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 Glorious Buddhism Magazine

大千世界停看聽 / 第 96 期 97 年 12 月 20 日出刊

長衫飄飄蓮花香

越南佛教參訪見聞(下)

歐噴邁勒

越南的佛教發展潛力無窮,待政治進一步對外開放,民主化腳步加速,勢必也衝擊佛教由保守而走向開放,由制式單一邁向百花齊放。對此,我們予以期待和祝福。

歸仁 (停留日期:2001/05/26)

歸仁古稱「占國」,為越南中南部平定省的省會。
城市和港口建在市耐灣畔。市耐灣水深,四千噸船可以自由進出,港口建有冷凍廠、 船舶機械廠、造船廠。幾座伸入海面的岬島使歸仁成為天賜良港。
提到歸仁,不得不說到一個歷史人物—鄭和。
明朝永樂年間,太監鄭和曾七次下西洋,歷時28年,遠航至東南亞、印度洋,最遠到達紅海與非洲東海岸。
鄭和率領27000人船隊,浩浩蕩蕩從中國的劉家港啟航,順風十晝夜,海外登陸的第一站即是新洲港(即歸仁)。由於中國明朝政府制止安南對占城的侵略,使其免受安南的兼併,又協助收復被安南佔領的大部分土地。所以,鄭和使團每次到達占城,占城國王都要率領官員、酋長等五百多人,身穿節日盛裝,載歌載舞到碼頭上夾道歡迎。
歸仁雖地處亞熱帶,過去莊稼只能每年一熟。鄭和將帶去的耕作器具分送給當地人民,並派人教他們鑿井,取水灌溉,指導他們改進耕種技術,變成一年可收成三次,從此占城以產米出名,逐步走向富庶。鄭和的廚師還教他們製作豆腐、豆腐乾、鑄造銅錢等,而占城國王為了答謝鄭和使團,也進貢許多奇珍異寶給中國皇帝。
算一算,鄭和下西洋距今也有六百年了。直到現在,歸仁仍是一座良港。長長的海灘成為天然的海濱浴場,黃昏時分擠滿了嬉水的男女老少,還不時有少年踢飛的足球從椰樹下掠過……。


隆慶寺

1700年,有一位中國商人來到歸仁市,興建了一座佛寺,就是「隆慶寺」。這間有三百多年的古寺外,立著一座高十七米,刷得雪白的石膏塑佛像,使全寺看起來都像是新修般,大雄寶殿內釋迦佛的頭上還加上霓虹燈光環作配飾,看起來滿特別的。
1920年至1940年間,這裡曾設佛學院(現為佛教會),1957年重建,住持為源福法師。目前有25位住眾,結夏時則有三十餘位,每週為信眾辦八關齋戒,約有150位信眾參加。
寺裡一位師父用漢語說:「你好!」他又用挺有書法感的漢字畫出「佛教」二字。我們問他:「你懂中文嗎?」他只會寫,聽不懂漢語。
他說越南佛教大多是按著中國漢人模式發展,就算是現在,越南的法師學習佛學,還是要用漢文(配以越南音)。其實,他們也有越南語譯的佛教本,但越南僧人還是覺得中國漢字才高貴。
我們問僧人可不可以隨意轉寺,他說不可以,原因是「為了方便公安管理」。可能這些對答太敏感,法師好像不太想談,我們也就不問了。


元紹佛學院

這所學院最為慈良法師所推崇。
副院長同行法師為我們介紹:十八世紀初,中國漢系禪僧元紹到越南創立元紹禪派,弘傳臨濟禪法,提倡「禪教一致」,在越南中部、南部一帶流傳。法師也是十八世紀末首位在順化舉辦大規模三壇大戒漢系的法師,甚得阮氏王朝擁護。
1992年,學院舉辦中級佛學院,課程含內典和外典(方便學僧完成國中教育,可參加國家檢定,取得學分認證。)第一屆有150人,第二屆195人,第三屆205人,95﹪的學僧住校。
入學資格不以世間學歷為限,之後再進行補教教育,如此可使未能受正規教育的向學僧尼,仍有讀佛學院的機會。學僧多在16∼22歲之間,因環境單純,少事緣,大多可以用功讀書。只是行政人員少,雖多住校,但生活細節無法全面關注。
午齋後與學僧大堂交流,領隊以獎品鼓勵發言,學僧漸踴躍發表看法。從他們的回答中,可以感覺他們的道心很強,但資訊較封閉。比如有人問他們對大乘是否為佛說的看法,即有學僧表示此說法不可思議,亦不知如何回應。


