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繼施萊爾馬赫的理論而加以延伸光大的是奧托( R. Otto ), 他不單只研究基督 教,也研究非基督教傳統的宗教。在他的名著《神聖的概念》中,把人的機能劃分成「理性」、「不是理性」二者,他認為人的宗教情感是一普遍的存在,屬於「不是理性」的天賦機能,是在經驗之前就已存在的。在宗教的崇拜客體方面,他以「全然他體」一詞來描述,他說這個「全然他體」是個「超然神秘」的實體,人對它具有一種既想靠近,但又畏懼的矛盾心理,而這種敬畏之情就是宗教生成的原動力。
維根斯坦( L. Wittgenstein )認為宗教是另一種特殊語言, 宗教所表達的東西完全是語言的問題,語言可決定人的經驗。在人還沒有宗教經驗前,就有很多語言的機能,小時候牙牙學語,父母先用語言教導我們,宗教也是如此,透過語言的學習,講出另一種特殊經驗的話,宗教語言與日常生活語言全然不同,世俗語言表達日常生活,宗教特殊語言則表示另一層次的概念。因此,研究宗教必須注重語言,用語言來解釋、分析宗教特別不同的體驗。很多宗教奠基於奇蹟神話,稱為「基礎神話」,如「出埃及記」是猶太教經驗的基礎,是超歷史的,對宗教的形成有奠基與正面的作用,它無關於邏輯,以宗教語言來說,若沒有神話,這個宗教就不存在。這是用語言來研究宗教重要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