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六十期/88年12月20日

大悲咒與大悲觀音

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成為大悲觀音

于君方 著
徐雅慧 譯


到了宋代,人們對大悲咒有降魔治病威力的了解更為普及,

雖然比丘們有時扮演傳布的角色,但誦持大悲咒的人絕非僅限於比丘,

各行各業的人,無論男女,似乎都經常地誦持大悲咒。



千手千眼大悲觀音流行的原因

  雖然「救苦」與「大慈大悲」在早期都曾用來形容觀音,但當《千手經》在唐代傳入之後,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即特別以「大悲」為人所認同,這是因為唐代時中國人信仰祂的風氣快速流行,而在密教中,觀世音菩薩也化現成許多不同的形貌。這位神祇是較晚才傳入中國的,但由於三位密教大師(善無畏、金剛智與不空都曾翻譯過此經典)致力提倡這樣的信仰,以及朝廷的支持,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才能後來居上,並且最後吸納了其他形貌的密教觀音的聲名與威望。

  在與祂有關的論述和發表的文章中, 瑪利亞•瑞絲哈比托( Maria Reis-Habito)比較了讚揚千手觀世音菩薩密教經典的不同中譯本,以解釋婆伽梵達摩的版本為何能獲得最後獨特的地位,並追溯大悲咒信仰在僧侶與平民之中擴展的原因,且將修習大悲懺儀的動機歸因於儒家孝道的美德。雖然她使用來證明上述觀點的主要是宋代以後的資料,而這些也許確實可以呈顯在懺儀與慎終追遠的祭典之間有重要的關連,但是這個論點卻無法加諸在宋代及之前的朝代。(1) 我以下將證明,知禮明顯地把這個儀式,架構於更廣泛的道德重整與提昇心靈的脈絡中。

  小林太一郎( 1983 )在其一篇長而有權威的研究中,追溯唐代大悲信仰的發展,他從範圍廣泛而分歧的資料中抽絲剝繭,包括僧侶的傳記、題銘、繪畫記錄(不幸的是大部分並沒有保存下來)以及詩歌與民間傳說,提供了關於這位新的外來神祇受到大眾歡迎的生動解釋。而從藝術作品的形象與繪畫的證據顯示,這個新的大悲信仰主要盛行於京城長安,但是也流傳到四川。

〔高僧的宗教熱誠〕

  每有新的譯本出現時,緊接著即會有關於菩薩的藝術展現。(2) 小林認為唐末與五代是大悲信仰的「黃金時代」,他將三位僧侶的宗教熱誠視為典型的例子(小林1983:85 )。以持誦經咒、塑造菩薩像與毀損自己的身體來供奉菩薩,用這三種特殊方式來表達他們的虔誠,《宋高僧傳》中便載有他們的生平事蹟。
◎持誦大悲咒
  知玄( 809-881 )是四川眉州人,他素以廣博的佛學素養聞名, 特別是對淨土經典的了解,李商隱與其他的文學家也曾讚歎過他。但當他被延請至長安講經說法時,卻因他那濃重的鄉音,使聽者無法了解。於是,他回到家鄉,前往象耳山虔誦大悲咒,據說那裡是大悲信仰的中心。有天晚上,他夢見一位神祇截去他的舌頭並換上另一根新的舌頭, 隔天早上他起來後,竟然能講一口流利的長安話(《大正藏》卷五十,頁 763C)。

  神智( 819-886 )與知玄是同一時代的人, 從十二歲起即開始不斷持誦大悲咒,二十歲出家為僧後,遍遊西南地區且以大悲水為人治療各種疾病,許多人都跟隨他,稱他為「大悲和尚」。 唐宣宗大中元年至十一年( 847-859 )間,他到長安治療宰相裴休的女兒,她正被鬼魔附身,經神智持咒七日後才得以平復(同上,頁 869C )。
◎塑像與毀損身體來供奉菩薩
  道舟( 863-941 )原是一位音樂家,他唱誦佛曲的微妙音聲遠近馳名, 因虔誠信仰大悲咒,他以自己的血繪製菩薩的立像。 僖宗中和二年( 882 ),值黃巢作亂佔領長安時,他截斷左前臂(肘與手腕之間)並燒掉它,來供奉觀音並祈求和平;而在代表村民祈求時,他也割下左耳。由於他的虔信,當他七十八歲圓寂時,身體並沒有敗壞,看起來就好像是入定一般,後來人們將他的身體上漆,製成肉身。(同上,頁 859b )
◎抄寫經書
  當持咒的利益廣為人知之際,刻有大悲咒的陀羅尼經幢開始矗立起來,較早的是唐咸通十二年( 871 )在長安的臥龍寺,由比丘洪惟所造的經幢。

