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六十七期/90年9月20日

熄滅貪、瞋、癡之火

編輯組

相對於解脫者的寂靜、清涼,佛陀多次用「燃燒之火」來譬喻眾生的熱惱。

二千多年前,佛陀對比丘說:「一切都在燃燒,以貪火、瞋火、癡火燃燒,以生、老、病、死、憂悲苦惱、哀傷、絕望等火而燃燒……」,檢視人類的歷史,我們可以發現:貪、瞋、癡這三不善根之火,從不曾在世間遠去,也從不曾於眾生身心中止息。小至個人情緒掙扎,大至種族與種族、國與國之間的戰爭,無時無刻不在燃燒……。

昔日佛陀為消弭釋迦族因驕慢與瞋惱所帶來的滅族之禍,獨自端坐於枝葉落盡的舍夷樹下,企圖阻止琉璃王報復的軍隊;今日的我們也一樣處於大環境的動盪不安—海峽兩岸長久以來的危機、美國「九一一」恐怖份子攻擊事件……,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和佛陀同樣苦迫的世間,以及同樣充滿貪、瞋、癡的無邊眾生。所不同的是,佛陀已熄滅自身的貪、瞋、癡之火;而我們猶在火苗不斷竄出中,探尋並踐行熄滅之道。

佛陀教我們捨斷貪、瞋、癡,如此才能利益自己與他人。因為這三者涵蓋一切惡法,不管其所呈現的方式為何,都將造成自他的苦惱,不僅障礙自己修道的步伐,同時也對社會產生莫大的負面影響。因此,當我們談到如何斷除不善根時,除了關切個人的修行問題,還必須關懷到其涉及的社會層面問題。畢竟在緣起的大宇宙中,個體與個體、個體與團體,彼此互為因緣,自己的煩惱可能引發他人的煩惱,導致錯綜複雜又相互連結的苦,造成他人痛苦的同時,自己也承受痛苦。

對於個人來說,其社會行為強烈地影響心靈提昇的可能性。如果我們社會行為中的瑕疵污染了心的質地,心的接受力會減低。那麼,猶如一塊已染污的布匹一般,增上心與增上慧的「新色澤」便不能滲透,轉染成淨,就遙遙無期。

貪,瞋、癡三不善根如此根深柢固,能將之破除的便是無貪、無瞋、無癡三善根。此三者是指一切行為上的無私、慷慨與出離,是一切慈悲的表現與智見上的成就。對於未生與已生的善根,我們要令其生起並增長它;對於未生與已生的不善根,則要令其不生及斷除它。
盡除不善根,是我們面對自己生命與生命共同體時,須不斷學習的課題。佛陀一再鼓勵我們,斷除不善是可以做到的,是「此時此刻可見」,直接體證的。這不在遙遠的來世或他方,而在心觸境的當下如理作意於所緣,培養捨離的覺知—對於不善念「單純地專注於其上」,如此便能看清、放下我執,清楚地體認無我。

讓我們「見身之不淨,熄滅貪之焰;以崇高慈心,熄滅瞋之焰;觀所成之患,熄滅癡之焰」。熄滅貪、瞋、癡之火,令心自由與清涼。


[香光資訊網] [香光莊嚴][香刊67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