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四十八期/85年12月20日

從發展理論論析軍中成人教育課程的應用(下)

黃秀珍

【前期提要】依成人發展理論,可將人生分為幾期,每期間並有「轉換期」,「服役」這兩年正是台灣男性成年前的轉換期,他們將學習成人世界所具備的責任感與義務。然而青年在軍中會面臨生理需求與心理適應等問題,因此需正視這轉換期所出現的問題,建立一套完善的軍中輔導制度。

 

軍中已有的輔導措施有那些?
這些輔導措施能幫助青年適應軍中生活嗎?
軍中成人教育課程的應用與模式又該如何?

 

根據了解,軍中只有師級以上的單位才設有趙老師──軍中的「張老師」,其他如班、排的級別只有由輔導長兼任,或由班長、排長負起輔導士兵的工作。常見的有關輔導措施如下:

(一)精神講話:利用部隊集合的時間,由長官宣導相關的輔導理念,以講述的方法居多,或發送輔導資料,宣傳職業輔導、就業訓練等的資訊。

(二)莒光日政治教育課程:每週四利用電視教學,以前多為軍事教育、政策宣導,現在內容不一定跟政治有關,多與社會時事結合,賦與教育意義,觀賞電視完後分組討論,交換心得,有時候要交報告。

(三)互助組:乃輔導長實施的輔導技巧之一,把單位裡的弟兄、士兵分組,一組四、五人,目的在平時互相幫忙照應,其中有一人出狀況時,較易掌握資訊,進行輔導。

(四)官兵退役前職業介紹巡迴服務:對即將退伍的軍人所做的就業資訊服務,邀請國內各企業、廠商,到部隊向官兵作工作介紹,可使官兵在退役前即能找到理想工作,安定服役心理,鼓舞官兵士氣。

由此可知,軍中對士兵的輔導有限,而擔任輔導工作多為未經專業訓練的「長官」,對阿兵哥的輔導較被動。因為很少有男性成人或軍人會主動將心事報告長官,都是等狀況發生了,才進行輔導,準備善後處理。此外,輔導方式容易流於形式化,例如精神講話多半是訓話,所發的書面輔導資料對士兵來說,大概跟廣告宣傳單差不多,因此效果也不甚佳。然而,軍中部隊本身的任務都相當繁重,面對的又多是剛成年的青年,即使是身為軍官級的預官,本身也多未具有社會(工作)經驗,不但有帶隊整兵的壓力,還要兼負額外的輔導工作,恐怕自己都需要輔導,何況所輔導的士兵其社會經驗可能比較多。

因此, 由報上揭露的現役軍人觸法事件,如持槍搶劫、嫖妓.... 等,恐怕只是冰山中之一角,軍中所潛藏的不適應問題(轉換期現象),有待進一步的研究;而建立一套完善的軍中輔導管道應是刻不容緩的。

軍中成人教育課程的應用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的定義:「成人教育一詞代表有組織的教育歷程,不管其內容水準、方法如何,是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是學校教育的代替或學校教育的延長,其目的在提供社會中的成人發展潛能的機會,充實新知,改進技術與提昇專業資格,使其在態度、行為上產生改變,能適應社會、文化、經濟的發展。 」( T.Husenetal,1994 )簡單地說,成人教育就是針對成人所提供的學習活動,目的在使成人能健全發展,適應社會。

從生命發展期理論的觀點來看,教育的目的在促進個人人格發展並解決其發展任務上的問題。成人隨著年齡的改變,所要扮演的角色多重且任務不同,常常有不能協調的情形出現,需要予以適當的刺激與引導,來幫助其轉換觀念,使其得以順利完成角色任務。而發展任務的觀點也可作為輔導成人學習者的參考與依據,建立生涯發展的概念。

以當兵為例,剛入伍的新兵所產生的不適應行為,便來自於其社會角色及發展任務的不協調。一個本來在家被照顧得無微不至的小孩,一旦入伍,馬上要變成大人一樣地上山下海出任務、操練,還不可以拒絕反抗,萬一又是第一次離家出遠門,派駐外島,半年才能回家一次,身上隨時配帶槍械,一時想不開,很容易出現跳海、自戕的行為,本島的就可能有逃兵持槍搶劫來發泄的社會新聞上報。

如果在入伍之後,根據成人發展任務的觀點,先施以經過設計的成人教育課程,再配合部隊本身的任務性質,針對成人的學習特性,隨時進行輔導研究,了解服役青年的需求及可能產生的狀況,進一步解決其學習及生活適應上的問題。所謂「預防重於治療」,與其消極地規範嚴懲違紀問題,不如積極地引導成長,防範未然。

如此一來,當兵對台灣男性來說,不只是一項法律上必須盡的義務,也是一種國家的教育。因為,如果當完兵就等於度過成年前的轉換期,不但可以順利發展成年期的角色及任務,又可以為國家效勞,保國衛民,強健體魄,何樂而不為呢?

