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訊 第四期 84年12月
中央圖書館編目組 陳友民
【摘要】:本文係針對佛教文獻撰寫之分類規則,冀其能對佛教圖書館分編作業有所助益。全文內容分為3個單元:1.基本原則;2.一般規則;3.各類規則。每一單元之下,再分節條述之。
規則形式是先列條文,再舉實際書例,俾能相得益彰,有助於條文之理解與把握。此外,部分條文後面附表解或註釋。“表解”為化繁為簡之敘述;“註釋”乃闡明分類的相關概念,以進一步顯豁分類之觀念。
關鍵詞:佛教文獻分類;佛書分類;文獻分類;分類規則
Buddhist Document Classification;Classification for Buddhist
Literature;Document Classification;Cataloging Rules
文獻分類有基本原則、一般規則、各類規則之分。“基本原則”,係就著述目的、文獻用途、分編關係等因素加以考量訂定之規條,比較側重影響文獻分類外部因素的分析,它是文獻分類的指導原則。“一般規則”,係就文獻體裁類型、著述類型、主題數量、著述主體等因素加以考量訂定,適用於各類文獻分類的規條,側重於影響文獻分類內部形式因素的分析。“各類規則”,係就各學科本身之涵意、內容、範圍、對象,或學科彼此之關係、辨識、區分等因素加以考量訂定,適用於本學科或相關學科文獻分類的規條,著重在影響文獻分類內部主題因素的分析。
【基本原則】
1 分類基本原則
1.1 確立學科屬性原則
1.2 把握文獻用途原則
1.3 反映著述意旨原則
如:慧熙譯《佛陀的一生》(漫畫集)
1.4 顧及分類體系原則
1.5 分編相互配合原則
1.6 勿憑題名分類原則
如:最殊勝的密宗/釋廣定
按題名分:密宗
按內容分:佛教傳記
備註:宗喀巴傳記
大藏經補編/藍吉富
按題名分:藏經
按內容分:佛教現代叢書
備註:以現代文獻為主
廬山煙雨浙江潮/釋祥雲
按題名分:佛教地誌
按內容分:佛教文集
佛陀•玄奘•甘地/魯靈殿
按題名分:佛教傳記
按內容分:佛教史
備註:印度佛教史
地藏菩薩九華垂蹟圖讚/釋弘一,盧世侯
按題名分:菩薩傳或信仰錄
按內容分:佛教傳記
備註:新羅•金喬覺傳記
僧伽
按題名分:僧制
按內容分:佛教散文
備註:簡媜等著
緣起
按題名分:教理
按內容分:佛教散文
備註:林清玄等著
【一般規則】
2 單主題文獻
2.1 凡論述單主題之文獻,依其內容學科性質歸類。
2.2 凡論述單主題某一方面之文獻,應依其“方面”分入切合之類目。
2.3 凡從多方面研究某一主題之文獻,分入最切合該主題之類目。
2.4 凡從歷史方面研討某一學科之問題或事物者,應歸入最切合該文獻之主題,不
籠統分入佛教歷史類。
釋道安著《中國大藏經翻譯刻印史》和《中國大藏經雕史話》,分入佛教文獻學類;釋東初著《般若心經思想史》,分入般若思想類。
2.5 凡從理論方面研討某一學科之問題或事物者,應歸入最切合該文獻之主題,不
籠統分入佛教哲學類。
3 多主題文獻
3.1 多主題文獻有雙主題文獻和三個以上主題文獻之別。雙主題文獻主題間關係類
型,主要有並列、隸屬、影響、源流、比較、應用,以及相關等數種關係,分
