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利用指引
大日經解題

經名大日經
著譯者唐善無畏、一行、寶月等譯
資料出處佛書解題(香光版)
解題
《大日經》,詳名《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略名為《大毗盧遮那成佛經》、《大毗盧遮那經》,梵名Mahā-vairocanābhisaṃbodhi-vikurvitādhiṣ ṭhāna-vaipulya-sūtrendra-vāja-nāma-dharmaparyāya,共七卷,分三十六品,唐.善無畏、一行、寶月等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八冊。「大毗盧遮那」,意為「大日」,本經為大日如來在金剛法界宮為金剛手秘密主等所說,開示一切眾生本有的清凈菩提心,所持無盡莊嚴本覺的曼荼羅,宣說能悟入本有清凈菩提心的身、語、心三密方便;講述密教的基本教義、各種儀軌和修行、供養的方法,為我國密教及日本真言宗之最主要聖典。
本經的地位及特色:
本經為我國密教與日本真言宗之最主要聖典。
二、本經是最早的體系性密教經典。
三、本經內含佛陀觀、特別是曼荼羅之意義圖畫、真言、陀羅尼、聲字、阿字本不生、字輪觀、戒律等很多思想。
四、本經對中觀、唯識、如來藏三大系思想,加以融合。
五、本經的「大悲胎藏生漫荼羅」, 中央是蓮花胎藏與八葉,大日如來(等)所安住。由中向外,有三重院,安立如來、菩薩,天神等。這表示佛所顯示,由深而淺,可以攝化一切眾生。修學者應機而入,終歸佛道。意旨與『華嚴』相近,根柢是「胎藏」的本具說。故中國及日本以本經為「胎藏」,與《金剛頂經》合稱二部大法,稱為「純密」。
六、成立大日如來觀。
七、成立依曼荼羅、真言、印契之三密瑜伽的修法體系。
八、結合諸思想的批判性綜合與主體性實踐。
九、世間道與出世間道之教理及實踐的統一。
十、解脫論與救濟論之統一。
本經共七卷三十六品,內容可分為序說、正說、供養法,第一品為序說為闡釋密教基本教義(教相)。第二品入漫荼羅具緣真言品以下至第三十一囑累品乃敘述密教之各種儀軌、行法(事相)。第三十二品真言行學處品至三十六品則說明供養等次第法。
各品大意如下:
壹、序說
一、入真言門住心品:統論本經的大意。以「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三句為中心,闡明八心、六十心、三劫、十地、六無畏、十喻等教相,以菩提即是如實知自心,眾生自心即一切智,須要如實觀察遍知一切心想。
貳、正說
二、入漫荼羅具緣真言品:此品中專為說明七日作壇灌頂的軌則。「入」為趣向之義,「漫荼羅」意為道場,「具緣」為因緣具足之義。故先需擇地,先清淨此地,再選擇吉日良辰等眾緣皆以如來之真言加持具足構成道場,接著供養、歸依三寶、發願、灌頂、護摩、加持等密教儀式。並說聲聞緣覺菩薩三昧道,令弟子證入心內本地之漫荼羅。
三、息障品:息是止息,障為障礙,息除內外兩種障礙,即為本品主旨。說明修真言行人,凈除內外障難的方法。
四、普通真言藏品:本所揭示的真言,含藏一切方便。說明金剛手秘密主及普賢菩薩等,曼陀羅海會諸尊的真言,「阿」字是一切諸真言心,在真言中最為上妙。
五、世間成就品:說成就世間悉地的行法。有四種念誦(心想、聲、句、命息)和三月念誦等。
六、悉地出現品:悉地(siddhi)意為念願成就。說成就出世間悉地的行法,為獲得菩提(悟)有三月念誦(先持誦、具支、作成就)、六月念誦等之念誦法。
七、成就悉地品:說明內心的悉地及修証悟入的方便。依據第五、六品的念誦法,獲得真正的悉地之觀想法。
八、轉字輪曼陀羅行品:說旋轉觀誦陀羅尼的字轉,而成曼陀羅的行法,其中闡明「阿」字是世間出世間的慧命,轉「阿」字的種種功德。
