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七十八期/93年6月20日

比丘尼在人間

釋自晟等

「二○○四年香港出家毗尼營」已經結束,營活動中看到了兩岸三地的比丘尼們,一肩擔起毗尼住世的重擔,遊行人間的悲心與弘願。「比丘尼在人間」與您分享毗尼營授課法師們的觀察與發現,及學員們的學習與成長。

 

 

比丘尼在人間

釋自晟

我誕生在臺灣,在這塊泥土上長大成人,又得遇善知識,聽聞佛法,隨佛出家,成為佛教的比丘尼,安身辦道,受信施供養,這一路走來,我心常湧現百千萬劫難遭遇之感,珍惜此生,珍惜修行。

當年向父母親請求成全出家,雙親曾說:「我們家是普通安分的老百姓,沒有顯赫權勢與財富可以扶持你,他們會對你好嗎?當你年老,寺方會安養你嗎?」未經世事歷練的我,認為這是父母無謂的操心,聽不出他們對子女深深的關愛,常以氣惱回應,經過一次又一次的爭執,父母親既不捨又拗不過寶貝女兒,只好認了。出家後,受沙彌尼戒,隨學出家種種行儀及生活方式,二年後受三壇大戒成為比丘尼。那回,是出家後首次返家,當看見雙親,心中一驚,憂子出家的思念,已輾轉化為容顏上深深的皺紋,蒼白的髮絲,悶悶的眼神……,我落淚了,深知今日成為比丘尼,是父母無盡血淚、濃濃牽掛的成全。

不只父母的大布施,我所出家的僧團,致力於僧伽教育,教育出家眾比丘尼戒法、行持及弘法知能等學程,過程中是多人的護持 ──有歷代祖師大德在天災人禍,苦難不息的人間,捨身保存的戒法、定慧之學;師長們艱辛地創立尼僧團,感召同願同行的比丘尼,經過大眾多年努力地內修外弘,終於得到社會認同與護持 ──我於其中所受到的種種福蔭,得以老老實實點滴受學,堅持做比丘尼僧的一員。

今年師長悟因法師,受聘於「香港出家毗尼營」擔任戒律教授阿闍黎,僧團本著培育僧才的理念,成就我隨師出行,隨學講解「七滅諍法」。毗尼營的學員來自香港、大陸,齊聚一堂研戒,超越兩岸三地的區域限制,同為佛子以法交融,令人感動莫名。看著學員們專注的眼神,認真地紀錄,並勤於提問題,探究戒法如何落實,三寶在人間是何等的殊勝呀!

學員們出家年資差距甚大,有初出家,也有出家五年、十年的比丘尼,但這回大多是他們第一次聆聽戒律課程,而研習營提供的佛教書籍,也多是從台灣印製並運輸過來,表示臺灣聽經聞法的便利性,相對自己出家的環境,我是何其幸運!佛教在兩岸三地的弘傳,已因因緣變化,產生不同的現象,對此,我深感台灣比丘尼是最有福報的,雖然台灣社會多元而有些亂象,可是民主開放、經濟蓬勃、資訊發達、人民教育普及,女眾受教育的機會也跟著增多。因此,台灣比丘尼素質容易提升,也有更多機緣去開創屬於比丘尼的一片天空,這是台灣佛教的經驗。

在這共業共願交織的人間,今日的比丘尼能夠聞法、修法、傳法,相信是許多古德,前仆後繼以血淚所鋪成的,一切只為了一個深深願行 ──荷擔如來家業。不分性別、種族,只希望佛法流布人間,人人得到安祥、自在、快樂,佛法永遠在人間,增 益人間!

