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收錄中文、日文、西文等勝鬘經之圖書資料、會議論文、期刊論文、研究報告、錄音資料等資料為主。 |
2. | 著錄欄位依序為:題名、著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等七項。 |
3. | 排列順序:依筆劃順序排列。 |
4. | 資料項度不詳者,略而不寫。 |
5. | 本書目之日文字採用Unicode碼輸入顯示。 |
□圖書資料 |
| Alex Wayman and Hideko Wayman translated, with introduction and notes by。《The lion's roar of Queen Śrīmālā:a Buddhist scripture on the Tathāgatagarbha theory(Buddhist traditions;10)》。1st Indian ed。Delhi:Motilal Banarsidass,1990,c1974。 |
| Alex Wayman, Hideko Wayman trans. by。《The lion's roar of Queen Srimala:a Buddhist scripture on the Tathagatagarbha theory》。New York, U.S.A.: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c1974。 |
| Diana M Paul. (tr.); John R. McRae (tr.)。《The Sutra of Queen Srimala of the Lion's Roar/the Vimalakirti Sutra》。United States:Numata Center for Buddhist Translation & Research,2005。 |
| Diana Y. Paul translated by。《The sutra of Queen Srimala of the lion's roar》。John R. McRae translated by。《The Vimalakirti sutra》。Berkeley, Calif.:Numata Center for Buddhist Translation and Research,2004。 |
| Numata Center for Buddhist Translation Research。《The Sutra of Queen Srimala of the Lion's Roar and the Vimalakirti Sutra》。Numata Center for Buddhist Translation & Research,2005。 |
| ひろさちや原作;巴里夫漫畫。《家庭のお經:維摩經と勝鬘經》。日本東京:鈴木出版,1994。 |
| 上西真澄編著。《聖德皇太子:勝鬘の卷》。日本大阪:太子會,昭和16。 |
| 上宮教會編。《法華經;勝鬘經;維摩經:全》。日本東京:鴻盟社,1900。 |
| 大西良慶。《大西良慶選集. 第3卷:太子・維摩・勝鬘》。日本京都:便利堂,1985。 |
| 小林一郎著。《勝鬘經講義》。日本再版。東京:大乘佛教會,1957。 |
| 中川日史著。《三經大觀:勝鬘・維摩・法華》。日本神戶:海事教育振興會,1930。 |
| 中村元著。《『維摩經』『勝鬘經』》。日本東京:東京書籍,2003。 |
| 中村瑞隆著。《勝鬘經》。日本東京:寶文館,1960。 |
| 友松圓諦編。《淨土三部經・維摩經・勝鬘經》。日本東京:春秋社,昭和5。 |
| 日本佛教源流研究會編。《勝鬘經義疏論集》。日本京都:日本佛教源流研究會,1965。 |
| 王海林釋譯。《勝鬘經》。初版。臺北市:佛光,1997。 |
| 加藤咄堂著。《勝鬘經》。日本再版。東京:大東出版社,1978。 |
| 加藤咄堂著。《勝鬘經物語》。日本東京:森江書店,1923。 |
| 平常編文;蕭力,文茵繪圖。《勝鬘經》。北京:東方,1999。 |
| 田中萬宗著。《勝鬘經講話》。日本東京:田中郁三,1932。 |
| 全佛編輯部編。《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勝鬘經‧如來藏經》。台北市:全佛文化,1999。 |
| 早島鏡正著。《勝鬘經・勝鬘經義疏》。日本東京:世界聖典刊行協會,1999。 |
| 佛教說話大系編集委員會著。《維摩經物語・勝鬘經物語》。日本東京:鈴木出版,1986。 |
| 佐伯定胤講述。《勝鬘經講讚》。日本東京:渾沌社出版部,1939。 |
| 每田周一著。《維摩經義疏・勝鬘經義疏》。日本長野:一周會,1993。 |
| 求那跋陀羅譯。《勝鬘夫人經》。台北縣:佛教文化服務處,1963。 |
| 求那跋陀羅譯。《勝鬘經》。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93。 |
| 求那跋陀羅譯。《勝鬘經今譯》。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
| 求那跋陀羅譯;今村金治郎重譯。《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日本東京:鴻盟社,明34。 |
| 求那跋陀羅譯;聖德太子述。《勝鬘經義疏:會本》。日本東京:太子堂,明28。 |
| 求那跋陀羅譯;福山默童重譯。《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日本東京:福山默童,明29。 |
| 岩野真雄譯。《淨土三部經・勝鬘經:現代意譯》。日本東京:佛教經典叢書刊行會,大正10。 |
| 東洋哲學研究所編。《維摩經・勝鬘經一字索引》。日本東京:東洋哲學研究所,1979。 |
| 河口慧海著。《勝鬘經;大日經住心品;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日本新潟縣:うしお書店,2002。 |
| 河口慧海譯。《梵藏傳譯國譯法華經;漢藏對譯勝鬘經》。日本市川:北村博,1995。 |
| 河口慧海譯。《漢藏對譯勝鬘經》。日本東京:世界文庫刊行會,大正13。 |
| 河合慧道著。《平易に說いた佛遺教經.勝鬘經》。日本東京:中央出版社,昭和4。 |
| 花山信勝著。《勝鬘經義疏の上宮王撰に關する研究》。日本東京:岩波書店,1944。 |
| 金岡秀友,早島鏡正。《般若心經.勝鬘經》。日本東京:日本放送出版協會,1986。 |
