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五十七期/88年3月20日

佛教成人教育實施機構類型及其現況

釋見潤


佛教團體以志願性的組織、非營利的立場與方向辦理成人教育,

佛寺、蓮社、佛學研究所、佛教大學都以各個不同的課程活動,

提供學習機會,為台灣的成人教育增添了活潑多采的樣貌。



前言

  佛教團體從早期乃至今日,即有因應不同對象施行各類教育活動的事實,所開辦的課程從傳統的講經弘法,隨著時代的進步,開展出多樣化與多管道的實施途徑。

  佛教團體辦理的成人教育,依其對象可分為出家、在家兩種。出家者的教育,是以培育宗教師為主的僧伽教育,或稱專業教育,此種類型大都以佛學院的方式辦理。在家者的教育,是提供佛教徒或社會大眾的教育,或稱信眾教育、推廣教育、成人教育等,辦理的方式較為多元。(釋見潤,民 87,頁 28 )

  筆者曾於民國八十七年間,參考《台灣地區成人教育資源手冊》(民 85 )、《世界佛教通訊錄》(民 85 )、《基金會在台灣》(民 86 )、佛教期刊雜誌等,將佛教團體針對以佛教徒或社會大眾的成人所實施的成人教育機構分為五種類型:(一)佛教寺院的信眾教育或成人教育;(二)佛教蓮社的成人教育;(三)佛學研究所的推廣教育;(四)佛教大學的推廣教育;(五)其他類型的成人教育。並從每種類型中,以立意抽樣,選取若干個長期辦理、不同性質及規模的機構作為訪問調查樣本,試圖探求台灣地區佛教成人教育實施機構的現況(釋見潤,民 87,頁 55-112 )。

  本文係以上述訪問調查結果,並參酌新近佛教資訊、網際網路資源等,依據五種實施機構類型,次第簡述各個佛教機構之成立緣起及其課程施設概況。

佛教寺院的信眾教育或成人教育

  寺院是佛教團體最早成立的機構型態之一,寺院所在之處,幾乎即有各類的學習活動出現,自然形成社區的學習組織或文化中心。台灣地區佛教寺院的信眾教育或成人教育的實施,約有兩種方式:一是以寺院為教學中心,提供社區民眾參與佛學與各類課程的學習機會;另有以同一教學模式於北、中、南部各地施設成人教育者,分述如下。

  以寺院為教學中心的實施機構類型,茲以三峽西蓮淨苑的信眾教育、法鼓山台北安和分院、新竹法源寺別苑的成人教育為例。

〔西蓮淨苑的信眾教育〕

  西蓮淨苑創立於民國六十五年,最初的十年著重在住眾(僧伽)教育。民國七十五年,正式施行信眾教育,緣起是基於老和尚(智諭法師)認為佛教是教化人心、淨化社會的工作,而西蓮淨苑位居三峽,承受當地資源,故選擇在三峽設置講堂,開辦回饋社區的弘法活動,由住眾法師推動執行。

  民國七十六年之後,因應幾個居士共修團體前來禮請西蓮淨苑為其依止道場,陸續成立了樹林、板橋、土城、桃園四個講堂。民國八十六年起,設立弘法組統籌規劃各個講堂的課程,每半年排定一次課程,採長期開課,並舉辦念佛共修。

  近年來,開設的課程主要以淨土為主,輔以其他講題,如「淨土經論」—阿彌陀經(疏鈔)、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往生論、般舟三昧往生讚;「高僧傳或語錄」—徹悟禪師語錄、善導大師與淨土法門、弘一大師、西方的話、念佛人的菩提心行、夏雨清涼節要;「律儀」—五戒、楞嚴經四種清淨明誨;「專題」—生命的認識與關懷、臨終關懷、佛法與生活、學佛生涯之規劃、家庭工作坊、終身學習工作坊。並有佛曲教唱、影片欣賞等。參與的對象幾乎都是佛教徒,由於長期開課的性質,法師與學員之間的互動關係相當密切。

