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六十三期 107年6月

從八個實務案例談如何策展

李如菁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展示組助理研究員


【摘要】近年來,展示不僅在博物館中蓬勃發展,更從博物館擴散到外界,參觀「類博物館展示」成了社會大眾普及的休閒活動,此也意味著策展工作的愈漸普及。有鑑於此,本文立基於八個實務案例之分析,釐清策展工作流程與每一階段之內涵。首先定義策展工作為五個主要階段,包括:研究、提案、規劃、設計、製作,接著詳述每一階段工作之重點,最後則整理出策展時應具備的重要觀念,包括:研究階段的成果需深入淺出,同時從專業者角度來發掘出趣味;提案階段除了做可行性評估外,更需綜合各項條件與限制,為展示找到定位;規劃階段則應提出完整的書面規劃,並含括從整體的到細節的敘述;設計階段所完成的細部圖說,則需由不同專業的人員進行審查與確認;製作階段應耐心而審慎的進行審查作業,同時持續依據現況調整設計。

關鍵詞:博物館展示;策展


壹、前言

  展示,是博物館中不可或缺的核心部分,也是吸引觀眾到訪的主要手段。近二十多年來,展示不僅在博物館中蓬勃發展,更從博物館擴散到商場、古蹟、工廠、文創園區、戶外空間、甚至市集中。所以,參觀「類博物館展示」也成了常見的休閒活動。

  展示的廣為普及,意謂著有愈來愈多的人投身於此領域。「策展人」的職稱,更是其中最吸引者,但參與策展者很快就會發現,在光鮮的表象下,隱藏著的是繁瑣、挫折與磨人的一面,種種的波折、壓力與問題,會不斷的挑戰著策展人的能力與意志。有鑑於此,筆者將策展工作流程分成五個主要階段:研究、提案、規劃、設計、製作,透過數年來所累積的八個實務案例之分析,引領讀者跨入策展這個有趣的領域,希望能幫助不斷增加的策展人們,從容的面對策展工作中的波折與問題。

貳、研究階段

  現在已有各種酷炫的展示呈現手法,觀眾參觀時,往往目不暇給。然而策展人不可或忘的是:博物館展示的核心是知識的傳遞,而非炫人的科技。因此,良好的展示必須要有「研究」作為根本與基礎。

  說到「研究」一詞,通常會聯想到的是「學術研究」;然而策辦展示所需的研究,其實與學術研究有著目的與性質的差異。展示研究的出發點,不是如同學術研究般去「解決一個問題」,也非如同百科全書般將所有相關知識都放入內容中,就可稱為是一個展示。展示之目的,是對觀眾「訴說一個動人的故事」,因此內容必須配合目標觀眾的理解能力,要能深入淺出,同時從專業者角度來發掘出趣味來。

  進行展示研究時,最大的挑戰是:需從浩瀚如海的資料中挑選出適當的知識來,同時串連成一個好的展示故事,成功的關鍵在於博物館要找到「對」的研究者。何謂「對」的?研究者或研究團隊除了學有專精、嫻熟展示主題的知識外,必須了解博物館與展示,願意親近社會大眾,同時樂於接受各式各樣的觀點與意見。

◎案例一:「大電」展示廳委託研究(未推出展示)

  本案研究目的,乃是因科工館擬建置以「電力」為主題的常設展示廳,因而委託一位電機工程系的大學教授進行為期六個月的內容研究。過程包括:蒐集及研讀相關文獻,參觀相關的展覽館,瀏覽世界各大博物館網站,參考各博物館與電相關的展示,並對部分存有疑義的展示單元進行初步實驗;此外,教授與策展人每月定期會面討論。研究成果中最具特色之處是從動手實驗中,找出兩個展示焦點:「電一下」與「用電煮肉」;前者讓觀眾可以安全的、真正的摸到電,(見圖1)後者則是找到用電將一塊生肉煮熟的技巧。後續可推出科學演示活動。


圖1:手指觸電實驗。

參、展示提案階段

  展示提案,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階段。從具備動機要發起一個展示為始,到對於展示有基本的理念與概要的規劃為止。此階段的基本要務為:提出展示的構想並確認之。

