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觀捷徑]/【觀臥姿及其他】
觀臥姿
躺下之前,先觀察你正在改變坐姿,也就是必須從觀察前一種姿勢開始,絕不可能從站姿或行走中立刻變成臥姿。首先必須先坐著,然後再躺下,因此要覺知每個動作,觀察如何從這個動作轉換到下一個動作,這點前面已經講過了。
接著觀察躺下的動作,心中默念「斜躺呀、斜躺呀」,無須出聲,當彎下身體時,默念「斜躺呀、斜躺呀、斜躺呀」,當全身完全躺下時,默念「躺下呀、躺下呀、躺下呀」。
這種禪修的方式聽起來似乎有點可笑,但這是培養覺知力的方法,如果你想知道怎麼一回事就要做做看。但是不要隨著動物的本能發出「呀」,即毫無知覺地念「呀」。如果認為是「你」或「我」在禪修,那你的我執程度就確實很深了。所以,正確的做法是觀察每個動作、姿勢只是一種自然緣起的現象,是我們給予它們種種的名稱,事實上並沒有一個「我」在睡覺或躺著。因此非常精確、清楚地覺知到這只是躺著、躺著、躺著的動作。沒有「人」在做躺著的動作,這才是正確、明智的觀察方式,否則你就會依著動物的本能來觀察它,「我」躺下……「我」躺下……「我」躺下,這實在是我執的表現,應該觀照每個動作和姿勢都只是自然緣起的現象,放下我執,「它就是那樣呀」。這就是有智慧的禪觀方式。
為何要說「呀」?這是為了提醒你要覺知自己正在做什麼,如此覺知力將會是完美、圓滿且明利的。它隨時都是完美、清楚、明利而且小心謹慎的。對!只要知道每個姿勢都只是自然緣起的現象,依著自然的法則,除了「躺」的動作外,沒有別的。為了能更微細地覺知,你可以覺知躺下時的二或三個步驟:傾斜、接觸、躺下,這就是躺下的過程。傾斜呀……接觸呀……躺下呀。
不應該有自我的概念,或任何與「我」有關的想法,當每次說「呀」時,應該明白這只是個自然緣起的現象而已,你會從中獲取智慧。持續不斷地覺知每個姿勢,就是發展正念的方法,你將可獲得正念、智慧和一心專注,試試看就知道。
你也可以把躺的動作分得更細來觀察:傾斜呀、往下呀、接觸呀、碰地呀、躺下呀。繼續保持正念,繼續覺知,正念就會是完美且敏銳。
完全躺下後,你可以觀察呼吸,依照我在第三次演講裡所說的方式,覺知呼吸的生滅、無常,覺知受、想、行和識的生起,觀察五蘊的無常,即使正躺下時,也要觀照它們。以上是臥姿的禪修方法。
想睡的時候,也可以觀照想睡的過程。首先,以覺知呼吸開始,當你打瞌睡時,就對自己默念「想睡呀、想睡呀、睡呀、睡呀、睡呀、睡呀」。讓自己進入睡的狀態……睡著呀。想想睡之前,也要覺知到你要醒來的時間,告訴自己要睡多久,自己就會自動準時地醒來。例如你希望三點起床,先試著使自己想到三點時要醒過來,它就會烙印在心中,時間一到就真的會醒來。
剛醒來時,先不要動,也不要立刻起來。首先覺知自己正在醒來,然後對自己說「醒呀……醒呀」,不要匆匆忙忙地起床,在告訴自己「要起床呀、要起床呀」之後,再觀照起床的動作,「起床呀……起床呀」,一直觀察,直到你坐好及站起來為止,接下來再觀照行走及其他的動作。
這聽起來似乎很可笑,被你教的小孩們可能會以為你瘋了,但這是發展微細正念的方法,也是明智且精細的方法,用來發展正念、智慧及一心專注,而且這捷徑同時也可以培養戒、定以及智慧。
你可能知道培養正念有兩種方式:一是在禪修時;另一則是在日常生活中。禪修時,可以嚴格地觀照所做的每個動作。但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予以適當的覺知即可,不必觀察太多步驟,無須放慢動作,要知道培養正念有這兩種方法。又禪修時也可以培養自己的細心、謙和與智慧。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覺知每個動作,但無須大聲說你在做這個和做那個呀。
說「呀」的目的是提醒自己正在做什麼,只要能持續地保持覺知,你就會獲得定力或一心專注,而當你明白這個生命是無我的時候,這就是智慧。每個覺知的當下就是正知或正念,此時自己能遵守某些原則的能力就是「戒」,然後發願持戒就不會徒勞而無功。你將如實地遵守誓約,進而培養一心專注,依戒行事比發願持戒更重要,有人認為戒是在受戒口頭發願的儀式上取得的。但事實上,戒是在禪修中取得的。「戒」是一種能夠把持自己,使自己處於良好狀況的能力,而不是大聲地說你將不殺、盜、淫等,最重要的是如何把持自己;「定」就是能使自己把心專注在某物上的能力;智慧則是觀知事物的本質是無我的;而能使我們時時刻刻保持覺知的就是正念。因此,在禪修時,同時可以培養戒、定、正念和智慧
[回gaya首頁]
[香光書鄉]
[法音叢書]
[內觀捷徑]
[「觀臥姿及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