〔法鼓山台北安和分院的成人教育〕

  法鼓山台北安和分院成立於民國八十三年九月,依據法鼓山的四項共識,規劃實施多元的課程內容。其四項共識是:

  (一)理念: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

  (二)精神:奉獻我們自已,成就社會大眾;

  (三)方針:回歸佛陀本懷,推動世界淨化;

  (四)方法:提倡全面教育,落實整體關懷。

  開辦的課程有念佛會、禪坐班、生活及公益講座、書法班、佛畫班、插花班、茶藝班等課程,接引來自台北地區不同層次的社會人士進入學佛的世界,藉由實用美學達到怡情養性的目的,進而美化社會心靈,以期實現「提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境地。

〔法源寺別苑的成人教育〕

  法源寺別苑於民國八十年成立。由於考慮到市區弘法的便利,在新竹市區成立別苑,定位為佛教文化教育的場所。

  開課內容包括佛學、佛教藝術以及一般課程。佛學課程採長期開課,以《妙雲集》為主,並講授唯識、《心經》、《維摩詰所說經》,舉辦念佛會、四念處禪修營;佛教藝術方面的課程,如:佛教藝術研習營、專題演講、座談會、印度佛教藝術之旅、台灣佛教藝術欣賞入門;一般課程則有文學欣賞讀書會、讀書聯誼會、中國插花等課程。參與的對象主要是新竹地區的知識分子、大專青年及希望探討佛學思想者。

  除了上述以寺院為教學中心的實施類型之外,另有以同一教學模式於北、中、南部各地施設成人教育者,例如:香光尼僧團佛學研讀班、福智寺弘法中心廣論研討班,皆相當具有特色。

〔香光尼僧團的佛教成人教育—佛學研讀班〕

  香光尼僧團的佛教成人教育志業,以佛學研讀班的辦學最具特色與成果。佛學研讀班的開辦,緣起於民國七十三年悟因法師住持嘉義佛教會館時,因許多皈依的弟子提出希望正確認識佛法的學習需求,法師為使「學佛的人都懂得佛」,遂帶領僧團法師著手編纂教材,開辦佛學研讀班。

  佛學研讀班首先於嘉義地區開辦,繼而擴及於高雄、台中、苗栗、台北等地區。佛學研讀班的課程目的著重在正知見的建立及生活應用,所以教材的編選以根本佛法教義為主,透過系統、次第的課程規劃,引導初學者依初、中、高三級循序漸進學習,掌握修學佛法的綱領。此外,對於佛教後期發展出來的中觀、唯識課程,則安排在進階教學。

  佛學研讀班的教學採班級制的互動學習,每班由一位授課法師上課,並安排助教法師協助課堂行政、教學等事務。教學方式十分活潑,有大堂講授、分組討論、組群遊戲、學習心得分享等。在學期中,並舉辦一至兩次課外活動。整個教學的歷程中,相當重視形成性與總結性的評量—每週舉行教務會議檢討當週教學情況,藉由課堂觀察、課後小組、口頭詢問、作業、出席記錄、測驗、學習問卷調查、成果展覽等了解學員的學習成果。

  研讀時間為一期十八週(台北地區十六週)、每週上課一次兩小時,參與的對象從十八歲以上的各個年齡層皆有,包括佛教徒與社會人士,其中,社會人士約佔三分之二以上的人數,近年來,每年約有三千位學員參與研讀課程。

〔福智寺弘法中心—廣論研討班〕

  廣論研討班最初是由日常法師於民國七十七年開講《菩提道次第廣論》開始,歷經幾年後,各地反應良好,遂陸續成立研討班,目前台灣地區已成立約有一百九十個班數。

  廣論研討班由弘法中心統籌規劃,教育組執行。廣論研討班的理念或想法,主要來自日常法師認為《菩提道次第廣論》是一部很好的成佛綱要,希望藉此提供一個在家居士修學的次第。再者,透過研討的方式,類似讀書會的性質,比個人單獨研讀、理解的效果會更好,並認為福慧資糧必須兼顧,強調把佛法落實在生活中。