  敦煌手抄本中也顯示關於這種崇拜的證據,收錄觀音十大願與大悲咒的《千手經》略本也廣為流通。眾所周知的《大悲啟請》(《大正藏》 no. 2843 )則在有禮拜儀式時唱誦,它經常與《尊勝陀羅尼經》(《大正藏》 nos. 967,971 )一起出現在抄寫的書中。

  例如, 比丘惠鑾所抄寫的兩本書中即包含這兩部經。 一本是於唐昭宗光化二年(899 )抄於湖北大悲寺,文後有迴向偈:「願課誦功德,普及諸有情,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 S. 4378 背面);另一本( S. 2566 )也有迴向偈:「願課誦功德,普及諸有情,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惠鑾在十九年間一直抄寫同樣的經文,由於對觀音充滿信心,他從湖北遊歷到敦煌,皆以教導大悲咒為己任。唐末,經文與咒語皆傳布於僧侶與平民百姓之間, 抄本的製造或代表虔誠的奉獻, 或是為了立功德。 (Reis-Habito 1993:127-132 )

〔靈驗故事的流傳〕

◎持誦大悲咒可驅逐鬼神
  唐代時,因持誦大悲咒而有不可思議的感應,也出現在短篇故事集中,《廣異記》中有五個關於觀音的故事,其中一個提到大悲咒的利益。杜德橋將其摘錄於下,因為其中的主角並非僧人,這可見當時的老百姓也了解咒的威力且知道如何持誦:

  李昕平時念誦千手千眼觀音真言,這給予他力量袪除瘧鬼。有次當他作客遠行

  時,他妹妹卻生病死了,之後又活了過來,她解釋說是有人在墓中折磨她,後

  來認出她是李昕的妹妹, 便因為懼怕他的報復, 所以在李回來之前就釋放

  了她。( Dudbridge1995:182 )

  在經典中有記載,以咒的力量驅逐鬼神是持咒的許多利益之一。事實上,如下面的故事所示,在宋代,關於咒的奇聞軼事大部分是著重於它驅邪的威力。不只平民大眾知曉如何持咒,其中有些人也會培養讓水變為治病萬靈丹的特異功能,像之前所提到的神智和尚一樣。除了第一則是關於唐代一位僧人的故事之外,其餘的故事都發生在宋代。
◎持誦大悲咒可治病
  智益和尚是湖南長沙人,俗姓吳。他出身軍旅且喜好打獵,有天他抓到一隻白龜,將它烹煮而食。突然之間,沸水噴灑而出,濺了他一身,他的眉毛、鬍鬚、手指與腳趾全部掉落,陷入極大的痛苦,幾乎瀕臨死亡,他無法持續工作,變成了一個流浪的乞丐。當他在安南乞討時,一位僧人看見他,起了憐憫之心,對他說:「你應該懺悔,並持誦我將教給你的大悲咒,假如你勤於念誦的話,你將會有好的報償。」於是他聽從僧人的勸告,一心誦念大悲咒,他的傷勢就漸漸痊癒了,手指也再長回來,最後他剃除鬚髮而出家。(《觀世音菩薩靈感錄》卷一,頁 11 )
◎持誦大悲咒可往生淨土
  第二則是有關結合持咒與淨土信仰的故事。張抗是宋代的一位讀書人,他曾在佛前立誓要誦四十萬遍的大悲咒,以求能往生淨土。當他六十歲時,雖然有病在身,卻仍一心念佛。他將家人召集到床前,對他們說:「西方極樂世界就在當下,阿彌陀佛正坐在蓮台上,我的孫子文兒(三歲時去世)正跪在黃金地上頂禮彌陀。」說完即在念佛聲中往生(同上,卷二,頁 8 )。
◎大悲水可治病
  而另一則是關於大悲水的故事。門下員外郎吳宏之妻吳氏,虔信觀音而且經常有不可思議的感應。她在一間清淨的小室中備有幾只裝水的瓶子,且手持楊枝念誦大悲咒,她看到觀音放光至瓶中,那些經常生病的人喝這些加持過的水就痊癒了。這些大悲水可以保存很久都不壞,冬天時甚至不會結冰,人們因此都稱她為「觀音院君」。她的兩個婢女修持淨土法門,其中一個特別精進,有時一整個月都不吃任何東西,每天只喝一杯大悲水(同上)。