會安與峴港(停留日期:2001/05/27)


古意與新銳

峴港位於越南東部海岸線的中央,是越南的第四大城,廣南省的省會,同時也是越南第三大商港。在十七、十八世紀期間,西班牙人和法國人首次在峴港登陸越南。十九世紀,峴港成為越南最重要的港口,開始迎接大量的外國商旅。峴港除了是商港之外,也是越南工業大城,1960年,峴港建立現代化紡織工業;1970年,建立機械及飲料工業;1980年,成為全國最現代化的港口之一,也是棉花、煙草的集散中心。
會安原名大占港,位於峴港東南約三十公里。1999年,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列為文化遺產。
從古城的建築可發現中國、法國和日本是影響會安最深的國家。
華人大規模移民會安是在明末清初。中國明末清初,有五位將軍,不願投降清朝,攜家帶眷渡海而來,在這兒安身立命。至1975年解放前,會安城內的華人分為廣州幫、潮州幫、客家幫、福建幫、嘉定幫等。越南全面解放後,不少華人逃離此地,如今,在會安的華人已不多,但仍有瓊府會館、潮州會館、中華會館、廣肇會館及嘉定會館做為華人聚集和教學場所,藉以延續愈來愈薄弱的中國文化。
上午先逛會安古街。老街兩旁盡是古老得生滿青苔的中式建築,大部分已屹立了數百年,當中不少已改建為手工藝店及餐廳,每天掛起中式大紅燈籠做生意。穿梭其中,令人頓時感到時空交錯,以為置身數百年前的某條中國小街。
午後往海雲關方向賞景。車子走上海雲嶺,路彎彎曲曲像條蛇,四週都是雲霧。在車上往外看,一邊是山,一邊是深淵,每當車子轉彎,就有要被丟到深淵的感覺。
海雲嶺最高的山峰海拔1500米,山上有一關口就叫「海雲關」。 山峰長年被雲圍繞,山腳又長年浸在海水中,便是海雲嶺這個名字的由來。站在海雲嶺上,東邊是廊姑灘,南方可看峴港全景,往西望是重重疊疊的山林,東望則是茫茫大海,可謂四方美景全都錄。
繼續向北,就是順化了。


順化(停留日期:2001/05/27-2001/05/29)


一個王朝的背影

順化是越南最後王朝—阮朝(1802∼1945)的首都所在地。緩緩流動的香江,四周盡是典雅的皇宮、寺院建築。整個城市呈現古色古香的風貌,漫步在寧靜的城裡,給人一種回到王朝時代的感覺。
一般到順化旅遊最主要的目標,是參訪阮室皇城故宮。皇城有四道門,正門是午門,直達太和殿。午門上有五座閣樓叫做五鳳,極富東方建築美感。城內各個宮殿,皆仿照中國北京故宮模式,只是格局較小。外城面臨香江岸有一座高37公尺的升旗臺,1968年戊申之役,南越政府軍和共軍曾在此展開浴血爭奪戰,雙方傷亡慘重。此外,順化還有許多皇陵和古剎,較具規模者,是純東方色彩的明定陵,和東西合璧造型的啟定陵。寺廟方面,除了天姥寺和耀帝寺之外,較著名的還有報國寺和慈曇寺。


天姥寺

天姥寺建於1601年,其高塔為順化的象徵性建築,以此聞名。高21.24公尺的七層八角塔中,各層樓都安置佛像。高塔倒映在香江中,十分美麗。
傳說在南北越鄭、阮紛爭之初,南朝創業始祖阮潢,於1600年間掙脫北國主鄭松的控制,返順化地區重整基業。1601年,他在途經此寺現址時,遇紅衣仙女,告以在此興建一寺必有福祿,寺乃成。
寺後保存有一輛Austin牌轎車,就是1963年間,接運老住持廣德長老到西貢市中心,在柬埔寨大使館前自焚的座車。
現任住持智就法師娓娓細訴:寺院於1667年重修,是順化的第一座寺院。1695年,阮福助時代,中國大汕法師來此住持並任國師,他屬曹洞宗法脈。傳戒時,國王亦來受持菩薩戒,曾寫《海外記事》一書。
1710年,造3285公斤的大洪鐘。1844年,造七尊佛像於塔中。1945年阮氏時代,禮請專精律法的敦厚長老來住持,現在則屬臨濟派下,習少林工夫。


