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莊嚴四十一期/84年3月20日

尋找專業園丁

編輯組


  三十年前,孩子放學回家,最大的娛樂是招幾個死黨玩捉迷藏、跳房子;三十年後的今天,孩子最喜歡的遊戲是打電動玩具,或隨著電視搖頭晃腦,溜上幾句讓人聽不太懂的英語。學習的管道多元化,傳播媒體無遠弗屆的影響力,處處左右著孩子的認知,學校或父母已不像從前那樣是獲得「全世界」資訊的唯一管道了。

  很顯然地,老師想教什麼就教什麼的傳統教學方式,已不能滿足小朋友的需求。在這各行各業都講究專業的時代,幼稚教育更是一項要不斷學習的「專業」。

專業師資缺乏

  文明幼稚園園長黃年為現在老師的角色作了原則性說明:「現在是以孩子為中心,孩子需要什麼,我們就提供什麼,而且讓孩子自然去探索、發現,老師只是在旁當個觀察者、輔導者。好的幼教老師是站在孩子的後面,不是站在孩子的前面。」即使只站在後面,仍須具足專業知識才能扮演好觀察者與輔導者,時時充實新知,才足以應付孩子需求的腳步。

  不可諱言地,培育健全下一代的幼稚園老師更需要菁英,而缺乏專業師資正是幼稚園最常碰到的問題。

[高職幼保科畢業即是師資]

  一加一幼稚園園長吳惠美提到,目前大部分幼稚園老師都是幼保科畢業後到幼稚園當二年的實習生,模仿帶班老師如何教,二年期滿後就當正式的帶班老師。

  她認為這樣的師資培育是非常不足且草率的。因為孩子白天的時間都和老師在一起,自然以老師作為學習對象,若老師沒有經過長時的訓練,以身作則,將會影響孩子的學習,且老師本身也無法有新的開發和創造。

[各種師資混淆不清]

  師資的問題不只是訓練時間不足,還有幼稚園與托兒所師資的混淆,黃年便指出幼稚園屬教育機構,直屬教育部管轄,老師就必須修教育學分;托兒所是兒童福利機構,主管單位為內政部,只要高職幼保科畢業就可任保育員。另外,還有一般的才藝學校,是以補習班立案。三者立案標準、師資要求、承辦單位等都不一樣。

  但這三種型態的學校所面對的學生年齡層大致相同(註),於是造成師資、辦學的宗旨等各方面的混淆。才藝補習班辦起幼稚園,托兒所也是幼稚園的方式,其實三者性質並不相同,才藝班偏重才藝技能的培養,托兒所則強調保育,幼稚園因為屬教育性質,就應有明確的教育目標,這三者的關係實在有待釐清。

慈善與教育之間

  現任高雄市幼教輔導團輔導員的黃年在觀察中發現,高雄市佛教辦的幼稚園可能是成立時間很久,傳統的包袱較重,較無法跟上時代的腳步。而天主教附設的幼稚園如善導、善牧、樂仁等,就很注重師資的培育,她擔心地說:「如果佛教團體的腳步不跟著時代走,最後就會沒落。」因此,她建議佛教團體辦幼稚園一定要聘任專業的幼教老師,另外也要有針對孩子而設想的教育理念。

  吳惠美在參觀天主教與佛教創辦的幼稚園時,也發現天主教幼稚園有明確的教育理念,教育出的小朋友給人安定、有秩序的感覺,但佛教創辦幼稚園還停留在「慈善」的舊觀念裡而難有進步。

  所以,儘管佛教辦幼稚園,學生來源可能有基本信徒作為基礎,但是若沒有成長,自然就會被人淘汰,培育師資實在是件刻不容緩的事。

吸收新知,改進教學品質

[教學觀摩]

  老師要如何進修呢?黃年表示,不斷地吸收新資訊是維持教學品質的不二法門。除了平常自己閱讀書報、聽演講、參加研習活動之外,園方也要有計劃地作師資進修的工作。

  黃年主持的文明幼稚園就經常請教授演講,介紹最新研究資訊;或在園裡作教學觀摩,大家針對教學的優、缺點給予回應,在彼此的觀摩中,老師便有具體的方法改進教學。黃年語重心長地說:「老師要不斷地進修,教學技巧才會改進,教學品質才能提昇,否則永遠停在原處,久了自然就會疲乏。」

  擁有五十多位小朋友的一加一幼稚園,有四位帶班老師教導小朋友日常的感官、語文等生活訓練,身為園長的吳惠美便常提示老師教學方法,與老師討論課程設計,讓小朋友能達到最大的學習效果。

[園長法師須有幼教專業知能]

