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的一生第二章 內觀的成熟【尊者的親人】◎舍利弗的手足我們前面已經說過,舍利弗尊者是生於王舍城附近的優婆提舍村(Upatissa),或是那羅卡村的一個婆羅門家庭,他父親名叫瓦干達(Vaganta),母親名為舍利(Sari)。他有三個兄弟——純陀(Cunda)、優波先那(Upasena)和離婆多(Revata),還有三個姊妹叫遮羅(Cala)、優波遮羅(Upacala)和尸須波遮羅(Sisupacala),他們六位全都出家,也都證得了阿羅漢果。 純陀即使在成為比丘之後,仍然以「純陀沙彌」之名為人所知曉,這是為了便於區分他與摩訶純陀長老(Maha Cunda)的緣故。舍利弗入滅時,純陀是他的侍者,而向佛陀報告舍利弗入滅的事,並將舍利弗的遺骨帶給佛陀的也是他。這故事記載於《純陀經》(Cunda Sutta),本書後面的章節會說明此經的大要。 優波先那是以「瓦干達弗」(Vagantaputta)之名為人所知,即瓦干達的兒子,如同「舍利弗」即是「舍利的兒子」一般。佛陀說他是普端嚴者(samantappasadika) [35] 中的翹楚。《六處相應》第七品、第七經(SaLayatana Samyutta, Vagga 7, Sutta 7)則記載他被蛇咬死。 離婆多是舍利弗最小的弟弟,他們的母親企圖阻止他出家,當他還年幼時就要他娶妻。但在結婚那天,他看到未婚妻一百二十高齡的祖母,被她各種老邁的模樣嚇到,當下對世俗生活感到厭離,想了個辦法從婚禮的遊行隊伍中逃了出來,他逃到一間佛寺並在那兒出家。此後數年,他前往尋找當時住在堅木林中(khadira-vana)的佛陀,在那兒度過雨季並證得阿羅漢果,此後他就以「堅木林的離婆多」(Revata Khadiravaniya)而著稱,佛陀讚歎他是最傑出的「林中住」者。 遮羅、優波遮羅和尸須波遮羅三姊妹,希望追隨他們兄弟的典範,在成婚以後都出家為尼。她們婚後各生有一個兒子,都以母親遮羅或遮利(Cala or Cali)為名。這三個兒子後來也都出家,被「堅木林的離婆多」收為沙彌。舍利弗尊者在探望他最小弟弟的病時,曾遇見了這三人,舍利弗對他們良好的行為讚歎有加,這記載於《長老偈》第四十二頌的註釋中。 據說遮羅、優波遮羅和尸須波遮羅出家為尼時,魔王(Mara)曾以侮辱和誘惑的難題考問她們,而她們都回以絕佳的答案。這些都記載於《長老尼偈》和《比丘尼相應》(Bhikkhuni Samyutta) [36] 兩部經中。 ◎奉外道的母親相對於此,舍利弗的母親卻是一位冥頑不化的婆羅門,而且對佛陀的教法及佛教徒沒有好感。在《法句經》第四○○頌的註釋中提到:有一次舍利弗尊者與一大群隨行的比丘來到那羅卡村,沿路托缽到他母親的房子前,他母親給他一個座位並送上食物,但當她這麼做時,卻咒罵著說:
同樣地,當她送食物給僧眾時,她說:
她就這樣持續地辱罵他們,但舍利弗尊者一句話也沒有說,他拿起食物,吃完就默默地回到僧院。佛陀從當時也在場的羅 目侯羅尊者那兒得知此事,只要聽過這件事的比丘都十分驚歎於尊者堅忍的功夫,佛陀在集會時,說了以下的詩句來讚美他:
一直要到舍利弗入滅時,他才能夠改變母親的信仰,這個故事我們會在後面提到。而這裡所敘述的事情,引領我們思考這位偉大尊者令人喜愛的特質:他謙遜、有耐心,並且寬容大量。
【譯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