  展示被發起的狀況通常有三:第一種狀況是展示主題已被指定,例如:上級指派你要策辦少數民族文化的展示。第二種狀況是:要展出的物件已被指定,例如:要展出博物館的典藏文物,但展示主題與內容還未定。第三種狀況則是僅有辦展的需求,例如:為了因應明年的暑假檔期,決定要推出特展,但展出主題、物件、資料等則待策展人決定。

  不論是哪種狀況,在提案階段必須檢視所擁有的策展資源與限制,並針對主要工作項目進行可行性分析,以確定展示案實際可行。應考慮的主要工作項目如下:

一、展示目標:展示所欲達到之目的為何。

二、展示類型:常設展示、短期特展或是巡迴展示。

三、展示主題:展示的主題名稱與預計展出內容的概要。

四、展示地點:展示預定舉辦的地點,以及該地點的狀況與限制。

五、所需經費:包括經費額度、來源、有無募款的需要?

六、工作時程:從此刻起算到展示預定開幕的日期,擬定出策展工作時程表。

七、展出物件:若是文物為主的展示,則需確認文物的來源、數量與狀況,以及是否有相關研究與文獻。

八、目標觀眾:為一般民眾,或是特定的觀眾族群。

九、工作人力:策展人與其他相關之工作人員由誰擔任。

  除了可行性評估之外,在提案階段需綜合各項資源、條件與限制,為展示找到「定位」,就如同開設一家新餐廳時,得設想好要做上海菜、廣東菜或是臺灣菜一樣,策展人也必須好好衡量手上的素材與資源,為展示找出可行又吸引人的策展方向。

◎案例二:科工館「風箏特展」

  2002年,筆者偶然買下風箏創作者黃先生的專書,因書中作品十分精采,而萌起可合作策展的想法,恰巧黃先生因推廣書籍而來到高雄演講,筆者特地到場與黃先生洽談,雙方一拍即合。黃先生過去皆是以個人創作展之名,然而筆者深感此種觀點較為狹隘,而且也不符合科工館的「科普」屬性。因此,在徵得黃先生的同意後,將展示主題擴大為以「風箏」為題,並以專書中對於風箏分類的內容為基礎,再尋找相關素材與資料,介紹風箏的源起典故、歷史發展、應用影響等,黃先生的作品則作為風箏的精采案例。

  此外,在洽談過程中筆者發現:除了傳統的竹骨與棉紙外,黃先生也使用各式各樣的現代材料,其中最好用的是杜邦公司出產的泰維克材料。為了尋求策展時更大的可能性與更多的資源,筆者在臺灣杜邦公司的網站上找到一個聯繫公關的email,嘗試性的與其聯繫,不料很快就獲得積極的回應。臺灣杜邦公司的人員到創作者家中看過作品,同時到本館參訪後隨即同意合作,並贊助了一筆經費,展覽也因贊助的加入而有更多的資源,包括:更大的展示面積,以泰維克材料印製的展示海報與紀念品(小風箏)。(見圖2、圖3、圖4、圖5)


圖2:黃先生的風箏作品,可拆開壓扁後收藏在小盒中。


圖3:開幕表演的照片登上杜邦公司全球年報;女孩手持的小風箏即是用泰維克材料所製成,由黃先生設計。


圖4:眾多風箏作品掛在科工館的大廳中。


圖5:特展中,對於杜邦公司的介紹,有其特殊的材料與一本公司歷史的專書。

肆、展示規劃階段

  展示規劃是從初步概念到完整構想的階段。從確立展示的基本設定,到對於展示的軟硬體提出完整構想,並將之書面化為止。此階段的基本要務為:釐清展示的細節並提出通盤考量。

  策展構想通過提案階段的可行性評估後,接下來要提出完整的書面規劃。所謂「完整」意指:從整體的、方向性的展示概念,到細節的、每個展示單元的內容與手法,都應含括在內。此份完整的書面規劃,可使後續的展示設計與製作階段有明確依循,同時也成為發包招商與訂定合約時,不可或缺的依據。此份書面規劃,筆者以「展示規劃書」名之,應包含項目如下:

一、前言與背景。

二、基本設定。

三、展示目標。

四、預期效益。

五、核心概念。

六、展示內容與手法。

七、展出文物。

八、工作時程。

九、經費預估。

十、特殊要求。

  展示規劃書的擬定者,可由策展人擔任,如:博物館蒐藏部門或是展示部門的館員,也可由外部的學者或專家執筆,但策展人應作最終審視與訂正,以充分掌握展示規劃的成果能確切符合策展之所需。

◎案例三:科工館「明察秋毫:度量衡」特展

  2007年,科工館典藏有一批百年的法定度量衡儀器,是由中央標準局所捐贈。在進行了數年的物件研究後,決定要推出展示,向社會大眾公開呈現蒐藏成果。因此,以「館藏文物」為題,開始籌備展示。原本預期這是個「嚴肅」的展示,不料非常湊巧的,工業技術研究院的人員來館禮貌性拜會館長,內政部土地測量局的人員也來本館參觀典藏物件,最後意外獲得兩個單位的主動贊助。

  由於本案有三個合作單位,包括:打算展出典藏品的本館,想要介紹國家標準業務的工業技術研究院,以及希望介紹土地測量業務的土地測量局,因此進行展示規劃時,最大的困難在於:必須容納三方期待展出的內容,讓所有內容都「和諧共存」在一個故事架構下,且要儘量將之有趣化、活潑化。幾經思考,最後決定讓策展核心概念回到「最基本的疑問」,以「5W1H」為基礎,性質各異的展出內容,終能和諧的「共存」在此故事架構下:

一、無所不在的度量(Where)。(見圖6)


圖6:入口:無所不在的度量,觀眾進入前要先度量自己。

二、度量什麼(What)。(見圖7)


圖7:度量什麼:外遇指數單元。

三、如何度量(How)。(見圖8)


圖8:如何度量:工業技術研究院的研究成果影片,採用顯微鏡造形來強化效果。

四、誰來度量(Who)。

五、生活度量。

六、度量你自己。

七、度量台灣。(見圖9)


圖9:土地測量局的業務成果展現:臺灣地圖。

◎案例四:科工館「產業文化資產」特展

  2004年,由於社會的現代化發展,臺灣許多歷史悠久的公營產業都要轉型或是關廠,因此產生了是否要保存相關文化資產的呼聲。由於科工館所在地即是臺灣重要的工業城,為了呼籲與響應歷史記憶的保存,故推出本特展。

  然而,這是新近崛起的全新議題,沒有書本或文獻可以參考,只有報紙報導與學者寫的幾篇文章,還有一些開始著手保存的實務案例。幾經思考後,最後以實務中保存文化資產的十個步驟,包括:真實、變遷、消逝、保存、借鏡、價值、行動、爭議、尷尬、抉擇,組成為展示分區的標題,並構成了展示的故事線,不僅零散的展示內容得以組合成形,也讓觀眾可以了解文化資產保存的實際作法。(見圖10、圖11)


圖10:「價值」單元:科工館的典藏文物,自製的織襪機。


圖11:「抉擇」單元:對觀眾提問,讓觀眾透過打卡機表達是否要保存。

◎案例五:科工館「天涯若比鄰:電信科技與文物」特展

  這是筆者遇過最困難的案例。2004年,本館與臺灣最大的電信公司決定合作辦展,雙方分工為:本館主導策展,電信公司提供展出文物。上級指派任務時有兩個要求,一是展示開幕日期訂在一年後;二是從八百多件電信文物中,挑選一些展出。筆者在此之前,既不了解電信科技或發展史,也看不懂電信文物,硬著頭皮接下任務、上網搜尋後,更發現沒有現成的完整書籍資料可以參考,只有一些零星資料。

  之後,在幾位資深電信人的指引下,在電信公司的圖書室中,找到過去數十年的年報與期刊,其中有豐富的圖文資料。最後決定以一般觀眾較能理解的「電信發展史」作為展示架構,而非以一般人看不太懂的電信技術運作為架構。在三、四個月內,筆者從兩大箱資料中,整理出展示的細部內容。展示的時間軸,從清朝末年為始,再到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每十年為一世代,組成展示的故事架構。

  至於電信文物,則由一群資深電信人辨識這批文物的品名、功能與年代後,再參照展示內容中的年代、事件與技術,將相關的物件「插入」展示中;此種方式,讓文物展出時有相應的說明,甚至可有歷史圖像佐證,而非僅是「單獨的存在」。(見圖12、圖13)


