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八十六期/95年6月20日
延遲享樂《先別急著吃棉花糖》 釋自淳 |
決定未來是否成功的不是過去,而是你現在願不願意付出。 今天你所做的選擇,會在明天帶給你大大的回饋 —只要,你別那麼急著……吃掉棉花糖! |
之所以想跟大家介紹這本書是因為我很想知道:有多少人會答對了下面的問題: 有三隻青蛙同時站在一片荷葉上順著溪流而下,其中一隻青蛙決定要跳進溪流裡。 請問:荷葉上還剩幾隻青蛙? 相信很多人的答案都跟我一樣!兩隻。但是答案是:三隻青蛙。為什麼?因為「決定要跳」跟「真的跳」是二回事。你的答案是二隻青蛙,還是三隻青蛙呢?這個小小的測驗告訴我們:「決定要跳」跟「真的跳」是兩回事。替換到現實中,「想改變」與「真的改變」是有差距的,而「決定要做」跟「實際去做」結果必然不同的……。所以,我更關心:如果你是那一隻青蛙,想要一探溪底的風光,你是「跳」還是「不跳」? 最近,有位研讀班同學與我分享學佛的喜悅,談及學佛後對他與家人的關係或是在公司經營的方針、策略都有很大的影響,同時也請教一個這一年來一直困擾著他的苦惱:如何讓手下的員工願意稍微放下個己眼前的小利益,共同為公司的永續經營培植人才。原因是他自己白手起家,公司在他與太太的勤奮經營下,如今總算有一點點小小的規模了。每年歲末他總是依照公司盈餘發給員工高額的年終獎金,大家也都領得笑呵呵!現在公司要多元發展,亟需人才協助擴展,卻發現「人才斷層」。 學佛後,了解緣起法,他考慮自家小孩有各自的興趣,而且公司不僅是老闆個人成就,也是員工齊心努力的成果。因此決定「傳賢不傳子」,準備把公司開放給員工入股。凡是在公司服務達到一定年資者就有資格入股。接著,問題出現了:是不是只要具足年資的員工就有資格入股?還是要具有怎樣特質的人才能接掌公司?未來趨勢勢必為團隊的經營而非過去的單打獨鬥,於是他一直在思維、觀察……。 他覺得:每一家企業都有著一份社會責任,所以,入股者的眼光、心胸與氣度似乎比年資更重要。他發現:不是每個人都可適任部門領導者,有的員工雖然年資很深,卻只能固守既得利益而不願栽培新進、學習新知;有的雖然資淺,卻很願意承擔及分享。我一面深深感佩這位居士的用心踐行佛法,一面也被他的「人才斷層」、「缺乏共識」的問題所觸動,畢竟這不僅發生在他們公司,也發生在我的周遭!因此,引發我也急切地想找尋一個途徑。 我想組一個讀書會來討論,但要從那本書開始才好呢?有一天,同事的法師拿了《先別急著吃棉花糖》給我,他說:「或許這一本書合適吧!」 這是一本很多人推薦,淺顯易讀的書,於是我一口氣把它看完,被裡面的日常生活智慧故事所吸引,作者以一位司機阿瑟和他老闆喬納森的對話開場。其實,喬納森的聰明才智跟阿瑟不相上下,也一樣努力工作,但為什麼今天喬納森是億萬富翁,而阿瑟卻只能在前座開車呢?答案就在史丹佛大學一個代表性的「棉花糖」實驗裡。 這個實驗是把一個小孩子單獨留在房間裡,給他一塊棉花糖,讓他選擇是要馬上吃掉棉花糖,還是等十五分鐘後,就可以再多一塊棉花糖當獎賞。研究人員發現,能夠等待獎賞的小孩,長大以後,全都比那些馬上吃掉棉花糖的小孩成功。所以,「延遲享樂」是預測一個人未來成功不成功的重要指標。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用故事串成了一個「棉花糖理論」,就是「為了大理想,暫捨眼前的小利」及「先苦後甘」的過程及好處。作者提出:成功與失敗的差別,並不光是努力工作的程度或是夠不夠聰明,而在於是否擁有「延遲享樂」的本事。我覺得這本書,很適合給他公司的同仁們閱讀!也想介紹大家閱讀。