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五十八期/88年6月20日

成人教學實務之探討

釋見潤


教學,可說是一項既複雜又富有挑戰的工作。

教師除了有「願意教」的熱誠之外,

還必須「能教」、「會教」,才能勝任愉快,發揮教學效果。



前言

  資訊發達、專業知識快速過時的現代社會,成人必須繼續學習以獲得承擔多重角色的知能及適應社會的變遷。「終生學習」已成為普遍的需求,相對地,在成人教育的領域裡,有關「成人教學」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視。

  一般說來,初次擔任成人教學的教師大都感到有所困難,因為過去並沒有這方面的經驗,大多數的教師便依照過去求學時代所受的學校教育的方式進行教學。然而,成人與兒童、少年、青少年不同,成人在身心發展、學習動機、知識背景、社會經歷、價值取向等方面,呈現相當高的個別差異。因此,擔任成人教學的教師所面對的挑戰也更大。

  目前台灣地區有關成人教學的理論大多採擷國外學者的觀點,本土實務層面的論述發表尚少。由於成人教育具有豐富多元的特性,提供成人教育的機構類型及其實施方式、內涵,也呈現各具特色的面貌。本文僅就筆者參與香光尼僧團佛教成人教育志業—佛學研讀班的行政、教學經驗,以及訪談曾任佛學研讀班六位成人教師(註)的教學心得所得的文字資料為主,探討有關成人教學的幾個面向:初任成人教師的心情、成人學習者的特質、成人教師的角色、具備的條件、成人教學的方法等,俾提供成人教師或成人教育機構培育師資的參考。

香光尼僧團佛學研讀班的實施方式

  黃富順( 1992 )提出,成人教育的實施方式約可分成「面對面的課堂教學」、「通訊教學」(或稱函授教學)、「電視、廣播教學」、「自我學習」等幾種,近年來,並有採取多種方式結合的趨勢。

  本文所探討的香光尼僧團佛學研讀班採班級制,以初、中、高三級的教學,提供成人循序漸進研讀佛學的課程。成人依其可行的時間選定一個上課日參與學習,選取同一上課日者,即成為同班的學員,各班由一位成人教師擔任授課,教學活動主要是在教室的情境中進行。佛學研讀班的性質乃屬於「面對面的課堂教學」實施方式。

  「面對面的課堂教學」,是指在特定的場所,由專門的人實施面對面的教學,這是一般人最熟悉的方式(黃富順,1992,頁 8 )。

成人教學實務的幾個面向

〔 初任成人教師的心情 〕

  「第一次接觸成人的感覺是緊張、歡喜,各種滋味交錯。會緊張是因為對於台語的表達不是很熟悉、課程準備不足、對自己的信心不夠、不清楚學習者的背景。」

  「剛開始接觸成人學員時,非常恐慌,深恐自己的佛學素養不足,不能夠提最好的內容給他們。」

  「記得第一次踏進教室時,緊張的感覺甚過一切。台下坐著的學員,有的比我年長,有的社會歷練頗多,部分學員在佛法修學上也相當精進,不知該如何上課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

  「從小我就害怕上台,雖曾有面對兒童的教學經驗,但是第一次面對成人時,緊張之外,還有許多的茫然。一者不清楚他們的起始點何在,再者不知如何將佛法的義理,轉化為生活上可以觸摸得到的語詞。」

  「第一次教學的心情是有些複雜。成人的生活面廣、社會經驗豐富,和他們相處,能打開自己的視野,因此心情是愉悅的。然而,不可否認地,也是會緊張,以前在佛學院的生活規律、單純,而教學工作則是多元的,是生命體驗的分享,如何帶動學員體會學佛帶給生命的蛻變、喜悅,對自己而言,是一項考驗。」

  「擔任佛學研讀班成人教學之前,曾在其他分院領過執事,有較多的時間面對成年的學佛居士,因此,對人來說並不陌生,令自己緊張的是課程內容的問題。一向所學的佛法,如今深入淺出地說出來,轉化變成初學佛的居士所能了解、接受的內容,這個部分是很大的考驗,當自己要去進行時,才發現其中有很大的困難。」

