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手札 / 第 89 期 96 年 3 月 20 日出刊
井裡,一直有水
初出家時,父母還不是很諒解,師長跟我說了虛雲老和尚堅持出家的故事,的確傷透了父親的心,還讓兩位妻子爾後的日子,跟著出家,伴著青燈古佛度過。我內心不安仍在,但也瞭解到自己的出家確實是個難以圓滿的決定。在靜待時間平撫的過程中,老和尚父親、妻子的遭遇,映照著我父母內心的悽惻,是我第一次認識到世間親情的傷感。
剛領執時,工作內容很陌生,自己能力有限,夜深時,案頭昏黃的燈下,文稿上豆丁般的字,常叫我的眼與心都昏花了。一天,看到虛雲老和尚提到他一位聰明、認真負責的侍者,死了,仍時刻保護著他。可是,老和尚還打他一巴掌,罵他:「汝死鬼,還來騙我。」「一掌之下,或頓醒乎?」那一掌就像打在我臉上:事情,該扛起時就扛起,該放下時就放下。不是嗎?也沒什麼扛起放下,當因緣湊泊時,就這麼如是行之。昏花,該是過度在乎自己的表現吧!
企劃今年「高山仰止」主題最大的困難是:如何呈現高僧?一天,讀到虛雲老和尚教女尼們以丟擲糞罐抗議,爭取佛教界的權益時,我不禁拍手大笑:老和尚真有趣,他也懂得社會運動!這裡頭沒有神通靈異,他活在社會中,就以社會的方法回應世間,高僧的慈悲與智慧,竟然如此平易近人!自此,高山仰止系列的方向就這麼確定下來:撫今追昔,歲月錯縱,我們希望讓讀者更靠近高僧一點,彷彿置身他們座旁,親受教示。
為什麼要介紹高僧的故事?大陸作家楊之水曾提到外婆家附近的井,因為怕小孩子出事,有人拿了大石頭把井壓住。盈滿了清澈沁涼的水井,就這麼被蓋住了。但就像楊之水所說:「井裡,一直有水。」移開石頭,吊繩吊著水桶,往井裡一舀,就有水了。高僧們堅苦卓絕的修學歷程,不管是否被遺忘,典範不就一直在那兒嗎?而我們在修行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疑惑與困頓,須要楷範的引導、鼓勵時,別忘了,「井裡,一直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