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 Glorious Buddhism Magazine

微笑起舞 / 第 102 期 99 年 6 月 20 日出刊

逐夢

探訪台北民族舞團

編輯組

空間裡回盪著空靈的樂音,舞者盤坐聽潮,緩緩起身,潮來、潮往;潮來、潮往,跟隨著是肢體更大的開展與波動,恣意地奔騰著、忘情地旋轉著,究竟|誰是潮?誰是我?

 

盛夏的午後,我們來到了台北民族舞團,參觀舞團今年度舞劇「拈花微笑」的排練,儘管從頭到尾,我們從未與舞者們交談過任何一句,但舞者回報給屬於舞蹈門外漢的我們,卻是滿滿對舞作熱情的展演。是什麼讓舞者盡情地投注自己呢?除了滿腔對舞蹈的熱愛,不能不提到舞團的總監及編舞者|蔡麗華老師。她是舞團的聚光燈,有她的地方,總能渲染一片熱情,凝聚一份焦點,讓你不自覺地願意跟隨著她的光點移動,往她照亮的地方前行。

 

談起民族舞蹈,或許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裡,是穿戴古典華麗的舞者,以著曼妙的身軀或是雙手揮動著彩帶;或是腰間繫著花鼓。在台灣主體意識還不是那樣鮮明的時代裡,蔡麗華老師早已一頭栽進台灣本土舞蹈的這片天地。四十多年過去了,蔡老師的足跡踩遍了台灣的每一個角落,不管是廟會藝陣、原住民舞蹈、民俗祭典等,老師總是下心請教,一一將其記下成為舞譜。

 

一九八八年,以傳揚台灣傳統舞藝為宗旨的「台北民族舞團」,在老師的推動下成立。自此,真正屬於台灣民間活力的潛流終於有了出口。「慶神醮」舞碼中各式的陣頭隊伍,如威武的八家將;雙雙對對踏搖調弄的車鼓。取材自媽祖進香活動,傳達庶民朝聖文化的「香火」;以排灣族婚禮及阿美族勇士舞為基調的「舞動原鄉」等。這些素材終於能夠被改編成舞劇搬上舞台,成為台灣人及國際友人間不斷傳述的感動。

 

舞團二○一○年的新作「拈花微笑」,是二○○六年禪風意象系列「拈花」的延續。編舞者仍為蔡麗華、胡民山、蕭君玲老師。在五年的時間裡,編舞者與舞者的生命,各經歷了不同人、事、物的粹鍊及磨合,這一些,都將會在身心留下記憶,等待肢體的喚醒。團長與製作李為仁以舞者身分排練的經驗告訴我們:「在『拈花微笑』裡,將拿掉更多屬於裝飾性及具象的元素,使一切歸零,讓有形著相的部分削減,回到原點。」劇場,本來就是一個創造幻象的地方,希望觀眾進到劇場裡,能與舞者一起體驗當下,找到自己心靈的世界|那一個不再是忙忙碌碌的世界。

 

舞者屈腿、伸直、舉步、落腳,有如禪者行進。蔡老師在一旁提點著「要真誠」、「真誠比美重要」。舞者們如是用心,表達了一個過程|過程本身,就是一切,已無法再以言說。問起老師為什麼要將自己編的舞碼,稱為「微笑」呢?原來近幾年老師身體微恙,已經五年無法微笑了。看著告別時老師再次微笑的臉,輕描淡寫但是堅定地「還要繼續追夢」的話語仍在耳邊。有機會,希望與老師及舞者,一起體驗那|曾經無以微笑的微笑,以及無以微笑後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