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四十四期/84年12月20日
進香時節朝觀音
于君方
觀音是中國人最愛戴的「神」。中國人從四世紀間開始崇拜觀音,到了九世紀,祂成為藝術家最喜歡的題材。觀音通常被描繪成一位風度翩翩的王子,或有多頭多臂,後來則變成一位女神。從十世紀開始,杭州和普陀島成為兩個主要進香道場,杭州的上天竺寺是拜觀音的地方性道場,普陀島則是全中國和國際性的進香道場。
朝禮上天竺寺
一九八七年筆者曾在杭州及普陀做過進香的實地調查,據悉每年從二月中旬(農曆新年以後)到四月中旬(清明節為止),香客從四、五十人到兩、三百人組團成群而來。大部分香客是五十多歲的村婦,但也有些年輕的男女和小孩。到杭州的香客來自江蘇南部和浙江北部,如蘇州、宜興、無錫和湖州。
在進香時節,每天一大早就有香客坐包租的船或巴士經下天竺寺和中天竺寺到杭州上天竺寺,他們通常自備食物,最常見的是粽子,香、燭和其他供品由團體集體購買,裝在大紙箱裡,再抬到佛寺。
上天竺寺已有一千年以上的歷史,歷經宋、元、明、清四朝都受朝廷的庇護。文革時遭破壞,一九八六年春重建,目前只有大殿和幾棟建築可以使用。
[捐獻與祈福]
香客有時把捐獻的錢放在一個大的木製捐獻箱裡或觀音像前的供桌上,但他們更常把錢交給寺中負責捐獻簿的人,只要花人民幣至少一元就可讓他們和其家人的名字記在捐獻簿上。通常每一簿上都會記有至少一千元人民幣的收入。一九八七年三月八日,距觀音聖誕慶典前十天,香客己填滿七十本捐獻簿,到三月十八日觀音生日當天,已有三十萬名香客到上天竺寺進香。
他們將食用油裝在塑膠罐內獻給觀音,除了用來點燈,也用來準備素菜,當時油在都市中是限量配給,因此一直是非常受歡迎的禮物。
和中國其他地方一樣,人們喜歡把硬幣黏在廟中的柱子和神像上或其他的歷史建築物上。香客相信若能成? 地將硬幣黏在柱子上,就會帶來好運。另外還有另一種習俗,就是用他們身體不同的部位去碰觸或摩擦柱子,頭痛的人會把額頭壓在柱子上,胃痛的香客則先用手摸柱子,再用同一隻手摩擦疼痛的胃,他們認為這樣便能從柱子上得到利益而消除病痛,香客們稱之為「得好處」。
大殿中的觀音像大約三英呎高,身上穿戴著香客所縫製新的絲披風和頭? 。虔誠的信徒帶著禮物來祝賀牠的生日。有蓮花座及象徵長壽的壽桃,還有紅、紫、粉紅色的披風及小繡花鞋等。贈送者把他們的姓名和出生地寫在披風的飄帶上,以祈求觀音的保佑。
觀音像立在一個高台的神桌上,而高台則在一口井上,根據興建此寺有關的傳說,道懿和尚在九三九年發現一塊罕見的香木,便請一位著名的雕刻師用它來刻觀音像,但是當這位雕刻師把木頭剖開時,發現一個自然成形的觀音像,現在那尊觀音就放在建在井口上的高台。
[極樂世界旅遊通行證──香帶、香袋]
庭院中有個像小房間大的香爐,成群的香客因沒有太多時間逗留,因此就把整束的香扔進火裡。他們為心愛的亡者焚燒紙錢,外面寫著收者的姓名,還有黃紙製成的蓮花燈,以照亮死者在地府之路。
女香客頭戴紅花,身穿有彩色刺繡的紅、紫或藍色的絲衣,彩色的毛巾包著頭髮,肩上背著黃色的香袋,腰上圍著香帶,香袋和香帶上都? 有他們曾去過佛寺的紅印,當他們去世時,也會穿著這樣的打扮,並和香袋、香帶一起火化。他們認為香袋和香帶將充當「旅遊通行證」,確保他們死後能平安地抵達西方極樂世界。
