生得長命報……」(CBETA,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T01, p891)

1. 正見有善有惡
(1) 從心的清淨與雜染而論
(2) 從利他或損他而論
(3) 從三行的善與不善而論

2. 正見有業有報
(1) 微小轉廣大
「莫輕小惡罪,以為無殃報,水滴雖極微,漸盈於大器,惡業漸漸增,纖毫成廣大。莫輕小善業,以為無福報,水滴雖極微,漸盈於大器,善業漸漸增,纖毫成廣大。」(CBETA,法集要頌經T04, p785c)
(2) 引業與滿業
(3) 決定與不定業
「復有業能令眾生得決定報者。若人於佛法僧。及持戒人。所以增上心施。以此善業。發願迴向。即得往生。是名決定報業。復有業能令眾生得不定報者。若業非增上心作。更不修習。又不發願迴向受生。是名不定報業……」(CBETA,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T01, p892)
(4) 三時業
A. 現報業:此生造業,此生感果。
B. 生報業:身死後來生感報。
C. 後報業:隔一生、二生或千百生才受報。

3. 正見有前生後世
(1) 錯誤信受
A. 現世論:只信現業現報,若此生不報則錯覺為「天道無知」。
B. 子孫論:「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
C. 惡世論:只信今生到來生,不信前生。
(2) 正確信受「隨業流轉」、「薪盡火相傳」
A. 隨重業
B. 隨慣習
C. 隨憶念

4. 正見有凡聖
*深信業報而積極修善,才是符合佛法正見的人生觀。

(二)行
1. 修習正命

2. 修習三福業
(1) 布施:依必須的資生物具而得生存的安樂,讚嘆布施的功德。
(2) 持戒:本於慈悲而持戒,是「以己度他情」的自通之法。
(3) 禪定:從「自淨其意」中起修,要依「慈心」與「淨戒」而修習禪定。

3. 修習六念法門
(1) 念佛:念佛的智德、恩德、斷德等功德。
(2) 念法:受持奉行得解脫。
(3) 念僧:念聖僧及菩薩等功德。
(4) 念戒:念自己持清淨戒。
(5) 念施:念自己行布施的功德。
(6) 念天:念自己曾行布施持戒等功德,也能同天人一般得福報。
「爾時須達多長者。遇病困篤。於時世尊。聞其病甚。即於晨朝。著衣持缽。往詣其家。……佛告長者。依四不壞。爾今次應修於六念。汝當念佛諸功德。憶佛十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是名念佛。云何念法。如來所說勝妙之法。等同慶善。現在得利。及獲得證。離諸熱惱。不擇時節。能向善趣。現在開示。乃至智者自知。是名念法。云何念僧。常當憶念僧之德行。如來聖僧。得向具足。應病授藥。正真向道。所行次第。不越限度。能隨於佛。所行之法。須陀洹果向須陀洹。斯陀含果向斯陀含。阿那含果向阿那含。阿羅漢果向阿羅漢。是名如來聲聞僧。具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為他所請。如是等僧。宜應敬禮合掌向之。是名念僧。云何念戒。自念所行滿足之戒。白淨戒。不瑕戒。不缺戒。不穿漏戒。純淨戒。無垢穢戒。不求財物戒。智者所樂戒。無可譏嫌戒。次應自念。是名念戒。云何念施。己所行施。我得善利。應離慳貪行於布施。心無所著。悉能放捨。若施之時。手自授與。心常樂施。無有厭倦。捨心具足。若有乞索。常為開分。是名念施。云何念天。常當護心念六欲天。念須陀洹斯陀含。生彼六天。須達多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六念之法。我已具修。……佛為長者。種種說法。示教利喜。從座而去。須達長者於佛去後。尋於其夜。身壞命終。得生天上。(CBETA,別譯雜阿含經T02, p441a)」

4. 修習世間八正道:遠離苦、樂二邊,以「正見」為導的人生,是為「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

八正道
意義
經文(雜阿含.七八五經)
三學
正見
從聽聞正法,如正見善惡因果、生死相續或解脫而得正確的信解。 何等為正見有漏.有取。向於善趣。若彼見有施.有說。乃至知世間有阿羅漢。不受後有。是名世間正見。
正思惟
如理思惟且立下志願去實現,與正見相應。 何等為正志有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謂正志出要覺.無恚覺.不害覺。是名正志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
正語
不妄語、不兩舌、不惡口、不綺語 何等為正語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謂正語離妄語.兩舌.惡口.綺語。是名正語世.俗。有漏.有取。向於善趣。
正業
合理的行為 何等為正業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謂離殺.盜.婬。是名正業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
正命
合理的經濟生活 何等為正命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謂如法求衣食.臥具.隨病湯藥。非不如法。是名正命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
正精進
止惡行善的努力 何等為正方便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謂欲.精進.方便超出.堅固建立。堪能造作精進.心法攝受.常不休息。是名正方便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 通三學
正念
憶念不忘失 何等為正念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若念.隨念.重念.憶念。不妄.不虛。是名正念世.俗。有漏.有取。正向善趣。
正定
制心一處,得入禪定 何等為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若心住不亂.不動.攝受.寂止.三昧.一心。是名正定世.俗。有漏.有取。轉向善趣。

5. 修習彌勒淨土法門:發願往生兜率天,後隨同彌勒菩薩下生人間,見佛聞法。

 
三、結語

  依法修行的佛弟子因根性不同而有不同的歸趣,但佛法為普及大眾,漸向解脫,故而開示依「增上心」而向解脫的人天行,從「端正法」而向「正法要」。是以佛法不否定人生,肯定人生的和樂,從確立人的行為價值,使人類努力於止惡行善,將迷情的生活轉為正覺的生活。

 

  

回此單元目錄

回慧青講座目錄

 



課堂誌

  

回此單元目錄

回慧青講座目錄



心得分享

 

 

回此單元目錄

回慧青講座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