類時宜注意“關係”涉及的對象是佛教本身之“內部關係”,抑或內學與世學
間的“外部關係”。凡屬內部關係者,按下列原則分類;凡屬“外部關係”
者,佛教專業圖書館一律分入佛教有關各類,一般圖書館則按下列原則分類。
(1) 並列關係:如兩者篇幅接近,按內容在前原則分類;如兩者篇幅不等,按篇幅較
多原則分類
(2) 隸屬關係:按上位概念分類
(3) 影響關係:按受影響方面分類
(4) 源流關係:按流變方面分類
(5) 比較關係:按著者贊同或著述宗旨方面分類
(6) 應用關係:按受用方面分類
(7) 相關關係:分類原則同並列關係
釋印順撰《淨土與禪》,屬並列關係類型,故分類時按內容在前原則 -- “淨土”分類。
王寶庫、李有成著《佛教常識與佛教藝術》,屬隸屬關係類型,故分類時按上位概念 -- “佛教常識”分類。
蔣述卓著《佛經傳譯與中古文學思潮》和《佛教與中國文藝美學》兩書,均屬影響關係類型,故分類時按受影響方面 -- “文學”和“文藝美學”分類。
大乘文庫編輯委員會編《佛教與耶教的比較》和《佛法與三民主義》、丁鋼著《中國佛教教育:儒佛道教育比較研究》等書,均屬比較關係類型,故分類時宜按著者贊同或著述宗旨方面 -- “佛教”分類。
白化文著《漢地佛教與寺院生活》,屬相關關類型,故分類時按內容側重方面 -- “寺院生活”分類。
3.2 三個主題以上之文獻,分入能涵蓋三個主題在內的類目。
3.3 合刊或合訂之文獻,如兩者篇幅接近,按內容在前原則分類;如兩者篇幅不
等,按篇幅較多原則分類。
釋妙因撰《律學•比丘六物圖集解》(桃園縣中壢市:圓光佛學院,1987),按內容在前原則分類;釋善因撰《學佛行儀•淨土宗講話》(臺北市:大乘精舍印經會,1994),按篇幅較多原則分類。
4 論及時代、地區之文獻
4.1 凡文獻內容涉及時代者,應先依學科性質分,然後再依時代分。
4.2 凡文獻內容涉及兩、三個時代或其以上者,得分入包括這些時代在內的較大時
代或最早時代。
任繼愈著《漢唐佛教思想論集》,分入佛教思想史類漢代目;顏尚文著《隋唐佛教宗派研究》,分入宗派史或佛教史類隋唐五代目;長谷部幽蹊撰《明清佛教史研究序說》,分入佛教史類明代目。
湯錫予著《隋唐五代佛教史稿》,分入佛教史類隋唐五代目;但湯氏另一書《漢魏晉南北朝佛教史》,則分入佛教史類漢代目。
4.3 凡文獻內容涉及之時代,在所採用之分類法中,若無適當時代類目,得分入與
之相當或書中所側重之時代類目。
4.4 凡文獻內容涉及地區者,應先按學科性質分,然後再按地區分。
蕭肅、黎明著《佛教典故趣談》,內容涉及印度和中國兩地佛教史事,分類時宜先按學科內容分入佛教史,然後再依地區分入印度或中國。
4.5 凡文獻內容涉及兩個地區者,得依內容在前或內容側重之地區分類;凡文獻內
容涉及三個地區以上者,
應分入包括這些地區在內之較大地區。
鄭金德著《歐美的佛教》一書,內容比較偏重美國,因此按內容側重地區,分入美國佛教史;釋東初著《中日佛教交通史》一書,內容涉及中國和日本兩地區,因此按內容在前地區,分入中國佛教史。
4.6 凡文獻內容涉及之地區,在所採用之分類法中,若無適當地區類目,得分入與
之相當或書中所側重之地區類目。
