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利用指引
無量義經解題

經名無量義經
著譯者南朝蕭齊曇摩伽陀耶舍
資料出處佛書解題(香光版)
解題
《無量義經》,梵名Amitarthasutra,全一卷,共分三品,南朝蕭齊.曇摩伽陀耶舍(法生稱)譯,收於《大正藏》第九冊。本經分為德行、說法、功德等三品。其主旨是佛陀因眾生「性欲無量故,說法無量;說法無量,義亦無量;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因此而得名。在天台宗與華嚴宗皆判為通向圓教大乘的經典,被視為法華經的開經,因而受到高度的重視,與《妙法蓮華經》、《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合稱法華三部經。
本經的地位及特色:
天台宗與華嚴宗皆判為通向圓教大乘的經典,被視為法華經的開經,因而受到高度的重視。
宋齊時代即與《妙法蓮華經》、《觀普賢菩薩行法經》合稱「法華三部經」。
本經是由法華之前的方便經(權經),轉而成為法華真實經(實經)的先序,占有開權顯實的樞紐地位,及法華權實的依據。
本經的旨趣是基於有情的煩惱無量,故佛陀說法無量;說法無量,故義亦無量;無量義生自一法,此一法即無相。內容多以《法華經》為中心。
本經內容可分為序說、正說、結說。
壹、序說:說明緣起。
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眾、天龍八部四眾弟子等及萬二千人俱,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並讚與會大眾德行。
貳、正說:
一、第一品功德品:讚佛之德行
(一)大莊嚴菩薩,先作供養,用偈讚歎佛之德行:身心清淨無有染著,及諸佛法身清淨不可思議,等同虛空,無生無滅;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的五分法身;三明六通,三十七道品,十力無畏;佛的報身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及化身。
(二)以八種音聲演說四諦六度十二緣,隨順眾生心業轉,聞者心意開,無量生死眾結斷,得種種道果。
(三)讚佛轉法輪,度三乘人,清淨功德,難思難議。
二、第二品說法品:無量義法門,能令菩薩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一)佛告大莊嚴菩薩及八萬菩薩,如來不久當般涅槃,涅槃之後普令一切無復餘疑,欲何所問便可說。大莊嚴菩薩與八萬菩薩啟問:「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應當修行何等法門?」
(二)佛陀教以無量義法門:菩薩欲得修學無量義者,應當觀察一切諸法,自本來今性相空寂。而諸眾生虛妄橫計,是此是彼是得是失,起不善念造眾惡業輪,六趣備諸苦毒,無量億劫不能自出。
(三)菩薩摩訶薩如是觀察一切眾生,虛妄計著,受諸苦毒。起憐憫心,興大悲願,誓欲救拔。於是菩薩深入諸法生住異滅,照見諸法實相。
(四)菩薩如是安住實相,心不動搖,於所發的慈悲大願,亦真實不虛。菩薩度生,先令離苦,後令得樂也。若能如是修一法門無量義者,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五)佛陀重申本經文理真正尊無過上,三世諸佛所共守護,無有眾魔群道得入,不為一切邪見生死之壞敗。
(六)大莊嚴菩薩啟問,本經與往日所說諸法之義有何等異。而言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菩薩修行必得疾成無上菩提。
(七)佛說其自我道場菩提樹下端坐六年,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佛眼觀眾生性欲不同一切諸法不可宣說。以方便力種種說法。四十餘年未曾顯實。是故眾生得道差別,不得疾成無上菩提,並說明佛演說一法,而眾生得法得果得道不同的事例。
(八)佛說法時三千大千世界六種震動,自然空中雨種種花,供養於佛及諸菩薩聲聞大眾。天廚妙供歌歎彼佛及彼菩薩聲聞大眾。
(九)眾多菩薩摩訶薩及四眾弟子,聞佛說無量義經以後,各各皆得不同的益處。
三、第三品十功德品:
(一)大莊嚴菩薩摩訶薩說明世尊說是微妙甚深無上大乘無量義經。一聞能持一切法故,若有眾生得聞是經,若能修行,必得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二)若不聞是無量義經,即失大利。此人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終不能成無上菩提。
(三)大莊嚴菩薩問佛無量義經,從何所來,去至何所,住何所住。是經本從諸佛宮宅(佛的果德)中來,去至一切眾生發菩提心,住諸菩薩所行之處,疾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四)說明本經十種功德
1. 能令菩薩未發心者發菩提心:無慈仁者起於慈心;好殺戮者起大悲心;生嫉者起隨喜心;有愛著者起能捨心;諸慳貪者起布施心;多憍慢者起持戒心;瞋恚盛者起忍辱心;生懈怠者起精進心;諸散亂者起禪定心;於愚癡者起智慧心;未能度彼者起度彼心;行十惡者起十善心;樂有為者志無為心;有退心者作不退心;為有漏者起無漏心;多煩惱者起除滅心。
2. 一法能生無量義:於一法生百千義,百千義中,一一復生百千萬數。如是展轉,乃至無量無邊之義。。
3. 復能演說,乃至一偈一句。能荷無上菩提重寶,擔負眾生出生死道,未能自度已能度彼。
4. 若一轉若一偈乃至一句。雖未自度而能度他與諸菩薩以為眷屬,諸佛如來,常向是人而演說法。常為諸佛之所護念,慈愛偏覆。
5. 受持讀誦書寫本經,雖復具縛煩惱未能遠離諸凡夫事,而能示現大菩提道。
6. 受持讀誦本經者,雖具煩惱而為眾生說法,令得遠離煩惱生死,斷一切苦。眾生聞已修行得法得果得道,與佛如來等無差別。
7. 於本經歡喜信樂生希有心,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如法修行發菩提心,雖未修行六波羅蜜,六波羅蜜自然在前,即於是身得無生忍,即昇第七地與大菩薩位。
8. 得是經者,敬信如視佛身令等無異,愛樂是經受持讀誦書寫頂戴如法奉行。能得是經威德勢力得道得果,速能成就眾生淨佛國土,不久得成無上菩提。
9. 得是經歡喜踊躍得未曾有,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廣為眾人分別解說是經義者,即得宿業餘罪重障一時滅盡,便得清淨逮得大辯。次第莊嚴諸波羅蜜,入大總持門。得懃精進力,速越上地,善能分身散體遍十方國,拔濟一切二十五有極苦眾生悉令解脫。
10. 得是經發大歡喜生希有心,即自受持讀誦書寫供養如說修行,復能廣勸在家出家人。即於是身便逮無量諸陀羅尼門。於凡夫地自然初時能發無數阿僧祇弘誓大願,以眾法藥練諸眾生安樂一切,攝苦眾生令入道,是故此人不久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參:結說:廣為流通
一、佛告大莊嚴菩薩摩訶薩及八萬菩薩摩訶薩言。汝等當於此經應深起敬心如法修行。廣化一切懃心流布。常當慇懃晝夜守護。普令眾生各獲法利。普令一切受持讀誦書寫供養。
二、佛讚與會大眾真是佛子,大慈大悲深能,拔苦救厄者矣,常以法利廣施一切。爾時大會皆大歡喜。為佛作禮,受持而去。
本經的異譯本如下: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之無量義經》,一卷,早已佚失。
本經從古迄今的注釋入藏如下:
唐.圓測《無量義經疏》,三卷,佚失。目錄見於《法相宗章疏》。
日本最澄撰《註無量義經》,三卷,收於《大正藏》第五十六冊。
民國.丁福保註《無量義經箋註》,一卷,收於《佛教大藏經》第一百廿四冊。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整理)
top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