圖12:年報上1950年代的老照片:記錄著鋪設陶管的施工過程。


圖13:遺留迄今的陶管文物。

伍、展示設計階段

  展示設計,是對於具現效果進行沙盤推演的階段。從先前規劃階段所產出的書面構想,到依據場地、經費等條件,完成設計細部圖說為止。此階段的基本要務為:提出展示製作的完整細部圖說並確認之。

  以臺灣博物館現況而言,通常博物館會委由外部的專業廠商執行,策展人主要扮演監督者的角色。此階段主要完成的項目如下:

一、展場動線與空間配置。

二、展示單元的細部設計。

三、說明圖板的整合編排。

四、視聽媒體硬體設備規格、系統架構、以及軟體之腳本內容。

五、每件文物展出方式的細節規劃。

六、靜態模型(含造景)的考據與參考資料,以及模型的製作規範。

七、動態模型的考據與參考資料,以及模型的製作規範。

八、互動式展品詳列硬體規格與軟體需求。

九、因應展示設計的需求以及展出場地的條件,訂定製作階段施工時的規範。

十、針對後續製作階段,各分項作業訂定出工作時程。

十一、每個展示單元中,每一組成構件的規格、數量與造價。

  展示設計完成後所提出的細部圖說,除了由策展人詳閱外,應針對圖說進行審查與確認,審查成員應視展示議題與設計特色而聘請不同專業人士,例如,DNA議題的展示,可找生物領域的學者;若大量採用虛擬實境手法,則可找有此專長的工程師。此外,展示維修人員應加入其中,因為開展後即由維修人員接手管理。最好在設計階段即考量到日後維修的便利性與成本,以避免設計師陳義過高或思慮不周,造成日後維修的困難。

◎案例六:科工館「綠色能源」特展

  這是本館2006年與台達電公司合作推出的巡迴特展。策展概念是:將綠色能源議題融入一虛擬的未來家庭生活情境之中,凸顯綠色能源思維可如何形塑人類未來生活,並巡迴各地展出,希望藉此引導大眾重視綠色能源議題,同時在生活中落實環保節能。

  由於本案展品的基本考量是:需易拆、易裝與搬運,此外需呈現出「家庭」的氣氛。最後設計概念決定參照電影《厄夜變奏曲》。此片唯一的場景就是一個大型舞臺,地板上的白線標示出房子、道路、山丘、河流等,循此概念將展場分區設定為家庭的不同房間,如客廳、浴室、廚房等,且使用半抽象、半具象式的手法,呈現出不同房間的樣貌與其中的各種綠能設施,同時地板也是設計的重點之一。(見圖14、圖15)


圖14:科工館「綠色能源」特展:展場俯視。


圖15:科工館「綠色能源」特展:廚房區。

◎案例七:「三分鐘的魔法:泡麵」特展

  本特展設定條件為:可巡迴展出、臺灣式懷舊氣氛的、有趣的。最終的設計解決之道是:類似積木的組裝式展品架構(而非長長的牆壁),運用說明圖板的視覺設計帶入臺灣式懷舊氣氛,以大比例的泡麵模型帶出趣味。此外,因展場位於挑高二十多米的空間中,所以創造出一個從高處往下看時是「一碗泡麵」的展場意象。

  根據實際觀察,觀眾最喜歡放大的碗麵模型,幾乎所有人皆會拍照留念;造成的困擾則是:那撮放大的麵條在二個月後就必須重做,因為被觀眾拉壞了。(見圖16、圖17)


圖16:「三分鐘的魔法:泡麵」特展:展場俯視。


圖17:「三分鐘的魔法:泡麵」特展:繽紛有趣的說明圖板設計。

陸、展示製作階段

  展示製作階段,是具體呈現先前規劃與設計構想的階段。從依據展示細部設計圖說繪製施工圖,並在場地、經費等條件下,完成展場的施工為止。此階段基本要務為:在良好的施工品質下,完成所有展品製作,同時通過驗收。

