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六十一期 105年12月

【編輯手札】

用影像說生命故事

釋自衍 《佛教圖書館館刊》主編


  從古至今,隨著科技文明的進步,傳遞資料訊息和保存前人智慧的方式日新月異。是以,過去單純用文字描述即可滿足閱讀者的需求,現在則不然,還需要影像語音的輔助,才能攝住群眾。因為透過動態影像和語音的傳達,不但具有聲音表情與文字內容相應的加乘效果,且讓人更有親臨現場,寫實的感覺。

  最近,有位朋友與筆者分享「用影像為母親寫日記」的故事:

  他的母親因「肝硬化」而步入人生末期。他為了延續對母親的愛,且讓母親的生命智慧常存人間,於是每日晚餐後,幫母親以錄影的方式寫日記。

  他善巧的用問答方式與母親聊天。一開始的對話不外乎是「今天是幾月幾日?吃了什麼東西?有誰來找您?和誰通了電話?看了什麼電視節目?……」有時順著話題也會回顧過去的生活經歷。他每日詳實的記錄母親的回答,直到母親往生為止,共錄影了將近八個月。

  每逢母親的忌日,他都會剪一短片放在家族的臉書或Line上,與親朋好友分享母親的善德。家人也藉由這些錄影資料讀到母親的一生,及母親如何看待世間、看待生死、不與人爭、孝順公婆等美德。對他的家人而言,這些影像資料是他們的「傳家寶」。

  筆者從他所提供的影片中,認識了十二年前的這位長者,不禁讚嘆她的智慧、開朗、生命熱力……。在這分享裡,筆者有如親臨現場,既感佩這位朋友的孝心,也感受到「影像」穿越時空、對象的張力,與它所呈顯的深刻價值與意義。

  縱觀當今社會,「人手一機」已是十分普及,每個人都可以運用手機、相機、錄影機儲存「動態影像」的功能,而成為資訊的記錄者與傳播者。因此,「影像紀錄」的應用早已司空見慣,甚至在臉書、Line、Youtube等各種社群上開設直播功能也日漸蓬勃。在網際網路發達的時代,每個人都可將自己展現在眾人、全世界的面前,絲毫無國界之阻隔。

  本期專題「口述歷史(二)」,以影視史學為主。我們結集了「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自2014年到2015年,於高雄、臺中、臺北、嘉義所舉辦的「時光旅行:口述歷史工作坊」課程內容,不只包括講授者概述「影像記錄」在口述歷史扮演的角色及功能,也包括影像錄製技巧等,希望透過「影像」讓我們一起來寫歷史。另外,編輯群有感於當代人類面對各種資訊媒體的挑戰,而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故本期「佛圖論壇」特別開闢「回應二十一世紀人類生命的困境與出路」論壇,並邀請社會學、精神醫學、佛學等專業學者以不同的角度提出論述,內容很精彩,希望您會喜歡本期的內容!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61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