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念觀世音

1120310

《妙法蓮華經》云:「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念念勿生疑。」讚嘆觀世音菩薩的慈悲與智慧,功德之殊勝。

時值農曆二月十九日觀世音菩薩聖誕,我們應常憶念觀世音菩薩,學習祂的悲智與拔苦精神。

安慧學苑期中活動 美食園藝供佛及僧

安慧學苑於112年3月5日舉辦佛學研讀班期中活動。所謂「法輪未轉,食輪先轉」,今年以園遊會方式,由各班提供美食,並以音聲供養大眾;各班紛紛使出渾身解數,推出自己班級提供的餐點,並介紹班上的烹飪高手、食材等。

在敬呈供養時,由服務學長燃燈帶領,以各班提供豐盛的齋食供佛及僧,僧俗二眾在大殿前同唱浴佛偈,氣氛莊嚴隆重。

由於現代人生活壓力大,今年邀請園藝治療師團隊開設青草小鋪,包括具有淨化空氣的「水苔球」、七葉蒲姜製作的「倒流香」、手工皂等,植物的綠意,加上陣陣的艾草香,為活動現場增「色」又添「香」。會場設置十個美食攤位,提供多達四十項的佳餚、飲品;由於料好實在,又具健康取向,令人食指大動,因此有些攤位不到幾分鐘即已銷售一空。

為肯定大眾的參與,活動最後由監院自正法師及佛學研讀班授課法師頒發圓滿大獎──「心寬獎」、「安詳獎」、「心寬轉安詳獎」,及特別獎──「創意無限獎」、「動力最強獎」等六個項獎,為今年期中活動畫下完美句點。

20230305-1

20230305-5

20230305-2

2023033-02

20230305-4

《那先比丘經》釋140─洪居士的奮鬥

◎釋悟因

洪居士與僧團接觸甚早,民國78年到83年之間,我邀請洪居士參與僧團、帶領法師們認識企業管理,僧團現代管理的機制就在那時逐一完善。

接著中國開放改革施行「抓大放小」政策,洪居士就到中國,他想用人文關懷在那裡創業、發展。結果一去二十年,民國99、100年左右,我接到洪居士從上海寄來的信,信箋很小,比明信片的一半還小,「悟師父,我生病了,好想好想你。」看得我直接傻眼,打電話給他的家人,「請洪居士趕快回臺灣,回臺灣治療。」

洪居士去中國大陸發展的期間,正是僧團從南臺灣向中北部發展的契機,其間增設苗栗定慧學苑(民84年)、台中養慧學苑(民87年)、台北印儀學苑(民86年),以及桃園香光山寺(民93年)。僧團從南向北、得以立足北台灣、站穩腳跟,且如法如律、僧事僧決,與洪居士早年協助僧團建立現代管理制度有莫大的關係。

不過,僧團雖設立中、北部的據點,整體規劃尚待整合,企業管理的專業知識於我們還是相當不足。洪居士回臺灣,正好可以請教他。我心裡琢磨著。

終於,洪居士回臺灣了,我去探望他,赫然見他病得憔悴、耗損嚴重,心下不由一驚,洪居士這是經歷了什麼?這是怎樣的一趟經商之旅!

據悉,二十年間洪居士在中國大陸,投資了身體、財力、也投注了智慧、心力、時間、全部的身家性命,最後,身得淚腺癌,孑然一身抱病回臺灣!

洪居士回臺灣作淚腺癌手術、瞎了一隻眼、頭疼難忍,但對於僧團,洪居士仍然念念不忘,就成立「家教班」,讓法師們前往他的家去討論。洪夫人說,為了協助僧團,上課的前一天,洪居士都是加碼吃藥才能撐著上課,真是令人不忍。

前一陣子洪居士走了。臨走之前,就上週四,洪夫人給我電話,說洪居士很想念悟師父,我當天佛學院下課就南下去看他,在高雄榮總的安寧病房。

洪夫人見我來了,附耳跟他說:「悟師父來了」,登時洪居士的眼睛睜得老大,洪夫人說,「洪居士的眼睛已經好久都睜不開了。」我對洪居士說:「你要說什麼我知道,僧團是我們共同的,我們的心意相通,也知道管理門道。你的身體不好用了,安心的走,換一副身體再回來!」他就一直掉眼淚,說不出話來。

這時,護理師過來說:「他的時間不多了。」我告訴洪夫人,讓孩子回來吧!老大在中研院、小兒子在台中,幾小時的車程,可以不慌忙的回來見最後一面。

這一天下午四點,我有事要上台北,對洪居士最後叮嚀:「我有事要上台北,你就放下、安心念佛。」當我要走的時候,洪居士的眼又睜得老大,眼淚一直掉。我說:「你的身體確實壞了,學著放下,放下再回到人間,人間有你未完成的願。」

後來,洪居士的小兒子回來了,洪居士的眼睛也沒睜開。小兒子叫了他一聲「爸!安心的走吧!」洪居士就嚥下最後一口氣、走了。

在最後的一口氣,只要你內心清楚、明白,安心自在、念佛,就會再回來。

洪居士用他的智慧、才幹,盡其一生、竭力的輔佐、協助需要的人們,可謂終生捨身、不遺餘力、死而後矣!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1片光碟)VTS_03_01-10:00-16:46。

為什麼要學佛

174_class_cover

學佛的根本是在對治煩惱,煩惱有粗有細,對治的方法由外而內,可分為戒學、定學、慧學三個層次:

粗重的煩惱,表現在身語的行為,如果違犯自他,就是惡法。例如:妄語、兩舌、惡口、綺語,這惡法要以持戒對治,這是戒學。如果身心感到困擾或者心思散亂、妄想心重,想東想西,這是意念不淨,與惡法不一樣,不可以畫成等號。心思散動或昏昧要修禪定對治,這是定學,或稱心學。持戒是對治外顯的行為,而行為是來自內在意念的發動,所以,持戒要清楚內心的狀況。例如不斷生出來的妄想,不想往那裡想,心還是向著那裡去,這是習氣,一種習慣性的思惟。能夠向內心去觀照,照見它的動靜虛實,這是智慧,慧學。戒定慧三學的修學,是有層次的,而且深淺不一樣。

學佛要修戒定慧三學。三學中戒學是基礎。做人的基本一定要持五戒,不能不持戒。真正的持戒清淨,對事理要清楚,內心要澄靜。身心沉穩有智慧,你才知道如何持戒清淨,才是真正的利益世間、利益於人。

◎參考整理自《香光莊嚴》第133-1期《【推薦研讀】在家五戒、菩薩戒相關專文》專輯〈五戒律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