1963年自焚事件

法國殖民時期,引進天主教,約有一千萬名信徒,由於信仰的競爭,殖民政府希望能夠根除越南固有信仰文化。至吳廷琰時代,一方面越戰烽火連天、民不聊生,加上官方對於越南佛教徒壓迫的行為,為數不少的越南僧人,決議以激烈的方式,向西貢政府、國際社會,呼籲對和平的渴望。
據說順化有位神父向教皇報告,他能使全順化人民改信天主。因此,在1963年教廷派人來勘察,表示若能成事,將拔擢這位神父為紅衣主教。
1963年5月,是日為佛誕節,依傳統家家掛教旗。但官方不准人民掛旗,憤怒的民眾聚於長前橋抗議,示威中有九名僧人喪僧。1963年6月11日,高僧廣德長老自焚抗議,其肉體焚燒畢,心臟不壞。之後接連有七位僧尼自焚殉教。國外對此事評價很高,認為這是非武力抗議的典範。


嗣德皇陵

建於1864年,費時三年的嗣德皇陵,為廣闊的建築,很有別墅的味道,就像一幅畫般的美麗。大門右邊是一個充滿詩意的湖,湖邊是全以手工建造的木築亭台樓閣。在這裡賞蓮,如入夢境,湖邊綠樹盎然,水面上還常有黛色霧氣。來到這裡,順化古都那份一縷縷的經典詩意,都圍繞在身邊了。從湖左側的階梯上去,即是一座祭祀皇帝的祠廟,裡面有歌頌皇帝功績的石碑。祠廟後面還有一個大蓮花池,池的後方建築,才是皇帝的陵墓。

啟定皇陵

1920年開始建造,直到啟定帝駕崩六年之後(1931年)才完工,費時12年。歐式建築,具藝術價值。階梯的扶手上雕刻著龍,上了階梯可以看到馬、象、僕人等守護陵墓的石像。後面是二層樓、八角形建築,其兩側各有一座歐式高塔。皇陵裡面有一尊與啟定帝一樣高的銅像,下面安置著啟定帝的遺體。牆壁與天花板以嵌花磁磚及玻璃拼組出彩色壁畫,呈現出不同的故事主題。
參觀了這兩座皇陵,發現越南人的造景審美,很有道家色彩,跟一般風水觀不同。每個皇帝的陵墓,都是因景而建,與自然景色作出最大配合。每座皇陵,景色各異,有些造型別緻;有些雄偉壯觀;有些就如庭園,很有特色。


慈曇寺

此寺是順化地區佛教徒與西貢印光寺相呼應,掀起反抗吳廷琰政權,及反對越戰大運動的總部。1968年戊申之役,南越政府軍與共軍亦在此發生劇烈爭奪戰。今日,慈曇寺是順化佛教會的會址。從事翻譯的宗教領袖善超長老即長住在此,以五年時間譯出白話本智論。


長前橋與香江

由殖民政府所建的長前橋,是一條跨越香江,長六百公尺的六節鐵橋。橋兩邊是皇城、順化市區、行政與文教中心、別墅社區。我們乘大船遊香江。因為江上曾因戰事死傷者眾,因此在船上共修回向亡靈。
這幾天在順化,覺得這城市很有文化積澱的厚重感。


海防(停留日期:2001/05/30)


港都風情畫

午後前往海防,途中見一死亡車禍。後來我方司機又不當迴轉,被公安攔問,幸好淨覺法師下去溝通,最後以五萬元擺平。
海防是北越規模僅次於河內的城市,和胡志明市一樣同為國際知名的海港,宛如北部海洋的玄關。時值五月底,法式建築的街道被開得火紅的花朵染成赤色,充滿熱帶的風情。


福林寺、靈度寺

參訪福林寺、靈度寺,感覺越南北部寺院雜揉一種濃厚的民間信仰氛圍。
福林寺是海防最大的佛教中心。以前只是一座用茅草修的寺庵,1672年,黎朝才用磚頭重新修築,之後擴建了三觀門、佛台、僧房等。大殿內有多尊大佛像,珍藏許多寶貴的銅鼎。現在福林寺已被列為越南國家級的歷史文化遺跡。