  研討班的進行,是於一星期中選定一次時間(白天或晚上),每次研討時間約兩小時三十分鐘,研討進度約三頁,研討之前先聆聽過日常法師的講解錄音帶,研討時由班長帶領,學員就當天的課程消文釋義、提示重點,並提出問題討論,交流彼此的心得。

佛教蓮社的成人教育

  蓮社是以淨土宗經論及其修持法門為依歸的佛教機構,長期以來辦理提供成人修學的課程。茲以台中佛教蓮社、鳳山佛教蓮社為例。

〔台中佛教蓮社的成人教育〕

  台中佛教蓮社於民國四十年十一月由李炳南居士發起成立。最初因當地民眾知識水準較低,識字能力弱,於是辦理國文補習班,開設歷史、修身等基礎國文方面的課程,並不定時講經弘法。而後逐漸地在全省各地成立佈教所,於蓮社成立念佛會,協助促成各地大專佛學社團的成立。

  台中佛教蓮社注重腳踏實地、默默耕耘,依據成立宗旨:「闡揚大乘佛教,專修淨土法門,提倡國民道德,輔助社會教育,辦理慈善公益」;以及「四為」、「三不」的原則—「為求學問、為轉移污俗、為求解脫、為宏護正法」;「不以佛法受人利用、不藉佛法貪名圖利、不昧佛法同流合污」,來辦理各類課程。

  長期以來,開辦的課程計有:

  (一)講經:目前每週三、四晚上講《華嚴經》、《楞嚴經》,聽講人數約三百人。

  (二)每週二、五晚上講述《論語》,以每二年為一期,今開辦至第八期。

  (三)週日舉行各家庭念佛班聯合念佛共修,共分五十八班,約二千個家庭。

  (四)每年寒暑假視大專院校佛學社團的需要,辦理「大專明倫講座」。

  (五)開辦社教科,以二年為一期,培養儒佛社會教育人才,今開辦至第八期。

  (六)每年春秋二季舉行祭祖、皈依活動。

  以上各項課程參與的對象,主要是以台中地區的民眾為主。

〔鳳山佛教蓮社附設研習班的成人教育〕

  鳳山佛教蓮社於民國四十二年成立。二次世界大戰後,由於當時的社會師資很少,輟學的人很多,曾辦青年講習班,教導民眾識字。佛教課程方面,於每週三及週六,舉辦念佛共修,每年定期舉辦觀音佛七、彌陀佛七等活動。

  鳳山佛教蓮社附設的研習班於民國八十年成立,課程規劃的想法來自住持慧嚴法師。基於蓮社具有佛教歷史文化的傳承,在這個文化傳承下,除了激勵成人拜佛、念佛外,更要教導成人對拜佛、念佛的對象有所了解,因此安排教義課程。再者,成人也需要充實藝文方面的素養,藉著藝文課程而了解佛教文化,修養身心,美化生活,是故有如下的課程施設:

  佛學課程方面,以三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為主;再者,考量中國佛教雖是禪淨雙修,但仍以淨土念佛為主,對禪的思想不見得了解,因而日文佛學方面,專門研究禪宗的思想特色。另外,並開辦梵唄班,教授佛教禮儀的課程。

  藝文課程方面,鑑於寺廟的建築、道場的莊嚴都與藝文息息相關,開設了書法、國畫、胡琴、插花、篆刻等課程,提昇民眾對於藝文的欣賞能力與修養。語言課程,如開辦日文班培養日文佛學的基礎,並設置英語課程,提供民眾在現代普及語言方面的學習需要。

