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四十三期/84年9月20日

觀音新形象在中國的發展

于君方



  早期觀音的形象都是取材自佛經,且與其他佛教傳統有關,造像上也有共通的特徵然而,中國人也創造了獨具中國本土特色的觀音新形象。

文人畫家筆下的水月觀音

  最早有紀年的水月觀音成於九四三年,衪出現在一幅千手千眼觀音像的下方,右手持楊柳枝,左手持淨瓶,以「如意坐」的姿勢坐在水中的一塊石頭上,水中長滿蓮花,祂的左腳放在一朵蓮花上,後面有片竹林,這景象暗示觀音在普陀洛迦,雖然佛經中的普陀洛迦被認為是在印度南方的海上,但那時中國人卻相信那就是位於浙江的普陀山。這幅圖最大的特色是環繞著菩薩的滿月祥光,這是禪宗和宋以後文人畫家最喜愛的形式,這形式並無經典的根據。第一次以水月觀音為主題出現的是在敦煌壁畫中,在敦煌經典中也有《水月觀音經》,我們可以把在敦煌的水月觀音當成觀音中國化的開始。

  在敦煌壁畫內容目錄(一九八二)中水月觀音佔了十五幅,其中六幅完成於十世紀,其他的成於十一至十三世紀,然而這形象可能始於八、九世紀,畫家們在創造這種形象上扮演了決定性的角色,如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八四七)前言提到,八世紀時的周昉畫了一幅水月觀音,一輪滿月將觀音圍住,周圍有片竹林。這構圖十分類似前述的觀音形象,可惜這幅畫早已失傳,但它可能提供後來四川和敦煌的畫家及雕刻家們創造這種新的、受歡迎的觀音圖像的模式,這也是在宋以後逐漸廣泛流行的另一個中國式觀音──白衣觀音的基礎。

  水月觀音的水和月清楚地象徵現象「空」或虛幻的本質,如《大智度論》說:「一切相不可得,如影如響,如水中月,乍見即失。」永嘉禪師(六六五─七一三)的〈證道歌〉也說:「鏡裡看形見不難,水中提月爭拈得。」水、月或月在水中的影像,都是佛教對無常與無我的隱喻,但並無將隱喻和觀音連在一起的經文。在此可看出中國藝術家們大膽的創作,他們以傳統中國畫的形式將這些佛教思想表達出來。近來,山本榮子建議應把水月觀音看成中國人的創作,他認為這種人物造型是基於中國聖人、隱士和仙人的想法,而不是印度的原型,竹林、瀑布是典型的中國山水,與印度無關,而觀音不論靠著石頭、樹木,或抱著膝的悠閒姿態,都是早期隱士的造型,並非根據佛經的描述。

  事實上,若要從經典上去確認觀音這些不同形象的來源,幫助並不大,如水月觀音、魚籃觀音、南海或普陀觀音、白衣觀音、送子觀音和觀音老母──這些全是中國人取自經典外的創作,都是觀音在中國轉化的女性化身。根據大乘佛教哲學的觀點,究竟真理超越所有二分法,不能以男女、老少、一或多的分別加在已開悟的佛菩薩身上,因從真諦的角度來看一切都是「空」的,二元的分別只能適用於凡界。這也是為何傳統中國佛教僧人,無視文學和藝術上截然相反的證據,仍繼續認為觀音是女性的原因。佛經無法提供說明性別轉變所需資料,所以必須從其他地方尋求答案,我認為朝聖者和信徒的見聞、靈驗記、「偽經」、小說和寶卷,都在觀音女性轉化過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偽經」與靈驗記中的觀音

  從歷史上來看,觀音信仰的逐漸普遍化,不僅從始於六朝(二二二─五八九年)的藝術,也可從所謂「偽經」和靈驗記得到證明,這些靈驗記提到觀音的造像。中國提倡觀音信仰的最早及最著名的經典是完成於六世紀的《高王觀音經》。內容是描寫孫敬德在五三五至五三七年防守北疆,他每天虔誠禮拜觀音,後被誣陷入獄判死刑。有天晚上向觀音衷心祈求後,夢見一位僧人允諾救他不死,只要他把這位僧人口述的經文背誦一千次。在他抵達刑場時唸完最後的一百次,當劊子手的刀砍下時,他竟奇蹟似的沒有受傷,那把刀卻斷成三片,又換了二把新刀,同樣的事又發生了。高歡皇帝知道這件事後就赦免了他,且大力推廣這部經,當他回去時,看到觀音脖子上有三道刻痕,看起來好像被刀子割到一般。

  有些靈驗記敘述信徒看見觀音的形象,然後請畫家根據所見創造一幅畫,如在四○八年郭宣因被誤抓入獄,他一心不二地向觀音祈求。有天晚上入睡前,他看到觀音現身面前,明亮的光芒充滿了整個屋子,最後他被赦免了。離開監獄後,他請人依所見作了一幅畫,並蓋了一間廟宇來供奉衪。這簡短的故事,並沒有告訴我們那幅畫中觀音的長相,但在另外一些信徒朝聖時看見觀音顯靈的報告中,卻提供了這些觀音形象的資料。

  在研究浙江普陀山如何被認為是普陀洛迦的歷史中,我察覺到信徒看到的觀音和藝術家對這位神祇的描繪間的密切關係。我認為一位信徒見到的影像可能是一個新的觀音形象的基礎;相反地,當代畫家所描繪的觀音形象,可能也是影響和決定信徒如何認知觀音的根據。

  所有《普陀山志》的不同版本都在卷首敘述靈驗故事。如北宋時,王舜封出使韓國三洲,當船抵達普陀時遇到暴風雨,一隻大海龜游到船下,使船無法前行,那時情況緊急,王非常恐懼,於是跪向潮音洞向觀音祈求,突然間他看到一道燦爛的金光,然後身戴瓔珞的觀音以「一輪滿月」之姿從洞穴中浮現,王所見到的定是當時流行的「水月觀音」形象。

  大約此時,信徒開始視觀音為女性,史浩於一一四八年來到島上,觀音出現在潮音洞,極大的光芒照亮整個山洞,史浩可以清楚地看到觀音的眼睛和眉毛,他形容觀音的牙齒「白如玉」,明白地指出觀音是女性。

  從十二世紀開始,白衣觀音現身的次數增加了,衪也開始有隨伴──善財、龍女,他們是南海觀音形象的特有人物。一二六六年范大尉患眼疾之苦,派兒子到潮音洞祈求,當他用從洞穴中汲取的泉水洗眼睛後,眼疾就痊癒了,他兒子回洞穴向觀音致謝時,看到觀音身著白衣,善財陪伴在側。十年後元朝的哈里弋將軍到洞前膜拜,他沒看到什麼,便拿起箭朝洞內射去,等到上船準備回去時,大海突然佈滿了水蓮,他因害怕而回到洞前懺悔,不到一會兒,他看到善財隨著觀音優雅地走過。後來他請人將這影像畫下,並在洞穴上方蓋了一間觀音寺。一三三五年劉仁本來到普陀時也在洞穴前看到觀音的影像,他形容觀音的長相和他看到過的圖像中畫的一模一樣。

  在隋朝以前並未有朝拜觀音的聖地,大部分的聖地都是在宋朝建立的,靈驗故事與朝聖傳統息息相關,它導致聖地的建立,並賦予觀音本土化所需的傳說和造像。我認為只有當觀音和某特定地方建立了固定的關係,人們到這些地方朝聖之後,觀音信仰才在中國真正生根。



[回gaya首頁]   [香光莊嚴]   [香刊43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