海防佛教會

晚間步行去訪問佛教會,秘書清賢法師為我們介紹。
這兒的居士活動以聽講和共修為主,信眾多為四十至五十歲的女眾。結夏時約有百餘僧眾來此共住,上午7-10點、下午2-4時聽經,其他時間自修,炊事由居士輪流護持。
信眾若問一些生活瑣事,多引導如何化解根本煩惱。僧眾目前較大的問題不外男女共住、寺內人事紛擾。與社會相關問題,由法律和戒律解決,寺內紛擾則多仰賴住持處理。


廣寧(停留日期:2001/05/31)

黑鄉的兩難

越南廣寧省外海的下龍灣,海上奇峰突起,酷似桂林,廣寧的煤礦地位也是越南第一。工業污染與世界奇景的取捨,是廣寧必須解決的兩難。
越南政府一向將河內、海防和廣寧的三角地帶,當作越南北部的經濟命脈。廣寧省位於首都河內與大港海防之間,北邊與中國交界,又有全國最大的礦產資源,包括煤礦、石灰石黏土和沙子等工業化所需的建材,自然成為重點發展區域。


絕美下龍灣

租船遊下龍灣。一千多個奇特的岩石浮現在寧靜的海面上,目不暇接。
下龍灣(Vunh Ha Long),Ha是下降的意思,Long是龍。相傳此地曾受到外來侵略,幸好有龍王之子降臨,解除危機,並使海上升起許多奇岩怪石以防禦外侮。深沉的海與傳說的場景很像,四周瀰漫著神秘的氣氛。1994年,下龍灣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
船行至一小島靠岸,我們登陸參觀著名的鐘乳石洞,裡頭高約二十公尺、寬約數十公尺,使用藍色、綠色的燈光來做特效,營造侏羅紀的感覺。
回船後,有漁家靠近來賣海產,淨覺法師本來要買來放生,但實在太多了。


河內(停留日期:2001/05/31—2001/06/03)

重新面對世界的起跑點

在河內,小孩子們在公路旁嘻笑追逐,男人三兩成群在路邊喝茶,不時有婦人肩挑青菜走過……這就是河內!
河內是越南首都。南部的胡志明市是商業的中心,河內則是政治、文化的中心都市,十一世紀被設為首都之後,千年來興建了不少和古都歷史有關的寺廟。另一方面,市區內也遺留了許多建於法國統治時期的洋館和教會。而境內的道路兩旁多種植整齊美觀的樹木,分布在各處的湖泊和公園,也替河內增添了不少特色。
新政策帶來的經濟改革,使河內慢慢恢復往日的風采。人們的服裝隨著社會的改變也愈來愈時髦,街上的摩托車亦日增,市區的西側,近年來陸陸續續興建了不少的飯店和大廈。由這些蓬勃的現象看來,可知河內正一步一步邁向新都市。
走在這個新都會街上,我發覺人們有個嗜好,就是喜歡戴帽,雖非烈日當空,但頭頂上展現形形色色的帽子。導遊說,南越和北越的口音不同,然而外人不懂越南話,無從分辨。但可從皮膚分辨,南越人皮膚黝黑,北越人較白淨,這當然與氣候有關,也可能北越人怕陽光,特別愛戴帽子所致吧﹗
以前看過電影「戀戀三季」,越南女孩的形象很令人欣賞。當越南女子穿上了傳統服裝—長衫,確是婉約娉婷,好看極了。越南長衫可說是為東方女性身材而構想的絕佳設計,與韓國傳統服裝高腰,像「包粽子」般裹得緊緊地不見線條,有天淵之別。
這種長衫,下身配上一條長及足踝的白色布料的寬鬆長褲,不論是蹲、坐或踏單車都很方便。上身披一件有點像高領旗袍的長衫,從頸部一直伸延至小腿,但兩邊開叉之處極高,因而可以露出一截腰肢。這樣的設計,不會令人引起淫邪之念。但長褲前後,有兩幅布搖曳生姿,凸顯其窈窕身段,穿起來非常合身好看。


靈光寺

河內的寺院屬北越格調,大殿內佛菩薩坐得滿滿,神祇亦琳琅滿目。冒雨到靈光寺。此寺又名石娘寺,緣起於昔日此地出土一女性石像,市民集資建祠以祀之,石像卻忽然消失,只好照樣另刻一木像修寺供奉。