佛學研究所的推廣教育

  佛學研究所以其師資及教學資源,提供社會大眾研習佛學學術研究及相關課程。茲以法光佛學研究所、中華佛學研究所為例說明。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推廣教育〕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於八十二年十月開辦推廣教育,提供有心學佛的社會人士有機會學習佛教課程,期以提昇佛教素質,對佛法作更深入而廣泛的研究。

  法光佛教文化研究所的推廣教育目前由教務處負責策劃,經所長認可後執行。課程內容以佛教教義、教理、經典語言、普通語言、禪坐等佛學課程為主,歷年開設的課程計有:藏傳佛教、佛教藝術概論、中國佛教的傳播與高僧、雜阿含經導讀、大智度論、華嚴經研讀、佛教概論、台灣佛教三百年史、佛教美術史印度篇、中觀、唯識論典導讀、瑜伽師地論(攝事分)導讀、清淨道論、佛學英文、佛學日文、梵文、藏文、巴利文。

〔中華佛學研究所的推廣教育〕

  中華佛學研究所的推廣教育於八十三年開辦,基於學員對於學術性佛教課程的需求,以佛學研究所本身的師資,提供社會大眾深入佛法、研究佛學的學習課程。

  推廣教育的籌劃,初由一人承辦教務,對所長負責;八十六年起設立推廣教育中心主任一人規劃課程,助理一人承辦。課程內容分為應用佛學組(學分班)及選修組(非學分班)兩種類型。

  應用佛學組的目標在輔導大專以上或高中(職)畢業曾修習過佛學課程的社會人士,以業餘進修的方式,系統性地理解佛法,修學結業,能具有大約大學佛學系的佛學素養。課程內容採學分制以三十六學分、十八門課作為基本的修學內容。每學期所開課程,含必修與選修各若干門;必修課程十門,共二十學分,計有:基礎佛學、佛學研究法、佛教文化概論、印度佛教史、中國佛教概論、佛教要籍導讀、佛教修持法、專書、宗派概論、大乘佛學;並不定期於學期中或寒暑假舉辦專題演講、參訪活動等。

  選修組採不計學分,提供社會大眾作輕鬆、旁聽式的佛法熏習。選修課程依各學期所開設者,隨各學員需要適度選修。

佛教大學的推廣教育

  目前台灣地區由佛教團體所興辦的大學計有:華梵大學、玄奘人文社會學院、南華管理學院、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基於大學具有研究、教學、推廣三種功能,佛教大學以推廣教育的實施,回饋社區民眾的需求,開設進修課程提供各類學習機會。

〔華梵大學的推廣教育〕

  華梵大學於民國七十九年創校,以「覺之教育」為辦學理念,成立之初,即已陸續開辦如日語班、佛畫班、華梵合唱團、禪坐班、插花班、烹飪班,及專題講座等課程。民國八十六年九月,於台北市區設立「華梵園地」,開辦藝術、哲學、文學等系列專題講座,提供個人生命成長的推廣教育課程。同時在校本部亦每月舉辦「覺之書院」人文教育講座,每年舉辦一次「大崙夏令園—中小學教師人文教育研習會」。民國八十七年成立推廣教育中心,綜理推廣教育事宜,以「人文與科技融匯」作為課程施設方向,建構回流教育體系的在職進修與成人教育功能。八十八學年度起,即將開設相關系所的在職進修班。

  此外,華梵大學自創校以來,十分重視對當地資源的研究、發掘與推廣,深入石碇的社區進行地方文史、社會及生態等空間資源的調查與研究,舉辦「假日廣場」活動,帶領社區民眾參與石碇文化之旅,並由建築系的教師成立霧裡薛溪文化工作室,蒐集累積文山地區的文史資料,開啟了推廣地方文化教育的新契機。