  幾乎每位初任成人教學的教師在第一次擔任教學、面對成人學習者時,會有緊張、茫然或恐慌的感覺,導致這些複雜心情的主要原因,來自教師對於成人學習者的陌生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還不是很熟練。

  甫從佛學院畢業或年紀較輕的教師之所以對成人學習者感到陌生,乃因成人的背景相當地紛雜。同一個班級裡的成人學習者,從十八歲以上的各個年齡層都有,有不識字卻好學、認真的老年人,也有碩、博士學歷的知識分子,以及任職於各行各業的社會菁英,因此,如何契應成人的需求,幫助成人學習,對教師而言是個很大的考驗。

  而即使是在個人工作環境或生活當中,已累積多年接觸成人的經驗,初任成人教學的教師在進入教室的情境,面對成人時,仍不免出現緊張的心情,對於如何將教材的義理與成人的生活經驗產生連結,深入淺出地轉化為成人學習者可以了解、接受的意涵,也是教師必須不斷反思、學習和調整的課題。

〔成人學習者的特質〕

  離開學校已久的成人,再次參與學習活動,特別是「面對面的課堂教學」方式的情境時,在第一次的見面裡,大部分的成人會感到緊張、不安,或產生焦慮、不知所措的情況。

  成人學習者的年齡層分佈很廣,各個年齡層的特質也不大相同。通常,「報名台語班的學員年齡較高,識字不多,自信心較不足,多是抱著歡喜心來學,不計較學多少。國語班的學員多屬較年輕的知識分子,學習動機各異,有的是好奇,有的是虔誠好學,也有的是為了陪父母來。」

  學習態度方面,成人學習者「能夠自我負責、自我要求,學員來上課多是為學佛而來,對於上課所需配合的相關事項,只要說明清楚,都能主動遵守。」並能主動學習,「特別是由老菩薩身上,明顯地看到這個特點。他們對人生的酸、甜、苦、辣體會很深,有的是幼時受到重男輕女觀念的影響,失去上學的機會,對於在老年還能再有機會上學,存著非常珍惜的心,遇到學習上的困難,也都謙虛地歸因於是自己的不足所致。」

  就參與情況而言,高齡者普遍珍惜學習的機會,平均出席率也較高,青年及中年期的成人或因正處於創業階段,或因需照顧家人、陪伴年幼或升學階段的子女等,呈現較為忙碌的景況,缺席的比率也較高。此外,「自動自發報名者,較為主動、積極,若是因父母或親友鼓勵就讀者,較為被動,半途輟學者,大都是後者。」

  由於成人學習者的閱歷豐富,較有自己的看法,對於教師所提供的新知,不會照單全收,而是經過與其舊有經驗連結,加以思考、判斷、抉擇後,再汲取成為自己學識知能的一部分。成人學習者的自尊心也較強,需要多給予鼓勵,肯定其優點。

  而當成人學習者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有所成長,例如:「受了佛法的薰陶後,於家庭、公司、各種人際關係上,多有顯著的改善」、「由消極趨向積極、正面的思考」、「較不會鑽牛角尖,減少許多不必要的紛爭,最重要的是家庭更和樂、更能互相體諒」、「對生活中所發生的事,較能去看清它的因緣,遇逆境時,不會怨天尤人,可以進一步反觀自省、再改進」,也會對於所學的課程持以肯定的評價,並與親友分享,鼓勵親友一起參與學習活動。  

〔成人教師的角色〕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是提供新知的「教師」,而在教學互動的歷程,成人學習者從各個不同的專業或思考面向所回饋的觀點,形成教學相長,教師也成了「學習者」。

  「許多同學的人生閱歷、工作經驗乃至學佛時間都比我還久,從他們的作業應中,我學到許多。在準備授課的過程中,也必須因應不同班級的情況,彈性調整課程內容,所以,我也是個學習者。」「為了把自己所知道的佛法,分享給有興趣或想要了解的學佛者,在把文字上的法義轉化為生活中具體的事相、情境時,我對法義的認識也更加深了一層,在這過程當中,我發現自己也是學習的一員。」