| 金治勇著。《勝鬘經義疏の思想的研究》。日本東京:山喜房佛書林,1971。 |
| 柏木弘雄著。《勝鬘夫人のさとり:『勝鬘經』を讀む》。日本東京:春秋社,1997。 |
| 高神覺昇著。《勝鬘經講義》。日本東京:八雲書店,1944。 |
| 國民文化研究會聖德太子研究會編著。《勝鬘經義疏の現代語譯と研究:聖德太子佛典講說. 上》。日本東京:大明堂,1988。 |
| 國民文化研究會聖德太子研究會編著。《勝鬘經義疏の現代語譯と研究:聖德太子佛典講說. 下卷》。日本東京:大明堂,1989。 |
| 常盤大定著。《勝鬘經概說》。日本東京:東方書院,1935。 |
| 深浦正文著。《勝鬘經講話》。日本京都:興教書院,1935。 |
| 曾我部正幸編。《「勝鬘經」漢譯訓讀;「轉法輪經」パーリ原典譯注》。日本東京:三寶出版部,1983。 |
| 菅原法嶺譯註。《維摩經;勝鬘經》。日本東京:東方書院,1931。 |
| 雲井昭善著。《勝鬘經》。四版。日本東京都:大藏,1997。 |
| 奧田正造編。《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訂正再版。日本東京:奧田正造,1932。 |
| 奧田正造編。《勝鬘經抄》。日本東京:奧田正造,昭和11。 |
| 奧田慈應校譯。《勝鬘經並上宮義疏:聖德太子勝鬘經義疏》。日本京都:其中堂,1967。 |
| 奧田慈應校譯。《聖德太子勝鬘經義疏》。日本京都:其中堂,1963。 |
| 聖德太子著;花山信勝校譯。《勝鬘經義疏》。日本東京:岩波書店,1948。 |
| 聖德太子撰;奧田慈應校譯。《勝鬘經義疏》。日本京都:其中堂,1963。 |
| 聖德太子御製;佐伯定胤校訂。《昭和會本勝鬘經義疏》。日本東京:森江書店,1939。 |
| 聖德太子御撰;四天王寺勸學院編。《勝鬘經義疏:四天王寺會本》。日本大阪:四天王寺,1971。 |
| 聖德太子御撰;四天王寺勸學院編。《勝鬘經義疏:現代語譯:四天王寺藏版》。再版。日本大阪:四天王寺事務局,1982。 |
| 聖德太子疏,釋明空鈔。《勝鬘經疏鈔》。台北市:佛教出版社,1979。 |
| 聖德太子著;佐伯定胤校。《勝鬘經義疏:昭和會本》。日本東京:森江書店,昭14。 |
| 聖德太子著;花山信勝校譯。《勝鬘經義疏》。日本東京:吉川弘文館,1977。 |
| 聖德太子著;家永三郎[ほか]校注。《聖德太子:勝鬘經義疏・憲法十七條・他一篇》。日本東京:岩波書店,1991。 |
| 《聖德皇太子:勝鬘の卷》。日本大阪:太子會,1939。 |
| 聖德皇太子御製;佐伯定胤校訂。《昭和會本勝鬘經義疏》。日本東京:森江書店,昭和14。 |
| 境野黃洋著。《維摩經・勝鬘經講義》。複刻版。日本東京:名著出版,1976。 |
| 稻津紀三著。《勝鬘經義疏》。改訂新版。日本東京:三寶,1983。 |
| 蕭振士編譯。《勝鬘經易:如來真子》。初版。台北縣汐止市:大千,民93。 |
| 優曇法師。《勝鬘夫人經講記》。香港:菩薩學處,1969。 |
| 謝大寧著。《頓悟之道:勝鬘經講記》。初版。台北市:東大圖書,民91。 |
| 瞿平等注譯。《勝鬘經今譯》。第一版。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1994。 |
| 寶幢會編。《藏・漢・和三譯合璧勝鬘經・寳月童子所問經》。日本京都:興教書院,1940。 |
| 釋印順講;釋演培,釋續明記。《妙雲集. 三:勝鬘經講記》。新版。新竹縣竹北市:正聞,民89。 |
| 釋吉藏。《勝鬘經寶窟》。台北市:新文豐出版社,1973。 |
| 釋能學白話譯。《勝鬘夫人經》。初版。高雄縣:新超峰寺,民72。 |
| 釋智諭。《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講記》。台北縣:西蓮淨苑,2000。 |
| 釋演培講;陳淨奘記。《諦觀續集. 4:勝鬘經講記》。重版。台北市:正聞,民78。 |
| 釋顯明著。《顯明大師法集. 5:勝鬘經要解‧阿彌陀經講記‧盂蘭盆經講記》。初版。台北市:觀宗別院,民72。 |
□圖書論文 |
| Diana M. Paul, Frances Wilson (Photographer)。「A Female Buddha?:Introduction to Selection from The Sutra of Queen Srimala Who Had the Lion's Roar」。《Women in Buddhism: Images of the Feminine in the Mahayana Tradition》。(Berkeley, CA [U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5):頁333。 |
| Kiyota Minoru。「"Faith, Wisdom and Practice as Essential Elements of Ekayāna":a Prelude to and Investigation of Tathāgatagarbha Thought: An Exposition based upon the Śrīmālā-devīsiṃhanāda-sūtra and Shōmangyo-gisho」。《中川善教先生頌德記念論集:佛教と文化》。(1983):頁15-46(L)。 |
| 中山三郎編輯。「世親の真如緣起論勝鬘經」。《俱舍哲學》。(日本東京市:京華堂,明治39)。 |
| 中井本秀。「聲聞成佛論の一側面。『勝鬘經』『解深密經』を中心として」。《塚本啓祥教授還曆記念論文集:知の邂逅―佛教と科學》。(日本東京:佼成出版社,1993):頁293-306。 |
| 中村元著。「女人の說法—『勝鬘經』」。《初期の大乘經典》。(日本東京:東京書籍,1987)。 |
| 中村元著。「小乘ヘの大膽な反旗──『維摩經』と『勝鬘經』」。《中村元選集[決定版]. 第21卷:大乘佛教思想》。(日本東京都:春秋社,1988-1997)。 |
| 中村元著。「勝鬘經義疏」。《中村元選集[決定版]. 別卷6:聖德太子》。(日本東京都:春秋社,1998-1999)。 |
| 中村元著;前田専學監修。「女人の說法―『勝鬘經』」。《大乘の教え〈上〉:般若心經・法華經ほか》。(日本東京:岩波書店,2001)。 |
| 友松圓諦編。「勝鬘經」。《世界大思想全集. 51:佛典篇》。(日本東京:春秋社,1930)。 |
| 止湖著。「甚深如來藏──《勝鬘經》」。《法海慈航:佛教典籍.法系宗派》。(第一版。中國上海:上海古籍,2003)。 |
| 古田和弘。「中國佛教における勝鬘經の受容と展開」。《奧田慈應先生喜壽紀念『佛教思想論集』》。(日本京都:平樂寺書店,1976):頁683-694。 |