〔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的推廣教育〕

  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自民國八十三年起,陸續開辦文化志工社區服務活動、快樂健康營、親子營、體適能健康指導班及茶道、花道研習班等,服務社區大眾。民國八十六年成立推廣教育中心,結合並運用校內各項資源,以多樣化的課程設計提供花東地區民眾及志業體工作同仁在職進修、擴展生活領域、增加自身專長以及終生學習的機會。開辦的課程包括以大學部通識課程為主的學分班,及以服務社區民眾為主的語文、書畫、電腦、保健、修身養性等相關課程的非學分班兩種班次。

〔南華管理學院的推廣教育〕

  南華管理學院於民國八十五年成立,為實踐服務社區及推廣終身學習理念成立推廣教育中心,並設置北區、中區、嘉雲區、宜蘭等地的教學中心,經辦的活動計有:開設大學部及研究所學分班及非學分班,接受委託辦理各項進修及研習活動,推廣各項建教合作計劃,開辦短期研習營。

〔玄奘人文社會學院的推廣教育〕

  玄奘人文社會學院於民國八十六年成立推廣教育中心,規劃及執行各種推廣課程的開辦,以推廣教育為回饋佛教及服務桃竹苗地區民眾的重要管道,並接受政府、機關的建教合作或委辦課程。所開設的課程分為學分班及非學分班,配合學校各系所的師資決定課程內容,或因應建教合作課程,外聘師資共同教學。已開辦的課程如:宗教語文(梵文)、宗教史研究法、法律等學分班,接受委辦兒童福利保育人員進修班,舉辦「關懷社會」人文系列講座等。民國八十七年九月另設立台北、苗栗分處,開辦各系所之推廣教育學分班,以及兒童福利保育人員專業訓練、人力資源管理、公共關係及土地登記實務等非學分班的課程。

其他類型的成人教育

  台灣地區的佛教團體適應現代社會的變遷,掌握社會脈動,深具敏銳觸角,除了上述四種實施機構類型之外,並有運用現代科技或以多元途徑推展成人教育者,例如:佛陀教育基金會的法務活動、弘誓學院以學團組織開辦的學佛班、金色蓮花的佛教藝術課程、佛光衛視的電視佛學院等。

〔佛陀教育基金會的法務活動〕

  佛陀教育基金會成立於民國七十四年。依淨空法師的理念,認為佛教的傳播不應只局限在寺院裡,要採用現代科技的傳播設施深入群眾。最初設立開放式的圖書館,並有講經弘法活動,提供講經錄音帶、錄影帶免費借聽。民國八十五年起,開始規劃傳統講經之外的一般生活及社教課程。

  佛陀教育基金會的法務活動,主要由總幹事與法務組弘法股安排及協助課程運作。課程內容含括:長期講經、內典研討班、佛學入門研讀班、念佛共修、佛像繪畫、素食烹飪、梵唄、靜坐、語文、插花、漢音書詩教學等一般課程。實施方式有課堂式面授教學、互相研討,以及在大樓式的建築空間中設置閉路電視,使各樓層教室形成一個內部網路,並將部分課程製作成錄影帶、錄音帶,廣為流通及提供借閱。

〔佛教弘誓學院的推廣教育〕

  弘誓學院現階段分為僧、信教育共二部學制,即研究部及成人教育推廣部。推廣部以「提倡智慧增上,入世關懷,激發積極勇健的菩薩精神,推展契理契機之人間佛教」為辦學宗旨,提昇有志進修佛法者的佛學素養,期以「解行並進,福慧雙修,實踐佛法於生活中」為教育目標。

  弘誓學院由院務委員會推舉院長一人綜理院務,並設教學處、輔導處、行政處、秘書室等部門,由教學處負責教學方針、師資及課程規劃等相關事宜。民國七十八年開辦第一期學佛班,針對在家居士的學習需要,選定《成佛之道》、《佛法概論》為主要教材,提供有系統、次第的佛法課程,並開設「經典導讀」課程培養學員治學能力,強調解行並重,樹立「不求速成、持之以恆」的學風。