法在殿堂                   

釋見享                           

 「香燈」一執在佛教的寺院道場中,專司時序、鐘板的號令。古德說一個團體的紀律,可從大殿的鐘鼓是否分明來判斷,因此說鐘鼓是「人天的眼目」。所以,領「香燈」一執,是既神聖又光榮,但也深具挑戰。為什麼?因為香燈是必須起在人前,儘管現在的出家人,不再做「為鼠常留飯,護蛾需點燈。」但做為佛陀侍者的部分 ──挑燈、起安板、上香、供水、掃地、擦桌,一件一件的,還是不間斷地傳續著。除了做佛陀的侍者外,一起共修共住的大眾,其動靜、觀瞻、安定的時序,也都由香燈的板聲訊號管理,訊號就像軍隊的號角般,實是延誤不得!所以說香燈是既神聖又具挑戰性。當然,各宗派會有各自鐘、板的傳承、打法,井然有序,有條不紊,對中國佛教寺院共住共學的出家眾來說,這些香燈等殿堂儀軌的學習,一定得師父親自指導不可。對於各宗派鐘板有不同接法與原則的印象,卻在參與毗尼營香燈及殿堂儀軌的教學後,我有了不同的發現。

此次擔任的是「香港出家毗尼營」引禮,負責起安板及早晚課儀軌的安排與關照。活動之初,由余居士發心做香燈,她說她曾經到大陸各大寺院參訪及共修,對佛門儀軌及唱念特別歡喜,自願在此次活動中,除關照各項事務外,還要學習起安板。我既感動她的好學與供養的熱情,但又有點擔心她的體力負擔。每天清晨四點半,站在大殿一片寂靜中,我陪著她侍奉佛陀,那鐘聲喚醒沈睡中的大地,劃破長空,倍覺清澈響亮。余居士說她永遠要做敲鐘的人,我由衷地祝福她。 

「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鐘」,鐘繼續敲響著,毗尼營活動已過了一週。學員不斷地增加,有人提議要輪流擔任佛陀的侍者,於是由來自廣東湛江的兩位年輕法師負責。練習時,我驚訝兩位法師的鐘板打法更順暢,且與我所知道的完全相同,這與之前的印象是不一樣的。進一步瞭解後,原來他們都有經過佛學院教育的訓練,再則可能是閩南佛教的傳承相近,所以儘管與我來自不同地方的寺院道場,香燈儀軌卻是相同,這發現多麼令人振奮。

課誦前,香燈師執板於大殿前巡板一週,法師們循序進入大殿,軒昂屹立於佛前兩側,彷若佛世聲聞羅漢,那份安詳、清靜是如此熟悉,不禁讓我想起香光寺弘化堂前的句子「五百年前我輩是同堂羅漢」,兩岸雖然相隔千里,但是在破曉清晨,我們循著鐘聲跨過露珠的草坪,舉聲共唱「自皈依佛,當願眾生……」以虔敬修道,上求下化迎向一天。

法的傳承傳布接續在每一個時空中,那根源有我們的信願行,是供養,是學習的心。

珍惜豐富的學習資源

釋自衍

有人說地球村是拜電腦化與網路化的普及,而漢系佛教的弘傳,自古以來一直與運用媒體的傳播有關係,中國最早使用金屬活字版印刷出來的文獻是金剛經;乃至當今電腦網路的興起,佛教資料數位化的工程仍是超越各學界,這皆是佛法弘揚善用工具的表彰。如荀子〈勸學篇〉:「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宜當善假外物,以充實內學歷行,不可不知。

由於領執於佛教圖書館的因緣,一直很關注佛教資源的推廣與使用。近年來大陸地區的佛教資料數位化,如雨後春筍般的竄起,常見很多佛教書籍的全文電子檔在大陸網站上出現,讓人誤以為全大陸地區,佛教資訊的取得是如此地普遍。直到隨師出行前往香港參加「香港出家毗尼營」,與香港大陸地區的比丘尼結識,一問之後,方知他們汲取佛教典籍資訊的困難,赫然發現資訊取得的充沛與貧瘠間,其差距竟然如此大。由於此行負責「戒律文獻導讀」課程,因此課程內容除了概介律藏的結集、律藏原典、中國律學典籍、當代戒律研究資源外,特別介紹網路上的戒律資源,希望藉此開拓學習運用數位化資源。

