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 利用指引
六度集經研究書目
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整理
圖書資料 | 圖書論文 | 學位論文 | 會議論文 | 期刊論文

1. 收錄中文、日文、西文六度集經之圖書資料、學位論文、會議論文、期刊論文等。
2. 著錄欄位依序為:題名、著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等七項。
3. 排列順序:依筆劃順序排列。
4. 資料項度不詳者,略而不寫。
5. 本書目之日文字採用Unicode碼輸入顯示。

□圖書資料
佛光山文化編輯組改寫;洪義男繪。《捨身的兔子》。初版。台北市:佛光文化,1996。
佛光出版社改寫;蘇晉儀繪圖。《不愛江山的國王》。初版。台北市:佛光,1996。
康僧會譯。《六度集經》。臺南市:和裕,2001。
康僧會譯撰;吳海勇注譯。《六度集經》。廣州:花城出版社,1998。
張乃元,蘇晉儀繪。《金盤》。初版。台北市:佛光,1994。
梁曉虹釋譯。《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87:六度集經》。初版。台北市:佛光文化,1996。
梁曉虹釋譯。《六度集經》。初版。高雄縣大樹鄉:佛光,1996。
蒲正信注。《六度集經》。第一版。中國成都:巴蜀書社,2001。
釋一無(聖開)述作。《六度集經白話故事. 上集》。初版。南投縣:人乘佛教書籍,民69-71。
釋一無(聖開)述作。《六度集經白話故事. 下集》。初版。南投縣:人乘佛教書籍,民69-71。

□圖書論文
干潟龍祥著。「六度集經」。《本生經類の思想史的研究》。(日本東京都:東洋文庫,昭和29)。
中村元著。「理の本生──『六度集經』二五」。《中村元選集[決定版]. 第20卷:原始佛教から大乘佛教へ》。(日本東京都:春秋社,1988-1997)。
中村元著。「難王の本生──『六度集經』四九」。《中村元選集[決定版]. 第20卷:原始佛教から大乘佛教へ》。(日本東京都:春秋社,1988-1997)。
中村史著。「『六度集經』のシビ王本生譚」。《三寶繪本生譚の原型と展開》。(汲古書院,2008)。
中村史著。「『六度集經』普施商主本生譚」。《三寶繪本生譚の原型と展開》。(汲古書院,2008)。
方廣錩著。「什麼叫《六度集經》,它有什麼意義」。《佛教典籍百問》。(初版。高雄縣:佛光,民80)。
日輝著。「六度集經講錄」。《充洽園全集. 第5編,別卷》。(東京府池上町:宗典刊行會附屬充洽園出版會,大正11-13)。
水野弘元等編。「六度集經」。《佛典解題事典》。(臺初版。台北縣:地平線,民66)。
石琳。「《六度集經》的雙賓結構類型」。《漢語史研究集刊(第七輯)》。(中國成都:巴蜀書社,2005)。
全佛編輯部主編。「六度集經」。《佛教的重要經典》。(初版。台北市:全佛文化,2004)。
林國良。「貪心凡夫,捨身菩薩——《六度集經》(選)」。《佛典選讀》。(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00)。
姜義華主編。「孫吳時代康僧會在建業翻譯《六度集經》八卷」。《胡適學術文集:中國佛學史》。(第一版。中國北京:中華,1997):頁598-602。
英武。「六度集經」。《佛典入門》。(中國成都:巴蜀書社,1998)。
張治江,成剛,汪澤源主編。「六度集經」。《佛教文化(上)》。(初版。高雄市:麗文文化,1995)。
張治江,成剛,汪澤源主編。「六度集經」。《佛教文化(下)》。(初版。高雄市:麗文文化,1995)。
張廣湉輯。「六度集經」。《釋門真孝錄》。(台北市:佛陀教育基金會,民81)。
張總。「《六度集經》-佛本生的故事」。《像白蓮花一樣正確的說教》。(臺北:如聞出版社,1996)。
曹小雲。「《六度集經》語詞札記」。《漢語研究論集》。(安徽大學出版社,2005):頁580-597。
曹廣順。「《六度集經》中的副詞"都"」。《中古漢語語法史研究》。(中國成都:巴蜀書社,2006):頁14-28。
曹廣順。「也從語言上看《六度集經》與《舊雜譬喻經》的譯者問題」。《中古漢語語法史研究》。(中國成都:巴蜀書社,2006):頁126-134。
梁曉虹著。「《六度集經》語詞札記」。《佛教與漢語詞彙》。(初版。台北縣三重市:佛光文化,2001)。
許文恭譯述。「六度集經」。《白話臨濟錄.禪關策進》。(第一版。台北縣新店市:圓明,民82)。
陳燕珠著。「六度集經八卷」。《新編補正房山石經題記彙編》。(初版。台北縣永和市:覺苑,1995)。
彭紹升著。「六度集經鈔敘」。《一行居集》。(台北市:佛陀教育基金會,民82)。
劉美英(釋依淳)撰。「六度集經」。《本生經的起源及其開展》。(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印度文化研究所,民74)。
蕭登福著。「吳.康僧會譯《六度集經》八卷」。《道家道教影響下的佛教經籍(上)》。(台一版。台北市:新文豐,2005)。
龍晦。「《六度集經》裏的故事」。《梵音花雨》。(中國北京:宗教文化社,2007):頁20-22。
釋星雲。「六度集經」。《佛教叢書之二:經典》。(高雄縣:佛光出版社,1995)。