〔金色蓮花佛教藝術課程〕

  金色蓮花成立於民國八十二年,基於佛法是生命的真理,藝術是生命的美學,真理透過美學來傳達會更生動活潑,而藝術正是相當契合現代的弘法方式,期透過藝術課程帶引社會大眾認識佛法。

  金色蓮花的課程規劃主要由課程組負責。課程內容豐富多元,例如:佛學綱要、靜坐、佛教表演藝術、佛學英文、禪詩欣賞、素食烹飪、花藝、音樂觀想、禪與茶藝、佛藝紙雕、念珠編結等。並以業餘展演方式,於各地作巡迴演出,已發表的作品計有:「太虛大師」、「廣欽老和尚」、「密勒日巴尊者傳」、「維摩詰居士」、「蓮花生大士」等。

〔佛光衛視電視佛學院〕

  佛光山秉持「人間佛教」的弘法理念,於民國八十七年一月創辦國內第一個結合宗教、社教及娛樂等多元公益節目型態的佛光衛星電視台,期以電視媒體無遠弗屆的傳播力量,傳播知識與智慧,以推動心靈改革,創造祥和社會。

  電視佛學院是佛光衛視其中的一個單元節目,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依據弘法理念決定課程類別,電視佛學院院長決定課程類別之下的單元名稱,四位法師負責執行製作,另設助理二人及不定期約聘人員。

  課程內容依「佛教經典」、「佛教教理」、「佛教教史」、「學佛行儀」、「佛教教用」五種類別進行策劃,透過隔空傳播的方式,將佛法以深入淺出的內容介紹給社會大眾。除了以佛學為主的課程,並有生活講座,以攝受非佛教徒或較喜歡輕鬆、生活化課程的群眾。

結語

  綜觀佛教團體的成立緣起,是以自他增上、造福社群為出發點,以志願性的組織、非營利的立場與方向辦理成人教育。

  就各個實施機構類型而言,佛教寺院及蓮社回應當地民眾的需求,形成社區的學習組織。佛學研究所的推廣教育,以現有資源的運用,提供較為學術性的佛學研究課程,期以提昇佛教素質。佛教大學推廣教育的辦理,除了基於大學以研究、教學、服務三者並重或籌募經費的目的外,更大的動機是希望以佛教的精神辦學,透過推廣課程,帶引個人及社會的正向進步。其他並有以各個不同的實施型態,提供各類成人教育,幫助成人學習者。

  佛教成人教育實施機構在類型、性質、規模、資源等方面不盡相同,課程施設的面向也相當多元,從早期的識字教育、佛學課程,至今開展出各項藝術、人文、社區、生活、技術等多樣化的學習內涵,實施方式也從傳統面對面的課堂講授,進展為適應現代社會的研習班、讀書會、課外活動等,並結合科技,輔以錄音帶、錄影帶、光碟片、衛星電視台等傳播媒體,提供成人大量的學習機會,為台灣地區的成人教育增添了活潑多采的樣貌。

(編者按:本文作者畢業於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班,現任安慧學苑佛學研讀班班主任。)

【主要參考資料】

玄奘人文社會學院(民88)。八十七年度第二學期各項班次課程表。新竹。

西蓮淨苑(民88)。西蓮淨苑各講堂八十六年之後的講經活動表。台北。

南華管理學院推廣教育中心(民87)。推廣教育中心簡介。 http: //www.nhmc.edu.tw/html/somecenter.html

佛陀教育基金會(民88)。佛陀教育基金會法務活動一覽表,三月。台北。

法源寺別苑(民88)。覺風季刊,第二十五期,頁18-19。新竹。

華梵大學推廣教育中心(民88)。華梵大學推廣教育簡介。台北。

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推廣教育中心(民88)。中心簡介暨課程訊息。http: //www.continuinged.tcu.edu.tw/中心.html

釋見潤(民87)。佛教成人教育課程規劃之研究。嘉義: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回gaya首頁]   [香光莊嚴]   [香刊57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