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訊 第九期 86年 3月
【編輯手札】
深入經藏,智慧如海
編輯組
旭日東升,才一轉瞬間,藏經樓前已金光耀目,趁此陽光普照的日子,曝曬因溼氣而染霉的精裝書。放眼望著在燦爛陽光下鋪排成畦的經書,不禁想起「牛聞經」的故事--從前有一寺院每年的六月六日都會曝晒藏經。這天湊巧寺旁鄰家的牛繩斷了,牛跑過來用鼻子沿著所曬的經卷往前聞去,牛的主人目睹此狀嚇慌了,深恐牛腳踩壞藏經,趕緊將牛牽引回去,不久這條牛竟然無疾而終。牛識隨業受報投胎為人,從小即異常聰穎,二十歲就中了榜首狀元,皇上封他為道臺大人。有次他前往一佛寺,寺裡僧人正在誦經,他隨手抽出一本經書,竟然可以誦讀如流,但念到一半,忽然不懂也跟不上。他很納悶,自己從出生到現在,從來沒接觸過也沒看過任何佛經,為何前半卷很熟悉,而後半卷卻一點也看不懂呢?請教寺裡的老和尚,得知自己前世是牛,因聞了半卷經,仗此功德,轉生為人,現在能看懂的就是前生聞過的經文,看不懂的就是前生沒有聞到的部分。
這故事姑且不論其真實與否?至少它傳遞了一個訊息:牛聞經也有功德。
佛法於東漢傳來中國,往後歷代高僧不辭千辛萬苦,長途跋涉前往印度求取佛經,為了求法,可說是歷盡千山萬水,艱苦備嚐。他們用盡種種方法把佛法引進來,我們現在不費吹灰之力,隨手就可閱讀經藏,不是應該於感激之餘更珍惜法寶嗎?且此生得為人身可以閱讀經藏,不是更應該珍惜親近法寶的機會嗎?
佛教的經典,不但是東方文化的寶庫,世界學說的重鎮,而且是苦海中的舟航,黑暗中的明燈。它除了文學價值外,還具足無量智慧法財,因為佛經是佛陀親證宇宙人生真理以後所說的法,開示迷誤眾生,悟入佛的知見。藉著閱讀佛經可以使我們返迷歸悟,斷除煩惱,身心自在。
佛門早晚課誦中的「三皈依」,其中有一偈子「自皈依法,當願眾生,深入經藏,智慧如海」,每當唱誦到此總有股殷切的心願,祈願自己與一切眾生都能勤學佛陀的教法,精通佛法,能有大海般無量的智慧,以破除諸多煩惱。
開經偈云:「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但是要如何能才解「無上甚深微妙法」?才能解「如來真實義」呢?
佛教的經典三藏十二部,浩瀚如大海般的古籍如何深入呢?就算是發大願窮畢生之力研讀也難閱盡全部的經藏呀!但倘若有導覽,就如同到一個陌生地方,有地圖可以指引方向,相信透過方向及次第引導,就容易獲取智慧般若。
然而,導讀亦要有方法,瞭解資料的內容,下手才有門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本期主題:「佛教圖書館的參考資料」,即是導引大家解讀佛教參考資料,藉此開啟深入經藏的大門,而能真正通曉佛陀真實義。讓我們藉著閱讀經藏使身心更清新自在,活得更有價值與意義。
[回gaya首頁]
[佛教圖書館館訊]
[館訊9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