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破山寺後禪院 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萬籟此俱寂,惟餘鐘磬音。
【楔子】
常建是盛唐詩人,開元年間進士,與王昌齡同榜。由於仕途並不如意,曾隱居於武昌一帶,以山水、琴詩抒懷遣興。他的詩作常以山林、寺宇為題材,本篇即是其中最為膾炙人口的作品。
破山寺在江蘇常熟虞山北麓,建於南朝時,至盛唐已是一座古剎。詩人極寫參訪時禪房周遭幽靜深邃的景致,及在山水清音的洗滌下,內心的喜悅與體悟。全詩不但具有濃郁的畫意、詩情,更含蘊著耐人尋味的禪趣,實是唐代禪詩的經典之作。
【詩意略說】
清晨時分到古寺參訪,旭日在高高的林端閃耀。循著蜿蜒的小徑前行,一路欣賞駐足、留連徘徊;在林蔭深處,只見禪房靜靜矗立,彷彿沉浸於亙古以來的寧靜之中。
在扶疏的花木叢間,鳥鳴婉轉,聲聲訴說著心靈深處的愉悅,禮讚著山林風景的優美。澄澈的潭水映照著天上的浮雲,水邊景物的倒影清晰可見。在水色山光的濡染下,世俗的塵勞逐漸沉澱,一種單純的喜悅油然而生,心也漸趨於空靈而明淨。
嘈雜的喧囂早已遠離,周遭只是一片深沉的寧靜;唯有禪房偶而傳來鐘磬的聲音,在山林間悠悠迴盪。
【禪悅為味】
「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極言山光使鳥性愉悅,潭影令人心空寂;強調自然山水對心靈陶染的力量。
的確,走向山林,正是回應自然對心靈的召喚。當我們的心向自然開放,大自然生生不息的生機,以及和諧寧靜的氣氛,便會淨化、調整我們漸次失序的心靈,使其回復原有的和諧秩序。
心與境,原是相互依存的。就一般人而言,心總是緣境而轉。在世間,耽溺於財色名食等慾望;走入山林,對紅塵的貪愛便覺淡遠。山水清音,讓塵勞的心,得以暫時休憩。出世的情懷,對清淨生活的嚮往,便自然浮現於心中了。
然而,真正的修行者雖然隨緣而行,卻不會隨境流轉。在他們心中,所謂的順境、逆境,世間、山林的相對性已經泯除;因此能常保清明自在、如如不動的心境。
《維摩詰經•方便品》有「以禪悅為味」之說,對自性有所體悟的人,了悟萬相本空的旨趣,自有一種不待外求的法喜。山光、潭影,如鏡中花、水中月,雖美麗而實虛幻;惟此空靈妙明的心性,為當下唯一的真實!
【聲音的本質】
「萬籟此俱寂,惟餘鐘磬音」,描寫眾響俱寂後,天地間猶有鐘磬的清音繚繞。在鐘磬聲的襯托下,山林的寂靜益發深沉;而在寂靜的氛圍中,鐘磬音亦更扣人心弦。動與靜相參,將聲音與寂靜的微妙關係鮮明的呈現出來。
其實,萬籟與鐘磬之音都內蘊於寂靜之中。
聲音有如波浪,自寂靜的大海中生起,最終又回歸於大海的寂靜。寂靜是聲音的本體,而聲音則是寂靜之體的妙用。
「萬籟此俱寂」,是全用歸體;「惟餘鐘磬音」,則是由體起用。這一聯藉由聲與寂的對照,從另一個側面,詮釋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以及空中生妙有、色空不二的真諦。
【結語】
這一首寺院參訪的詩作,將禪寺的寧謐幽靜,與山光水色的澄澈空明描繪得相當真切動人。藉由和諧靜美的風光,點染出禪家超逸絕塵的生命情態,及其清淨無染的心境,令人悠然神往。
萬籟俱寂之際,鐘磬的餘音在山林白雲間綿邈迴盪……聲聲彷彿都是殷切的叮嚀,莊嚴的祈願。
請用心諦聽!諦聽那來自心靈深處永恆的召喚。(陳清俊、鄭敏華)
回目錄
回主畫面
聞 鐘 皎然
古寺寒山上,遠鐘揚好風。
聲餘月樹動,響盡霜天空。
永夜一禪子,泠然心境中。
【緣起】
聆聽過古寺傳來的鐘聲嗎?
當鐘聲叩響之際,每一個生起的音符,都如波浪的相隨,在即滅即生的相續中,形成不絕如縷的餘響,久久迴盪,最後,消散於空中。
聲音介乎有無之間,它的生滅、變化十分快速,在頃刻間即呈現由聲入寂,自寂而喧的歷程,演說著「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奧義。
其實,只要善於諦聽,一切的音聲,無非都是宣流的法音。
【鐘聲的召喚】
詩人筆下的鐘聲從遠方傳來,彷彿歷經亙古綿長的時間之流,穿過歲月、度過寒林,在清輝流轉、皓月映照的群山叢樹間,迴旋繚繞。古寺、寒山、霜天、月色,點染出幽深寧靜的氛圍,鐘聲也因而顯得格外悠遠、蒼茫。「遠鐘」帶著舒緩的節奏,裊裊的餘音,在聲與聲之間,容有令人沉吟深思的空白,與詩人淡泊閒靜的心境恰可相互呼應。
悠揚、莊嚴的鐘聲,彷彿來自於清淨法界,是一種叮嚀、更是一種永恆的召喚。
【諦聽】
靜夜參禪的詩人,在妄念不起中,心境一片澄澈空明。聆聽,便成為一種純然清淨的觀照。鐘聲,從靜寂中響起,又回歸於靜寂,經歷「生、住、異、滅」的遷流變化,最終消散於佈滿秋霜的夜空。詩人聽得分明,了然於心,卻不攀緣,也無掛礙,隨它自來自去,任其如幻生滅,那迴響在山林的,也迴響在心靈;當下,只是無限的空明與澄澈!
【大音希聲】
所謂「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鐘聲迴響在山林,為空山帶來無限機趣,同時,亦使空山含蘊著比無聲更為深沉動人的寧靜。詩人在泠然的心境中,不僅聽到鐘聲,更聽到寂靜;而寂靜,是一種最永恆的聲音。眾響沉默之後的寂靜,才是聲音的實相啊!「萬古長空」、「一朝風月」,隨著鐘聲的起落,詩人的心靈自然融入霜天的清曠空寂中,那是一種別具禪悟意趣的空寂境界。
【餘音】
詩人藉由聞鐘,呈現了心與境的無二無別,不一不異,那泠然輕妙的心境,即是宇宙的本體;而宇宙的本體,亦不離心性的澄寂。詩人如明月霜天般的禪心,空靈澄澈,令人生發無限嚮往之意!(陳清俊、鄭敏華)
回目錄
回主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