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捷徑]/【觀行走】

以修「觀」的方式覺知行走


  現在進入「觀」(毘婆奢那)的部分,「觀」是智慧的訓練,我們可以用觀察相同覺照對象的方式來訓練自己,同樣用「呀」,但意思卻不相同。在「止」(奢摩他)的部分,「呀」只是指「覺知」;但在「觀」的部分,則是指「覺知無我」,你必須謹記在心,這是不同的「呀」。現在你將訓練自己去了知無我,行走時,只有動作或移動,其中沒有「我」,你必須深入觀察這一現象,才能見到其中沒有「我」的存在。

  當你行走時,覺知「抬起呀」、「移動呀」、「踏下呀」,這是行走時的通則,然後訓練自己覺知行走時「身」、「心」二法,觀察「身」與「心」二法在行走時的情況,要覺知每隻腳的移動,腳的移動是「色法」,覺知動作的心則是「心法」,這樣就能在走路的同時覺知「身」、「心」二法了。

[觀五蘊]

  在觀察行走的三個步驟時,在抬起腳、移動腳和放下腳的三個過程中,你會看到「色法」,而這些動作構成「色法」,此時你可以說「色呀」;心是正念,是能覺知動作的心法,包含在心法或是所謂的「名」之中。在行走的當下,同時可以見到「色」和「名」。

  如果你想將動作分成幾個步驟,就要覺知每個步驟的細節,你將會有每個動作的影像。移動的腳是「色」,覺知動作的則是「正念」或「名」,這些都屬於心法。所以無論覺知到什麼,就說「名呀」或「色呀」。「色」只是「色」,「名」只是「名」,其中沒有「我」或「自我」,只要了知行走時的「名」與「色」的行相就可以了。

  如果將「名」細分,可以將它分成四蘊,加上色,就是色、受、想、行、識五蘊,可以如同前面所說的一樣詳加覺知。腳及其動作構成色蘊,它行走時生起痛、硬、柔軟、舒適和不舒適的感覺,都是屬於受蘊,你就觀感受。此時你放下先前所觀的對象,開始觀感受,將會同時看到「色」和「受」。想蘊是產生在你去認知正在踏下或抬起的是左腳還是右腳時,這就是想蘊。而在踏下、抬腳或移動時所產生的念頭就包括在行蘊裡,你將徹底地知道最初、中間及最後的動作,而了知準備移動、抬腳及踏下等動作,這種了別、知覺就是識蘊。

  如果你有足夠敏銳的心,無論做什麼事都可以觀五蘊,在此我只解釋一些基本原則。當你在觀身體的形色、狀態、特相等時,就是在觀色蘊;在觀察身體移動產生的各種感受時,就是觀受蘊;認知或想像這是什麼事物時,就是想蘊;生起的念頭就是行蘊;而識別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所接觸的外境時,是識蘊。我們可以運應用它們作為觀的基礎,使觀更容易、更圓滿 。這就是行走時觀身心等五蘊的部分。

  當學習作觀之後,我們要了解到,五蘊隨時隨處與我們息息相關,如果只是死記五蘊的文字,就不會知道它們在何處,可能背了數百遍,也不知這五蘊真正的意義何在。現在我們慢慢來了解色、受、想、行、識等五蘊的特相,無論身體處於何種姿勢,做何種動作,五蘊的意義都是一樣,甚至坐著禪修和覺知呼吸也是如此。

[觀生滅]

  接下來要說明觀生滅,想想覺知行走時的各種動作:抬腳呀、舉起呀、移動呀、踏下呀等不同的動作。在腳踏下後,走路的動作就滅了,也就是結束了。當你覺知行走的三個步驟時,最初抬起腳跟及舉起的動作,腳往前移是屬於「住」的剎那,而在踏下的動作之後,這動作就停了。你可以看到一個動作的生、住、滅,這意謂著你了解到行走及行走的動作,或覺知行走時心的生滅。你也可以覺知心的本身,當心念生起時,心就覺知行走的動作,然後持續覺知一會兒,最後心又消失了,而這就標明瞭一舉一動的結束。

  這樣的覺知不是很微細嗎?有什麼比這個更微細的呢?再微細也是這樣而已,也就是說知道開始行走、正在行走及行走結束。

  在你抬起腳跟、舉起腳時是行走的開始(生);往前移動是中間的部分(住);當腳踏下停止動作,就結束了動作(滅)。所以這意謂著,開始行走……正在行走及行走結束。當然,你也可以觀五蘊,但此時是不必要的。