[守夜、做早課慶祝觀音誕辰]
虔誠的香客在觀音誕辰前夕整晚不眠,這天有四萬張票以一張五角賣給來寺中的香客和遊客,估計有三千個香客在寺中過夜,這個習俗的起源不明,它被稱作「守夜」或「宿山」。香客以不同的活動度過長夜,有些用黃紙做元寶,準備燒給死去的親人,有些吟誦佛號或佛經。
香客中有些熟悉觀音故事的女人被稱為「活菩薩」,那些故事都是源自寶卷的傳說,其中最重要的是《香山寶卷》,他們集體在寺中大殿觀音像前唱誦這些故事,領頭者敲著木魚和銅鈸,其他人就隨著她唱,以表示虔誠。
本地的香客常在十九日清晨帶著家人來參加早課,這是慶祝活動中最重要的儀式,大約有二十位和尚主持。在進香季節,來自各地的和尚常暫時住在寺中幫忙。女居士穿著海青,他們對儀式的程序很熟悉,知道何時該怎麼唱念和跪拜。相對地,普通的香客則十分茫然,必須由和尚引導,有時居士們也會指點她們。
虔誠的佛教信徒付固定的費用,即可請和尚為死者超度,或為生者祈求健康長壽,這儀式稱為「普佛」,是早晚課的一部分,也可由幾位施主共同分攤人民幣一五○元的費用,儀式進行時,出資最多的站在帶領和尚的後面,在帶領和尚引導的繞佛經行中,捐者會被遞給香支帶領會眾。儀式在天亮前結束,香客對觀音作最後的祈禱,便紛紛離開上天竺寺。
普陀進香──一生的夢想
對香客來說,到普陀進香代表著一生的夢想。普陀是浙江寧波東方的一個小島,它被認為是中國的「普陀洛迦」,在十世紀時建為觀音道場。
[觀音不肯去]
據說公元九一七年日本和尚慧諤帶著從五台山偷請出來的觀音像航行回日本,當他的船走到這島附近時,鐵蓮花浮起阻擋了出路,為此,這個區域後來被稱為「蓮花洋」。慧諤認為這是觀音不想離開中國的徵兆,因此接受當地一戶張姓人家所提供的茅舍,把觀音像供奉在那裡,並且把這第一座寺供奉「不肯去觀音」。接下來一千年中,許多佛寺興建起來了,到明末和清朝時,普陀達到了顛峰時期,本世紀初還有兩百多個佛寺存在,目前除了三個主要佛寺,只有五個庵堂仍在使用。
香客通常先到那座小寺向「不肯去觀音」致意。和在杭州所見相反的是,到普陀的香客大部分來自都市,其中以上海、杭州、褔州最多,也有? 多從美國、菲律賓、香港和新加坡來的華僑。
[還願祝禱上普陀]
普陀島上最大、最宏偉的佛寺是普濟寺,一般稱為南寺,明朝萬曆、清朝康熙和乾隆皇帝是此寺最大的護法。在帝制時期,除了皇帝外,所有的百姓和文武百官在進入山門後必須下馬,徒步走到佛寺。
第二大寺是法雨寺,一般稱為北寺。座落於普陀的北部,「香路」即由此開始,前往此島的最高點,在慧濟寺(即廣被人知的「佛頂」)結束,香路長九百多英呎,上坡很緩,香客或三步一跪,或走三步一鞠躬,這樣上山朝禮。
當被問到為什麼要來這裡進香時,有些香客回答是來還願。一位母親因兒子通過大學聯考而來致謝;一位廿四歲的女兒因母親兩年前被診斷為癌症末期,在向觀音祈禱一年後痊癒,所以也來致謝;一位五十五歲的老婦人則是因最小的女兒最近生了兒子;一位來自上海四十七歲的工人說她覺得觀音幫助她所做的每一件事。因此,就與過去的靈驗事例一樣,香客們引用痊癒的奇蹟、送子和救難等,作為觀音顯靈的證據。
