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緣起]/【評析覺音對緣起的觀點】

兩種涅槃


  另外如兩種涅槃的例子,把「無餘依涅槃」(an-upadi-sesa-nibbana)解釋為阿羅漢所有已生的諸蘊滅盡,至於還有生命的阿羅漢就解釋為「有餘依涅槃」(sa-upadi-sesa-nibbana),在《清淨道論》中非常強調這點,但不符合巴利三藏中的經文,如《小部》如是語(Itivuttaka,Khuddaka-nikaya)等。【譯註八】

  覺音的很多說法我並不同意,對這些事我百分之百不認同,因為有些我還無法理解,有些無法調整自己去適應他的說法。我說了這麼多,也許會被那些認為覺音絕對是阿羅漢的人責罵,但我們還是可以悄悄地告訴朋友們:好好地思考判斷這些問題吧!不一定要相信我。

【譯註八】决記載於《小部》如是語經第七界經。依《大藏經補編》:「云何是有餘依涅槃界,謂比丘住如是律戒,是漏盡阿羅漢,住盡梵行,所作已辦,捨諸重擔,證自義巳,盡諸有結,正智解脫。如是比丘,仍受用喜不喜境,受用苦樂,以彼五根未敗壞故,五根仍安立故。諸比丘,彼比丘貪滅已,瞋滅已,癡滅已,我說是有餘依涅槃界。諸比丘,云何是無餘依涅槃界,謂比丘住如是律戒,是漏盡阿羅漢,住盡梵行,所作已辦,捨諸重擔,證自義巳,盡諸有結,正智解脫,彼比丘於愛漏所生一切諸受,不復喜樂,是(寂滅)清涼者。諸比丘,如是,我名為無餘依涅槃界。諸比丘,如是,是二涅槃界。」(第6冊,343頁)



[回gaya首頁]   [香光書鄉]   [法音叢書]   [生活中的緣起]   [評析覺音對緣起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