  巴特哈( Barend J. ter Haar )注意到洪邁( 1123-1202 )於宋寧宗慶元四年( 1198 )編成的《夷堅志》中,有關持誦經咒、佛號的故事是很普遍的,合計有四十九個有關持咒的故事與十二個關於念佛的故事。在這些故事中,持大悲咒的有十一個,念觀音名號的有七個。持咒的七個故事是用來驅逐惡鬼,其他持咒二個或念佛號的五個故事是為了治病。觀音兩次以僧人的身分出現,在其中一個故事中,祂持著錫杖與●瓶,另一個故事則對祂沒有任何描述(同上,卷三,頁 1441 );兩次是化現穿白衣的老婦(同上,卷一,頁 88,89 ),而其他的並沒有提供關於觀音性別的訊息。由 從事這些宗教活動的人來看,總計在六十一個事件中,三十四件發生在平民百姓身上,二十五件則是宗教專業人士,如僧侶、道士及巫師等,其餘二件仍不確定。

大悲咒的利益

  我將選出《夷堅志》中,描述大悲咒有制伏鬼神威力的四個故事。

〔驅逐癘鬼〕

  有個人叫做洪洋,一天坐著轎子要從江西樂平回家,當時太陽已下山,兩個僕人負責抬轎,另一個僕人則幫他挑行李,他想要在半夜之前趕回家。距離樂平南方二十里是吳口市,再過去五里則是魚陂阪,當他們到達那裡時,已經是半夜二更時分了,有點微微的月光照著。

  突然間,巨大的聲響從山中傳出,聽起來就像是數十棵的巨樹同時被砍倒一般,那聲響愈來愈近,洪洋最先以為這可能是一隻老虎,但他所聽到的聲音又不像是發自於老虎。他急忙下轎,尋找避難的地方。心想若要回到吳口市已不可能,若要再往前走,則距離有人居住的地方路程還很遠,正不知是該前進或後退時,他們看到在道路左邊有處小澗溝沒有水,可以蔽身,便趕緊爬下去,但那不明的怪物早已站在他們面前。它的身長足足有三丈高,從頭到腳都像似燈籠,兩個抬轎的僕人幾乎快嚇死了,挑行李的僕人則竄入轎中屏住呼吸。

  洪洋平素有持誦大悲咒的習慣,他很快就開始持咒,數百遍後,那怪物便站立不動,洪洋雖然嚇得匍匐在地上,但仍誦咒不停,最後那怪物慢慢退後且大聲地說:「我要走了!」便逕自朝向約一里外的方向離去,進入一戶民宅後就不見了。

  回到家中後,洪洋病了一整年才痊癒,幫他挑行李的僕人也是如此,抬轎的兩位僕人則都嚇死了。後來,洪洋到魚陂阪那戶民家打聽,才知道全家有五、六人都死於瘟疫,因此斷定那怪物就是癘鬼(《夷堅志》,乙志卷第十四,頁 303-4 )。

〔降伏蛇怪〕

  江西餘干縣鄉民周生的妻子,生性淫蕩。高宗紹興十八年( 1148 )三月的某一天,周妻在回娘家途中,看見路上躺著一條大蛇,她以為牠已經死了,就用腳跨了過去。走了幾步路後,蛇突然立起來,且開始追趕她,當她仔細看牠時,牠突然變成三個年輕人,看起來像是三兄弟一般。年紀最長的一個開始調戲她,想跟她發生關係,周妻不順從,其餘兩個弟弟則試圖阻止他,但沒成功。

  當幾個人正拉拉扯扯時,鄉民龔犁匠剛好經過,他看到婦人正被一條大蛇纏住躺在地上。他想上前去營救她,但苦於身上沒有帶任何工具,所以不敢靠近。但由於他有誦大悲咒的習慣,便開始大聲念誦,並奮勇地大聲喝叱牠,那條蛇立即鬆開爬走了。當牠轉過山腰回頭望時,再度變回三個年輕人的樣子,身穿白色粗麻布衣,繫著紅腰帶,一轉身就消失不見了。這是我同鄉張時濟告訴我的故事(同上,支庚卷第八,頁 1195 )。