課程上展示了網路上有那些重要的律典資料可用時,詢問近百位的學員,從大陸來的法師竟只有三位曾使用過電腦,相較台灣網路電訊使用的普及,我訝異雖然今日大陸佛教資訊科技快速竄起,但眼前這群年輕法師竟是現代科技使用的邊緣者。大概是城鄉之間或一般社會大眾與出家修道者之間在工具上使用的差距。一位法師說起他們居住在廣東偏遠地區,全寺連一部紙本藏經都沒有,我的思緒馬上掉入是新建的道場或文革摧毀?因為請購不易,所以住持法師想買一部電腦讓他們閱讀藏經光碟,經考慮電子機器維修不易,只好作罷。而紙本佛經還得靠有法師上大都會讀佛學院畢業,帶回書本時才有機會看到,雖然受比丘尼戒十多年,這還是他們第一遭直接閱讀面對佛教律藏,你知道那種感覺嗎?聽了這些敘述,不禁讓人感慨並珍惜寶島臺灣,資訊取得如此便利,無論紙本、數位的資源都是隨手可得。在這樣優厚的環境下,我們更應該善用豐富的學習資源,好好用功修學佛法,養成自修自得的習慣,讓佛法不受時空限制,無遠弗屆地傳播到世界每一個角落,利益一切眾生。

參訪香港西竺林禪寺點滴與省思

釋見翰

講戒最後一天的結業式,讓為期二星期的「香港出家毗尼營」,畫下了句點。這一天,學員道妙、衍詠、衍芝、衍孝法師安排教授阿闍黎前往拜訪西竺林禪寺。

西竺林是荃灣的一個郊區道場,方丈為寶林禪寺的聖一老和尚,老和尚攝化很多弟子出家修行,在香港此道場以苦修聞名,據聞他們生活相當地原始樸實,這回參觀西竺林的齋堂、寮房、禪堂時,親眼看到了他們的生活空間,才更證實。她們生活簡陋 ──鐵皮屋頂,水泥為地,夾心木板隔間,幾塊板子組合的木床,看了心中有種感覺:「天啦,這些法師簡直睡在工寮嘛!」令人不得不驚訝她們這麼地原始、清苦。這一景讓我聯想起前些日子,隨師出行去過一趟寶林禪寺,這二間寺院的氣氛極為相近,尤其寶林禪寺山門的對聯「到這裡一塵不染  行將去普利群生」兀自站在那裡,提醒著我:上山洗盡鉛華,要一塵不染,五蘊皆空;待脫胎換骨,重入紅塵,回入娑婆,利益眾生。上求佛道,下化眾生,內修外弘,是東山黃梅家風,一路行來沒有叉路,我終於想通了中國佛寺寫對聯警偈的用意。

西竺林禪寺這年代已久的古剎,祖堂中崇奉著從開山祖師到歷任方丈,在這裡披荊斬棘的拓荒足跡。正殿內主尊是觀音菩薩,前往大殿時,階梯旁卻立著一個告示牌,上面寫著「西竺林禪寺  取消『觀音開庫』  常住白   癸未年十一月十六日」,癸未年不是二○○三年嗎?我對什麼是「觀音開庫」,感到非常好奇,追著法師們詢問告示的內容。衍芝法師說:「『觀音開庫』是大陸觀音信仰的民間習俗,指信眾可以向觀音菩薩借錢,在新春期間他們會在佛前上香抽籤,籤上有金額的數目,金額愈大,信眾覺得他向菩薩借到的錢愈多,新的一年就會愈吉祥愈好運。」後來,寺方經僧眾會議討論決定,因「觀音開庫」不是正信的佛教,於是取消「開庫」的作法,但也因此引來附近信眾的不悅,說寺方破壞他們的信仰,無視於他們信仰的方式。信眾的不高興是可以理解的,因每個人在人生的苦難中,都想在一年的開始獲得加持與祝福。西竺林禪寺的法師為推展正信的佛教,設然公布不准再「開庫」,但如何又能照顧到眾生?