時下多數人都有著「及時行樂」的價值觀,所以「延遲享樂」,聽來簡單,落實卻很困難!面對人性的弱點—誰願意放棄眼前立即可享的「棉花糖」呢?而且追求長遠的利益、培植人才還必須負擔風險,結果可能得到,也可能得不到,仔細盤算一下,你是不是會選擇繼續站在荷葉上比較安全?不一樣的抉擇,可能會有不同的人生。 另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故事是有關印度聖雄甘地的孫子阿朗.甘地。在阿朗17歲時,有一天,他父親要阿朗開車載他去開會,接著告訴阿朗利用等他開會的空檔,把車開去修護廠修理,並於下午五點準時來接他。不意當日修車廠竟在午飯前就把車修好,阿朗就趁機開車進城閒逛,看到了一家電影院,就跑進去連看了二部電影。因為太投入,竟忘了與父親的約定,直到影片結束已經是六點五分了。於是匆忙地開車衝到父親的辦公室,只見父親站在門口等他。阿朗急忙為自己的遲到找藉口解說,因為車廠小弟查不出車子的毛病,才拖到現在……。 父親知道兒子在說謊,因為擔心阿朗的安全,他在五點半已經打過電話給修車廠,知道車子早在中午就修好了。他父親不動聲色,只對阿朗說:「兒子啊,你把車開回家吧,我想走路回去。」接著說:「兒子啊,17年的時間都沒有辦法讓你信任我,我想我一定是個很差勁的老爸。我要慢慢走回家,一路好好想想,怎麼樣才能做得更好,我也要請你原諒我這個差勁的爸爸。」雖然阿朗一整路開車跟在父親旁邊,不斷求他上車,但是他父親也一直拒絕,等到這對父子回到家,已經是晚上十一點半。阿朗的父親一回到家就去睡了。阿朗從這次特別的經驗中學到—從此不再對任何人說謊。就因為這位父親忍住了一時之氣,對他兒子產生了一輩子的影響。 這個故事很明白地告訴我們,不吃眼前的「棉花糖」需要多大的意志力,它同時也讓我們知道,如果能抗拒誘惑、專注在長遠的收穫上,對我們會有多大的影響。我很同意作者的看法:「我們沒辦法控制別人,也不能控制大多數事情的發生。但是我們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而我們的行為會對其他人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其實,我們對一件事情的處理和反應,比那件事的本身還要重要。」 誠如本書所說:「成功的人願意做不成功的人不願意做的事!」人得以成功的祕訣:忍痛放下眼前的利益,以追求更大更有意義的目標!這讓我聯想到《法華經》,佛陀以七個譬喻將「人人皆可成佛」的道理闡述得淋漓盡致,在《法華經》的「化城喻品」,佛陀以「化城」這顆「棉花糖」讓眾生暫忍眼前的辛苦,邁向更遠大的目標—成佛。書中作者還引用甘地的成功秘訣:「我只是一個普通人,能力也不比一般人好。我一點也不懷疑,任何一個男人女人都能做到我所做的,只要他或她願意付出跟我一樣的努力,而且願意抱持同樣的希望與信念。」與《法華經》的「皆共成佛道」的信念不謀而合、互相輝映。 如果你也相信:「決定未來是否成功的不是過去,而是你現在願不願意付出。今天你所做的選擇,會在明天帶給你大大的回饋」,就讓我們一起來練習:如何不吃眼前的棉花糖!當然,開始之前,你得先想想你要的「棉花糖」是什麼!希望大家在看了這本書後,能真正的瞭解「先別急著吃棉花糖」的意涵,把生活的一切做些改變,找到自己所要追求的目標,犧牲不必要的享樂,並堅持走下去,只要實際有行動,成功的一天,自然會到來的! 請現在就離開電視,帶著你的小孩走到書店翻翻這本書吧!相信你也會找到屬於你的答案。 (《先別急著吃棉花糖》,喬辛.迪.波沙達/愛倫.辛格著;張國儀譯,台北市:方智,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