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收錄中文、日文、西文等中阿含經之圖書資料、學位論文、會議論文、期刊論文、錄音資料等資料為主。 |
2. | 著錄欄位依序為:題名、著者、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等七項。 |
3. | 排列順序:依筆劃順序排列。 |
4. | 資料項度不詳者,略而不寫。 |
5. | 本書目之日文字採用內碼輸入顯示。 |
□圖書資料 |
| Thich Minh Chau。《The Chinese Madhyama Agama and the Pali Majjhima Nikaya : A comparative study》。1st ed.。Delhi, India : Motilal Banarsidass, 1991。 |
| 一難寶郎書。《中阿含經》。日本東京:赤城,昭和11。 |
| 一難寶郎,丈部濱足筆。《中阿鋡經》。日本東京:書藝文化院,[19--]。 |
| 《中阿含雙品經》。成都市:巴蜀書社,1993。 |
| 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點校。《中阿含經. 上∼下冊》。中國上海:宗教文化,1999。 |
| 史原朋;吳雁濤編。《中阿含經》。中國北京:宗教文化,2000。 |
| 正覺大藏經編輯委員會主編。《中阿含經(一∼四)》。初版。台北市:正覺文化,民80。 |
| 佛光大藏經編修委主編。《阿含藏 : 中阿含經. 一∼四》。初版高雄市:佛光,民73。 |
| 梁曉虹釋譯。《中國佛教經典寶藏精選白話版. 1 : 中阿含經》。初版台北市:佛光文化,1997。 |
| 莊春江編著。《中阿含經十二選》。初版。高雄市:莊春江,1995 。 |
| 僧伽堤姿譯。《中阿含經》中國上海:上海古籍,1995。 |
| 僧伽提婆譯。《中阿含經》。日本京都:佛教大學圖書館,1983。 |
| 瞿曇僧伽提婆譯。《中阿含經 六十卷》。初版。台北市:全佛文化,1997。 |
| 瞿曇僧伽提婆譯。《中阿含經. 上∼下冊》。初版。台北市:佛教,民66 。 |
| 瞿曇僧伽提婆譯。《中阿含經選集》。第一版。台北縣新店市:圓明出版,民80。 |
| 釋伽提婆譯。《中阿含經節本》。初版。台北市:台灣印經處,民43。 |
| 釋宗恆編譯。《佛陀的教法 : 中阿含經(第一∼六冊, 註解)》。高雄市:釋宗恆,民91。 |
| 釋悟慈譯。《中阿含經. 第一∼四冊》。台南市:開元寺佛經流通處流通,民85。 |
| 釋能學編譯。《佛說業報差別經》。初版。高雄縣:白話佛經,民81 。 |
| 釋敬良著。《佛說業報差別經淺說》。高雄市:淨心弘法會倡印,民80。 |
| |
[圖書論文] |
| 明珠。「漢譯《中阿含》屬『一切有部』諸證」。《現代佛教學術叢刊(91) : 經典研究論集》(台北市:大乘文化,民65-68):143-154。 |
| 歐陽竟無。「中阿含經大品善生經」。《在家必讀內典》(台北市:新文豐,1975)。 |
| 釋大律。「<中阿含經>業觀初探」。《福嚴佛學院初級部學生論文集. 第八屆》(新竹市:福嚴佛學院,民88):頁563。 |
| 櫻部建。「ЁцсУЫㄧ⑧ソ依用エペ中阿含ズコゆサ」。《山口博士還曆記念:印度學佛教學論叢》(1955年):頁155-161。 |
□學位論文 |
| 高正哲。「《中阿含經》之業觀念初探:以〈業相應品〉為中心」。畢業論文。台北市:中華佛學研究所,民85。 |
| 釋純因。「漢譯《中阿含經》譬喻之基礎研究」。畢業論文。台北市:中華佛學研究所,民84。 |
□會議論文 |
| 黃俊威。「原始佛教『論阿毗達磨論』的教育方式--以《中阿含經》的《牛角娑羅林經》作為討論的中心」。《第十二屆國際佛教教育文化研討會專輯》(台北縣:華梵大學出版部,2002):頁220-234。 |
□期刊論文 |
| 仁俊長老。「中阿含未曾有品郁伽長者第七釋」。《美佛會訊》79期(2002年7月):頁9-16。 |
| 水野弘元。「漢譯ソ『中阿含經』シ『增一阿含經』」。《佛教研究》18期(1989年3月30日):頁1-42(L)。 |
| 本庄良文。「Samathadevaソ俱舍論註:中阿含ソ組ソ若干ズ就サ」。《佛教論叢》25號(1981年)。 |
| 田光烈。「中阿含經」。《中國佛教》33卷5期(民78年5月)。 |
| 庄垣內正弘。「ヨュヲю文『中阿含經』斷片四葉ズコゆサ(河合慎吾教授記念號)」。《神戶外大論叢》32卷1期(1981年8):頁87-105。 |
| 松田和信。「梵文『中阿含』ソロЬс⑦Эョ斷簡」。《印度學佛教學研究》44卷2期=88期(1996年3月20日):頁862-868。 |
| 張鐵山。「三葉回鶻文《中阿含經》殘卷研究」。《民族語文》2000年3期。 |
| 張鐵山。「敦煌莫高窟北區出土回鶻文《中阿含經》殘葉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4期。 |
| 榎本文雄。「"Udanavarga諸本シ雜阿含經,別譯雜阿含經,中阿含經ソ部派歸屬"」。《印度學佛教學研究》28卷2期=56期(1980年3月31日):頁931-933。 |
| 榎本文雄「說一切有部系ヤㄧヮсソ展開 『中阿含』シ『雜阿含』メバをゲサ」。《印度學佛教學研究》』32卷2期=64期(1984年3月25日):頁1070-1073。 |
| 鄧先銘。「中阿含經之戒律觀」。《中國佛教》32卷9/10期(民77年10月):頁10-17。 |
| 釋純因。「善巧譬喻為說法--漢譯『中阿含經』譬喻之基礎研究」。《人生》154期(民85年6月):頁52-55。 |
□錄音資料 |
| 楊郁文著。《生活中的四念處 : 佛說念處經》。台北縣新店市:甘露道,1997。7捲卡式帶(6小時40分)。國語講演。 |
| 楊郁文著。《業報的表象和實相 : 中阿含《分別大業經》》。台北縣新店市:甘露道,1999。5捲卡式帶(5小時)。國語講演。 |
| 霍韜晦主講。《《阿含經》講要. 6, 重新 聽佛陀的法音 (二) 《中阿含經》選講》。香港:佛教法住學會,[199-?]。錄音聲帶1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