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世安樂道 / 第 98 期 98 年 6 月 20 日出刊
四梵天道
節譯自M 99;II 206-08
本經敘說:佛為青年婆羅門須跋,開示慈、悲、喜、捨四種無量心。藉由對一切眾生的無量善意,而掃除自己內心的一切怨結與瞋惱,達到淨化內心的目的。具備、成熟此種內心素質,來世將可生於無恚、無惱、和平、喜悅的梵天界。
問路的譬喻
這樣說的時候,都提子青年婆羅門須跋,對世尊這樣說:
「尊敬的喬答摩!我聽說:『沙門喬答摩知道與梵天共住之道。』」
「青年啊!你認為如何?那羅歌羅村是否離此很近?那羅歌羅村是否離此不遠?」
「是的,尊者!那羅歌羅村離此很近,那羅歌羅村離此不遠。」
「青年啊!你認為如何?此處,如果有個人在那羅歌羅村出生、長大。當他離開那羅歌羅村,人們問他前往那羅歌羅村的道路。青年啊!那個人在那羅歌羅村出生、長大;當他被問到前往那羅歌羅村的道路時,是否會猶豫、躊躇?」
「不會的,尊敬的喬答摩!」
「為什麼?」
「尊敬的喬答摩!因為此人在那羅歌羅村出生、長大,他對通往那羅歌羅村的所有道路,都非常清楚。」
「青年啊!此人在那羅歌羅村出生、長大;當他被問到前往那羅歌羅村的道路時,或許還會猶豫、躊躇。可是,如來被問到梵天界或通往梵天界的道路時,絕不會猶豫、躊躇。青年啊!我知道梵天、梵天界、通往梵天界的道路,並且知道如何修行而轉生梵天界的方法。」
與梵天共住之道
「尊敬的喬答摩!我聽說:『沙門喬答摩教導與梵天共住之道。』善哉,願尊敬的喬答摩教導我與梵天共住之道!」
「那麼,青年啊!仔細聽,好好思惟,我就要說了!」
「好的,尊者!」都提子青年婆羅門須跋回答世尊。
修習慈、悲、喜、捨
世尊這樣說:
「青年啊!什麼是與梵天共住之道?」
「青年啊!此處,比丘以具慈之心,遍滿一方而住。同樣的,第二、第三、第四方;像這樣,上、下、橫向、一切處、一切地方,以具慈之心,廣大、無量、無怨、無害,遍滿一切世界而住。青年啊!當這樣修習慈心解脫時,任何有量之業,不能在彼處殘留,在彼處存續。青年啊!譬如一個強有力的吹螺者,毫無困難地讓聲音聞於四方。就像這樣,青年啊!當這樣修習慈心解脫時,任何有量之業,不能在彼處殘留,在彼處存續。」
「青年啊!這就是與梵天共住之道。」
「再者,青年啊!比丘以具悲之心⋯⋯具喜之心⋯⋯具捨之心,遍滿一方而住。同樣的,第二、第三、第四方;像這樣,上、下、橫向、一切處、一切地方,以具捨之心,廣大、無量、無怨、無害,遍滿一切世界而住。青年啊!當這樣修習捨心解脫時,任何有量之業,不能在彼處殘留,在彼處存續。青年啊!譬如一個強有力的吹螺者,毫無困難地讓聲音聞於四方。就像這樣,青年啊!當這樣修習捨心解脫時,任何有量之業,不能在彼處殘留,在彼處存續。」
「青年啊!這也是與梵天共住之道。」
問題與思考
1.「與梵天共住」是婆羅門教的教義和修行目標。從此經可看出,佛陀如何吸納和轉化婆羅門教的教義?
2.「慈、悲、喜、捨」四法的個別意義和總體意義是什麼?以這四法作為「與梵天共住之道」,所蘊含的意義又是什麼?
3.在「慈、悲、喜、捨」四法的修習中,特別強調「無量」。請說明「無量」的意義、修法,以及它在斷除煩惱上的作用。
4.「慈、悲、喜、捨」四法,除了對治怨恨、傷害等「瞋心」之外,是否也能對治「欲貪」?若可以,則它的心理機轉或心理過程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