走筆至此,聯想到台灣香光尼僧團的作法,我們在過年期間製作很多的祈福卡掛在樹上,信眾來山向佛菩薩拜年,上香祈願後自己可以請一張祈福卡,卡內寫著今年佛菩薩對他的祝福、勉勵或是功課。信眾往往會驚喜佛菩薩今年送他一個很好的禮物,而願意在新的一年讓自己有新的開始與出發。

人類千古以來追求人生的吉祥好運是眾生內在的渴求,只是當內在渴求與佛教相會時,這之間會有引導的差距,如何讓佛教落實人間,與人間貼近,其所扮演的角色與功能又是如何,這些問題不斷在我心中翻滾……。

學習與迴響

這次上課給我的啟發是:離群索居是無法驗證持戒的情況。其次,由推廣佛法久住世間,取得世人信心的功能來說,僧伽和合共住的力量,遠較佛寶、法寶更具優勢。僧團猶如洪爐錘鍊,透過大眾熏修,相互策勵增上,完成道業。古人說叢林之下無曲木,所以持戒理想的環境是在僧團。不可諱言,在僧團的共修生活中,個人要多犧牲一點,以團體和樂清淨為理想,這是持戒的重要精神,也切合出家要破除我執、我愛、我慢等煩惱。養成深厚豁達的器宇,學戒學律,安安分分地做個比丘尼,關心比丘尼的修道生活,從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將以此為自己的願望,踐行當下即是比丘尼的修道生活。〈釋瑞深〉

「戒為無上菩提本,應當一心持淨戒」,出家人的責任是承擔如來家業、弘揚正法,令佛法久住,必須學習和持守淨戒。持戒要先知道戒律,正知正解戒律,如理作意而修持,以使我們完成住持佛法的使命。一個出家人要培養智慧,而智慧從戒中得來,透過持戒能攝諸妄想、使心清淨,心清淨才能開發無漏智慧。而有了智慧,日常生活中才能方便度眾作務。

在僧團中持戒較能完整,在群體中共修才能發現自身問題,看到好的樣子就應學習,見到別人不對的地方要察看自己是否也犯,犯了要記取警惕而改正。凡夫都有懈怠的時候,自己懶散了,看到別人在精進,會起慚愧心而振作。而當大眾發生問題時,學會用寬容、忍耐、慈悲心去對待處理,這樣能使我們去掉我執、我慢等煩惱,從而增長我們的智慧。〈釋法宣〉

經過這次「香港出家毗尼營」的研讀後,改變了自己對戒律的看法。當教授阿闍黎介紹戒的基本意義,並提及它是可以用來檢核自我身心時,頓時感受到戒不再是個專有名詞,而是自己行為習慣的一部分,戒條不再使我懼怕,它能幫我淨化身行,也更確定自己想依戒而行而證。因我想解脫,也希望幫助更多眾生離苦得樂。想做一個人間的比丘尼,先要從建立佛法的知見開始,學著如法如律地實行佛法,如同教授阿闍黎所說:「持戒不僅要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還要更積極地做善事。個人的慈心、菩提心也是要透過戒律去表達。整個過程的功能就在淨化身心,是具體地從內心發出。」現在雖然才剛開始,但很高興自己找到了方法,我要為自己的願而努力,更會進一步為學習戒律而奮鬥。〈釋賢禪〉

以前我認為佛陀給弟子制定那麼多的戒條,表示僧制有很多框定。但經過這次學習之後,才曉得佛的戒律、國家的法律,以及地方風俗三者是不可分離的,是相融合,有相通,又有特殊,戒律並不是那麼死板不靈活,也不只是一種束縛。〈釋能律〉

這次毗尼營的課程,我沒有白來,給我很大的幫助和認識。知道了佛世時修行的種種因緣、戒律、制度的制定,和佛陀所教導的慈悲真理。也學到怎麼查資料,這些都是我最大的收穫。佛陀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是眾生無明煩惱執著,而不能正覺。弟子很慚愧,出家廿三年來,只明白依戒為師、發心護持道場、發心好好用功辦道,卻只以一枝淨香總持無量法門、萬緣放下深參念佛是誰,卻不認識佛所制的戒律、種種緣起和真理,所以要先學習戒律,淨修才不會偏失。〈釋祥學〉

