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五十三期/87年3月20日

印度去來(下)

釋見愷


在苦難處,學習平靜地付出,超越內心的苦痛;

在貧窮卑微無知處,學習恭敬與超越我慢,

這兒便是聖地,便是真實的朝聖旅程……



佛在舍衛國

  我們讀大乘經典的開頭,常會見到「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的句子,現在我們要去拜訪的就是這歷史性的園林。由於生滅無常,現實的殘酷,可以想像它已是斷垣殘壁,但可摧毀的是堅硬的牆垣磚瓦;不可摧毀、綿遠流長的是給孤獨長者柔軟的悲憫,是佛陀無窮盡的悲願與智慧所散發的芬芳。日出日落,月圓月缺,多少王朝如今安在?古今將相與草木同朽。然而,這股智慧的芬芳隨著佛法的流布,仍滋潤著眾生的心田。

  在許多經典的註解裡,我們都讀到有關這個園林的感人故事——樂善好施的給孤獨長者,原本不知有佛,因緣和合在王舍城一見,佛陀的智慧啟發了他,長者多麼希望更多人也能聽聞佛法,便到處尋覓適合佛和弟子停駐的處所,終於發現祇陀太子寬廣幽淨的林園,滿懷欣喜期望買下它供養佛陀,太子捨不得賣,對長者說:「假如能將黃金布滿園地,就賣給你。」

  長者於是用大大小小的牛車,載著一塊塊的黃金,認真地鋪在土地上。長者求法的真誠、誠摯的心行,感動了太子,將園中的土地賣給長者,並隨喜奉獻原本捨不得的茂美林木。佛陀一生說法四十多年,周遊當時十六大國,卻對祇園精舍有所偏愛,常在此安居,許多經典都是在這裡說的。

我們一行人進入精舍,覺得一切很親切,雖然時隔兩千多年,好像通過時光隧道,回到佛陀的時代。在《佛說阿彌陀經》的說法台前,進行小小的顯密共修會,我們虔誠地誦念《佛說阿彌陀經》,原本誦念速速溜嘴的經文,此刻突然覺得深刻而親切,好像佛陀就在台上,不問自說地開演這稀有難得的教法。接著法王等人修淨土法,雖然聽不懂他們誦念什麼,只覺得和《彌陀經》有著相同的意趣。 最後大家一起誦念阿彌陀佛心咒「 om a mi de wa sa 」,法音迴盪,諸上善人聚會祇園……

  回向完畢,要巡禮園林時,有一群野鶴飛過上空,團員們認為是吉祥的象徵,因為鶴是止貢噶的不共護法——阿企佛母的眷屬。據說阿企佛母是第一世止貢法王的母親,是位精進修學的女瑜伽士,後來至空行界。法王能順利從大陸逃至印度,聽說是得到阿企佛母的指引。

  因為下一站藍毘尼園在尼泊爾境內,法王還有事,要先回強久林,一位女居士將隨同法王至強久林閉關三個月。臨別前,法王向大夥告別,叮嚀仁波切繼續陪我們未完的行程,接著為我們一一加持,我們則一一與法王合影留念。

  車子往北開,天氣似乎也比較冷,因為帽子、圍巾、手臂套、毛衣都布施結緣了,把所有的衣服穿在身上仍擋不住寒氣,只好拿塊布圍在身上,學印度人的裝束打扮。發現這塊布還真是妙用無窮,省掉剪裁製作的麻煩,適合各種年齡、身材,披著可以防寒、防曬、防風沙;熱時摺起來披在肩上可當裝飾;上街買東西,到田園拾穗、採收,可以當包裹巾; 上「田邊俱樂部」時可以遮羞,真是一布在手,萬事 OK,難怪印度人幾乎人身一條。

尼泊爾風情

  車行約六小時後,到達印度和尼泊爾的邊界出入境處,印、尼兩國人民可以自由出入,但外國人必須驗證。印度、尼泊爾這些國家,海關都是公然行賄,你不送點東西或送些錢,他們就故意刁難,領隊早早準備了洋煙、紅包呈上,還是等了一個多小時才過關。我們就在邊境上換車、換領隊。

  所換的汽車品質相當差(比印度的還差),車內設備髒而舊,且位置很小,又無冷氣,只能開窗吹自然的風沙。車子的設計和台灣一樣,司機在左,車門在右,但他們卻靠左走,我們必須跑到馬路中間才能上下車,三百多公里的車程開了九個多小時才到加德滿都,大家都累壞了。而當地的領隊只會講英文,大家覺得溝通困難,紛紛向台灣的領隊反應要向旅行社抗議,不然他們會以為佛教徒不計較,無法改善服務品質,我們也永遠要吃虧。

〔無憂樹已無蹤跡 〕

  傍晚時分來到藍毘尼園,看到一方水池、一棵菩提樹,以及幾座古塔的塔基,還有紅磚的殿宇。小小的殿宇建於兩公尺高的台基上,是摩耶夫人廟,寺內有摩耶夫人在樹下生希達多太子的立像,有三位侍女在旁。