□學位論文
何運敏。「《六度集經》同經異譯研究」。碩士論文。湖南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2007。
吳新江。「《六度集經》詞語考釋」。碩士論文。南京師範大學漢語史,1992。
李美煌撰。「六度集研究」。畢業論文。中華佛學研究所,民81。
林彥如。「《六度集經》故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民93。
段煉。「中古佛經"給予"語義場初探——以《六度集經》、《生經》、《賢愚經》的單音動詞為例」。碩士論文。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漢語言文字學,2006。
研究生學位論文查詢系統 幫助
徐盛芳。「《六度集經》同義詞研究」。碩士論文。吉林大學漢語言文字學,2006。
張谷洲撰。「康僧會《六度集經》思想之研究」。碩士論文。淡江大學中國文學系,民88。
彭小琴。「《六度集經》語素研究」。博士論文。四川大學漢語言文字學,2006。
黃素寘。「《六度集經》詞彙硏究」。碩士論文。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硏究所,民94。

□會議論文
黃素娟。「《六度集經》詞彙初探─以動賓結構為主」。漢文佛典語言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系主辦,2002年11月/1日至6日。

□期刊論文
八重樫直比古。「康僧會譯『六度集經』第68節をめぐる覺書」。《ノートルダム清心女子大學紀要. 文化學編》32卷1號=通號43號(2008年):頁23-33。
王惕。「六度集經——鱉魚和獼猴的故事」。《中國民族報》(2005年2月1日):頁3版。
伊藤千賀子。「『彌蘭本生』の諸相とその原形」。《東洋の思想と宗教》1號(1984年6月2日):頁84-94。
伊藤千賀子。「『六度集經』53『六年守飢畢罪經』の變容:釋尊の六年斷食苦行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6卷1號=通號91號(1997年12月20日):頁386-382。
伊藤千賀子。「『六度集經』第81話『常悲菩薩本生』と『般若經』の異相:三十二相八十種好を手がかりとし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4卷2號=通號108號(2006年3月20日):頁964-959。
伊藤千賀子。「『六度集經』第一話『菩薩本生』の展開と變容」。《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5卷1號=通號110號(2006年12月20日):頁404-400。
伊藤千賀子。「本生經としての『六度集經』の性格と特徴」。《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3卷1號=通號65號(1984年12月25日):頁130-131。
伊藤千賀子。「本生經における他界思想:『六度集經』を中心とし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7卷1號=通號73號(1988年12月):頁21-25。
伊藤千賀子。「本生經における四姓の意味:『六度集經』を中心として」。《宗敎硏究》67卷 4輯(1994):頁203-204。
艾山江.阿不力孜。「從"瞎子摸象"故事的流傳看絲綢古道上的文化交流」。《新疆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5卷4期(2004年):頁59-61。
吳新江。「《六度集經》中"兄弟"一詞的"兄妹"義考索」。《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2007年4期(2007年):頁175-181。
李維琦。「《六度集經》詞語例釋」。《古漢語研究》1995年1期(1995年):頁39-43。
松江崇。「『六度集經』『佛說義足經』における人稱代詞の複數形式:上中古間語法史の一側面」。《中國語學》通號246號(1999年):頁11-21。
夏廣興。「《六度集經》俗語詞例釋」。《上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1卷5期(2002年9月):頁106-111。
曹小雲。「《六度集經》中"尋"字的副詞、介詞用法」。《古漢語研究》2001年2期(2001年):頁37。
曹小雲。「《六度集經》語詞札記」。《語言研究》2001年4期(2001年):頁76-82。
梁曉虹。「《六度集經》語詞札記」。《古漢語研究》1990年3期(1990年):頁27-31。
梁曉虹。「佛學書摘--試論六度與六度集經」。《普門》218期(民86年11月):頁20-29。
理諍編;後素繪。「六度集經故事」。《佛教文化》2000年1期=總45期(2000年)。
畢慧玉。「敦煌寫本《六度集經》音義校補」。《敦煌學研究》2006年1期=創刊號(2006年4月):頁340-344。
陳秀蘭,楊孝容。「《六度集經》詞語札記」。《南陽師範學院學報》2卷7期(2003年):頁58-59。
陳洪。「《六度集經》文本的性質與形態」。《徐州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9卷4期(2003年):頁11-17。
彭小琴。「《六度集經》詞語訓釋三則」。《宗教學研究》2006年1期(2006年3月):頁191-193。
遇笑容,曹廣順。「也從語言上看《六度集經》與《舊雜譬喻經》的譯者問題」。《古漢語研究》1998年2期(1998年):頁4-7。
漆灝。「《六度集經.小兒本生》詞語札記」。《船山學刊》2005年2期(2005年):頁96-98。
趙振興,顧丹霞。「《六度集經》判斷句考察」。《鹽城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7卷5期(2007年):頁95-98。
劉守華。「《六度集經》與中國民間故事」。《外國文學研究》29卷3期(2007年6月):頁139-149。
藤田正浩。「佛傳文學と大乘經典:『六度集經』の『常悲菩薩物語』と『般若經』の『常啼菩薩品』」。《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9卷1號=通號77號)(1990年12月20日):頁26-31。
釋天常。「六度集研究」。《中華佛學研究》2期(民87年3月):頁75-104。
top
圖書館服務 圖書館服務 回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