  成人的生活世界裡,有喜有憂,也有許多的困惑,希望能有人共同分享、請問解惑的方法、指引人生的方向,在這方面,成人教師也是陪伴成人成長的「朋友」。教師「將自己得自師長、經典的佛學基本概念與同學分享;同時傾聽同學生命歷程中的憂悲苦惱、順遂歡愉,陪伴同學一起走過生命黑暗的山谷,開啟蛻變的契機。」

  另一方面,教師也扮演了「協助者」的角色。大部分的成人具有主動學習、自動自發的精神,教學活動是由教師與成人學習者共同合作完成的,教師提供學習的指引、進階參考書目、探討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等,以協助者的立場幫助成人學習。

  由於成人各有獨特的生命經驗,學習需求因人而異。因此,在成人教學裡,教師扮演了既是「教師」,也是「學習者」、「朋友」、「協助者」的角色。

〔成人教師具備的條件〕

  就專業知能而言,以佛學研讀班為例,是提供成人研習基礎佛學的課程,教師「必須具備佛學專業素養,並有行門的體驗,能夠指導成人學生怎麼用心、調心」,「如果缺少行門的體驗,縱有豐富的解門知識,對於佛法落實身心的實踐,猶如隔靴搔癢,體會不到真正的法味。」並且,必須「具備流利的國、台語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態度方面,教師須以「尊重」、「開放」的心,來面對多元特質的成人學習者。同一個班級裡的教學,有的成人在聆聽課程之後,很容易便能理解並掌握到課程的要點,有的成人學習速度較為緩慢,需要多作講解才能使其意會明瞭,有些成人並不能完全同意教師的說法而提出疑問。成人教師面對這些情境,須能傾聽、接納成人世界裡的各個不同立場或觀點,營造一個互相尊重與支持的氛圍,鼓勵成人說出自己的想法,並積極投入討論,在互動、激盪的交流過程中,讓成人的生命經驗成為彼此刺激成長、開拓視野的重要資源。

  為了契應成人的需求,使成人得到更好的學習,「敏銳的觀察力」與「好學的精神」也是成人教師必須具備的條件。

  「國人普遍較為含蓄,有些內心的想法,不容易直接表達出來。當一位成人教師,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去了解同學們的心理或問題,比較容易深入去分享彼此的體驗」。教師也必須不斷地學習,汲取新知,掌握社會的脈動,以了解成人學習者現階段的可能需求,使教學的內容能與成人學習者的現實生活產生對話,促進教學效果的達成。

〔成人教學的方法〕

  大體而言,多元變化的教學方法更能激發成人的學習興趣,而「每一方法皆各有其特色和需要,用對了時機,就可以收到熱烈的回應。」成人學習者有的喜小組討論,有的喜歡聽教師講解就好,適時、彈性地運用及調整教學方法,可以提供成人多樣化的學習途徑,促進學習效果。

  在佛學研讀班的課堂教學裡,曾經使用的教學方法,如:「會談」、「講述法」、「小組討論」、「影帶教學」、「戲劇表演」、「課外活動」、「評量」等,「成人對於這些教學方法大都蠻喜歡的」,「對於有實際參與或有其他教具輔助教學的課程,印象較深」。

  「會談」的方法通常被使用在課程剛開始的時段,教師運用音樂、歌曲、圖片或故事,從所見、所聞的客觀資料,帶領成人與其生活經驗對話,從中反思現象背後的意義,再導入課程的主題內容,有助引發成人的學習動機,增益教學成效。

  「講述法」是「大部分人較習慣接受的方式」、「一般的情況會顯得枯躁,但卻很受安靜、用心學習、喜好聞法的學員所歡迎」,採用此教學方法時,如能配合講義大綱或板書,可以使學習者更容易掌握課程的架構與重點。而因部分年紀較大、識字不多的學習者,常有跟不上教師的板書速度,形成只顧及抄寫板書而無法專心聽課的情況。所以,對於高齡者而言,以講義取代大部分板書是較為適宜的方法。

