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藤後用在《觀世音菩薩的研究》( pp. 170-182 )一書中, 使用發行於江戶時期以木板畫印刷的《佛像圖典》,後來逸見梅榮將這些觀音的圖像重新發表於他所著的《觀音像》( psp. 228-32 )。
根據路易斯•佛瑞德利克( Louis Frederic )的研究,「三十三身的造型是比較後期的,而且大部分在鎌倉時期之後才出現。有些圖像完全不被重視,但某些圖像卻經常出現,尤其以繪畫為主。 」( 157-162 )雖然由中古世紀日本圖像研究畫作的收藏品中,發現一些獨特的型態,如心覺( fl.1117-1180 )的《別尊雜記》或覺禪(生於 1144 )著的《覺禪抄》等,三十三身以一群組的型態出現,顯然是更晚期的。上面所列的名單包括了《法華經》、密教經典與中國本土混合觀音故事的傳說。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的各類觀音中,有幾位被描述坐在岩礁上。 寇尼利里斯.張( Cornelius Chang )在他的博士論文〈水月觀音畫作的研究〉( A Study of the Paintings of the Water-moon Kuan-yin中,探討這些形象。
Chang, Cornelius. 1971. "A Study of the Paintings of the Water-moon Kuan-yin" Ph.D. diss. Columbia University.
Frederic, Louis. 1995. Buddhism: Flammarion Itonographic Guides. Paris and New York: Flammarion.
後藤大用 1958. 《觀世音菩薩的研究》,東京。
Ziegler, Harumi Hirano. 1994. "The AvalokiteZvara samAdhi-SUtra Spoken by the Buddha. An Indigenous Chinese Buddhist Scripture." M.A. Thesis, University of Califorina,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