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利用指引
父母恩重難報經解題

經名父母恩重難報經
著譯者姚秦鳩摩羅什譯
資料出處佛書解題(香光版)
解題
《父母恩重難報經》,姚秦.鳩摩羅什譯。本經鉅細靡遺的從母親十月懷胎的艱難說起,到養育子女的十大恩德,乃讓人知父母恩重如山,並說明不孝的果報應,最後為兒女報答父母養育之恩的方法。本經文字優美流暢,對父母大恩論述深刻獨到,為佛教的孝經之一。
中國人向來著重父母對子女的養育之恩,本經宣傳孝道及報恩思想在在影響中國人的生活。而本經中對不孝之子所要受到種種嚴厲的地獄之苦,也成為一般百姓勸誡子女為孝的得力工具,為後世孝道的強化提供了依據。
佛經中宣揚父母恩的主要經文,除鳩摩羅什譯本外,還有二個漢譯本,一是《父母恩重經》(入《大正藏》疑偽部),二是《佛說父母恩難報經》,安世高譯,又稱《父母恩勤報經》、《父母恩難報經》(入《大正藏》經集部)。
鳩摩羅什譯本雖標明是「佛說」,但在歷史上有諸多懷疑它是偽經,唐.智昇編《開元釋教錄》就將此經列為偽經;明.袾宏著《竹窗隨筆》亦撰文說明本經非佛說。故本經並無入藏,亦即沒有收藏在諸多版本的藏經中,但卻是此三版本經典中流傳最廣的。

本經的地位及特色:
1.本經宣傳孝順、報答父母之道,和儒家孝道為基礎的中國倫理道德相為契合,就如同中國的《孝經》一般,而對佛教在中國的傳播起到了促進作用。
2.本經從儒家孝道思想中,重視精神的安慰和物質的報酬,轉變成為佛家孝道思想中的重視出世的成就、終究的安樂。
3.現今在敦煌文獻中還能看到四種《十恩德》,文體上屬民間歌謠,有學者認為係名不見經傳之平民百姓所作,而其根據則是本經中的父母十恩頌。由此可見其對世俗道德的影響。
4.在敦煌石室中的變文集中,以巴黎伯二四一八卷,父母恩重經講經文,最為沈摯動人。此卷是後唐明宗天成二年(西元九二七年)的抄本,在變文中有提及「演述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佛說父母恩重難報經。」可見本經流傳的久遠。
5.敦煌有唐代的「父母恩重經變」壁畫,大足有南宋的「父母恩重經變」摩崖造像,經學者考察其依據於為本經。
本經內容為敘述母親十月懷胎的艱難,父母養育子女的深重恩德,子女應當報答的道理。內容分序說,正說,結說。
壹、序說:佛在舍衛國衹樹給孤獨園,與會大比丘二千五百人及菩薩摩訶薩三萬八千人,世尊引領大眾,直往南行,忽見路邊聚骨一堆。爾時,如來向彼枯骨,五體投地,恭敬禮拜。阿難啟問,佛告阿難:「此一堆枯骨,或是我前世祖先,多生父母。以是因緣,我今禮拜。」接著說明男女骨頭之不同,世間女人每生一孩,賴乳養命,乳由血變,故骨現黑色,其量亦輕。
貳、正說:本經主要內容分為懷胎之苦、養恩之恩、子女之過、如何報恩。
一、懷胎之苦:佛陀為阿難說明母親懷胎十月之之苦。
第一月:如草上珠,朝不保暮,晨聚將來,午消散去。
第二月:恰如凝酥。
第三月:猶如凝血。
第四月:稍作人形。
第五月:生頭、兩肘兩膝。
第六月:眼、耳、鼻、口、舌、意六精齊開。
第七月:兒在母腹,生成骨節,三百六十,及生毛乳,八萬四千。
第八月:生出意智,以及九竅。
第九月:兒在母腹,吸收食物,所出各質,桃梨蒜果,五穀精華,母血凝成胎兒食料。
第十月:孩兒全體一一完成,方乃降生。
若為孝順之子,擎拳合掌,安詳出生,不損傷母,母無所苦。若為五逆之子,破損母胎,扯母心肝,踏母跨骨,如千刀攪,彷彿似萬刃攢心。
二、養育之恩:父母對孩子有十恩。
第一 懷胎守護恩:母親懷胎的時候對胎兒守衛愛護。
第二 臨產受苦恩:臨盆生產受盡苦楚。
第三 生子忘憂恩:生下孩子就忘記所有痛苦。
第四 咽苦吐甘恩:自己咽下苦澀,吐出甘甜給與愛兒。
第五 迴乾就濕恩:迴施乾淨給與孩兒而自己將就污濕。
第六 哺乳養育恩:哺餵乳奶和撫養教育。
第七 洗濯不淨恩:替孩兒洗濯屎尿不淨。
第八 遠行憶念恩:孩兒外出遠行,母親在家掛心憶念。
第九 深加體恤恩:對孩兒深深加以體諒撫恤。
第十 究竟憐愍恩:是終生直到究竟都沒有窮盡對孩兒憐愛愍念。
三、子女之過:說明父母不辭辛苦養兒育女,但兒女不知恩惠。
母親懷子十月之中,如長病人。月滿生時,受諸痛苦。生得兒身,抱持養育,不辭辛苦。三年之中,飲母白血,嬰孩童子,乃至成年,教導禮義,婚嫁營謀,備求資業,懃苦百倍,不言恩惠。男女有病,父母驚憂,憂極生病,視同常事。子若病除,母病方愈。如斯養育,願早成人。
但子長成,反為不孝。尊親與言,不知順從,應對無禮,惡眼相視。做種種惡,讓父母擔心憂煩,不孝之愆,卒難陳報。
四、如何報恩:先說明做種種猶不能報父母之恩德,並說明報明報恩之法及不孝的果報最後並勸請廣造此經。
欲得報恩,為父母書寫此經,為父母讀誦此經,為父母懺悔罪愆,為父母供養三寶,為父母受持齋戒,為父母布施修福,若能如是則名為孝順之子。
五逆不孝,身壞命終,墮於阿鼻無間地獄。
欲得報恩,為於父母造此經典,是真報得父母恩。能造一卷,得見一佛乃至造萬卷,得見萬佛。以造經力故,是諸佛等常來慈護,生身父母得生天上,受諸快樂,離地獄苦。
參、結說:與會大眾發願護持;阿難問本經之名,佛告阿難:「此經名為父母恩重難報經,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時大眾、天人、阿修羅等,聞佛所說,皆大歡喜,信受奉行,作禮而退。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整理)
top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