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安樂道 / 第 98 期 98 年 6 月 20 日出刊
強國之道
節譯自D16;II72-77
本經敘說:佛因阿闍世王欲攻打跋耆人,而宣說足以讓國家興盛不衰的七不敗法。這些包括:政治的和諧與效能;律法的嚴謹與遵行;耆德的監察與勸諫;社會風氣的良善樸實;宗教教化的深入人心;以及維護、尊禮作為社會良心的賢聖之士。
跋耆國的危機
阿闍世王的野心
我這樣聽聞。
有一回,世尊住王舍城靈鷲山。那時,摩揭陀王韋提希子阿闍世,想要攻打跋耆人。他這樣說:「這些跋耆人,雖然這樣強盛,這樣壯大;我要鏟除跋耆人,我要消滅跋耆人,我要讓跋耆人遭受禍患、災難!」
那時,摩揭陀王韋提希子阿闍世,對摩揭陀大臣雨勢婆羅門說:
「來吧,婆羅門,你去拜見世尊!到了之後,用我的名義,以頭禮世尊足,問候世尊是否少病、少患、輕快、有力、安樂而住,說:『大德啊!摩揭陀王韋提希子阿闍世,以頭禮世尊足,問候世尊是否少病、少患、輕快、有力、安樂而住?』
並這樣說:『大德啊!摩揭陀王韋提希子阿闍世,想要攻打跋耆人。他這樣說:這些跋耆人,雖然這樣強盛,這樣壯大;我要鏟除跋耆人,我要消滅跋耆人,我要讓跋耆人遭受禍患、災難!』如世尊給你的回答,你應好好受持,回報於我,因為如來終不說妄語。」
大臣雨勢向佛陀請示
「好的,尊敬的國王!」摩揭陀大臣雨勢婆羅門,回答摩揭陀王韋提希子阿闍世。然後,備妥上好的車乘,登上上好的車乘,駕著上好的車乘,從王舍城出發,前往靈鷲山。他乘車到達車輛能到之地,然後下車步行,往詣世尊。到了之後,與世尊互相問候,親切友善地交談,然後坐在一邊。坐在一邊的摩揭陀大臣雨勢婆羅門,對世尊這樣說:
「尊敬的喬答摩!摩揭陀王韋提希子阿闍世,以頭禮世尊足,問候世尊是否少病、少患、輕快、有力、安樂而住?尊敬的喬答摩!摩揭陀王韋提希子阿闍世,想要攻打跋耆人。他這樣說:『這些跋耆人,雖然這樣強盛,這樣壯大;我要鏟除跋耆人,我要消滅跋耆人,我要讓跋耆人遭受禍患、災難!』」
跋耆國強盛之道
經常集會、凝聚力量
那時,尊者阿難站在世尊後面,為世尊搧風。那時,世尊對尊者阿難說:
「阿難!你是否聽聞:跋耆人時常集會,經常集會?」
「大德啊!我曾聽聞:跋耆人時常集會,經常集會。」
「阿難!只要跋耆人時常集會,經常集會。那麼,阿難!可以預期跋耆人將會興盛,不會衰敗。」
團結一心、共營國務
「阿難!你是否聽聞:跋耆人集會時和諧,散會時和諧,同心協力處理跋耆人事務?」
「大德啊!我曾聽聞:跋耆人集會時和諧,散會時和諧,同心協力處理跋耆人事務。」
「阿難!只要跋耆人集會時和諧,散會時和諧,同心協力處理跋耆人事務。那麼,阿難!可以預期跋耆人將會興盛,不會衰敗。」
律制穩定、遵守奉行
「阿難!你是否聽聞:跋耆人未制定的法不制定,已制定的法不廢除,遵守、奉行已制定的古跋耆法?」
「大德啊!我曾聽聞:跋耆人未制定的法不制定,已制定的法不廢除,遵守、奉行已制定的古跋耆法。」
「阿難!只要跋耆人未制定的法不制定,已制定的法不廢除,遵守、奉行已制定的古跋耆法。那麼,阿難!可以預期跋耆人將會興盛,不會衰敗。」
尊重耆德、聽從訓誡
「阿難!你是否聽聞:跋耆人對於那些跋耆人的宿德,恭敬、尊重、禮敬、尊崇,並認為應當聽從他們的訓誡?」
