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前世今生之謎
◎時間:91.3.9
課程講義 課堂誌 心得分享
課程講義
前世今生之謎 91.3.9.
一、 生死輪迴
1.無始生死輪轉
雜阿含(九五五):如是我聞,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爾時,世尊告諸比丘:「眾生無始生死,長夜輪轉,不知苦之本際。譬如,比丘,若有士夫轉五節輪,常轉不息;如是眾生轉五趣輪,或墮地獄.畜生.餓鬼及人.天趣,常轉不息。如是無始生死,長夜輪轉,不知苦之本際。是故,比丘,當如是學,斷除諸有,莫令增長。」
佛說此經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2.六趣:地獄趣.畜生趣.餓鬼趣.人趣.天趣.阿修羅趣
3.生活中的輪迴
二、輪迴的原因
1.隨心而轉
2.業力輪迴:各隨業所趣,善惡果自受,惡業墮地獄,為善上昇天。(CBETA,
T02, no. 99, p. 335, c9~14)
三、業的法則
1.有報必由業
◎《中阿含經.鹽喻經》「世尊告諸比丘。隨人所作業則受其報。如是。不行梵行不得盡苦。若作是說。隨人所作業則受其報。如是。修行梵行便得盡苦。」(CBETA,
T01, no. 26, p. 433, a14~17)
◎《中阿含經.思經》「世尊告諸比丘。若有故作業。我說彼必受其報。或現世受。或後世受若不故作業。我說此不必受報。」(CBETA, T01,
no. 26, p.437, b26~28)
2.如是因如是果
◎《雜阿含1047經》「世尊告諸比丘。有惡業因.惡心因.惡見因。如是眾生身壞命終。必墮惡趣泥犁中。譬如圓珠。擲著空中。落地流轉。不一處住。」(CBETA,
T02, no.99, p. 274, a6~9)
◎《雜阿含1047經》「業善因.心善因.見善因。身壞命終。得生天上。譬如四方摩尼珠。擲著空中。隨墮則安。如是彼三善因。所在受生。隨處則安」(CBETA,
T02, no. 99,p. 274, a20~23)
四、「業力論」的啟示(ref.:釋印順,《佛法概論》,〈業感說的價值〉92~95)
1.善惡有報非懷疑
「目前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一切,都反應著過去的業。如果能認知這一點,那麼每當我們遭遇痛苦和困難時,就不會把它們看成失敗或巨禍,或把痛苦看成是任何形式的處罰,我們也不會責怪自己或自怨自艾,而是把正在經歷的痛苦,看成是過去業報的完成。西藏人說:『痛苦是掃除一切惡業的掃把。』甚至還要感謝一個業正要結束了。我們知道:『好運』是善業的果報,如果不好好利用它很快就會過去了;『壞運』是惡業的果報,事實上它正在給我們淨化的絕佳機會。」(摘自《西藏生死書》)
→「接受」與「謹慎」
2.前途光明非絕望
『西藏人說:「壞行為有一項好處,那就是能夠被淨化。」因此,永遠都有希望。即使是謀殺犯和最冷酷無情的犯人,都可以改變和克服導致他們犯罪的情境。如果能夠純熟而睿智地利用目前的情況,它們都可以啟示我們解脫痛苦的束縛。』(摘自《西藏生死書》)
→「積極」與「自新」
3.機會均等非特殊
◎《雜阿含548經》「尊者摩訶迦旃延語摩偷羅王言:『大王。此是世間言說耳。世間言說言。婆羅門第一。餘人卑劣。婆羅門白。餘人黑。婆羅門清淨。非非婆羅門。婆羅門從婆羅門生。生從口生。婆羅門所化。是婆羅門所有。大王當知。業真實者。是依業者。』
「『汝為婆羅門王,於自國土,諸婆羅門、剎利、居士、長者,此四種人悉皆召來,以財以力使其侍衛,先起後臥,及諸使令,悉如意不?』答言:『如意。』復問:『大王,剎利為王.居士為王.長者為王,於自國土所有四姓悉皆召來,以財以力令其侍衛,先起後臥,及諸使令,皆如意不?』答言:『如意。』