教授阿闍黎常講,開遮持犯、戒是戒自己,要求自己,不去要求別人,是改變自己無始以來的習氣毛病。所以要學好戒,做一個真正有用的出家人。〈釋聞兼〉

這次從大陸來香港參加「香港出家毗尼營」,聽到悟因法師講戒,使我深深理解到戒律的重要性。佛陀制戒的因緣,是教導我們,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戒律,如何是止持,怎樣是作持,在持犯中又要如何圓融地解決問題。應當發願在僧團和合共住,修學戒定慧,滅除貪瞋癡各種煩惱。〈釋德錦〉

這次學戒,真是千載難逢,得遇善知識。修行就是修正自己的行為,如教授阿闍黎所講「戒律是教育,也是生活。」在團體中修行就是要增善緣,女眾更要培養自己,但也必須了解:持守戒律時最要緊的事是保護自己,不能盲目地去執著不放,要因地制宜,掌握佛陀持戒的精神,一定要明白戒律其中道理,尋求一個中道,如理如法修行。而透過學戒,處理自己多煩惱的心,修行要用心去做,就能在日常生活中體驗真理。〈釋傳德〉

參加「香港出家毗尼營」是一位戒兄通知我的,當時我還在考慮,淨室裡都有電腦,可以看到戒經,自己也可以學,不一定要來參加毗尼營吧!但經過這兩個星期的學習,見解就大大改變了。我自己看戒經時,看過一遍就算了,並沒有深入了解和研究,看過什麼都忘記了。如七滅諍法,我以前是看過的,但沒有看明白,這次經過老師的講解,就完全明白了。所以現在才發現到參加毗尼營的好處呢!〈釋如準〉

營活動中,隨著師父們所安排的課程,給予我們日後修學一個好模範。不僅懂得如何研習戒律,也重新建立了自己在僧團上應該負有的責任,及對社會來說,一個出家人應該建立什麼樣的模範,以增進他們對佛教的認識。從而將佛陀的教法深入社會大眾的心裡,改善我們社會、人心,讓大家安樂地生活在佛陀教法中。

上課中,除教授阿闍黎培育尼眾的悲願令我感動外,師父們在授課中的耐心和善巧,也令我們不敢掉以輕心,用心地學習。我們學員來自五湖四海,但言語障礙不能阻礙大家求法的心。教授阿闍黎亦經常提及戒定慧三無漏學,是出家人的基礎,亦勉勵我們要時時栽培自己,能夠在未來弘法利生、廣度有情。藉由學戒,不斷地反省自己過往的言行,深感慚愧。

這段期間,感恩一切成就的因緣,來自不同階層的在家菩薩們,有的煮飯,有的清潔寮房、廁所、講堂,讓我們有舒適的環境來修學。尤其大寮的居士們,日以繼夜地為我們準備飲食、湯藥,亦有一位中醫師每晚下班後,來為同學們看病、針灸。在眾緣的成就中,我們更要努力學習,才不辜負教授阿闍黎及其他師父們的苦心。〈釋道妙〉

感謝教授阿闍黎帶來在台灣香光尼眾佛學院二十多年的教學經驗,令我在「香港出家毗尼營」速成精華班裡懂得很多戒律,多謝各位教師的教導,也多謝各位發心居士護持這次活動。教授阿闍黎講戒令我受用很多,戒很重要,戒可以保護我們六根不犯,令六根清淨。與人相處之道是「慈悲」和「體諒」,僧團裡會有諍事,而七滅諍法可以幫助解決這問題。出家人應該要學戒,戒是很重要,不單讓一個出家人有威儀,更可以使一個僧團和合,令正法久住。〈釋達航〉

 


[香光資訊網] [香光莊嚴][香刊78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