〔制伏邪靈〕

  張誠是江西吉水縣人,在孝宗乾道元年( 1165 )八月時,到潭州省親。當他到湖南禮陵時,住在一間客棧中,客棧主人看到他很高興,殷勤地款待他,很恭敬地準備了一桌酒席,邀他共飲。張誠對這個沒來由的隆重招待,內心感到非常訝異,他開始懷疑,於是以長途趕路而致身體疲憊為藉口,推辭說不能喝酒,便早早上床睡覺去了。

  他在半夜時醒來,看到廳堂上燈燭照耀,於是下床向內偷窺。看見客棧主人穿衣戴冠,備設酒菜,正在一幅畫像前禮拜祈禱,張誠仔細聽著他的禱詞,發現他一直唸著自己的名字。張誠心想客棧的主人一定是要把自己獻祭給惡鬼,於是便不敢再入睡。直等到客棧主人離開廳堂後,他才仔細端詳客棧主人所膜拜的那幅肖像,只見是一個眼如大燈的邪怪,他知道自己必然已經落入險境,無法逃脫了。他突然想起聽說大悲咒可以制伏邪靈,他平時就有誦習,於是便開始虔誠地持念。才誦了幾遍,就看見那大眼邪怪從卷軸中走了下來,在供桌上盤旋,一會兒便發出剝剝的聲響,更化作無數的小眼睛,看起來非常恐怖。張誠趕忙於床上閉目,更迫切地持誦大悲咒,他聽到有人猛力敲門的聲音,想進來但沒有辦法,不久聽到烏鴉啼叫,天就亮了。

  張誠來不及收拾行李,便驚慌地離開客棧,只聽到店家全家人正聚集哭泣的聲音,沒有人出來追他。離開兩里遠之後,他才敢停下來休息。聽到過路人說:「客棧主人在昨晚突然暴斃了!」他詢問原因後,才知客棧主人三代以來都膜拜妖鬼,據說每年必須要有一個人犧牲獻祭,過去遭到殺害的人不計其數。假如他們沒有找到陌生人,那麼家中的主人就必須死,這次就真的靈驗了。這是湖南的陋習,境內大部分地區都是如此,張誠自此不再出外遊歷。(同上,支癸卷第四,頁 1247 )

〔嚇退蛇精〕

  高宗紹興二十九年( 1159 )時,有個人從福建政和縣到莆田去買一個姑娘,起初說要娶她為妾,但當他買了她之後,便要她沐浴、化妝,穿起鮮豔的衣裳,不跟她同房,也不敢冒犯她。在回家鄉的半個月旅程中,他如侍奉主人一般地供承飲食,除了一個緊緊上鎖的籠子以外,他也沒有其他任何行李。每天晚上,他必定會焚香開鎖,然後恭敬地跪在它面前祈求。這姑娘非常聰明,覺得事情有異,心想那個人一定有某種詭計,自己定會有不測之禍,所以就拒食葷腥,靜心不停地持誦大悲咒。

  當到達他的家鄉時,他並沒有回家,反而另外租了一間空屋,將那姑娘與籠子放在那裡。幾天之後,有天晚上他在籠子前準備了酒菜與水果,祈求完畢後,便點燈鎖門離開了。那姑娘戰戰兢兢地坐在床上,更加用力持誦大悲咒。到了午夜,籠子發出聲響並突然自動打開,她知道自己死定了,恐懼萬分,可是一點辦法也拿不出來,只能向佛陀默禱,祈求冤家解免,諸佛護佑她免於災禍。過了好久,一條巨大的蟒蛇從籠子裡爬出來,盤繞著身體四處張望,看起來似乎害怕著什麼,然後就消失不見了。

  她料想自己已脫離險境後,才慢慢起身下床往籠內看去,那兒只剩下一些碎紙錢。那時天還未亮,她打破牆壁跑出去告訴左鄰右舍,鄰里的人早已知道那人的行徑,相約等他回來後,就將他扭送縣衙法辦。縣令調查他所犯下的罪行,才知原來這是嶺南流傳的妖法,以生人來獻祭惡鬼,在此之前已殺了好幾個人來供奉蛇精了。這人最後被判了死刑,那女孩則被送回家鄉去了。(同上,補志卷第十四,頁 1683-4 )