「『國土中有婆羅門,有偷盜者,當如之何?』王白尊者摩訶迦旃延:『婆羅門中有偷盜者,或鞭.或縛,或驅出國,或罰其金,或截手足耳鼻,罪重則殺,及其盜者,然婆羅門,則名為賊。』復問:『大王,若剎利.居士.長者中有偷盜者,當復如何?』王白尊者摩訶迦旃延:『亦鞭.亦縛,亦驅出國,亦罰其金,亦復斷截手足耳鼻,罪重則殺。』
「『婆羅門作十不善業跡,當墮惡趣;阿羅呵所,作如是聞,剎利.居士.長者亦如是說……若婆羅門行十善業跡者,當生善趣,阿羅呵所,作如是.聞如是,剎利.居士.長者亦如是說……』
→「平等」與「包容」
4.自立創造非他力
◎《雜阿含》102經:「不以所生故,名為領群特,不以所生故,名為婆羅門,業為領群特,業為婆羅門。」(CBETA, T02, no. 99,
p. 29, a26~28)
◎「對西藏人來說,業在他們的生活中,具有非常生動而實際的意義。他們活在業的真理和原則之中,這就是佛教倫理的基礎。他們瞭解業是一種自然而公正的過程。」(摘自《西藏生死書》)
→「創造」與「責任」
五、發現自身的業與輪迴
◎覺察、回顧自己的生活:
「真的如此難以看到業在作用嗎?我們不是只需回顧自己的生活,就能看清行為的後果嗎?當惱怒或傷害到別人時,它不是反彈到我們自身嗎?不就會留下痛苦而黑暗的記憶,以及自我厭惡的陰影嗎?那個記憶和那些陰影就是業,我們的習慣和恐懼也是來自業,都是過去所行、所言或所思的結果。如果能夠檢討自己的行為,同時能夠了了分明,就會發現,在我們的行為中有一個老是在重複的模式。每當做錯了事,就會導至痛苦:每當做對了事,就會產生快樂。」(摘自《西藏生死書》)
回此單元目錄
回慧青講座目錄
課堂誌
這次是本期第二次的慧青課程,本次課程的題目是"前世今生之謎"。
首先,見勛法師引雜阿含經九五五經來說明輪迴的動性,也就是『無始生死,長夜輪轉』,說明生死輪迴是一個圓,反覆的由生生死、由死生生,但每一個輪轉都是不同的,。而後法師分組討論何為六趣,此中的趣,是「趨」,也就是性之所趨。法師再解說"六趣"時引用佛使比丘的〈生命之因•八趣•P58~P63〉中的說法,把六趣引申為八趣,分別是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八趣。佛使比丘的擺脫以往世俗的說法,給予這八趣不同的風貌,他重新回到了以人為本的人本思想,把這些趣比做人性中的弱點,是人天生的駑鈍性格的表現,例如地獄趣是指焦慮;畜生趣指愚癡;餓鬼趣是貪念等…。
而後法師開始解說輪迴的原因:隨心而轉、業力輪迴。由於不同的心境決定你將存在於哪一趣,是以會陷入輪迴這個迷陣裡就是因為心裡有貪、嗔、癡三念,故輪迴的第一個原因便是"隨心而轉"。而業力便是所謂的行為作用力,人的心境往往受到行為的影響,做善的事,便有善趣,就能升天,反之亦然。
再來法師說明業的法則,分別以〈雜阿含經•1047經〉〈中阿含經•鹽喻經〉〈中阿含經•思經〉這三部份來說明:有報必有業、如是因如是果。也就是俗話中所謂的『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的觀念。之後再論及"業力論"的啟示,引用較淺近的〈西藏生死書〉及〈雜阿含經•548經〉來說明:善惡有報非懷疑、前途光明非絕望、機會均等非特殊、自力創造非他力四點,分別指出『接受與謹慎』、『積極與自新』、『平等與包容』、『創造與責任』這些觀念。
最後見勛法師以"人生五章"這篇短文來勉勵我們,在人生的旅程有許許多多的深洞,也許我們會一再的掉入裡面,但只要我們能夠把過去的錯誤作一個終結,開始一個新的人生,也就是心理學上的"試誤學習",那過去的錯並不可恥,最重要的是要以過去的錯誤作為以後前進的磐石,找尋自己前進的新方向。
回此單元目錄
回慧青講座目錄
心得分享
ffh
未曾生我誰是我?今生生我我是誰?對於今生的種種,人總是有太多的不確定感 這讓人萌生諸多煩惱。其實,「無常無常」,境隨意(心)轉,分分秒秒的當下都是個輪迴。
若能作如是觀,也許對因果及業報的觀感,才能更有體會吧!!