  小小的廟僅容兩三人,連禮拜都有點困難。當時佛陀誕生的無憂樹已了無蹤跡,有人在可能的地點,立了一根石柱作為標記。這地點仍不是很確定,最近聽說尼泊爾政府在附近挖掘到石碑,找到了確切的地點。目前日本佛教團體以黑篷布圍出一個範圍,聽說要重建該處,聖嚴法師所說的「重建藍毘尼園計劃的國際基金會」的重建計劃倒是沒有看到進行。

  藍毘尼園的對街有座西藏廟,大家順便去參禮,很意外地見到一位政大畢業的學長,她在這裡當「安尼」,親近秋吉崔欽仁波切。領隊得知這消息更加驚喜萬分,秋吉崔欽不但是薩迦茶支派領袖,更是位著名的密宗上師、學者和詩人,行解俱佳,著作等身,是當今不可多得的大善知識。透過學長引介,我們見到了秋吉崔欽仁波切。仁波切親切地詢問朝聖的情況,得知我們還沒有用晚餐時,拿出一疊鈔票,一人發一百盧比,叫我們趕快去吃晚餐,不要餓壞身子,身體健康才有本錢修行、做功德。領隊愣了一下,接過錢,趕忙暗示大家要修供養,大夥兒合影留念後,向仁波切告假。

〔殺價哲學〕

  帕坦位於加德滿都谷地,是藝術和建築核心,也是佛教和尼瓦人傳統工藝的大本營。傳說帕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佛教城,主要街道是以皇宮所在的杜爾巴廣場為中心,呈放射狀分布。比起加德滿都,帕坦較具寧靜與親和力,廣場成為小販招徠遊客的市集,各種手藝及金銀器陳列在簡單的木板上、地板上,也有些小販沿街向遊客兜售。

  我被一個小販鍥而不捨地跟著,他賣的銀墜子從一千五百盧比,叫價到五百盧比,最後小販狠下心來說四百就好。見我仍是搖頭,他有點生氣地說:「才四百元你都不買!」我只好努力地比手劃腳和他說:「不是嫌你的東西不好,而是這東西我真的用不著。」他才死心訕訕地離開。而同車的女居士,買同樣的東西竟花了她一千盧比!

  這幾天得到的經驗是,在這些地方的小販,都是漫天開價,遊客如果不懂得、不會殺價,就讓他們賺了。所以有人買了東西,趕緊收起來,不嚷嚷比價,人比人氣死人,你以為買到便宜貨,但是別人買到的可能更便宜。

〔朝禮綠度母〕

  白色大佛塔是尼泊爾最大的佛塔,塔的周圍都是商店,附近有許多西藏佛寺。塔基算上去有五層,代表地、水、火、風、空,塔面繪有佛眼,似乎要看穿眾生的心。領隊讓大家自由活動,因為在這裡不會迷路,而且可以各取所需。想買紀念品、法器者,可以逛商店;想繞塔淨業集資者,則自行用功;要參觀寺院了解藏傳佛教者,也有因緣一觀堂奧。據說如果第一次第一眼見到此塔許願的話,一定能夠圓滿所願。我們發願後,虔誠合掌繞塔三匝後,便到商店區瀏覽,買幾個小袋子和大家結緣。

  以前曾經聽說,看到石頭上自然浮現出來的綠度母像,會有所感應一事。這尊綠度母在山邊的一間小房子內,剛開始時,我被祂旁邊的象頭財神吸引,經另一法師提醒,才看見由石頭浮現的綠度母像,我也隨喜供燈。

  後山還有蓮花生大士聖跡,包括他的頭印、手印、足印、鈴杵印等,再往上攀登,則到達蓮師修持普巴金剛的山洞,我們在此處點百盞油燈供養回向。附近有兩間設備簡陋的廁所,因為很髒臭,有些居士寧可到「山邊俱樂部」解決,經過幾天的練習,大夥兒已經習慣野外的空曠了。

  回台灣前一天,仁波切請我們到他尼泊爾的親戚家。這位和我們同行朝聖的林果仁波切,父母是西藏的貴族,前世的寺院在西康,他在瑞士出生。今年十四歲,擁有瑞士、印度、尼泊爾的身分證,通英、德、法、印、藏文。在旅程中,他發心三個月學會中文。

  大他三歲的哥哥是屬於紅教的轉世仁波切。他尼泊爾的舅舅家是兩層別墅建築,車庫裡停有三部車,看起來挺富裕的。仁波切坐在主位上,當喇嘛的表哥奉奶茶,態度非常恭謹,舅舅溫和敦厚,三位表姊美麗大方。晚餐和仁波切的家人共進,仁波切說其家族共有十八位轉世的仁波切。這樣的家族在世間應是少有的吧!

真實的朝聖旅程

  巡禮佛陀的足跡已近尾聲,而朝聖之旅仍待完成。我們的生命歷程是每個人必須走的朝聖之旅,只不過我們在聖賢道上,常扮演魔鬼的角色而不自知罷了!這段期間的旅程,讓我深深地感覺到台灣生活的富足有如天堂,比起印度一般人所過的生活,我們是沒有資格埋怨生活的。

  深入苦難的地方吧!在苦難處學習平靜地付出,學習超越內心的苦痛;在貧窮卑微無知處,學習恭敬與超越我慢,我想這兒便是聖地,這樣的人生便是真實的朝聖旅程。



[回gaya首頁]   [香光莊嚴]   [香刊53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