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安樂道 / 第 98 期 98 年 6 月 20 日出刊
團體和諧
節譯自M 104;II 250-51
本經敘說:佛為阿難開示僧團(或團體)的和合無諍之道。包括行為、言語、態度的友善相待,以及利益(資源)共享、同守戒律(紀律)、見解(理念)一致。如此,則能彼此親愛,和諧無諍。
六親愛法
「阿難!有六種親愛法,能令彼此喜愛、尊敬,能帶來團結、無諍、和合、一體。哪六種?」
以慈愛的身語意相待
「阿難!此處,比丘或公開、或私下,對於同梵行者(2),現起慈愛的身業。這是親愛法,能令彼此喜愛、尊敬,能帶來團結、無諍、和合、一體。」
「再者,阿難!此處,比丘或公開、或私下,對於同梵行者,現起慈愛的語業。這是親愛法,能令彼此喜愛、尊敬,能帶來團結、無諍、和合、一體。」
「再者,阿難!此處,比丘或公開、或私下,對於同梵行者,現起慈愛的意業。這是親愛法,能令彼此喜愛、尊敬,能帶來團結、無諍、和合、一體。」
共享利得
「再者,阿難!此處,比丘對於如法所得、依法所得的食物資具,乃至僅僅缽中所有之物,也與具戒的同梵行者一起享用,絕不個別享用。這是親愛法,能令彼此喜愛、尊敬,能帶來團結、無諍、和合、一體。」
共持聖戒
「再者,阿難!此處,比丘對於那些無破、無裂、無穢、無濁、自由、智者稱讚、無執、能引生三摩地的戒,他或公開、或私下,與同梵行者具足同等的戒。這是親愛法,能令彼此喜愛、尊敬,能帶來團結、無諍、和合、一體。」
同具正見
「再者,阿難!此處,比丘對於那種賢聖、出離、能引導奉行者完全盡苦的見,他或公開、或私下,與同梵行者擁有同等的見。這是親愛法,能令彼此喜愛、尊敬,能帶來團結、無諍、和合、一體。」
自他和樂
「阿難!這六種親愛法,能令彼此喜愛、尊敬,能帶來團結、無諍、和合、一體。」
「阿難!若你們奉行這六種親愛法,阿難!你們是否會見到任何或細、或粗的說話方式,讓你們難以忍受?」
「不會的,大德!」
「因此,阿難!你們應奉行這六種親愛法,它會為你們帶來長夜的利益、安樂!」
問題與思考
1.團體中產生爭吵或爭鬥,一般的原因有哪些?
2.六親愛法中包括了哪些重要面向和原則?能否對治上述爭吵的原因?
3.「慈」的意義為何?以「慈的身語意業」相待,包括哪些態度和行為?
4.「利得共享」必須具備哪些重要前提?哪種情況的利得共享是不宜的?
5.「同戒」與「同見」的先決條件為何?一味地「求同」或追求「和諧」,是否會有壓抑「異議、異見」的可能?
6.除了「六親愛法」之外,是否還有其他「親愛法」,可以促進團體的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