  「小組討論」所營造出的相互扶持氣氛和友誼,有助於提高成人繼續學習的意願。「大多時候,討論的過程進行得十分熱絡,報告的內容也會展現具有深度、廣度,十分豐富的內容」,「但若是碰到個性拘謹、不喜歡上台的同學,會發生這樣的現象—全組花很多時間在討論待會兒是誰要上台報告,而不是花很多時間在所要討論的主題內容上」。所以,運用小組討論的教學方法時,若能事先作好設想,邀請並訓練帶動討論的小組長或主持人,使之具有導向問題討論的能力,並作好時間的安排,可避免流於漫談的現象。

  「影帶教學」大部分用在有關技能的學習、故事性的題材或實物欣賞等課程。屬於動態畫面的視覺媒體教學,由於生動逼真,很受成人歡迎,教學效果也相當不錯。例如「佛門行儀」課程中教導有關問訊、禮佛、持香、打坐等姿勢的學習,以影帶做示範教學,配合旁白,可使學習者清楚明白每個動作的標準做法。故事性的題材,如「佛傳」故事,藉由影帶的播放,以鮮活的人物對話,直接敘述佛陀的一生,令成人學習者印象深刻。在「佛教藝術寶庫—敦煌石窟」的課程裡,放映實地拍攝的紀錄影片,提供學習者觀賞,讓成人在視覺上彷彿親自走過一趟敦煌,對於當地景觀、石窟造像之美,很容易引發心靈的共鳴。

  「戲劇表演」也是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成人不論是自己參與演出,或觀賞別人演出,不論演技是生硬或是純熟,都可以產生有趣的活動,激發高度的興趣,帶動學習效果。成人學習者在經過參與角色的扮演,常有的反應是「身歷其境,更能體會故事人物的心情與感受」。

  「評量」的目的是在了解學習者的學習情況或學習困難所在,提供教師對於教學內容修正、補救的依據。成人的評量,多用評語,少用分數,以作業、報告、整理資料、操作等方式代替紙筆測驗,尤其是老年人普遍反應有記憶力減退的現象,使用紙筆測驗,對他們而言會有困難。

  「課外活動」提供學習者實際參與除了本班之外的全校性教學活動機會。例如:舉辦烹飪聯誼、佛曲比賽、運動會等。經由活動的參與,有共同的話題,又為了爭取全班的榮譽,班上同學的情誼也會愈加和樂、團結,每當舉辦過活動之後,班上的上課氣氛更為熟絡,學習興緻也提高了。

  此外,張貼佳作,表揚用心學習、具優秀表現的成人,也是鼓勵及肯定成人學習者的方法。若班級人數太多,教師無法認識或照顧到每位學習者的需求,為求適度照顧每個人的學習情況,安排課後小組作個別的晤談,也是增強教學效果的方法之一。

  就教學方法的運用觀察,「大致上,講述法較平淡,成人還是喜歡有變化的上課方式。」小組討論的方式「大多數人能接受,並反應能彼此互助學習。少部分因緊張需要發言或報告,或個人之思考障礙,較無法接受此法」,學習者對於有實際參與或有其他教具輔助教學之課程,印象較深,也較能使他們在回家後化成實際的行動。大部分較年輕的成人學習者喜歡小組討論及影帶教學會談,認為透過討論,更能了解彼此的看法,分享生活體驗。

成人教學的基本原則

  經由上述幾個成人教學實務面向的探討,本文提出以下幾項成人教學基本原則的參考。

〔一、了解成人身心發展,有助教師契機施教〕

  進行教學之前,教師如能對成人的背景知識多予了解,有助於契應成人的學習需求。教師可從成人學習者所填寫的報名表資料中,了解其學識背景、職業經歷、家庭概況等,作為了解成人學習者起始行為的參考。

  此外,教師若能研讀有關成人身心發展方面的文獻,對於成人各個生涯階段的發展任務、社會角色、生活危機等有進一步的認識,在面對成人學習者時,可消解因陌生感造成的茫然和緊張等情緒的壓力。

〔二、營造互相尊重與支持的情境,幫助成人學習〕

  許久未曾參與學習活動的成人,對於學習抱有期望,也會因為對學習環境的陌生感到不安,或對於自己的學習能力缺乏信心。因此,營造一個互相尊重與支持的學習情境,對成人學習者而言相當重要。