  製作廠商在承攬展示案後,會先依據各個專業施工項目,包括:室內裝修、說明圖板、視聽軟體、視聽硬體、模型、互動式展品等進行分工。室內裝修,交由其他裝修廠商或自行施作;說明圖板的編排製作,則交由視覺設計公司負責;視聽軟體,由傳播公司或數位媒體公司處理;模型與互動式展品,則有相對應的專業公司。

  在分工完妥後,展示製作開始進行。通常各分工廠商會先在公司或工廠中製作至半成品狀態,然後再運進展場組裝。策展人在整個過程中,需依照進度逐步審查與反覆確認,從製作開始前的準備作業,到半成品狀態,再到製作完成的驗收,需逐一仔細審視,好讓最終成品有良好品質。

  由於製作階段需要進行大量的審查作業,因此策展人應組成審查的工作團隊,主要成員是精熟展示內容的學者專家,以及館內不同專長的成員,以便細察展示的所有細節。此階段的審查作業往往繁瑣而複雜,但工作還是需耐心進行,省時省力的關鍵在於:找到稱職的學者或專家來參與,不見得要找很多位,好的審查委員其實一、二位就夠了。館方更應注意切勿將責任皆歸給審查委員,「他只是提供意見給館方參考」,策展人與館方應分辨何者需要送審、送給誰審查,同時整合各方審查意見並有所取捨。努力審查的成果在開展後就會顯現,因為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疏忽或錯誤,遲早都會有人發現。

  除了審查工作外,製作階段經常發生的狀況是:因現場施工實際情形或意料之外的問題,而需局部調整原設計。此時就有賴策展人依據策展理念與需求,協調展示設計者與展示製作者一起找出最佳的解決方案,以免問題懸而不決,工程進度因而延宕。

◎案例八:科工館開館時的常設展示廳

  1990年代時,正值科工館建館階段,由於展示設計與製作皆委託給國外展示公司,因此收到的設計報告皆是英文版。以「電子世界」常設展示廳來說,其展示說明文字翻譯成中文後,有將近十四萬字,共召開審查會三十九次,參與者有中小學老師數位與相關專家,大家逐字逐句的審查。另一個「能的運用」常設展示廳的資料非常豐富,光是影片就將近一百部;其中更有一個互動展示單元中介紹了百位與能源相關的科學家,當時為了確保正確性,總共花了一年時間才完成內容的審查。

柒、結語

  本文依據策展執行的五個階段與步驟,以科工館八個常設展與特展的案例分析,整理出策展時應具備的重要觀念,包括:研究階段的成果需深入淺出,同時從專業者角度來發掘出趣味;提案階段除了做可行性評估外,更需綜合各項條件與限制,為展示找到定位;規劃階段則應提出完整的書面規劃,並含括從整體的到細節的敘述;設計階段所完成的細部圖說,則需由不同專業的人員進行審查與確認;製作階段應耐心而審慎的進行審查作業,同時持續依據現況調整設計。以上觀點僅為拋磚引玉,期待有更多的策展人能夠分享工作經驗與體會,讓博物館策展領域更加蓬勃發展,產出更多、更好的展示。



【訊息】

《佛教圖書館館刊》約稿啟事

  本館刊旨在發展佛教圖書館事業,提供佛教圖書館經營管理之理論及實務作業資訊。歡迎關心佛教圖書館之先進不吝惠賜專論、研究心得與新知報導等文章。

  凡有關圖書資訊或佛教學之論述,皆歡迎來稿。本刊專欄有:專題論述、經營管理、佛圖論壇、電子藏經閣、書香.書鄉、人物專訪、圖書館巡禮、參與.分享。

  來稿以原創性為主,一稿不能數投。來稿請具備下列項目:1. 中文篇名及真實姓名。2. 服務單位、職稱。3. 學術論著請附中文提要(三百字以內)、關鍵詞(五個以內)。

  凡來稿需經本刊編輯委員會審稿通過後,方行刊載,且同意授權本刊得再授權國家圖書館「臺灣期刊論文索引系統」做合理使用。

  來稿刊出後,致贈稿酬及當期本刊三冊,並將同時發行於本刊之全球資訊網(WWW)。

  來稿請寄:604嘉義縣竹崎鄉內埔村溪州49之1號「佛教圖書館館刊編輯部收」。

  稿約詳見:http://www.gaya.org.tw/journal/news.htm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63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