| 古泉圓順。「『勝鬘經』の受容」。《論集日本佛教史. 1:飛鳥時代》。(日本:雄山閣,1989):頁199-238。 |
| 古泉圓順。「S二四三○敦煌本『勝鬘經注釋書』斷簡」。《奧田慈應先生喜壽記念:佛教思想論集》。(日本京都:平樂寺書店,1976):頁695-712。 |
| 平川彰著。「勝鬘經と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の一乘說」。《平川彰著作集. 第6卷:初期大乘と法華思想》。(初版。日本東京都:春秋社,1988-2000)。 |
| 平川彰著。「勝鬘經義疏と奈93との關係について」。《平川彰著作集. 第8卷:日本佛教と中國佛教》。(初版。日本東京都:春秋社,1991)。 |
| 平川彰著。「勝鬘經義疏の註釋における太子の態度」。《平川彰著作集. 第8卷:日本佛教と中國佛教》。(初版。日本東京都:春秋社,1991)。 |
| 平川彰著。「勝鬘經義疏より見た十大受三大願と如來藏」。《平川彰著作集. 第8卷:日本佛教と中國佛教》。(初版。日本東京都:春秋社,1991)。 |
| 平井俊榮。「三經義疏の成立と吉藏疏」。《三論教學の研究》。(1990):頁503-540。 |
| 玉川大學教育學科編。「佛教(維摩經;勝鬘經ほか)」。《教育の名著80選解題》。(玉川大學出版部,1983)。 |
| 玉城康四郎譯。「勝鬘經」。《佛典》。(日本東京:筑摩書房, 1965-1966)。 |
| 立花真紀著;許俐萍譯。「『勝鬘經』的舞台設定」。《女性佛教入門》。(台北市:大展,民79)。 |
| 任繼愈,杜繼文編著。「勝鬘經類」。《佛教史》。(初版。台北市:曉園,1995)。 |
| 全佛編輯部主編。「勝鬘經」。《佛教的重要經典》。(初版。台北市:全佛文化,2004)。 |
| 早島鏡正。「信心によるさとり:勝鬘經の目指すもの」。《北畠典生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日本佛教文化論叢. 上卷》。(1998):頁15-36。 |
| 佐藤心岳。「中國における『勝鬘經』の研究講說」。《坪井俊映博士頌壽記念:佛教文化論攷》。(日本京都:佛教大學,1984):頁953-986。 |
| 李順吉編著。「勝鬘經」。《佛教經典解說》。(台北縣新店市:常春樹,民75)。 |
| 求那跋陀羅譯。「Book Review:"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一卷」。《大藏經入門 -- 印度撰述部》。(香港:倡印社,1995):頁38。 |
| 松本史朗著。「『勝鬘經』の一乘思想について」。《緣起と空:如來藏思想批判》。(三版。日本東京都:大藏,1993)。 |
| 松本史朗著;蕭平,楊金萍譯。「《勝鬘經》的一乘思想」。《緣起與空:如來藏思想批判》。(香港:經要文化,2002)。 |
| 花山信勝。「勝鬘經別本疏について」。《姉崎博士古稀記念論文集》。(日本宗教學會,1942):頁314- 。 |
| 金治勇。「自覺と戒──勝鬘經十大受章における三聚淨戒の意味──」。《佛教戒問題》。(日本京都市:平樂寺,1984)。 |
| 姚衛群著。「勝鬘經」。《佛教般若思想發展源流》。(第一版。中國北京:北京大學,1996)。 |
| 星山晉也。「聖德太子勝鬘經講讚圖の麈尾と麈尾を執らない講讚像」。《論叢佛教美術史:町田甲一先生古稀記念》。(日本東京:吉川弘文館,1986):頁585-610。 |
| 香川孝雄。「『勝鬘經』における煩惱說の成立」。《惠谷隆戒先生古稀記念:淨土教の思想と文化》。(1972):頁1045-1066。 |
| 宮元啟一著;楊鴻儒譯。「勝鬘經」。《佛學經典指南》。(台北市:大展,民80)。 |
| 高崎直道著。「『勝鬘經』と唯識思想」。《如來藏思想の形成:インド大乘佛教思想研究》。(日本東京都:春秋社,昭和49)。 |
| 高崎直道著。「勝鬘經」。《如來藏思想の形成:インド大乘佛教思想研究》。(日本東京都:春秋社,昭和49)。 |
| 高崎直道譯。「勝鬘經」。《如來藏系經典》。(日本東京:中央公論新社,2004)。 |
| 常盤大定;結城令聞。「勝鬘經概說[第一回]」。《日本宗教大講座. 第一卷:聖典綱要》。(日本東京:東方書院,1927):頁13。 |
| 常盤大定;結城令聞。「勝鬘經概說[第二回]」。《日本宗教大講座. 第二卷:聖典綱要》。(日本東京:東方書院,1927):11 (面)。 |
| 常盤大定;結城令聞。「勝鬘經概說[第三回]」。《日本宗教大講座. 第三卷:聖典綱要》。(日本東京:東方書院,1927):10(面)。 |
| 張治江,成剛,汪澤源主編。「《勝鬘經》」。《佛教文化(上)》。(初版。高雄市:麗文文化,1995)。 |
| 望月一憲。「勝鬘經と勝鬘經義疏と」。《奧田慈應先生喜壽紀念『佛教思想論集』》。(日本京都:平樂寺書店,1976):頁51-62。 |
| 梅原猛著。「勝鬘經義疏の思想」。《新版聖德太子〈下〉》。(小學館,1989)。 |
| 富貴原章信。「勝鬘經寶窟の佛性說:宗祖佛性說の佛教學的背景の一部分として」。《親鸞聖人》。(真宗大谷派宗務所親鸞聖人七百回忌御遠忌記念出版,1961):頁197-205。 |
| 游俠。「勝鬘經」。《中國佛教. 第三輯》。(第一版。中國上海:知識,1980-1989)。 |
| 渡部孝順。「勝鬘經義疏について」。《奧田慈應先生喜壽紀念『佛教思想論集』》。(日本京都:平樂寺書店,1976):頁63-74。 |
| 渡邊照宏。「勝鬘經に現われた菩薩道(文獻學的考察)」。《大乘菩薩道研究》。(日本京都市:平樂寺,1968)。 |
| 塚本啟祥著;劉欣如譯。「『勝鬘經』及其他」。《佛教史入門》。(初版。台北市:大展,1998)。 |
| 奧田慈應著。「聖德太子の人間觀-勝鬘經義疏の教學を中心として」。《佛教の人間觀》。(日本京都:平樂寺書店,1968)。 |
| 聖德太子撰;藤井教公譯。「勝鬘經義疏」。《聖德太子;鑑真》。(日本東京:中央公論社,1990)。 |
| 鄭正慶。「『勝鬘夫人經變相』記」。《現代經變圖》。(初版。台北市:原泉,民87)。 |
| 曉烏敏編。「勝鬘經十大受章」。《夏期講習會講本》。(日本石川縣:香草舍,1932)。 |
| 橫超慧日。「中國佛教界における勝鬘經の定著」。《奧田慈應先生喜壽紀念『佛教思想論集』》。(日本京都:平樂寺書店,1976):頁663-682。 |
| 韓廷傑著。「勝鬘經寶窟」。《三論宗通論》。(初版。台北市:文津,民86)。 |
| 齋藤敬校注。「勝鬘經」。《佛陀・大乘佛教集》。(日本町田:玉川大學出版部,1983)。 |
| 藤井教公。「天台智顗と『勝鬘經』」。《今西順吉教授還曆記念論集:インド思想と佛教文化》。(日本東京:春秋社,1996):頁411-422。 |
