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伽耶 / 第 97 期 98 年 3 月 20 日出刊
拜訪陽光
超出行程表的意外一站─拜訪陽光,更讓我們直接接觸印度人民的和善、真誠,彷彿在朝聖旅程中偶遇的幾天冬陽,是那樣的和煦、溫暖,而令人難忘。
生平認識的第一位印度朋友,就是第五車導遊,二十六歲的印度大男孩。和多數印度人一樣,有著褐黑的面龐、深邃的五官和乾瘦的身材。畢業於印度第一學府尼赫魯大學中文系,具有中文導遊執照,第一天見面,就靦腆地告訴我們他的中文名字─陽光。大夥兒好奇地追問名字由來,「陽光」瞇眼露出兩排潔白的牙齒,笑著說:沒有為什麼,就是喜歡陽光。
陽光的家鄉在菩提伽耶,是佛教朝聖旅程中必到的景點。團員隨口問說是否可以拜訪,陽光竟是歡喜地一口答應,直說父母家人一定很歡迎。
抵達菩提伽耶的第二天,第五車三十多人硬是在緊湊行程中,擠出向晚的一個小時,請陽光帶領大家拜訪他的家。遊覽車停在大馬路上,我們摸黑沿著泥濘小巷,步行數分鐘後的盡頭處,就是目的地─陽光的家。磚土牆砌的房屋有三房一廳,幾張床和衣櫃就是一間房,客廳也僅是椅子併擺,後院曬衣與養牛,什麼都十分簡單。不過虔誠的印度教家庭,家用空間再怎麼逼窄,必留一處敬奉神衹與修行。
房子的硬體環境,在我們的眼裡實在是貧乏得可以,室內昏暗的燈光並不影響大家參訪印度民家的興致,悟師父更是希望大家除了朝禮佛教聖地,還要把握機會踏查當地的宗教與生活。印度民風淳樸,家族觀念很重,多數是三代大家庭共住,婦女婚後就留在家中,唯有男眾外出工作。陽光的父親是中學歷史老師退休,家中幾個孩子都進入高等教育,可見其父親對於後代教育的重視。陽光父母雖然只有四、五十歲,在大家看來卻像台灣人的古稀之年,健康狀況都不理想。
我們一行人幾乎將屋內擠得無處可走,雖然存在語言的隔閡,陽光的家人還是無比歡喜地迎接我們。生病臥床的母親,特別換穿最好的紗麗起身接待;年輕的大嫂,以現擠的牛奶煮道地印度奶茶,請大家享用;而陽光的父親,更是高興悟師父的到訪,大方拿出傳家寶做為禮贈,是一塊刻有眾多小佛禪坐坐像的大石。據陽光父親說,那是過去菩提大塔附近建築拆遷的遺物。整塊石頭樸拙的白灰,確實和菩提大塔的顏色相似,還充滿著印度特有的土糞味。
在印度朝聖的日子,天空多是陰冷灰濛,僅有少數幾日霧散雲開,冬陽暖背。即使如此,親臨聖地的真誠感動,卻在內心沸騰,讓人不覺寒冷。超出行程表的意外一站─拜訪陽光,更讓我們直接接觸印度人民的和善、真誠,彷彿在朝聖旅程中偶遇的幾天冬陽,是那樣的和煦、溫暖,而令人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