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六門教授習定論》(4)

悅讀《六門教授習定論》(4)
◎釋見杰

[悅讀筆記]
—————————————————
若要去到我們心中那座美麗的涅槃城,
那麼,就請帶上足夠的裝備安然前進。

—————————————————

《雜阿含》第271經中,佛陀曾以指路人的譬喻,說明了智者所指之路,將把人們帶往八正道的途徑上,避開猶如坑澗、渠流的瞋恚、覆障、憂悲,也繞過叢林般的五欲,如是捨棄邪道,一路前行,直向美麗的涅槃城。
同樣地,生活經驗中,當我們有想去的目的地時,我們也許透過查找地圖或求助他人,弄清楚前往目的地的正確路徑;內心如有想要完成與實現的理想時,便要規畫短期、中期與長期的踐行策略,如果所作所為皆能以達成目標為考量,那麼,邁開的每一個步伐,都將可以向目的地更靠近一步。
然而,儘管上述《雜阿含經》裡,佛陀指引了我們通往涅槃城的正確途徑;經驗值中,我們也知道確立方向、做好規劃,有助於達成目標,但是,如果一個旅人,失卻支持他的飲水與食物,他將沒有足夠的體力、精神、意志,繼續前進到達目的地。因此,在修行的旅程中,我們對於修行資糧的儲備,攸關著生死大事,實著不容輕忽、不可小覷!
檢視《六門教授習定論》的頌文結構,無著菩薩在在第一意樂門確立求解脫者的動機與意志後,接下來的頌文,頌6-7探討依處門,正是說明所需要積集的修行資糧,求脫者所不可少的裝備。

[無著頌文、世親釋文]
頌曰
[頌6]。種植諸善根。無疑除熱惱。於法流清淨。是名為積集
[頌7]。能持樂聽法。善除其二見。但聞心喜足。是四事應知
釋曰:此之二頌釋積集義。
如經中說,此人先應修習多聞,復聽正法。諸見熱惱已正蠲除,心之蓋纏能正降伏。依此文義故說初頌。
云何積集所有善根?謂能持正法故,以此為先,令其信等善法增故。
云何無疑? 謂樂聽法故,由知法故,已生、未生所有疑惑悉能除滅。
云何除熱惱? 謂除二見故。
二見云何? 一者欲令他識知見;二者自起高舉見。謂作是念,如何令他得知我是具德之人,是則名為令他識見;依此見故自欲高舉,名自高見。此二能令心焦熱故,名為熱惱。
云何法流清淨?謂能除遣但聞法時心生喜足故。
上之除字流入於此。於法流清淨者:謂聽法時心無散亂相續而流。心清淨故蓋纏止息。若聽法無厭,更能進思勤修不息,方得名為法流清淨。當知此據聞思修位。

[悅讀筆記]
雖然短短二頌,卻清楚明示禪修者在聞思修中必備的四資糧。以下先將釋文解析、語意貫聯,即可明白。
一、釋文解析
根據世親釋文所述,頌6、頌7上下文次第對應,用以闡明聞思修位。
(一)能持 → 種植諸善根:透過受持正法,促使信、進、念、定、慧等善法增長
(二)樂聽法 → 無疑:好樂聽聞佛法,明了諸法,已生、未生的疑惑都能除滅。
(三)善除其二見 → 除熱惱:去除令他識見、自高見,則能去除焦心熱惱
1.令他識見:欲令他人得知我是具德之人
2.自高見:自欲高舉,名自高見。
(四)但聞心喜足 → 於法流清淨:聞法時心生喜足,心識流得以相續無散亂,
暫伏諸蓋,不僅聽法無厭,更能進思勤修不息。
二、釋文語意貫聯
透過反覆多聞正法,促使信、進、念、定、慧等善根增長,了知諸法,則已生、未生所有疑惑皆能除滅,也去除了為使他人認可自己是具德之人而奮力追求成就高位所致的焦躁熱惱,因諸蓋暫伏無散亂,不僅聽法無厭,更能進思勤修不息,如此是為積集四事。
小結:綜合所述,禪修心旅四資糧:
(一)受持正法,善根增長
(二)多聞薰習,於法無疑
(三)去除身見,心平無惱
(四)降伏諸蓋,令心清淨

不論您心中美麗的涅槃城,是佛果的涅槃或是阿羅漢聖者的涅槃,您都要帶上必要的裝備——禪修心旅四資糧。
下一次,我們再在此四資糧中,繼續深入探索。
(待續)
香光禪林中心 http://www.gaya.org.tw/blog/insight/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