| 藤枝晃。「北朝における『勝鬘經』の傳承」。《日本佛教宗史論集. 1:聖德太子と飛鳥佛教》。(吉川弘文館,1985)。 |
| 譚明光編著。「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大藏經入門》。(台北縣新店市:常春樹,民77)。 |
| 瀧藤尊教著。「勝鬘經義疏」。《以和為貴(和を以て貴しと為す)―聖德太子の信仰と思想》。(善本社,1998)。 |
| 蘇俊源,周亞平主編;李昌明編著。「《勝鬘經》的主要思想是什麼?」。《佛學文物館. 11:史學篇(上)》。(初版。台北縣板橋市:長圓圖書,民83-84)。 |
| 釋印順。「勝鬘夫人經講記序」。《華雨香雲》。(新竹縣:正聞出版社,2000):頁397。 |
| 釋法慈。「勝鬘經序」。《現代佛學大系. 8:釋文紀》。(初版。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71-73)。 |
| 釋竺摩著。「勝鬘經大義」。《篆香畫室文集. 24:佛教論集》。(馬來西亞檳城:三慧講堂印經會,2003)。 |
| 釋恆清著。「勝鬘經」。《佛性思想》。(初版。台北市:東大圖書,民86)。 |
| 釋聖嚴編著。「勝鬘經」。《世界佛教通史. 上冊》。(三版。台北市:東初,民74)。 |
| 釋慧觀。「勝鬘經序」。《現代佛學大系. 8:釋文紀》。(初版。台北縣新店市:彌勒,民71-73)。 |
| 釋顯明著。「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要解」。《天台四教儀要釋》。(再版。台北市:普門文庫贈經會,民70)。 |
□會議論文 |
| 釋修慈。「勝鬘夫人經十大受之身心教化」。《第五屆國際佛教教育研討會專輯》。(台北市:華梵佛學研究所,民75)。 |
□期刊論文 |
| Aaron K Koseki。「Chi‐tsang’s Sheng‐man pao‐k´u.:The true dharma doctrine and the bodhisattva ideal.」。《Philosophy East and West》Vol.34 No.1(1984年):頁67-83。 |
| Kazunori Mochizuki。「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omangyo-gisho, Commentary on the Srimala-sutra」。《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7卷1期(1968年):頁110-114。 |
| Masatoshi Kamiya。「A Study on the Kusala-citta and Akusala-citta in the Arya-srimala-sutra」。《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2卷1期(1973年):頁360-364。 |
| Richard King。「Is "Buddha-Nature" Buddhist? Doctrinal Tensions in the Srimala Sutra--an Early Tathagatagarbha Text」。《Numen》42期(1995年1月):頁1-20。 |
| Ryodo Tsurumi。「A Study on the Tathagatagarbha Theory of the Srimala-devi-simhanada-sutra in Terms of Klesa」。《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3卷1期(1974年):頁162-163。 |
| Shingaku Sato。「The Actual State of the Circulation of the Srimala-sutra During the Sui Dynasty」。《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6卷2期(1968年):頁806-809。 |
| Shingaku Sato。「The Circulation of the Srimala-sutra in the T'ang Dynasty」。《印度學佛教學研究》7卷2期(1969年):頁727-730。 |
| 七里恒賢。「『勝鬘經』と如來藏心」。《宗學院論輯》21號(1976年3月15日):頁124-161。 |
| 三桐慈海。「勝鬘經寶窟における佛性義」。《佛教學セミナー》42號(1985年10月30日):頁1-16。 |
| 三桐慈海。「勝鬘經寶窟の撰述について」。《大谷學報》246號=65卷2號(1985年10月20日):頁13-21。 |
| 久保田力。「『勝鬘經』における大力菩薩の成立」。《印度學佛教學研究》95號=48卷1號(1999年12月):頁269-274。 |
| 小川一乘。「勝鬘經の原典解明を志向して:寶性論所引の勝鬘經本文に對するダルマリンチェンの釋疏」。《聖德太子研究》6號(1971年11月22日):頁29-49。 |
| 小田村寅二郎。「聖德太子讚仰研究會『勝鬘經義疏』研究記錄(抄)-1-『勝鬘經義疏』現代語譯と研究との抄錄」。《亞細亞大學教養部紀要》15號(1977年):頁1-19。 |
| 小田村寅二郎。「聖德太子『勝鬘經義疏』--現代語譯と研究の抄錄--『攝受正法章』-4-聖德太子讚仰研究會『勝鬘經義疏』研究記錄(抄)その十として」。《亞細亞大學教養部紀要》26號(1982年):頁1-12。 |
| 小田村寅二郎。「聖德太子『勝鬘經義疏』現代語譯と研究との抄錄--『攝受正法章』-5-聖德太子讚仰研究會『勝鬘經義疏』研究記錄(抄)-11-」。《亞細亞大學教養部紀要》27號(1983年):頁1-14。 |
| 小田村寅二郎。「聖德太子讚抑研究會『勝鬘經義琉』研究記錄(抄)-6-聖德太子『勝鬘經義琉』現代語譯と研究との抄錄--『十大受章』の後半と『三大願章』と」。《亞細亞大學教養部紀要》20號(1979年):頁27-41。 |
| 小田村寅二郎;梶村昇。「聖德太子讚仰研究會『勝鬘經義疏』研究記錄(抄)--『勝鬘經義疏』現代語譯と研究との抄錄-2-」。《亞細亞大學教養部紀要》16號(1977年):頁13-36。 |
| 小田村寅二郎;梶村昇。「聖德太子讚仰研究會『勝鬘經義疏』研究抄錄(抄)-5-聖德太子『勝鬘經義疏』現代語譯と研究との抄錄--『十大受章』」。《亞細亞大學教養部紀要》19號(1979年):頁13-34。 |