  到了宋代,人們對大悲咒有降魔治病威力的了解更為普及,雖然比丘們有時扮演傳布的角色,但誦持大悲咒的人絕非僅限於比丘,各行各業的人,無論男女,似乎都經常地誦持大悲咒,這也是為什麼他們在生命受到威脅時,會自動地向它求助的原因。其他與大悲咒有關的信仰,例如大悲水有治病的功效,或是誦持大悲咒能往生淨土的說法,也變得十分普遍。然而,並沒有證據顯示任何人曾使用《千手經》中所提及的密法,而達到精神上的解脫,或解除生命中的困境。大悲咒獨立於《千手經》而存在,一般人可能相信大悲咒是對抗所有邪惡的神咒,但可能不知道它與觀音有關。

【註釋】

(1) 瑪利亞•瑞絲哈比托( Maria Reis-Habito )引證了德輝在元順帝至元四年( 1338 )所著的《敕修百丈清規》,其中規定在和尚忌日與開山歷代祖師的紀念法會上,要誦持大悲咒。 她也引用編纂《觀音慈林集》的弘贊( 1610-1680 )的生平記述,來點出拜懺的強烈動機是來自於為了祭拜祖先與克盡孝道。她所摘錄的生平事蹟是弘贊所著《觀音慈林集》的後記:「贊甫二九,而二親鄰亡,每誦蓼莪,空慚烏鳥,聞說持齋,能資冥福,遂斷葷羶。未三載,閱壇經,便會宿懷,知人能作佛,即捨家趣於非家,冀立身行道,以益先靈。雖晨夕代為禮懇,及逢盂蘭必薦,而中情耿耿,愧誠力之未湔。爰于丁酉春,以西洋白氈,繪千手千眼大悲聖像,舉高七尺,革除皮膠,而用香汁和彩。仍令畫者,日別沐浴更衣,像成罄衣缽資,延集僧眾,先為講釋大悲懺法宗趣,次乃三七日修禮。遂感大士身放金色光,手所執青紅二蓮華,頻放白光 。緇素咸睹,誠為希有,私衷慶慰,必蒙慈力,度親靈於上界矣。爾後凡於像前修禮,蓮華白光常湧,睹者莫不欣發淨信。」在《千手經》中記載,青蓮華是指「欲得往生十方淨土」,紅蓮華則是指「往生諸天宮」。( Reis-Habito 1991:49 )

(2) 約在婆伽梵達摩翻譯《千手經》的同時,尉遲乙僧在長安慈恩寺塔前畫了一幅千手千眼大悲像。在菩提流支譯出同一部經(經名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姥陀羅身經》)之後,唐玄宗開元元年( 713 ), 成都妙積寺一位魏八比丘尼,時常誦念大悲咒,她年僅十一歲的弟子柳意兒於禪坐中,感應到菩薩於寺中顯現。為證明她所說的不假,她便在庭院中撒灰,一天傍晚,確實見到長約數尺的腳印。於是便請了一位畫師,將她所見的形像畫下來,但始終無法畫得相像,有位比丘楊法誠說他可以做到,意兒於是雙手合掌仰望,並告訴比丘依她的指示來畫,他們共花了十年的時間才完成。之後,約唐玄宗開元十年( 722 )左右,在成都造了二百尊的菩薩像, 每一尊都有四十二隻手, 同時並將這些塑像畫成十五卷圖卷。 不久之後,圖卷在長安流行,並上呈給玄宗(713-756 在位),玄宗又把它賜給高力士。 玄宗開元元年至天贊十四年( 713-755 )間,名畫家吳道子畫了三幅大悲菩薩像。 天贊十二年( 753 ),鑑真去日本時,帶了一尊白旃檀刻成的千手千眼觀音像,還有一幅繪於絲綢上的相同畫像,從此觀音信仰被介紹到日本。(小林 1983: 39-136 )

【參考書目】

Dudbridge, Glen. 1995. Religious Experience and Lay Society in T'angChina: A Reading of Tai Fu's Kuang-i chi.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ity Press.

小林太一郎,〈唐代ソ大悲觀音〉,《觀音信仰》,速水侑編,東京,一九八三,頁 39-139。

Reis-Habito, Maria Doorothea. 1993. Die Dharani des Groben Erbarmens des Bodhisattva Avalokitesvvara mit tausend Handen und Augen: Ubersetzung und Untersuchung ihrer textlichen Grundlage sowei Erforschung ihres Kultes in China. Nettetal: Steyler Verlag.



[回gaya首頁]   [香光莊嚴]   [香刊60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