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安樂道 / 第 98 期 98 年 6 月 20 日出刊
究竟安樂道
前面兩章揭示,眾生獲得「現世樂」與「來世樂」的方法。但這些「世間安樂」(世俗安樂)卻還是不徹底的、不究竟的,也就是還隱含著「苦」的成分。
為什麼這些「世間安樂」還帶有「苦」的成分呢?原因是:一切世間萬象(諸行)都是「無常的」,都具有遷異性、壞滅性,因此這種安樂也是時時變壞,是緊張的、不安的、逼迫的。只要還在輪迴當中,眾生就難免於「老、病、死」的逼迫,就難免於「失去親人、失去財產」的不幸,就難免於種種「與不喜愛者相遇、與喜愛者分離」的痛苦。
因此,「究竟安樂道」的首要關鍵,便是體認「世間安樂」的虛幻、短暫、缺陷與不安穩,而放棄對這種安樂的「佔有」或「欲求」,進而轉向「出世間解脫」的「究竟安樂」。
「出世間解脫道」乃佛法的精髓所在,是佛陀施教的根本意趣。但此處限於篇幅與選編的旨趣(以在家眾為主的教導),只選錄一篇經文,略窺其貌。
解脫道的核心修學,是以「信、戒」為基礎,進而修習「止、觀」。信和戒是通於世間善的,如前面兩章所說。止和觀則是解脫道的核心所在。
「止」是修「心」,也就是以正念、正定的功夫,清除「心」的種種污染(如:貪、瞋、昏沉),調伏「心」的種種躁動(如:掉舉、懊悔、疑,甚至喜悅),使「心」達到「專注、穩定、平衡、清淨、明照、有力」的最佳狀態。這主要是「四種禪那」的功夫。以此為基礎,再修學「觀」。
「觀」是修「慧」,這是佛陀教導中不共世間、不共外教的「特殊智見」。觀的對象和內容主要是「生命活動的現象乃至真相」,這包括「生命活動的本身」(如:五蘊、六入處、六界、十八界等)以及「其問題的來龍去脈」─總括為「四聖諦」:苦諦(生命的問題:種種苦的逼迫)、集諦(問題的原因:無明和貪愛)、滅諦(問題的解除:無明和貪愛的滅除)、道諦(解決問題的方法:八聖道)。
基於對「生命活動」、「生命問題」及「問題原因」的深刻認識(即:慧或如實知見),進而以含攝戒、定、慧三學的「八聖道」斷除「問題根源」(無明和貪愛等種種結縛),而達到「解脫之境」──沒有任何結縛、煩惱、逼迫、不安的「至上安樂之境」。這即是解脫道──究竟安樂道──的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