| 山田亮賢。「勝鬘經義疏の法身と三寶について」。《大谷學報》100號=27卷1號(1948年3月25日):頁33-46。 |
| 山田亮賢。「勝鬘經義疏の法身と三寶について」。《佛教研究》27卷1期=總100期(1948年3月25日):頁33-46。 |
| 中村、了權。「勝鬘經における宗教的人間論」。《兵庫女子短期大學論集》4號(1970年12月25日):頁T.25-36。 |
| 中里貞隆。「勝鬘一乘に就て」。《新山家學報》新1卷3號(1931年):頁1-26。 |
| 井上光貞。「十七條憲法と三經義疏」。《聖德太子研究》6號(1971年11月22日):頁169-182。 |
| 井上善右衛門。「勝鬘經の大乘思想」。《日華佛教研究會年報》5號(1942年2月20日):頁17-36。 |
| 月輪賢隆。「西藏譯勝鬘經について」。《龍谷學報》315號(1936年6月):頁112-120。 |
| 木村宣彰。「四天王寺會本『勝鬘經義疏』現代語譯『勝鬘經義疏』」。《聖德太子研究》11號(1977年12月22日):頁101-104。 |
| 水尾現誠。「元曉の勝鬘經解釋について」。《宗教研究》238號=52卷3號(1979年2月28日):頁186-187。 |
| 水尾現誠。「勝鬘經『太子別本疏』について」。《宗教研究》246號=54卷3號(1983年2月):頁225-226。 |
| 水尾現誠。「勝鬘經と社會倫理」。《日本佛教學會年報》47號(1982年3月):頁69-77。 |
| 水尾現誠。「勝鬘經十大受の解釋」。《宗教研究》230號=50卷3號(1976年12月):頁162-163。 |
| 古谷明覺。「聖德太子『勝鬘經義疏』の一考察:特にその引用”本義”について」。《南都佛教》5號(1963年10月30日):頁14-25。 |
| 古泉圓順。「敦煌本『勝鬘經義疏本義』」。《聖德太子研究》5號(1970年8月20日):頁59-142。 |
| 平川彰。「勝鬘經義疏の註釋における太子の態度」。《聖德太子研究》4號(1968年8月15日):頁1-15。 |
| 平井俊榮。「三經義疏と吉藏疏」。《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4號=27卷2號(1979年3月31日):頁22-28。 |
| 平井宥慶。「敦煌本・維摩經疏と勝鬘經疏」。《印度學佛教學研究》65號=33卷1號(1984年12月25日):頁72-77。 |
| 正木晴彥。「勝鬘經義疏および觀經疏の比較研究序說:兩疏に見られる女性觀」。《聖德太子研究》3號(1967年9月10日):頁66-75。 |
| 田村晃祐。「花山信勝校譯『勝鬘經義疏付解說』」。《鈴木學術財團年報》15號(1978年11月)。 |
| 矢吹慶輝。「敦煌出勝鬘經義記に就て(1)-(3)」。《宗教界》13卷4-5,7號(1917年4月1日-5月1日,7月1日):頁2-20,26-38,15-26。 |
| 矢島新。「聖德太子勝鬘經講讚圖」。《國華》1173號(1993年8月):頁26-32。 |
| 石川正一。「聖德太子の倫理思想について--勝鬘經義疏を中心として」。《金澤經濟大學論集》12卷3號(1979年3月):頁164-138。 |
| 宇井伯壽。「勝鬘經の梵文斷片」。《名古屋大學文學部研究論集》100卷1號(1958年3月31日):頁189-210。 |
| 成田貞寬。「勝鬘經義疏に於ける如來藏思想」。《佛教論叢》1期(1947年11月)。 |
| 成田貞寛。「勝鬘經の流傳とその教理史的地位」。《佛教大學學報》26號(1950年3月):頁36-40。 |
| 「西藏文聖吉詳鬘天女獅子吼大乘經」。《龍谷學報》315期(1936年6月):頁1-20(L)。 |
| 佐藤心岳。「吳興における『勝鬘經』の研究」。《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7號=14卷1號(1965年12月25日):頁148-149。 |
| 佐藤心岳。「唐代における『勝鬘經』の流布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4號=17卷2號(1969年3月31日):頁282-285。 |
| 佐藤心岳。「隋代における『勝鬘經』の流布の實情」。《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2號=16卷2號(1968年3月31日):頁332-335。 |
| 志賀匡。「109 佛教の女性觀と教育:玉耶、勝鬘、法華の三經典を主として」。《日本教育學會大會發表要旨集錄》15號(1956年5月3日):頁5-6。 |
| 李富華。「《勝鬘經》導讀」。《佛教文化》1996年6期(1996年11月):頁12-13。 |
| 村主惠快。「勝鬘經義疏に於ける『攝受正法』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9號=5卷1號(1957年1月25日):頁243-246。 |
| 夜久正雄。「聖德太子『三經義疏』における經典解釋の進め方について--花山信勝博士校譯『勝鬘經義疏』の『解說』と藤枝晃博士『勝鬘經義疏』(岩波・日本思想大系『聖德太子集』所載)とにふれて」。《亞細亞大學教養部紀要》17號(1978年):頁17-25。 |
| 夜久正雄。「聖德太子讚仰研究會『勝鬘經義疏』研究記錄(抄)-3-聖德太子『勝鬘經義疏』現代語譯と研究との抄錄--『歎佛真實功德章』-1-」。《亞細亞大學教養部紀要》17號(1978年):頁1-15。 |
| 夜久正雄。「聖德太子讚仰研究會『勝鬘經義疏』研究記錄(抄)-4-聖德太子『勝鬘經義疏』現代語譯と研究との抄錄--『歎佛真實功德章』-2-」。《亞細亞大學教養部紀要》18號(1978年):頁51-71。 |
| 夜久正雄;梶村昇。「聖德太子讚抑研究會『勝鬘經義琉』研究記錄(抄)-7-聖德太子『勝鬘經義琉』現代語譯と研究の抄錄--『攝受正法章』-1-」。《亞細亞大學教養部紀要》21號(1980年):頁45-63。 |
| 夜久正雄;梶村昇。「聖德太子讚仰研究會『勝鬘經義疏』研究記錄(抄)-8-聖德太子『勝鬘經義疏』現代語譯と研究の抄錄--『攝受正法章』-2-」。《亞細亞大學教養部紀要》23號(1981年):頁17-35。 |
| 夜久正雄;梶村昇。「聖德太子讚仰研究會『勝鬘經義疏』研究記錄(抄)-9-聖德太子『勝鬘經義疏』現代語譯と研究の抄錄--『攝受正法章』-3-」。《亞細亞大學教養部紀要》25號(1982年):頁1-14。 |
| 岡本一平。「凝然『勝鬘經疏詳玄記』の研究--成實教學を中心として」。《駒澤大學佛教學部論集》29號(1998年10月):頁346-358。 |