鎮國寺

原本是李南帝(544∼548)時代建於紅河旁的越南古剎(當時叫開國寺),後來移到西湖旁的小島,改稱為鎮國寺。
我們進去後看到兩具棺木,原來住持剛過世,而繡上彩畫佛像的輓幛,竟被我們同行的部分團員看成是展覽的藝術品!
關於西湖,它是位於河內市區北邊的一個大湖,為河內最美麗的湖泊。湖邊種植著許多桃木,晨間可以看到許多人騎著自行車在盛開的花叢間穿梭著。


天福寺

此寺有928年的歷史,開山者為毗尼多流支派(南印度人,毗尼多流支曾在中國師事禪宗三祖僧璨,後赴越南,在越南創建此派)的十二世祖師道行禪師,他死後骨頭不壞。


西方古寺

西元三世紀建,屋簷上的龍雕據說是越南首座。

香山

香山位於河內西南邊約七十公里處,山上的香山寺遠近馳名,每年農曆過年到初春,總有許多來自各地的信徒到這裡來參拜。
從河內開車到這裡要兩小時,下車後改搭小船,五個人搭一條船。我們這一組的船夫是個小男孩,他的臂力似乎無法負荷阿文居士和雲庵法師的重量,眼看落後其他兩艘甚多,我們趕緊唱六字大明咒給小男孩加油,並給他吃一些東西補充體力。
沿著似水墨畫般美麗的戴川往上,水上盡是布袋蓮、水草,我們的心情又愉快又擔心落水。一個多小時後抵達香山寺,寺裡有人出來招呼,讓我們在廣場用餐。聽說老住持修行很好,又有兩撮白眉毛,可惜我們沒有積極往見請益。
飯後前往觀音顯靈的香積洞,由於路滑又陡,陸續有人停擺。途中被當地嚮導盯上,她直纏著要錢,直到淨覺法師來跟她說明法師沒錢,她才失望離去。
沿途分布許多小寺院,可以邊參拜邊爬山,大約一個半鐘頭後可走到洞窟,洞穴直徑約五十公尺,洞裡又濕又暗,加上香煙繚繞,透露一股異樣氣氛。
回程比賽船行速度,說說笑笑,邊看農夫載稻回家,很快到岸。有一女船夫嫌兩萬的小費太少(胃口被出手大方的觀光客給慣壞了),與法師起口角,最後憤而離去。


菩提寺

在河內這幾天,多在菩提寺用餐,住持給我們許多方便,讓我們賓至如歸。
有一天,大夥兒在樹下喝茶聊聊。住持師父講話不疾不徐,感覺很真摯。除了表達對我們的歡迎之意,她還說台灣來的法師像自家人般親切。她有23個徒弟,分掌12個分院,此外,設立兩所佛學院,一所男眾學院、一所女眾學院。這裡有許多中文書,但沒有人會教,所以一直囤積著。這幾乎成了越南佛教共同的問題。


胡志明陵寢

陵寢採用大理石建造而成,內部安置了越南民族英雄胡志明的遺體,他死於1969年9月2日。
雖然是下雨天,排隊瞻仰遺體的人還是相當多。從進去謁靈到出來,卻只有幾分鐘時間。裡邊燈光幽暗,距離稍遠,無法看清細部。一具化學處理過的屍體,裝在棺木中已經無所謂真實,進去以後禁止談話、禁止拍照,壓抑的心情遠遠超過莊嚴與敬意。死亡一旦用如此具體而世俗的方式存在,是對死亡的不敬。一個死了不爛的屍體,是一種負擔,失去功能的肉身不過是精神的累贅,躺在那裡供人好奇的觀望,大概是最荒謬的存在方式,一個並不美麗的形象!無法提昇與淨化的肉身,假相的永恆吧。


胡志明博物館

隨後參觀博物館,此館當時在舊蘇聯的援助下,派遣建造列寧博物館的專家負責整個設計和規劃,館內不論是設計或是裝璜都充滿藝術氣息。展示的收藏品包括胡志明的銅像、慣用品、書籍以及革命的過程等,還有有關境內民族追求獨立、統一過程的紀錄片。


一柱寺

距胡陵不遠的轉角處,即是造型獨特的一柱寺。此為李朝的太宗於1049年時所創建的寺廟,取名為延祐寺,但因為佛堂是建在一根柱子的上面,所以又叫一柱寺。傳說有一天, 太宗夢到觀音菩薩抱著小孩站在蓮花上,不久即得一子,於是他就建此寺感謝夢中的觀音菩薩。
一柱寺雖然小,卻是越南的代表性古剎,而寺廟立在蓮花池中的優雅姿態,已成為河內的象徵。