軍中成人教育課程模式

軍中成人教育的目的除了希望能減少服役期間(成年前轉換期)所產生的不適應問題(跳海、自戕、逃兵、持槍搶劫、嫖妓.... ), 並能進一步輔導當兵的青年能在服完兵役後(渡過成年前轉換),成為成熟的成年人,對成年後的任務及角色有所了解,對自己的未來有所規畫,積極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消極地逃避發泄。以下,茲根據候爾( Houle,1972 )所提出的一般課程模式( Generic Model )。針對台灣地區服兵役的男性青年,就軍中的情境,將成人教育課程應用於其中。

軍中成人教育課程模式

一、服兵役是成年前轉換期:七項假定。

二、確認服役青年的需求及可能的教育活動。

三、決定軍中成人教育課程的方向。

四、確定課程目標:六個原則。

五、設計課程架構:十個因素。

六、成人教育課程架構放入軍中的生活型態:兩個重點。

七、付諸實施。

八、測量及評估實施結果。

候爾認為成人教育是個別的、群體的或在機構裡的人們,試圖增進他們的技能、知識,藉以改善他們本身或社會的歷程;或者是個體、群體或機構以這些方式,來協助人們改善其自身的歷程(黃政傑,民 82 )。此一理念與軍中實施成人教育課程的目的十分契合,而這樣的成人教育課程設計有以下的七項假定:

一、任何的學習事件都是發生在一個特定的情境裡,並且深深地受到此一事實的影響。

二、教育活動的分析或計畫,必須是以人類活動的事實與持續不斷地改變為基礎。

三、教育是一種實踐性的藝術。

四、教育是一種強調群體合作甚於個人操弄的藝術。

五、教育活動的分析或計畫,經常是在某個時段進行的,為了分析的目的,必須從複雜的事實中抽離出見解。

六、教育活動的分析或計畫,可以由一位教育人員、一位學習者與單獨的分析家來進行,也可以由上述三者組成的團體來做。

七、任何一個教育設計最好理解成各種互動要素所構成的複合體,而非一連串的事件。

由以上的假定,可得知軍中的成人教育課程是基於有一群即將成年的人,都面對服兵役的事實,而必須處在一個特定的情境(軍中)當中,接受來自個體本身角色、社會期望、部隊任務各種互動要素結合而成的磨練。此外軍中也特別重視群體生活及服從合作的精神,不允?有個人特立獨行的行為出現,而這樣的成 人教育課程大可囊括全部軍人的心理輔導計畫,小至一位適應不良的個案研究,也是可加以運用自如。

在模式中的第二項是確認有可能的教育活動,主要是在決定那些活動值得學習,需要學習。除了可以透過軍方長期以來的個案輔導檔案、相關的心理輔導資料,來研究服役軍人的不適應狀況有那些,以及直接對正要去當兵的青年或已經在服役的軍人,甚至已當完兵的成人來進行調查研究,了解他們的需求及希望在當兵時也能得到滿足的需求有那些,並可根據成人發展理論中成人的生理、心理發展及社會角色、任務來設計課程,提供服役青年對成人的角色認知及責任。

模式中的第三項是決定軍中成人教育課程的方向。在?多情況下,第三項常附屬於第二項,特別把它列出來,旨在強調決定(決策)的重要性。由第二項步驟可以知道那些學習內容可能是服役軍人需要學習的,或應該可以安排的課程有那些,但學習(課程)的內容要有一貫性,也就是要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才能進一步地做成決定(決策),主導整個成人教育課程的方向。

下一個步驟即是課程目標的確認,也就是所實施的成人教育課程(活動)的目的。在確認這個目標時,須考量到下列的條件:

一、理性的:整個課程是否具有邏輯的型態。

二、實用的:課程的教育目標是否能達成。

三、多元的:實施課程後的結果不是只有一種,應包含個人層面及機構層面的。

四、階層的:課程目標有其先後緩急的優先順序。

五、區別的:每一種課程要有可區別的目標。

六、可變的:課程目標可受教育經驗的影響而調整。

此外,候爾也提到教育目標受到活動中六個互動因素的影響,分別是環境、學習者、內容、設計、期望和動機。所以建立目標時宜考慮這六個因素,並明確表示。候爾並建議有三種目標值得重視,其一為學習行為的結果或改變,其二為學習引導過程的原則,其三為影響課程設計架構的目標(黃政傑,民 82 )。

至於整個課程架構的設計,也就是適合實施成人教育課程的情境。侯爾指出了十個重要因素:

一、資源:是指支援學習活動有關的人、物、環境。在軍中實施成人教育課程,特別需要有關單位在這方面的支持,例如:師資的延聘, 課程的規劃, 或是教學情境的配合....等等。

二、領導者:一般是指教師或促進者,即引導學習者達成學習目標的人。

三、方法:教學策略的運用。

四、時間表:尤其要注意的是,軍中成人教育課程應該要配合軍中原有的作息時間來實施。

五、順序:因為在軍中已有所謂的軍事教育課程及體能訓練課程,因此,在課程的安排順序上,應根據課程目標,並將部隊任務的輕重緩急及成人學習的特性來加入考量。

六、社會增強:係指不同學習情境中,社會層面對此活動的促進力量。例如接受軍中成人教 育課程的學習者家長,是否支持在軍中安排此類的課程。

七、個別化:係指課程設計是否能符合個人需求和能力。

八、角色與關係:是指學習者在學習時是主動或被動。

九、評鑑規準:是指學習成效如何評估,軍中成人教育課程的成效可由接受課程者是否達到個人成長的需求,減少不適應現象,降低違紀犯規等事件來看出。

十、設計的澄清:係指成人教育工作者應向學習者說明此一設計,讓他們知道此一教育課程(活動)的期望目的。

模式中的第六項,是將以上成人教育課程設計的架構,放入軍中的生活型態中。在此步驟有兩個重點,其一為輔導,旨在輔導青年在軍中的學習活動中所產生的疑惑;其二為生活方式,係指青年參與軍中學習活動時在生活上產生的改變及安排。

其後是整個課程付諸實施,有些課程可能要有領導者和學習者才能實施,例如課堂講授成人發展的理論。有些課程則只要有學習者便可以,例如:電視教學「性」的知識。而並非所有的課程都必須按照設計一成不變地實施,只要能符合課程的目的,達到學習的效果,皆應因時、因地、因人而調整課程。

課程設計的最後一個階段是測量及評估實施的結果。此項工作應兼顧主觀及客觀的看法,可由下列幾個重要問題來評估(黃政傑,民 82 )。

課程目標的達成程度如何?比預期好嗎?理由何在?目標會不會訂得太高?課程設計及實施不佳嗎?那裡出了問題?如果目標在學習過程中改變了,是否合適?還有那些評鑑規準可用 來評估課程實施的效果?

整個模式的每一個項目都可以反覆實施,直到滿意為止。成人教育工作者也可應用某一教育活動的經驗於其他活動的設計上,或者同時進行幾個活動的設計,例如可將軍中的工作任務和成人教育課程結合,相互引用彼此的經驗和過程,也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結語

近年來,報上不時出現有關軍人逃兵、持槍搶劫或軍官持槍自戕的事件,可以想像的是這只是冰山中的一角。軍人在台灣的社會中一直扮演著使國家、人民安定的角色,甚至是一群無聲的潛在人口。然而,軍人也是需要成長,需要不斷學習的成人,在接受嚴格的軍事訓練之餘,他們也需要學習如何來安定自己的心靈,使自己成長。

尤其是男孩子有其傳統角色(一家之主、養家活口)的社會壓力,在正要長大成人之際,更是需要多汲取一些有關成年的知識與責任,才能順利地蛻變,接受社會及自我的期望,成為成熟的男性。

既然我們的社會賦與男性在成年期之際當兵這項義務,我們的政府應該也有義務負起協助服役青年度過這段轉換期,施以成人教育課程。在終生學習的理念下,學習是無止盡的,學習不但能促進個人成長,也是國家社會進步的動力,不要讓當兵成為學習暫停的藉口,期待台灣的男孩子在當完兵之後,不僅擁有一身強壯的體魄,也能胸懷成熟的心志,邁向未來更寬廣的人生。
(編者按:本文獲安慧學苑文教基金會八十四年度成人教育獎助學金。)



[香光資訊網]   [香光莊嚴]   [香刊48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