一般類表多未立“東亞”或“南傳”等佛教地區類目,因此有關東亞或南傳佛教文獻,例如島地墨雷、生田得能著,聽雲、海秋譯述《三國佛教史略》(三國指中、日、韓三國),分入佛教史類亞洲目;釋淨海著《南傳佛教史》,分入佛教史類東南亞目。
4.7 凡文獻內容同時涉及地區、時代者,應先依學科性質分,然後次依地區分,最
後再依時代分。
5 編制形式不同之文獻
5.1 有關佛教目錄,凡綜合性者分入佛教目錄目;凡專門性者,分入專門類目目錄
目;凡屬各宗派者,分入各宗派類下目錄目;凡屬專書者,隨專書分類。
┌ 綜合目錄 ...... 佛教目錄
│
├ 宗派目錄 ...... 分入各宗派
目錄 ─┤
├ 專門目錄 ...... 依內容主題分
│
└ 專書目錄 ...... 隨專書分
高楠順次郎編《法寶總目錄》、蔡運辰編著《二十五種藏經目錄對照考釋》、慈光圖書館編《佛學書目》等書,分入佛教目錄類;釋會性撰《大藏會閱》、李順吉編著《佛教經典解說》,分入佛教目錄類提要目;陳垣撰《中國佛教史籍概論》,分入佛教史類目錄目;蔡運辰編《宋藏遺珍敘目》、江素雲著《維摩詰所說經敦煌寫本綜合目錄》,隨專書分類。高觀如著《佛書答問》,分入佛教目錄學。
5.2 佛教索引有內容索引和論文索引2種,凡綜合性者,分入佛教總類索引目或目錄
目;凡專門性者,分入專門類目目錄目,凡屬各宗派者,分入各宗派類下目錄
目;凡屬專書者,隨專書分類。
中國佛教會文獻委員會編輯部編《中華民國六十年來佛教論文目錄》、佛教文化研究所主編《二十年來佛教經書論文索引》等書,分入佛教目錄類;牧田諦亮編《中國高僧傳索引》,分入佛教傳記類索引目;釋智諭主編《淨土藏索引》,分入淨土經類;牧田諦亮編《梁高僧傳索引》、洪業等編纂《佛教經藏子目引得》、大藏經學術用語研究會編集《大藏經索引》、周宣德主編《慧炬文獻分類目錄索引》,隨專書或專刊分類。
* 索引的分類有多種類型:
(1)以索引條目的性質為標準,可分為內容索引和文獻索引( 即論文索引 )2種,其中內容索引又可分為字詞索引、專名索引、主題索引3種。
┌字詞索引(逐字、詞語、文句索引)
┌ 內容 │專名索引(人名、地名、題名索引)
索│ 索引 └主題索引
引│
└文獻索引(論文索引)
*“文獻索引”在此僅指論文索引而言,論文索引名稱又有“論文目錄、論文篇目、論文編目、論文集目、論文類目、篇目索引”等多種稱謂。
(2)按索引取材來源分,主要分為圖書索引、期刊索引、報紙索引3種( 後兩種索引又常合為“報刊索引”)。此3種索引按收錄數量多寡,又各分為群書(刊、報)索引、專書(刊、報)索引2種。
┌群書索引
┌圖書索引│
│ └專書索引
索引├期刊索引┐
│ │報刊索引
└報紙索引┘
5.3 佛教辭書有兩種類型:其一、佛教知識辭書,包括佛教辭典、法數辭典、名相
解釋、翻譯名義集、佛教類書、佛教百科全書等類型;其二、佛教語文詞典,
包括佛教字典、佛書音義、佛教成語詞典、佛教典故詞典等類型。分類時,有
關前者,分入佛教辭書類;有關後者,分入佛教語文類。
丁福保編《佛學大辭典》、明•釋一如集註《大明三藏法數》、明•釋寂照編《佛學名相彙解》、藍吉富主編《中華佛教百科全書》、唐•釋道世撰《法苑珠林》等書,分入佛教辭書類;竹林居士編著《佛教難字字典》、唐•玄應撰《一切經音義》、唐•釋慧琳撰《一切經音義》等書,分入佛教語文類。