文廟

此廟建於1070年,為祭祀孔子的廟宇,因此亦稱為孔廟。
西元1076年,越南在此設立了東南亞第一所大學。當時被用來做為大學的奎文閣,現在也是河內極重要的地標。奎文閣內共設置了82個石碑,放置於顏色不同的烏龜上面,石碑上刻著15世紀之後約三百年間科舉考試錄取的考生名字。
用瓦片鋪成的美麗的屋頂和沒有圍牆的廣場,讓這個遠離了街上吵雜聲的文廟,在寧靜之中更增添一種美感。

美麗的傳說:玉山祠和還劍湖

到玉山祠看體長約兩公尺的大龜殼。這隻大龜是1968年時在還劍湖中所捕獲的,當時還引起一陣是否為神龜的爭議呢!
玉山祠位於還劍湖中的小島上,建立年代可追溯到十三世紀的陳朝,之後改建過。門口的柱子上刻有著名學者張威助所寫的「福」、「祿」二字。度過岸邊的棲旭橋,可以到達正殿得月樓。正殿內供奉著十三世紀時擊退元軍的英雄陳興道與文昌、關羽、呂祖三位聖人。正殿旁邊的房間內,即供奉著龜殼。
說到還劍湖,至今仍流傳著一則故事。1428年,黎朝的創始者黎利利用湖內神龜所授與的寶劍於藍山舉事將明軍驅逐,將越南從中國的統治中解放出來。黎氏登極後,一日乘龍舟在此湖中遊覽,乍見一隻金龜浮出水面,即撇劍指之,不料寶劍立刻脫手而出,金龜便啣劍俱沉。太祖心知當初神賜寶劍以平天下,如今天下已平,故索還寶劍,遂命為還劍湖。而今,充滿綠意的湖畔,已成為人們休憩的最佳場所了。

水上木偶劇

離開越南的前夕,到升龍戲院看水上木偶劇。
這項自越南李朝時期(1010∼1225)即開始出現的木偶 劇表演,源自於湖泊、池塘遍布的紅河三角洲一帶。當時據說是一種向皇帝祝壽的藝術禮儀,後來逐漸流傳民間,從北越傳到全國,十八世紀達到全盛時期,並且以多樣化的劇目吸引觀眾,風靡全越。
隨著觀光業的興盛,越南獨具特色的水上木偶戲,得以視為國寶,耀眼的展現於觀光客的面前。一齣齣扣人心弦的劇目,獨特的表演方式,在在顯示其與眾不同的魅力,是遊客暢遊越南的首選節目。
水上木偶戲,稀奇之處就在木偶戲是在水池上演出。在水上搭一座紅瓦磚頂的小水榭,稱為水上神亭,用一張竹簾從上垂到水面,操縱木偶的人就躲在竹簾後,木偶則固定在細竹竿的一端,另一端由人操作,表演者必須長時間浸泡於水中,利用其強勁的臂力及純熟的控繩技巧,讓玩偶生靈活現的演出各項傳說故事,其動靜合宜的神態令人拍案叫絕。

外一章

參訪過程中,我們對越南佛教還有幾點認識:
1.在越南,僧眾受三壇大戒需高中或高級佛學院畢業,並經考試及格方可。
2.越南僧人不得在外租住民房,若欲在他寺掛單,須有師父的介紹信。
3.僧人須弘法班結業,由教會頒給證書方能講經弘法。
4.越南男子到十八歲須服義務役三年,僧人可免服義務役。
5.北越不接受男性半路出家,但若是學者則歡迎。
6.近年來,越南的僧教育由林立各地的佛學院負責。
7.一寺中只有夏臘五歲以上的住持方可收剃徒眾。
附帶一提,當我們要搭下午四點半的航班返台時,由於太早到,未到規定的check in時間,因此不能進去大廳,於是一群人就在悶熱的外廊上乾等。候機竟然不能進機場,這在全世界大概是異數。

祈願與祝福

就這些日子的觀察發現:越南基本上是一個佛教國家,統一後,佛教信仰漸趨自由。佛教寺院多有僧人住持,並擔任管理工作,佛教教育、弘化、修持活動也蓬勃展開。僧尼在越南,亦普遍受到尊重。種種跡象顯示,越南的佛教發展潛力無窮,待政治進一步對外開放,民主化腳步加速,勢必也衝擊佛教由保守而走向開放,由制式單一邁向百花齊放。對此,我們予以期待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