  在同一個班級裡,每個人的成長背景、學歷、經驗各不相同,又因成人的自尊心強,希望受到別人的尊重,教師須引導成人學習者接受多元化的價值觀,讓每個人獨特的生命經歷,成為彼此相互增上的學習資源。平日課餘時間,教師也可經由非正式的問候、晤談,關懷成人的生活近況、學習心得,發展良善的學習氣氛。

  再者,承擔多重角色與責任的成人,在忙碌疲累之餘,容易產生輟學情況,教師若多給予問候和鼓勵,常能激發成人學習的動力,使其再回到學習的情境來。

〔三、連結成人生活經驗,彈性調整教學內涵〕

  成人對於生活性、實用性的學習內容較感興趣,希望從學習活動中獲得與個人成長、提昇工作知能等有關的學養。教師除了對於所授課的內容具足專門知識之外,平常須多留意社會動向,多與成人晤談,了解學習者關心的話題,將教材上的義理與成人的生活經驗形成連結,提供實用價值的知識。

  教師也必須經常由成人對於學習內容的各項回應,反思、檢討、彈性調整教學內涵或進度,以適應個別差異的學習需求。對於編定的教材未必從第一課循序進行教學,也可依學習者目前最感興趣的單元主題開始,提高成人的學習意願。

〔四、經由互動合作的關係,形成教學相長〕

  在成人教學裡,教師扮演了既是「教師」,也是「學習者」、「朋友」、「協助者」的角色,而不是傳統師生關係的上對下、命令式的型態。

  教師與學習者針對教材主題,從不同角度所發表的觀點,形成教學相長的互動關係,激盪出多采多姿的思考層面。而在彼此互動的過程中,成人豐富多樣的實際經驗,也對教師既有的知識、價值觀念產生撞擊,這是教學上的挑戰,也是教師再成長的契機。

〔五、運用多元變化的教學方法,發揮教學效果〕

  多元變化的教學方法,是符應成人多樣學習需求的良好途徑。教師宜考量成人學習者的特性,以及教材單元主題的重點,運用單一或混合的教學方法,達成教學成效。

  在使用教學方法時,教師須充分熟悉每種教學方法的特長與適用情境,並衡量自己的特長,使用較能得心應手的教學方法,並嘗試能促成成人獲得學習效果的各種教學方法。

結語

  「教學」的對象是人,每個人都是活活潑潑、獨一無二的個體,在師生互動的教學活動中,充滿了各種的變化與可能。教師除了有「願意教」的熱誠之外,還須「能教」—具備專門知識、「會教」—善用教學方法,才能勝任愉快,發揮教學效果。教學,可說是一項既複雜又富有挑戰的工作。

  本文試從實務的角度,以香光尼僧團佛學研讀班為例,整合成人教學實務的經驗,並據以歸納成人教學的基本原則,提供初任成人教師或師資培育的參考。未來希望有更多在成人教育領域奉獻的教師,也能陸續提出教學方面的著述發表,以促成成人教學實務知能的交流,期使成人教師能更有效地進行教學,幫助成人獲得學習的成就。(編者按:本文作者畢業於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現任安慧學苑佛學研讀班班主任。)

註:以一九九五年訪談六位成人教師之文字資料為主。

【主要參考書目】

  林逢祺( 1996 )。教育的意義。輯於黃光雄主編:教育導論。台北:師大書苑。

  郭玉霞( 1997 )。教師的實務知識。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黃富順( 1992 )。成人教育的意義、性質及其相關的名詞。輯於教育部社教司主編:成人教育。台北:台灣書店。

  黃富順等( 1995 )。有效的成人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Brookfield, S. D. (1986). The Facilitator, s Role in AdultLearning, Understanding and Facilitating Adult Learning. SanFrancisco: Jossey-Bass Publishers.

  Brookfield, S. D. (1990). The Skillful Teacher. 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

  Knox, A. B. (1990). Helping Adults Learn. Jossey-Bass Publishers.



[回gaya首頁]   [香光莊嚴]   [香刊58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