| 松本史朗。「『勝鬘經』の一乘思想について:一乘思想の研究(III)」。《駒澤大學佛教學部研究紀要》41號(1983年3月):頁37-64(L)。 |
| 武田賢壽。「聖德太子の『勝鬘經』受容について」。《同朋大學論叢》44・45號(1981年6月):頁135-146。 |
| 武田賢壽。「聖德太子の『勝鬘經』受容について-承前-」。《同朋大學論叢》47號(1982年12月):頁17-43。 |
| 花山信勝。「『勝鬘經義疏』について」。《聖德太子研究》9/10號(1976年12月4日):頁1-12。 |
| 花山信勝。「三經義疏について:福井教授の疑問に即答」。《印度學佛教學研究》8號=4卷2號(1956年3月30日):頁14-23。 |
| 花塚久義。「『勝鬘經』曇林注と吉藏」。《宗學研究》24號(1982年3月):頁236-240。 |
| 金子大榮。「勝鬘經義疏を讀みて」。《佛教研究》5號=2卷2號(1921年4月25日):頁8-31。 |
| 金戶守。「勝鬘經義疏の表現について:敦煌本奈93(所謂本義)との對照」。《聖德太子研究》6號(1971年11月22日):頁17-28。 |
| 金戶守。「勝鬘經義疏表現の問題點(一)」。《聖德太子研究》2號(1966年5月10日):頁36-46。 |
| 金治勇。「三經義疏の成立について:福井博士の疑義に應う」。《聖德太子研究》4號(1968年8月15日):頁54-92。 |
| 金治勇。「自覺と戒:勝鬘經十大受章における三聚淨戒の意味」。《日本佛教學會年報》32號(1967年3月):頁216-232。 |
| 金治勇。「法華義疏並びに勝鬘經義疏撰述の問題をめぐって(1)」。《聖德太子研究》13號(1979年11月30日):頁1-13。 |
| 金治勇。「法華義疏並びに勝鬘經義疏撰述の問題をめぐって(2)」。《聖德太子研究》14號(1980年12月22日):頁10-22。 |
| 金治勇。「勝鬘經義疏における生死の問題」。《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1號=16卷1號(1967年12月25日):頁346-349。 |
| 金治勇。「勝鬘經義疏における如來藏思想」。《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3號=17卷1號(1968年12月25日):頁55-59。 |
| 金治勇。「勝鬘經義疏の『本義』について」。《聖德太子研究》7號(1973年6月15日):頁25-38。 |
| 金治勇。「勝鬘經義疏の『本義』の學系とその撰述者」。《四天王寺女子大學紀要》3號(1970年12月15日):頁1-23。 |
| 金治勇。「勝鬘經義疏の本義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1號=21卷1號(1972年12月31日):頁88-91。 |
| 金治勇。「勝鬘經義疏の性格:敦煌發見の勝鬘經疏(奈93)との比較研究」。《聖德太子研究》6號(1971年11月22日):頁1-16。 |
| 金治勇。「勝鬘經義疏の特質:聖德太子における勝鬘經の把握」。《聖德太子研究》3號(1967年9月10日):頁31-45。 |
| 金治勇。「敦煌發見の勝鬘經疏(奈93)と勝鬘經義疏との比較:主として分章科段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6號=18卷2號(1970年3月31日):頁394-400。 |
| 金治勇。「敦煌發見の勝鬘經疏(奈93)と勝鬘經義疏との比較研究(2):主としてその學系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7號=19卷1號(1970年12月25日):頁270-273。 |
| 阿部隆一。「寶治刊『勝鬘經義疏』の原刻本とその修印について」。《書誌學》17號(1969年11月):頁26-33。 |
| 香川孝雄。「勝鬘經の研究:特に如來藏思想を中心として」。《佛教大學研究紀要》32號(1957年4月15日):頁1-34。 |
| 神谷正義。「勝鬘經における善心・不善心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3號=22卷1號(1973年12月31日):頁360-364。 |
| 高崎直道。「雲井昭善:勝鬘經」。《佛教學セミナー》24期(1976年10月30日):頁76-79。 |
| 望月一憲。「金治勇著『勝鬘經義疏の思想的研究』」。《聖德太子研究》6號(1971年11月22日):頁213-215。 |
| 望月一憲。「勝鬘經義疏の一特徴:真子章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3號=17卷1號(1968年12月25日):頁110-114。 |
| 望月一憲。「憲法十七條と三經義疏」。《聖德太子研究》9/10號(1976年12月4日):頁55-62。 |
| 梁寒衣。「一個女人所作的獅子吼--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簡稱『勝鬘經』 - 上 -」。《人生雜誌》223期(民91年3月):頁90-96。 |
| 梁寒衣。「一個女人所作的獅子吼--勝鬘獅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簡稱『勝鬘經』 - 下 -」。《人生雜誌》224期(民91年4月):頁92-94。 |
| 深浦正文。「勝鬘經」。《世界佛教》6卷3號(1951年3月):頁19-21。 |
| 深浦正文。「勝鬘經」。《世界佛教》6卷4號(1951年4月):頁54-56。 |
| 深浦正文。「勝鬘經」。《世界佛教》6卷5號(1951年5月):頁56-58。 |
| 深浦正文。「經典の内容と勝鬘經」。《世界佛教》6卷2號(1951年2月):頁38-41。 |
| 陳沛然。「『勝鬘經』之空不空如來藏」。《鵝湖》20卷9期=總237期(民84年3月):頁2-8。 |
| 森田康之助。「近世に於ける勝鬘經義疏の研究書」。《藝林》3卷2號(1952年4月):頁70-71。 |
| 游俠。「勝鬘經」。《中國佛教》3期(1989年5月):頁頁次。 |
| 渡部孝順。「三經義疏の真身について」。《聖德太子研究》9/10號(1976年12月4日):頁63-70。 |
| 渡部孝順。「再び第二共位直心章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3卷1期=總25期(1965年1月31日):頁288-291。 |
| 渡部孝順。「勝鬘經義疏と上宮帝說に見ゆる涅槃常住五種佛性の一句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9號=5卷1號(1957年1月25日):頁126-127。 |