5.4 有關辭典、百科全書、類書等文獻,凡內容為綜合性者,分入佛教總類;內容
為專門性者,分入專門性類目;內容為各宗派者,分入各宗派。
蘇赫爾( Soothill, William Edward, 1861-1935)、何德士(Hodous, Lewis)編《漢英佛學大辭典》、釋慈怡主編《佛光大辭典》,分入佛教總類辭書目;吳汝鈞編著《佛教思想大詞典》,分入佛教思想類;釋明復編《中國佛教人名辭典》,分入佛教傳記類;朱芾煌編《法相辭典》、密教辭典編纂會編纂《密教大辭典》、山田孝道編《禪學辭典》等書,分入各宗派類下有關子目。
5.5 有關表譜、手冊、指南、名錄等文獻,凡內容為綜合性者,分入佛教總類;內
容為專門性者,分入專門性類目;內容為各宗派者,分入各宗派。
5.6 有關文集、資料匯編、期刊、年鑑、叢書等文獻,凡內容屬綜合性者,分入佛
教總類;內容屬專門性者,分入專門性類目;內容屬各宗派者,分入各宗派。
釋印順著《妙雲集》和《華雨集》,分別分入佛教總類叢書目和文集目;石峻、樓宇烈、方立天、許抗生、樂壽明編《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編》、張曼濤撰《佛教思想文集》,分入佛教思想類;傅偉勳主編《從傳統到現代:佛教倫理與現代社會》,分入佛教倫理學;杜潔祥主編、明文書局編輯部編《中國佛寺史志彙刊》,分入佛教地誌類;《中國佛教史論集》,分入佛教史類中國目;高岡隆心主編《真言宗全書》、釋淨慧主編《中國燈錄全書》,分入各宗派類下有關子目。
5.7 有關紀念集文獻,宜詳審內容主題之性質,凡內容以個人生平事蹟或學術思想
為主者,分入佛教傳記類;凡內容以機關團體沿革或概況為主者,分入佛教機
關團體有關各類;凡內容以一般學術論述為主者,分入佛教文集類。
蓮華學佛園十週年紀念特刊編輯委員會編《風送蓮香:蓮華學佛園十週年紀念特刊》、美東佛教研究總會編《美東佛教研究總會成立十週年紀念特刊》,分入佛教總類機關團體目;慈恩拾穗編輯委員會編輯《慈恩拾穗:宏法寺建寺二十週年紀念特刊》,分入佛教地誌類寺剎目;藍吉富編《中印佛學泛論:傅偉勳教授六十大壽祝壽論文集》、道安法師法師七秩大慶祝壽論文編輯委員會編《道安法師七十歲紀念論文集》,分入佛教文集類。
* 佛教機構團體,包括佛教一般機構團體、基金會、事業團體、社團,以及寺剎、精舍、伽藍等。
5.8 凡圖集、連環畫、攝影集或圖文對照之文獻,以表達藝術趣味為主者,分入佛
教藝術;不以表達藝術趣味為主,而有特定主題者,依特定主題分類。
張正林攝《張正林攝影集》,分入佛教藝術類攝影目;依林繪《妙嚴世界:依林佛畫集》,分入佛教藝術類書畫目;季崇建撰《中國金銅佛》,分入佛教藝術類雕塑目。
林景淵編著《鑑真大師畫傳》、朱斐編撰、王炯如繪《歷代高僧居士畫傳》、《能學師父五十二歲的紀念影集》,分入佛教傳記類;張元譯編、趙銘繪圖《圖解佛經故事》,分入佛教文學類。
6 著述形式不同之文獻
6.1 凡專書之校勘、標點、注釋、語譯(全譯或節譯 )等書,其題名是否更改,均隨
原書分類。
六祖壇經箋註(丁福保箋註)、六祖壇經白話直說(郭明文註解)、六祖壇經今譯(釋聖印譯)、六祖壇經諸本集成(柳田聖山編)、白話六祖壇經(許傳德著)等書,均隨《六祖壇經》分類。