  缺乏專業師資是普遍幼稚園面臨的難題,而佛教道場創辦的幼稚園又須解決園長法師非科班出身的問題。

  黃年指出有些佛教幼稚園由法師當園長,但其所學不一定是幼教,如此便成為掛名園長,在與老師溝通及推動園務上定會遇到困難。所以她建議最好由學幼教的人來擔任,如果無法覓得合適人選,負責園務的法師本身也要常進修與幼教有關的課程。

  她舉天主教所辦的樂仁幼稚園為例,園長方修女畢業自高雄女師,教育對象原是國小學生,但自從她參與幼稚園的工作後,就不斷在幼稚園方面作研究,「現在可說是幼教的專家」,從事幼教廿六年的黃年,對方修女的精進好學,不禁讚許、欽佩。

[老師是佛教徒]

  在佛教幼稚園任教的老師都是佛教徒嗎?答案當然不是,宗教信仰並不是任用的必備條件,但老師本身如果是佛教徒,那就再好不過了。

  在明善幼稚園任教十三年的王文玲認為,師資來源不穩定以及園方與老師之間理念不一致,是園方最常遇到的問題。因為老師從事幼教工作的背景及宗教信仰都不同,因此不容易建立共識,就必須耗費較多的時間溝通。王文玲表示:「我們還是希望老師是佛教徒或較純樸的人,這樣共事較能和合。」

  而吳惠美並不刻意要找到學佛的老師,她強調只要有愛心且對幼教有興趣的老師就好,但要遇到這樣的老師並不容易,她便常思考如何給予老師精神教育,讓他們能常保有愛心,「後來我用了佛法的教理引導他們,蠻有效的」吳惠美掩不住興奮地說。

  自從吳惠美有宗教信仰後,就常用生活的修行體會引導老師,也鼓勵老師去紫竹林精舍參加佛學研讀班學習佛法。園中的老師在她的鼓勵下,一一進入佛法的堂奧,並成立讀書會,每週研讀幼教及佛理方面的書籍,分享心得,共同成長。

  老師具有專業知能,且能成為佛教徒,彼此在修行與工作中砥勵,由吳惠美的努力成果看來,實現一個具專業的佛教幼稚園應該不是夢想了!

低收費,財務困難

  除缺乏專業師資外,心戒法師認為佛教辦幼稚園較大的困難在財務,因為一般人認為佛教做的是慈善事業,學費必須低廉,前幾年正覺幼稚園有六百多位小朋友,而去年招生時因為學費調高的緣故,就減少了一百多位學生。私立幼稚園沒有得到政府的補助,在低收費卻又須增設學校設備的條件下,要求提昇品質相當困難。

  吳惠美也認為低收費就無法聘任較優秀的老師,只好提高收費,以高薪聘任專業老師,提昇教學品質。

  但高收費是否就代表高品質?這是見仁見智的問題,二者之間並沒有必然關係,關鍵在老師與學生人數的比例及上課內容。但一般說來,若經費充足,在設備的改善及老師的聘任上,園方自然能有更多選擇的機會。

廿一世紀幼稚教育的遠景

  教育部在一月廿五日公布了我國第一部教育白皮書初稿,規劃邁向廿一世紀教育的藍圖,其中有關幼稚教育部分,在未來五、六年內,特殊及弱勢族群幼兒將優先享受免費幼稚教育,且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比率將由目前的三○%提高到八○%以上,公立小學將普設幼稚園,分訂幼兒學校與幼稚園的設置標準,擴大試辦幼稚園與國小一年級混合教學計劃。

  由此看來,不論在提高受教兒童的比例或將幼稚教育與小學連接的教學計劃上,專業師資的培育與幼稚園設備的設置仍是最先要解決的問題。面對兒童教育永續發展的挑戰,佛教團體必須改變過去的觀念,在兼顧慈善事業的訴求下,以專業水準加強教育的內涵,更要擬訂師資長期的培訓計劃,走出傳統,否則只有走上沒落一途了。誠如正覺幼稚園勇定法師所說:「若再不提昇教學品質,加強老師研習與進修的機會,可能將來就招不到學生了。」

(註)「幼稚教育法」第二條規定:「本法所稱幼稚教育係指四歲入國民小學前的兒童,在幼稚園所受的教育。」「托兒所設置辦法」第三條中規定:「托兒所托兒的年齡,以初生滿一月至未滿六歲者為限,滿一月至未滿二歲者為托嬰部,滿二歲至未滿六歲者為托兒部。」因此,四歲至未滿六歲的兒童在托兒所所受的教育,也屬幼稚教育的範圍,廣義的幼稚教育包括幼稚園及托兒所的教育。



[回gaya首頁]   [香光莊嚴]   [香刊41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