  觀生、住及滅,是為了使你能徹見到無常和變化。因此,在觀察腳的提起、移動、踏下時,就要觀察這些動作的變化,也就是前面提到的生、住和滅的三種變化。當你觀到事物變化過程中的生滅,就會見到無常。

[觀無常]

  下一步是觀無常,「無常呀」,在你抬腳時、踏下時,都要了知無常。舉起時,默念「無常呀」;向前移動時默念「無常呀」;踏下時也默念「無常呀」。這意指你已見到色身的無常變化,也就是正在動作的腳是無常的,同時你也會見到覺知腳的動作的心也是無常的。它們都是無常的,因為心正在覺知舉起腳的動作的「開始」;覺知腳向前移動這是「住」;當心覺知到腳踏下,便是覺知到「滅」。我們把覺知的點分成幾部分,是為了能觀察變化的剎那,如果不分成幾個部分,就會發現很難覺知到其變化的情形,而且也無法深入理解佛法。

  觀無常即觀變化,觀每個發生在我們活動中的變化,無常的定義是觀察每個活動的變化。當人能見到腳、腿各種身體變化的特相,及見到覺知每個動作的心的變化時,那麼他就能體解到身心五蘊的無常,也能見到每一舉一動的無常與生滅。

  當見到無常時,可以默念「無常呀」;腳舉起時,默念「無常呀」;向前移動時,默念「無常呀」;踏下時也默念「無常呀」;默念這句話,就如打釘入木使之更牢固一般,當你見到無常剎那相續後,將能持續不斷地照見無常,再也不會執著於「常」了。

[觀無我]

  接下來是學習觀無我。每當移動時,你將會見到它只是個合乎自然本質的動作,沒有「我」的存在,也沒有靈魂,不論那裡都沒有「我」,只有自然,只有自然的生、住、滅……生、住、滅……生、住、滅。

  當你舉起腳時,默念「無我呀」或「沒有我呀」而不說「無常呀」;舉起腳時,說「沒有我呀」;腳踏下時也說「沒有我呀」。當你觀察任何一種特相或狀況時,會發現它們無我的本質,而且正在覺知這種種情況的心,其本質也是無我的。它是自然存在的、自然運作的,不管你怎麼行走都沒有「我」的存在。

[觀放下]

  接下來,要學習觀放下或去除執取或捨棄,這與前面所說的道理是相同的。行走時,覺知正在移動的腳、步行的動作、步行的方式及步行的狀態。當你產生感受、回憶或念頭,或對事物的覺知時,只是視之為自然形成的產物,沒有自我概念的成分,就不會執著它,也不會因愛、恨或其他原因而產生執取,因為這些或多或少都含有「自我」的概念。如此一來,在行走的動作中,就不會覺得腳漂亮、走路姿態優美或覺得舒服等,只要將它視為自然現象就夠了,如此就會從愛的束縛中解脫。用來行走的腳、行走的動作或行走的目的等,這些並不會組成自我概念。因此,就會從執著中解脫出來,從過去經常執著、未曾有的執著或未來將會有的執著中解脫出來。當以此種方法觀走路時,就不會有任何執著,因為我們覺知行走就是為了去除執著,曾經或即將執取的事情,將不再有任何機會執取了。現在,要如實地感覺到不再執著,當心體驗到我執息滅時,就默念「息滅呀、息滅呀」,這就是滅除執著,你會感覺到自己正在放下曾經緊抓的執著。這麼做時,你可以使自己覺知正在捨棄的情況,捨棄呀,捨棄呀。

  這就是接近「法」的概要,世尊曾指出這是覺知呼吸的原則,首先要能見到身心五蘊,這是很重要的。見到身心五蘊之後,你就可以觀到五蘊的生滅,最後將會見到無常與無我。在無常裡,將體會到放下執著、息滅執著,從此捨離執著。

  現在應該要覺知身心五蘊,覺知它們的生滅、無常、無我、放下、息滅執著及捨離。一、 二、三、四、五、六、七,共有七個步驟,這非常重要,要清楚地經由修習內觀法門來測試這七個步驟。禪修時,應該觀察自己是否進步了,還是在那兒被卡住了,如果不斷地進步,就會順利通過這七個步驟。



[回gaya首頁]   [香光書鄉]   [法音叢書]   [內觀捷徑]   [「觀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