邱凌傑
佛使比丘把因果輪迴的關係應用在生活中。現世裡而非來世的未知,讓我在今天的講座中有機會和目前的生活做一番對照和反省。
已經迷惑有好一陣子了,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來,即使是自己喜歡的。常懷疑自己為什麼要按照學校的課程來讀,來生活;為什麼要做這,要做那?陷入了哈姆雷特的猶豫習性:To
be or not to be, that's a question. 在講義的第五點中,摘自「西藏生死書」的一段話:「每當做錯了事,就會導致痛苦;做對了事,就會產生快樂。」與之相應照,做錯了事,導致痛苦,是也做對了事,產生快樂,不盡然也。對生活許多事感到麻木,因苟且已成性,像是「生活五章」中的「落洞人」我想是要徹底找出因的時候了。
Pauline
法師今天談業及輪迴,內容似乎很多,但不難發現人生的道理,像最後的人生五章的故事,我就覺得很有趣,很多人看到第一個反應是:「怎麼會那麼笨,一直掉下去。」是的,這是我們直覺上的一個想法,其實仔細深思,在我們人生的路上,那深洞比如陷阱,我們總是不斷地掉入陷阱中而不知不覺,那就是我們沒發現到底我們錯在那裡,所以一直不斷地重覆,其實如果我們能對自己的行為,從內心真正地省思,我們就會學習到經驗而能夠有創新,一個新想法產生,就會有另一個解決方法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除了要懂得不墮落於八趣,更要懂得如何尋求創新,而能讓我們生活更能達到成功與快樂,希望大家都能從中學到人生的真正意涵。
玉雲
1.第一次聽到四惡趣也可以有新的解釋,地獄=焦慮,畜生=愚痴,餓鬼=貪,阿修羅=懦弱、害怕,其實生為人,幾乎每日每夜都在經歷這四惡趣,而不得解脫。
2.再談到業力,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從小我們就被教育要友善的對待別人,長大之後卻發現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友善的對待自己,但那並不是自己的錯,也不必怨恨別人,因為他所對你作的行為源屬於他的個性,而他的個性如此,已夠他自行艱熬的了!
3.佛家認為惡業和惡運來了正是自己要盡業的時候,這是佛法消極的為善面,而種如是因,得如是果,勸人正視自身所為,造未來果,這是佛法的積極面。
J我想,學佛便是要學佛的清淨心,欠人家的就還,能把握去行善、助人的就去做。如果念念是正念,事事是正事,也如同身在淨土了吧!
采庭
今天上課學到輪迴和業的觀念,本來我以為輪迴限於自然肉體的生與死,但是在佛法上卻是簡單的起心動念罷了,平常的喜怒哀樂也是輪迴,那麼時常保持平靜的心才是免於輪迴的方法,看來我要好好修身養性了。
另外,我覺得人生五章的第二章的敘述很像我去年辦比賽的心情,我一直把錯誤推給學姐,雖然我很明白是我在逃避問題,經過兩個月的沉澱,我終於能看到這個洞了,現在我面前又有好多洞,我希望這次我是補洞的人。
盈如
萬法為心造!常常有人希望自己在往生後能到西方極樂世界。但是卻不知道其實是不需要等到往生才可以擁有那樣的意境。當一個念頭生起時,那就可以將你帶往六趣之中。當犯下錯誤時,種種煩惱、恐懼出現。當下就如同置身於地獄;
當心寧靜如止水時,當下就如同置身於極樂世界。
這就是當訴我們,要謹慎地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讓自己能時時種下善因,未來的善果將會是最甜美的!
盈瀅
就像上課中所說的,我一直不斷的重蹈覆徹,因為那是我的弱點及不良習氣,不是不能改,而是不願承認自改能改,應該叫愚昧吧!常常覺得自己害怕受傷,所以面對很多事情總是畏畏縮縮放不開,所以現在要讓自己覺知吧!覺得自己不夠勇敢~就試著讓自己堅強些,雖然在過程中我都覺得好難,所以進步的富度總是那麼一點點,給自己一個目標,告訴自己"我可以",因為自己很悲觀,對於一件事總是看到它負面的影響才會阻礙自己,現在開始重新出發都不會太晚的─我是這樣告訴自己的。
媛元
今天一開始講到輪迴,其實發現輪迴並不是形體上的輪迴,而是心境上的,就像雖然我們的形體上是個人,可是心境上若很愚痴,便已墮於畜牲趣,另外,就是在說業障,其實業是一種行為,在家中曾翻過佛經,常說一些業障,其實這些大半是因果,一個人做了什麼因便會自身結一些果,我們常會遇到一些煩惱,其實大半都是因為自己之前所造的因,所以善惡有報也是這原因了,我們不應該太執著於一些煩惱,因為那終將會結束的。
回此單元目錄
回慧青講座目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