| 渡部孝順。「勝鬘經義疏に見える『本義』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9號=20卷1號(1971年12月31日):頁252-255。 |
| 渡部孝順。「勝鬘經義疏に見える『後際』の字句釋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1號=21卷1號(1972年12月31日):頁308-311。 |
| 渡部孝順。「勝鬘經義疏に見える『仮設』の一句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1號=16卷1號(1967年12月25日):頁350-353。 |
| 渡部孝順。「勝鬘經義疏の本義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5號=23卷1號(1974年12月25日):頁232-234。 |
| 渡部孝順。「勝鬘經義疏三大願章に於ける誤寫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3號=17卷1號(1968年12月25日):頁232-235。 |
| 渡部孝順。「勝鬘經義疏如來藏章に引用せられた本義說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9號=25卷1號(1976年12月25日):頁276-279。 |
| 渡部孝順。「勝鬘經義疏真子章に引用された本義說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7號=29卷1號(1980年12月31日):頁170-172。 |
| 菅沼晃。「勝鬘經--勝鬘夫人の誓い」。《大法輪》71卷1號(2004年1月):頁117-119。 |
| 越智通敏。「攝受と相即--太子と凝然の領解における勝鬘經の論理」。《倫理學年報》通號7號(1958年):頁106-114。 |
| 奧出賢治。「岐阜東別院所藏聖德太子勝鬘經講讚坐像」。《名古屋市博物館研究紀要》26號(2002年度):頁19-28。 |
| 奧田慈應。「日本佛教源流研究會編『勝鬘經義疏論集』」。《聖德太子研究》2號(1966年5月10日):頁154-156。 |
| 奧田慈應。「花山博士『勝鬘經義疏』校譯について」。《聖德太子研究》11號(1977年12月22日):頁105-107。 |
| 奧田慈應。「聖德太子の人間觀:勝鬘經義疏の教學を中心として」。《日本佛教學會年報》33號(1968年3月):頁155-171。 |
| 楊東。「《勝鬘經》中的“如來藏”思想及其發展」。《中華文化論壇》2004年2期。 |
| 猿渡康土。「『勝鬘經』における一乘思想について」。《大正大學大學院研究論集》29號(2005年3月):頁49-60。 |
| 福井康順。「三經義疏の成立を疑う」。《印度學佛教學研究》8號=4卷2號(1956年3月30日):頁1-13。 |
| 蔡惠明。「《勝鬘經》新探」。《台州佛教通訊》(1991年8月):頁頁次。 |
| 橋本芳契。「『勝鬘經』の念佛義について」。《真宗研究》9號(1964年10月10日):頁133-140。 |
| 橋本芳契。「勝鬘經研究序說--人間的形成への理論について」。《金澤大學法文學部論集. 哲學史學編》通號11號(1964年3月)。 |
| 龍村龍平。「勝鬘經一乘思想と法華經藥草喩品の關係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0號=25卷2號(1977年3月31日):頁132-133。 |
| 龍村龍平。「勝鬘經一乘思想の一視點」。《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7號=24卷1號(1975年12月25日):頁196-199。 |
| 龍村龍平。「聖德太子撰勝鬘經義疏總序に見られる女人成佛思想」。《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7號=29卷1號(1980年12月31日):頁154-155。 |
| 謝大寧講述。「攝受正法,通達究竟一乘:勝鬘經講記(一)」。《香光莊嚴》46期(85年6月20日):頁26-33。 |
| 謝大寧主講。「阿羅漢的煩惱(上):勝鬘經講記(二)」。《香光莊嚴》47期(85年9月20日):頁64-71。 |
| 謝大寧主講。「阿羅漢的煩惱(下):勝鬘經講記(三)」。《香光莊嚴》48期(85年12月20日):頁52-61。 |
| 謝大寧主講。「無始無明住地煩惱力量最大(上):勝鬘經講記(四)」。《香光莊嚴》49期(86年3月20日)。 |
| 謝大寧主講。「無始無明住地煩惱力量最大(下):勝鬘經講記」。《香光莊嚴》50期(86年6月20日)。 |
| 謝大寧主講。「三乘即是一乘:勝鬘經講記(六)」。《香光莊嚴》51期(86年9月20日)。 |
| 謝大寧主講。「眾生證顯如來藏即能成佛:勝鬘經講記(七)」。《香光莊嚴》52期(86年12月20日)。 |
| 謝大寧主講。「空如來藏與不空如來藏:勝鬘經講記(八)」。《香光莊嚴》53期(87年3月20日)。 |
| 謝大寧主講。「如來藏為一切所依:勝鬘經講記(九)」。《香光莊嚴》54期(87年6月20日)。 |
| 謝大寧主講。「攝受正法是攝受如來藏(上):勝鬘經講記(十)」。《香光莊嚴》55期(87年9月20日):頁74-89。 |
| 謝大寧主講。「攝受正法是攝受如來藏(下):勝鬘經講記(十一)」。《香光莊嚴》56期(87年12月20日)。 |
| 藤井孝雄。「慧遠と吉藏の『勝鬘經』如來藏說の解釋をめぐっ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4號=27卷2號(1979年3月31日):頁108-109。 |
| 藤井教公。「『勝鬘經』の世界--中國如來藏思想史研究の手がかり」。《橫濱市立大學論叢. 人文科學系列》34卷1號(1982年4月):頁25-49。 |
| 藤井教公。「Pelliot Ch.2091『勝鬘義記』卷下殘卷寫本について」。《聖德太子研究》13號(1979年11月30日):頁27-37。 |
| 藤井教公。「淨影寺慧遠撰『勝鬘義記』卷下と吉藏『勝鬘寶窟』との比較對照」。《常葉學園濱松大學研究論集》2號(1990年3月):頁262-314。 |
| 藤枝晃。「北朝における『勝鬘經』の傳承」。《東方學報》通號40號(1969年3月):頁325-349。 |
| 釋舍幸紀。「勝鬘經の漢・藏兩譯の比較」。《東海佛教》31號(1986年6月29日):頁43-59。 |