九、密印品:密印即為法界漫荼羅之標幟。一切諸佛以此法界標幟之密印莊嚴自身,故能成如來之法界身。說一百三十九種印契,顯示諸佛的身密,及真言八十七咒。
十、字輪品:「字」是梵語,為無流轉之義,「字輪」意為不動而無旋轉。說字輪法門,從阿、娑、三字轉生迦、遮、吒、多、波……等字的觀修方法,顯示諸佛的意密。
十一、秘密漫荼羅品:祕密漫荼羅指字輪三昧。說真言行者,入秘密漫荼羅的行法,說明三種灌頂、五種三昧耶等行法。
十二、入秘密漫荼羅法品:說能入秘密漫荼羅的方便。真言大阿闍梨耶將使受法弟子入此祕密漫荼羅,以字門法教弟子燒盡業障,而入祕密漫荼羅。
十三、入秘密漫荼羅位品:「漫荼羅位」為生八葉大蓮華王之義。處此位,能入金剛智體。說明所入眾生內心,本有的漫荼羅。
十四、秘密八印品:已灌頂者應持誦1.大威德生印2.金剛不壞印3.蓮華藏印4.萬德莊嚴印5.一切支分生印6.世尊陀羅尼印7.如來法住印8.迅速持印等八種印契真言。本尊會依此加持妙力,自然地降臨道場。
十五、持明禁戒品:說持明者在六個月持誦期間所應當護持的禁戒。
十六、阿闍梨真實智品:此品是敘說由此「阿」字出生之心,是阿闍梨真實智。說明阿闍梨(師)應該修習布字觀、三布字觀、說五字五輪觀三種之三摩地。
十七、布字品:說迦字等三十四字的布字觀法,在行者自身之上中下布置種子,是為將諸佛之萬德具備於其身。
十八、受方便學處品:說大乘菩薩所應當護持十善戒、五戒、四重禁戒等方便禁戒。
十九、說百字生品:說從百光遍照真言的暗字出生百字輪,破無智的愚昧。
二十、百字果相應品:說修百光遍照三昧,所得果和定慧相應,能作諸佛事。
二十一、百字位成品:自「暗」字衍生二十五字,各自施予四轉而成百字。將「暗」字稱為百光遍照王,即為此意。以「暗」字為成佛之要諦,三世十方之諸佛,依觀此字而能成正覺,故此為成佛之直道、現證之妙行。修百光遍照三昧成就瑜伽,更以觀空實的智慧方便,觀意生漫荼羅。
二十二、百字成就持誦品:上品為因,本品為其相應之果,說明修百光遍照三昧於「暗」字之一字中揭示分別三十二字,是三十二相,仰等五字是八十種好,依百字成就持誦力,證成垢身及淨身平等無異。
二十三、百字真言法品:此品中揭示「暗」字字體「阿」字之德。說明於百光遍照三昧,以阿字加持,則能具足眾德,普攝一切佛法,所以阿字即是本尊。
二十四、說菩薩性品:為本經的要意「淨菩提心」,說明菩提性周遍法界,等於虛空,即是阿字門,即是一切智的住處。
二十五、三三昧耶品:三昧耶即為平等,一致相應之義。說發心、智、慧、佛、法、僧,法、報、應身三平等法,由此觀安住無相菩提。
二十六、說如來品:說明如來與菩薩之區別。住於如實菩提心,且樂求彼之菩提者名為菩薩。滿足十地,達至法之無性,上冥會於法身,下契合於六道者名為佛。覺法之無相,圓滿十方者名為正覺。脫離無明之域,安住於自性智者曰如來。
二十七、世出世護摩法品:護摩有世、出世間種類分別意義。說明關於外道與佛教之護摩法。外道護摩有四十四種,佛法之外護摩有十三種,並列舉內、外護摩之眾緣支分及內護摩行法。
二十八、說本尊三昧品:說明本尊有字、印、象三種標相。而字更有聲及菩提心之別,印有無形及有形之別,形更有清淨與非清淨之別。字印形之三種中有二別,依有相及無相,聲、有形、非清淨是有相,菩提心、無形、清淨為無相。乃至由有想無想的觀緣,而成就有相無相的悉地;無相悉地為得佛果之意。
二十九、說無相三昧品:說明遠離諸世間外道等所計諸相的無相三昧。修有相三密之妙行,轉而入無相平等之妙觀。
三十、世出世持誦品:說明持誦世間出世間真言,有聲、作意、出入息、三摩地四種念誦等法則。
三十一、囑累品:,說此大乘密教,只限授與志求勝事,乃至聞法觀喜,而住等標相的佛弟子,令法久住。
參、供養法
三十二、真言行學處品:說明供養及念誦漫荼羅、三密行法及修此三密法所應當護持的戒法。