《禪是一枝花:碧巖錄新語》( 宋•釋重顯頌、宋•釋克勤評唱、李磬解 )、標註碧巖錄(古芳禪師標註 )、碧巖錄講義( 王進瑞著 )等書,隨《碧巖錄》分類。
二埋編著《在家律學》( 係釋弘一撰《南山律在家備覽》之語體選譯本 )、陳明見編著《佛教式的幽默: 百喻經的編譯與解說》( 白話文 ),題名雖有更改,但仍隨原書分類。
6.2 凡專書之研究書( 包括考訂書 ),隨原書分類;但如只引證專書觀點或文句,
以為自己著述之資糧,則應按該書內容性質分入適當類目。
《禪的故事:碧巖錄史話》( 山田無文著,司兆成編 ),隨《碧巖錄》分類;但《紅塵讀經:在現代生活中參悟法句經》( 劉欣如著 ),宜分入佛教文集類或佛教文學類散文目;《蓮花人間: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小品》( 王靜蓉著 ),宜分入佛教文學類散文目。
6.3 凡專書節抄本,隨專書分類;但如係專書某一主題節抄本,或多部書某一主題
彙抄本,則按其節抄或彙抄主題分類。
柳田聖山編《臨濟錄抄書集成》,隨《臨濟錄》分類;釋智光編《五燈會元節引》隨《五燈會元》分類;但梅光羲節抄梁•釋慧皎撰《高僧傳》、唐•釋道宣撰《續高僧傳》、宋•釋贊寧撰《宋高僧傳》三書而成之《高僧傳節要》,則分入佛教傳記類總傳目,不隨上述任一書分類。
6.4 凡專書改編本或改寫本,如果內容變動不大,體裁不變,且書名頁仍以原著者
為著者,應依原書歸類;如果內容變動很大,體裁亦改變,則依新主題或新體
裁分類。
丁福保編《翻譯名義集新編》一書,係以宋•釋普潤所撰原書為藍本,改編為字典形式而成,隨原書分類。
7 僧侶著述及其研究文獻
7.1 有關僧侶之全集、選集、演講集、語錄、開示錄等著述,可依下述兩方法處
理:第一法、以宗派之有無為分類標準,凡屬某宗派者,分入各宗派類下諸
師著述目;凡不屬宗派者,分入佛教總類。第二法、不分宗派,一律分入佛
教總類。
釋演培著《諦觀全集》、釋印順著《妙雲集》,分入佛教叢書;釋印順著《華雨集》、釋太虛著《太虛大師選集》,分入佛教文集。
7.2 凡有特定主題之僧侶專著,依特定主題分類。
《百丈清規》一書係唐•釋懷海撰,應分入僧制類;《閱藏知津》一書係明•釋智旭編,應分入佛教目錄類,均不分入各宗派類下諸師著述目。
7.3 有關僧侶著述之研究、評論、考訂等文獻,凡屬綜合研究者,隨全集或傳記
分類;凡屬專書研究者,隨專書分類。
釋聖嚴著《大乘止觀法門之研究》、釋果燈著《唐道宣<續高僧傳>批判思想初探》,均隨原書分類。
□附錄:僧侶著述及其研究第一法之分類
┌無宗派:佛教文集
┌全集│ 或叢書
│ └有宗派:各宗派文集
│ 或叢書
│ ┌無宗派:佛教文集
┌著述├語錄│
│ │ └有宗派:各宗派文集
│ │
僧侶著述┤ └專著:依內容主題分類
及其研究│
│ ┌綜合:隨全集或傳記分
└研究│
└專書:隨專書分
撰者按:本文僅係初稿,所述條文及書例,有待日後補充。由於個人學養不深、經驗
固陋,錯誤及疏漏之處,在所難免,尚祈方家指教之。
(下期待續)
[回gaya首頁]
[佛教圖書館館訊]
[館訊4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