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先比丘經》釋172─感受世間的美好,建立對伙伴的信任

◎釋悟因

佛陀晚年的時候,提婆達多向佛陀討要教權,他說:佛陀年紀大了,請佛陀把教權讓與他,由他來當教主領導僧眾。佛陀說,領導教團是與「境界」有關,而與世間的政治領導不同。世間是國王統領臣民、治理天下,而宗教的領導是帶領群眾建立正確的信仰與知見。當時,佛陀說了一句垂世名言:「我尚且沒有把教權付囑舍利弗,怎麼就付囑於你了?」(1)

提婆達多是阿難的哥哥、佛陀的堂弟,也是佛陀的弟子,佛陀是提醒他要有自知之明(2)

舍利弗是佛陀座下智慧第一的弟子,佛陀曾經在眾僧中說法時背疼發作,就告訴舍利弗:「(汝)為眾僧說法,我今背痛小自停息。(3)」可見佛陀對舍利弗的欣賞與重視。

被佛陀拒絕的提婆達多不死心,就用害佛的方式欲置佛陀於死地、好逼迫佛陀交出教權。例如放出醉象蹴踏及山頂推落石等。大象是阿闍世王養在宮中作戰鬥用,提婆達多說服阿闍世以酒醉象增其暴力,但終被佛陀攝化(4)。落石是趁佛陀經過靈鷲山,從山頂推落大石要砸死佛。

結果落石沒砸死佛陀而有碎石砸到佛陀的腳趾,腳趾頭受傷會不會痛?會。但是佛陀說他沒有生煩惱。傷口要不要包紮?也要啊!這是佛陀的「舊業」,我們怎麼看待這件事?不見得佛陀成道了過去欠人家的舊債就一筆勾銷,同樣的,前世所修的善業和功德也不會就此消失。

再者,有業因要承受果報時,未必是多大的痛苦或災難,也可能以鬧劇收場。

當年佛陀遇提婆達多奪權的糟心事,提婆達多後來使用手段以「捉籌」(5)的方式吸收五百新學比丘,帶他們到伽耶山別立教團、別作羯磨──這是破和合僧啊!阿難及大眾眼看舍利弗和目犍連也跟去了,內心很是焦急,佛陀說「莫急!他們是去做利益事。」(6)怎麼說呢?原來提婆達多看舍利弗來了就模仿佛陀背痛「令舍利弗為眾僧說法」自個一邊歇息,舍利弗即示意目犍連合作,一顯神通一說無常法令大眾心生厭離,而后接著說苦集滅道四聖諦,令在座比丘得法眼淨、證初果,舍利弗說「座中有世尊弟子者便隨我來。」於是又把五百新學帶回佛陀的座下(7)

生命裡禍福相倚連綿不斷,但我們所修的善行與功德都在。只不過,這輩子生而為人就有「人身」可能遭遇的痛苦,生、老、病、死、怨會、愛離;回過頭來,這一路走來也會遇到很多善知識、善人陪伴,因為我的「因」加上他們的「果」與「助緣」,就這樣因緣和合,一股力量一直陪伴著我們走過來。這是世間的美好!

永遠有一股力量在帶領著我們往前走,僅管有時遇難、走得孤寂,總歸有親友、同參、雲彩與日月相伴。當你看到無常油然生起飄零感時,你試著去感受生命裡那一股推動力,你能感受到那一股力量,同時,你也能感受到那股力量來自哪裡。

文章出處:悟因法師談人生系列-8-那先比丘經的啟示-105.10(第12片光碟)VTS_03_01-16:00-19:40。

(1) 此事載於《大般涅槃經》卷31〈迦葉菩薩品 24〉,大正藏第12冊,CBETA,T12, no. 375,頁 812。)

(2) 提婆達多要出家時佛陀曾勸他不要出家。《佛本行集經》卷57,大正藏第3冊,CBETA,T3,no.190,頁918。

(3) 佛陀讓舍利弗代為說法,典故出自《四分律》卷46,大正藏第22冊,CBETA,T22,no. 1428,頁909。

(4) 《增壹阿含經》卷9,大正藏第2冊,CBETA,T02,no.125頁590-591。

(5) 捉籌:以取籌的方式算人數,以一籌為一人。

(6) 出處《四分律》卷46,大正藏第22冊,CBETA,T22, no. 1428,頁 909- 910。

(7) 出處,同上。此經中佛讚歎舍利佛這是「第二破」提婆達多,佛以天眼見過去舍利弗亦曾破提婆達多。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

你可以使用這些 HTML 標籤與屬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trike> <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