在漫長通路的盡頭,有個祝福大家「皆登彼岸」的碑刻。通往佛寺入口的階梯很窄,香客必須橫斜地跪下,因慣例規定人們一離開北寺便要開始頂禮或問訊,直到進入佛頂寺的大門才可終止,所以很少人願意在此刻放棄。
[虔誠歌唱頌觀音]
佛寺的大殿擠滿了膜拜者,香煙繚繞,年輕的母親教她的幼兒向觀音問訊,大殿兩旁有三十三個依《法華經》所描繪出來的觀音化身。一位香客唱著:
今夜點香不要燈,
腳踏金線善心人,
家中有難不要緊,
佛陀自然會救我。
從蘇州來的同一位香客唱著另一首有關觀音的歌:
南無千手觀音南洋來,
善財龍女兩旁站,
報今生,報今生,
香爐面前股香聞,
二月十九娘生我,
六月十九上天堂,
上得天堂回到地,
家娘奉命燒庵堂,
爺娘叫她招駙馬,
公主發願不結親,
水杯楊柳化上天,
腳踏青雲到西天,
回到蓮台上受香煙,
南無佛,阿彌陀佛。
[靈感觀世音]
香客們相信在島上觀音無所不在。但一些祂曾顯靈的地方已成為更多矚目的地點,對於香客甚至觀光客來說,他們一定要去參拜這些地方,其中之一是古老的觀音洞,此洞只有一個房間大,一個素淨的白衣觀音石像立在半昏暗中。
梅福庵是紀念梅福的小聖祠,梅福是一位道教的仙人,據說在前漢時曾在這裡進行鍊丹術的實驗,天然泉水幫助他長生不老,現在人們飲用此水以求得到健康和智慧。
普陀島上最珍貴的藝術品之一是一幅觀音手持楊柳枝的肖像,原作品是出自唐朝著名的藝術家閻立本,明朝時被臨摹並刻在石碑上,文化大革命時,這石碑奇蹟地沒有被破壞。
另一件成功地逃過破壞的寶物在法雨寺被發現。此寺一直以它的建築之美著稱,但這美譽該頒給大殿上圍繞著天花板的九條龍,這些龍原先在南京的明代皇宮,當皇宮被拆除時,康熙皇帝將它們特賜給法雨寺。紅衛兵在民兵演習時,用木製的手榴彈向它們投射,其中一位把中央那條龍握著的珍珠打破了,在那同時突然雷電大作,紅衛兵們都被嚇跑了,後來這些龍顯靈的故事全島皆知。
[守夜與超度]
和在杭州一樣,香客會整夜不睡,估計約有五千人將在普濟寺過夜,留在法雨寺和佛頂寺的則各有三千人。大殿中擠滿了香客,有些在數念珠,有些用扇子搧涼,有幾位在讀佛經,很多因好奇而到這裡的遊客對佛教儀軌知道不多,很少人敢問,更少人自願教導他們。
天亮前慶祝這神聖日子的儀式即已開始進行,由七十多歲的悟道和尚主持儀式,為生者祈求長壽或為死者祈求超度的普佛儀式是典禮的一部分,要求普佛的施主大多為海外華僑。在進香季節,海外佛教徒和華僑喜歡來普陀超度死去的親人。來自為期一週的水陸法會和三小時的焰口收入相當可觀,海外華僑付費較高,若為一個家庭進行儀式,水陸法會要人民幣一萬元,焰口要一千兩百元,相對地,普佛只要一百二十元。
在中國,到像杭州和普陀的觀音道場朝拜,已成為現代宗教景觀著名的特色,信徒藉著保證宗教信仰自由的利益,他們被壓禁了十年的宗教熱忱以新面目出現,而且讓佛教團體驚訝的是,目前有一個宗教旅遊業的新企業,已開始服務信徒交通和住宿的需要。進香團是大生意,雖然代表官方意見的報紙批評信徒過度奉獻是迷信和浪費,但當局並沒有禁止的跡象。我們可以預料,進香活動將會在大陸繼續下去....
[回gaya首頁]
[香光莊嚴]
[香刊44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