「大德啊!我曾聽聞:跋耆人對於那些跋耆人的宿德,恭敬、尊重、禮敬、尊崇,並認為應當聽從他們的訓誡。」
「阿難!只要跋耆人對於那些跋耆人的宿德,恭敬、尊重、禮敬、尊崇,並認為應當聽從他們的訓誡。那麼,阿難!可以預期跋耆人將會興盛,不會衰敗。」
崇禮尚節、端正風氣
「阿難!你是否聽聞:跋耆人對於婦女、少女,不會引誘或強迫她們與之共住?」
「大德啊!我曾聽聞:跋耆人對於婦女、少女,不會引誘或強迫她們與之共住。」
「阿難!只要跋耆人對於婦女、少女,不會引誘或強迫她們與之共住。那麼,阿難!可以預期跋耆人將會興盛,不會衰敗。」
敬天畏神、民心敦厚
「阿難!你是否聽聞:跋耆人對於那些跋耆人的塔廟,無論家裡的、或外面的,都恭敬、尊重、禮敬、尊崇;不廢止過去所施、過去所作、如法的供祭?」
「大德啊!我曾聽聞:跋耆人對於那些跋耆人的塔廟,無論家裡的、或外面的,都恭敬、尊重、禮敬、尊崇;不廢止過去所施、過去所作、如法的供祭。」
「阿難!只要跋耆人對於那些跋耆人的塔廟,無論家裡的、或外面的,都恭敬、尊重、禮敬、尊崇;不廢止過去所施、過去所作、如法的供祭。那麼,阿難!可以預期跋耆人將會興盛,不會衰敗。」
保護賢聖、近悅遠來
「阿難!你是否聽聞:跋耆人對於阿羅漢,給予完善的守護、維護、保護,讓未來的阿羅漢能來到國內,讓已來的阿羅漢能安住國中?」
「大德啊!我曾聽聞:跋耆人對於阿羅漢,給予完善的守護、維護、保護,讓未來的阿羅漢能來到國內,讓已來的阿羅漢能安住國中。」
「阿難!只要跋耆人對於阿羅漢,給予完善的守護、維護、保護,讓未來的阿羅漢能來到國內,讓已來的阿羅漢能安住國中。那麼,阿難!可以預期跋耆人將會興盛,不會衰敗。」
那時,世尊對摩揭陀大臣雨勢婆羅門說:
「婆羅門!有一回,我住毗舍離薩蘭達達神廟。在那裡,我教導跋耆人這七種不衰敗法。婆羅門!只要這七種不衰敗法還存在於跋耆人之中,且跋耆人依於這七種不衰敗法實行。那麼,婆羅門!可以預期跋耆人將會興盛,不會衰敗。」
跋耆國危機解除
這樣說的時候,摩揭陀大臣雨勢婆羅門對世尊這樣說:
「尊敬的喬答摩!即使跋耆人只具足任何一種不衰敗法,可以預期跋耆人將會興盛,不會衰敗;更別說是具足七種不衰敗法了!尊敬的喬答摩!摩揭陀王韋提希子阿闍世,無法透過戰爭而征服跋耆人,除非以和談或離間的方式。好吧,尊敬的喬答摩!現在我們必須告辭了,我們十分忙碌,還有許多事情要做!」
「婆羅門!如你想做的事,現在正是時候!」
那時,摩揭陀大臣雨勢婆羅門對世尊的說法感到歡喜、悅意,便起座離去。
問題與思考
1.為什麼阿闍世王要探問佛陀對於「攻打跋耆人」一事的意見?佛陀如何阻止這場戰爭的發生?
2.一個國家必須具備哪些基本要件,才能讓人民獲得幸福與安樂?
3.七不敗法中,包含了國家興盛的哪些主要因素?除了這些之外,國家興盛還有哪些重要面向和指標?
4.經中說到,佛陀教導跋耆人對於塔廟應當恭敬、尊重,並且不廢止過去如法的供祭。從此點可以看出他對於「印度傳統信仰」所持的態度是什麼?為什麼持如此態度?
5.從佛陀與大臣雨勢的對話,以及對跋耆人的教導,可以看出他對於當時各國內部的「國家事務」,乃至對各國之間的「國際事務」,似乎並不迴避,並且有相當程度的著力。作為一個「出世」的宗教家,佛陀內心的考量可能是什麼?他對這些「政治事務」,如何拿捏參與的尺度和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