三十三、增益守護清凈行品:說明修作禮、出罪等九方便乃五個印明等清凈行。
三十四、供養儀式品:說明供漫荼羅海會諸尊的儀式作法。
三十五、持誦法則品:說觀緣本尊的三密成就悉地的法則,有四支禪門及有相、無相兩種念誦門。
三十六、真言事業品:說對諸佛菩薩等供養及迴向發願等行法。
本經的傳譯如下:
一、本經之梵文原典現已不存,僅存幾個斷片。
(一)據《大日經開題》所載:《大日經》有三本:
1. 法爾常恆本︰指法身如來及其眷屬恒常不斷說三昧,此是法爾自性之說,故稱法爾常恒本。
2. 分流廣本︰指龍猛菩薩於南天鐵塔內親承金剛薩埵傳授的十萬頌經。
3. 略本︰即今所傳的七卷三千餘頌經,乃採擇十萬頌之宗要而成。
(二)第七卷,有一說謂此卷非大日如來所說,而是文殊所言。另有一說該卷有三本︰
1. 塔內相承本,題為《供養次第法》,即龍猛菩薩塔內相承本。
2. 二是龍猛菩薩在開塔以前,於塔外所感得者,題為《要略念誦經》。
3. 三是善無畏在北天竺勃嚕羅國金粟王之塔下所感得者,題為《供養次第法》。
二、中譯
(一)唐.善無畏、一行、寶月等譯,《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共七卷,三十六品,收於《大正藏》第十八冊。七卷三十六品中,前六卷三十一品為本經之主體,第七卷五品屬供養法。前後本不同部,後來卻合為一經。前六卷,善無畏於玄宗開元十二年(724)在洛陽大福先寺譯出,寶月譯語,一行筆受,原本是沙門無行在北印所得。第七卷,善無畏於開元十三年(725)譯出,原本有一說是善無畏自己從印度帶來,有一說是善無畏所撰。
(二)第一到六卷沒有異譯,第七卷與菩提金剛譯,《大毘盧遮那佛說要略念誦經》一卷,收於《大正藏》第十八冊,為同本異譯。
三、西藏譯本
是九世紀初,印度僧西連多拉菩提與西藏翻譯官巴爾謝合譯而成。全書分內外兩篇,其中內編和漢譯的前六卷相當,內容亦大同小異,但章品的次第不同,漢譯第十三、十四兩品,在藏譯中次第顛倒;第二十八到第三十品,藏譯放在第七品之後;又第六品并入第七品,第三十一品并入第二十七品;只有二十九品。(漢譯、藏譯)兩譯的文字也有出入。其次,藏譯《世出世護摩法品》之後,有《息災護摩儀軌》等七品,稱為外編,因此全經也有三十六品、但藏譯外編,漢譯全缺;而漢譯第七卷供養法,藏譯也全缺。漢譯的第七卷在西藏藏經將之歸於論疏部,收於「丹珠爾部」中。
本經的注疏如下:
一、唐.一行阿闍梨記,《大毘盧遮那成佛經疏》,又名《大日經疏》,二十卷,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九冊;《卍續藏》第三十六冊。
二、唐.一行阿闍黎述記,《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義釋》,又名《大日經義釋》,十四卷,收於《卍續藏》第三十六冊。
三、遼.沙門覺苑撰,《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義釋演秘鈔》,十卷。收於《卍續藏》第三十七冊。
四、唐.零妙寺僧不可思議撰,《大毘盧遮那經供養次第法疏》,二卷,收於《大正藏》第三十九冊;《卍續藏》第三十七冊。解釋大日經第七卷供養次第法之五品。
五、日本空海,《大日經開題》,七卷。
六、日本圓珍,《大毗盧遮那佛經指歸》,一卷。
七、日本圓珍,《大毗盧遮那成道經心目》,一卷。
八、日本實範,《大經要義》,一卷。
九、藏文譯傳的有佛陀瞿呬耶撰《毗盧遮那成道經疏》等數種。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整理)
top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