| 釋修慈。「《勝鬘夫人經》十大受之身心教化」。《華梵佛學年刊 (=國際佛教教育研討會專輯)》5期(1986年):頁29-33。 |
| 釋演培;陳淨奘記。「勝鬘夫人經講記」。《獅子吼》19卷11期(1980年11月):頁6-11。 |
| 釋演培講;陳淨奘記。「勝鬘夫人經講記(續1)」。《獅子吼》19卷12期(1980年12月):頁10-14。 |
| 釋演培講;陳淨奘記。「勝鬘夫人經講記(續2)」。《獅子吼》20卷1期(1981年1月):頁12-15。 |
| 釋演培講;陳淨奘記。「勝鬘夫人經講記(續3)」。《獅子吼》20卷2/3期(1981年3月):頁16-19。 |
| 釋演培講;陳淨奘記。「勝鬘夫人經講記(續4)」。《獅子吼》20卷4期(1981年4月):頁16-20。 |
| 釋演培講;陳淨奘記。「勝鬘夫人經講記(續5)」。《獅子吼》20卷5期(1981年5月):頁27-30。 |
| 釋演培講;陳淨奘記。「勝鬘夫人經講記(續6)」。《獅子吼》20卷6期(1981年6月):頁16-20。 |
| 釋演培講;陳淨奘記。「勝鬘夫人經講記(續7)」。《獅子吼》20卷7期(1981年7月):頁22-26。 |
| 釋演培講;陳淨奘記。「勝鬘夫人經講記(續8)」。《獅子吼》20卷8期(1981年8月):頁20-24。 |
| 釋演培講;陳淨奘記。「勝鬘夫人經講記(續9)」。《獅子吼》20卷9期(1981年9月):頁20-25。 |
| 釋演培講;陳淨奘記。「勝鬘夫人經講記(續10)」。《獅子吼》20卷10期(1981年10月):頁6-10。 |
| 釋演培講;陳淨奘記。「勝鬘夫人經講記(續11)」。《獅子吼》20卷11期(1981年11月):頁17-21。 |
| 釋演培講;陳淨奘記。「勝鬘夫人經講記(續(12-24))」。《獅子吼》21卷1-22卷1期(民71年1-72年1月):頁19-22。 |
| 釋演培講;陳淨奘記。「勝鬘夫人經講記(續24)」。《獅子吼》22卷2/3期(1983年3月):頁10-15。 |
| 釋演培講;陳淨奘記。「勝鬘夫人經講記(續25)」。《獅子吼》22卷4期(1983年4月):頁16-19。 |
| 釋演培講;陳淨奘記。「勝鬘夫人經講記(續26)」。《獅子吼》22卷5期(1983年5月):頁19-23。 |
| 釋演培講;陳淨奘記。「勝鬘夫人經講記(續27)」。《獅子吼》22卷6期(1983年6月):頁12-17。 |
| 釋演培講;陳淨奘記。「勝鬘夫人經講記(續28)」。《獅子吼》22卷7期(1983年7月):頁18-23。 |
| 釋演培講;陳淨奘記。「勝鬘夫人經講記(續完)」。《獅子吼》22卷8期(1983年8月):頁6-12。 |
| 釋顯明。「勝鬘師子吼--乘大方便方廣經講稿」。《海潮音》57卷6期(民65年6月):頁11-14。 |
| 鶴見良道。「ペリオ三三○八慧遠撰『勝鬘義記』殘卷及び逸文の研究:『勝鬘經寶窟』研究の視點より」。《聖德太子研究》11號(1977年12月22日):頁45-61。 |
| 鶴見良道。「吉藏『勝鬘寶窟』と『勝鬘經』中國諸註釋書」。《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1號=26卷1號(1977年12月31日):頁273-275。 |
| 鶴見良道。「吉藏における不空の一考察:『勝鬘寶窟』の二種如來藏空智を手がかりとして」。《駒澤大學大學院佛教學研究會年報》10號(1976年10月):頁26-35。 |
| 鶴見良道。「勝鬘經における二種生死義」。《駒澤大學大學院佛教學研究會年報》9號(1975年3月):頁85-96。 |
| 鶴見良道。「勝鬘經の『六識及心法智』解釋:『勝鬘寶窟』を中心とし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7號=24卷1號(1975年12月25日):頁320-323。 |
| 鶴見良道。「勝鬘經の如來藏說:煩惱との關係から」。《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5號=23卷1號(1974年12月25日):頁162-163。 |
| 鶴見良道。「勝鬘寶窟の行道體系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9號=25卷1號(1976年12月25日):頁211-213。 |
| 鶴見良道。「勝鬘寶窟の染淨依持說:淨影寺慧遠(勝鬘義記)と比較しつつ」。《駒澤大學佛教學部論集》6號(1975年10月):頁134-140。 |
| 鶴見良道。「勝鬘寶窟引用の僧旻說につい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3號=27卷1號(1978年12月31日):頁260-262。 |
| 鶴見良道。「嘉祥大師吉藏の作佛觀:勝鬘寶窟を中心として」。《宗教研究》230號=50卷3號(1976年12月):頁136-138。 |
| 鶴見良道。「慧遠の著作における『勝鬘義記』撰述の前後關係考」。《印度學佛教學研究》55號=28卷1號(1979年12月31日):頁347-349。 |
| 鶴見良道。「慧遠撰『勝鬘義記』の基礎的研究」。《聖德太子研究》13號(1979年11月30日):頁14-26。 |
| 坂井祐圓。「『勝鬘經述記』を通して五性各別說を再考する:出生大乘と攝入大乘の概念を中心として」。《印度學佛教學研究》100號=50卷2號(2002年3月20日):頁145-147。 |
| 梶村昇。「聖德太子『勝鬘經義疏』における善の思想をめぐって」。《亞細亞大學教養部紀要》9號(1974年9月):頁1-17。 |
| 梶村昇。「聖德太子『勝鬘經義疏』における善の思想をめぐって-承前-」。《亞細亞大學教養部紀要》11號(1975年6月):頁39-54。 |
| 辻毅。「三經義疏と倫理教育に關する一考察:『幼學綱要』との比較を中心に」。《帝京平成大學紀要》12卷1號(2000年6月30日):頁103-138。 |
□研究報告 |
| 水尾現誠。「新出資料・四天王寺藏本『勝鬘經詳玄記』の基礎的研究」。レコードタイプ研究實績報告,一般研究(C)印度哲學,1992。 |
□錄音資料 |
| 霍韜晦主講。《勝鬘經. 1-12》。香港:佛教法住學會,1994。錄音聲帶12盒。粵語講述。 |
| 謝大寧講。《勝鬘經(一~三)》。民83。21捲卡式帶。83年10月15、22日、11月5、12、19日講於香光寺。國語講演。 |
| 釋達理主講。《達理法師佛法演講專輯v.1:12:勝鬘夫人經》。2003。1張光碟片。MP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