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四十二期/84年6月20日
節制中的自在(一)
Joseph Goldstein & Jack Kornfield 著
林武瑞 譯
若要瞭解我們的生命,一定要先瞭解自己的心。我們種種的現況以及一切作為,都是根源於心,我們為什麼過著某種方式的生活?為什麼喜愛某些事物,而討厭其他的?為什麼與別人處於某種特別關係?.... 這一切都是心的力量, 都出自於我們的思想、意象與靈感。我們今日的種種,都是心所變現的,但是我們似乎很少花片刻寧靜的時間來審視心究竟是怎樣活動!
當我們平靜內心,反觀自照,會發現心是變化無常的,它在某個時刻寧靜安詳,下一個時刻卻怒火焚燒或欲望洶湧; 剛剛還專注清明,現在卻又妄想紛飛.... 心是個不斷在改變的能量,它在每一時刻的經驗中,受到制約和再制約;受到我們感官接觸色、聲、香、味、觸後所留下影像的制約;受到我們的行為反應、思想情感的制約;受到我們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和造作的制約。
我們開始仔細觀察心的本質與那些制約它的力量時,會發現某些特定的模式:什麼樣的因緣會導致更多的煩惱與痛苦?導致生命的緊繃或萎縮?什麼樣的心會使生命開放和寬廣,使我們和自己、他人建立舒暢,融洽的關係?為了能更清楚地透視這些模式,有必要把心安住在穩定和專注的狀態。我們一旦被自己的念頭、情緒、好惡是非、思量計較....所衝擊,而陷在行為與反應的漩渦裡,就很難有清澈的省思和深沉智慧的遠景。因此,開啟智慧的第一步是把自己穩定下來,讓心安穩、集中。
靜坐之道及其訓練就是使心保持平衡的一種方法,我們訓練心的警覺性和集中力,穩固注意力,這樣它就不會急燥浮動。由於祥和與寧靜感的增強,我們能更深入地觀照,在每一時刻警覺到正在發生的事物,以及我們和它之間的關係:我們安住在當下的實相,而不是迷失在種種的遐想、意念、觀念或解釋裡,這種穩固和精確的警覺力會帶來深沉渾厚的定力,只因為它不排拒一切。在每一個時刻,心都是平穩的,因為我們練習不迎不拒地去面對整個變化無常的經驗,我們清楚地見到當下正在發生的事物,釐清身心不同的元素,也瞭解展現這些真相的法則。 「達磨」( dharma )是梵文,意指「法則」( law ),因此學習「達摩」,可被理解為:「精練我們的內觀能力,以透視生命的自然法則。」
我們開始察覺到一項基本的法則是──業力法則,也就是說:行為會導致結果,它不是無端而起的。當我們探究一切遭遇的本質時,會開始瞭解到業力是如何直接在生活中運作,而不再視它為一個抽象的觀念或有趣的故事。透過專注和警覺,我們可以看到在每一個時刻,心的力量都在制約現在的事實,並且影響著未來。
當內心生起強烈的情緒和感受時,它對我們的行為影響會有多大是很明顯的。當我們悲傷、生氣或沮喪時,即使置身於最美麗的地方,或和最心愛的人在一起,周遭氣氛也被我們的心境所感染。同樣地,我們也?面臨非常的困境,但假使內心充滿著愛或心境極為平和,這時所經驗到的,和處於焦慮不安的狀態下是大不相同的。顯然地,心靈的品質影響到我們所經歷的事物,這可稱之為「現業」或「速業」,也就是說,我們的心境在當下所造成的一種結果或影響。
業力的法則可由另一種方式經驗到, .... 當我們打坐時,就可明顯地感受到心仍保留著過去行為的印象。它稍一靜下來,過去所留下的影像立刻重現,且力量很強。我們好比在注視一面重現我們生命的明鏡,過去的一切成為此刻喜悅或懊悔的源頭。我們直接面對它,此時若能神志清明,態度柔和且內心寧靜,那麼對過去行為的業果就具有十分淨化的作用。
經由情緒和心境,我們的心就影響到現在的遭遇,由此可讓我們體會到業力的波動。還有在禪修時,以及心是寧靜、坦然無礙時,我們會清楚地再重新經歷一次往事,此時也可看到業力的運作。當某種行為模式已經形成時,不論它是清淨的或不淨的,我們都可直接瞭解到業力。我們一再地重複每一個身、口、意的行為,它們就產生一種強化的傾向。最後,我們瞭解到業力的法則,就是一種行為將在未來產生某種特別或多樣的結果,如同把一粒種子撒在土裡,時間一到,就會結成很多業果。(下期待續)
備註:本文譯自《追求心靈的智慧》(Seeking the Heart of Wisdom )第八章<節制中的自在>( The Freedom of Restraint)
[回gaya首頁]
[香光莊嚴]
[香刊42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