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六十期 104年12月

論佛光山史志的編纂

──以四十週年紀念特刊為例

釋永本 佛光山電子大藏經主任


【摘要】佛光山以四大宗旨為主軸,所發展的弘法事業是多元的,故記載歷史的軌跡,也必須是多元的。對內的文獻有:《佛光通訊》、《山門日報》、各洲日訊、各單位每年的弘法報告等;對外說明弘化事蹟,即信徒的弘法報告,從《佛光山開山廿週年紀念特刊》、《佛光山開山30週年紀念特刊》、《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紀念特刊》等。今以《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特刊》為例,說明佛光山史志的編纂。

  《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紀念特刊》以圖文並重的方式編輯,以活潑生動的視覺圖像為主,貫穿時空,輔以短文記錄了人間佛教的弘法軌跡。此套書十冊,以分冊、分類系統式,呈現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智慧的精髓。內容有:佛光宗風、新春賀函、僧信教育、文化藝術、慈善弘法、國際佛光會、國際交流、佛光道場、佛光山大事記、創意與第一。此套書,發行五千冊,提供道場、有緣人索取。除了文本外,佛光山的全球資訊網或電子大藏經的網站,可以閱讀、搜尋相關文獻。

  除此之外,《雲水三千》、《百年佛緣》、每年致護法信徒的一封信,也敘述佛光山行事活動及弘法狀況。

關鍵詞:四十週年紀念特刊;佛光山;四十週年


一、前言

  傳統寺志的編纂,可以全面、系統地瞭解本寺的歷史及其變遷的發展情況。現代寺廟的功能,亦由過去單純的道場和宗教活動場所,變成多元文教、藝術、觀光等功能的場域,要一一記載史實,純屬不易。佛光山提倡、實踐人間佛教,以建設人間淨土,對於開山、發展之歷史記載,更顯得重要了。

  佛光山於2016年,已邁入五十周年了,寺廟與弘法事業的發展,也逐年增進。佛光山全球二百多間道場、近三百個佛光會分會;而佛光山有四大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每一項的宗旨,都有許多不同的事業單位在落實;要全面記載史實,頗有困難。如以文化弘揚佛法:佛光山的文化事業有編藏處、佛光文化事業公司、佛光書局、佛教文物流通處、佛光緣美術館、香海文化事業公司、如是我聞文化公司、人間福報、人間衛視、普門學報等,透過編印藏經,出版各類圖書、發行報紙雜誌、提供書畫、錄影(音)帶、唱片、影(音)光碟等,肩負起為大眾傳播法音的責任。除此,2011年12月25日落成的佛陀紀念館,每年近百萬人次參觀,所影響的層面,可說無遠弗屆,也是值得記上一筆的。

  故,本文只從佛光山歷史流傳中,所編纂的《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紀念特刊》為例,略述佛光山的史志編輯。

二、編輯緣起

  星雲大師1949年到臺灣,1964年建設高雄壽山寺,1965年創辦壽山佛學院;1967年於高雄開創佛光山,樹立四大宗旨,致力推動人間佛教。自此,為了記載建寺歷史及傳播佛法,第一份刊物《覺世旬刊》(1957年創刊,大師1962年接辦發行)就應運而生。隨著佛光山的創建、道場的開展,記載時事、活動、頒布法令規則、教育宗門思想、人事,令全山大眾能依法行事,促進弘法目標一致的《佛光通訊》,以半月刊的方式發行,一直至今寫下佛光山的歷史事蹟。

  後來,全臺的寺廟、事業單位,不斷的擴展,為了記錄弘法的因緣與事蹟,全球每州增加「各州日訊」,及總本山的《山門日報》。並於每年8月徒眾講習會時,各道場、事業單位皆必須繳交當年度的弘法報告,並進行弘化得失之檢討。二十周年時,開始發行十年一次的紀念特刊。但也形成對內刊物之《佛光通訊》、《山門日報》、每年的弘法報告,對外的《佛光山開山廿週年紀念特刊》、《佛光山開山30週年紀念特刊》、《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紀念特刊》。又因發展迅速,故2013年起,發行記載當年弘化事業的《我們的報告》(作為對信眾所捐獻淨財,弘法的呈現),依此記載佛光山弘法的歷史痕跡。

三、編輯目的

  沒有歷史的記載,就不成文獻;沒有史料,就無法作為龜鑑。開山四十年來,在大師的指導下,佛光山的道場、弘法事業蒸蒸日上。為了將弘法經驗傳予後人,佛光山宗委會特別編印《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紀念特刊》,記錄本山之宗風、組織、制度、教育、文化、慈善事業,留下重要且寶貴的歷史資料。因此,本書具有以下三項重要意涵:(一)是佛光七眾弟子見和同解、力行菩薩道的體驗。(二)是佛光山推動人間佛教,由臺灣邁向國際的軌跡。(三)是佛教與各宗教尊重包容、交流融合的展現。

四、寺志特色

  為了留下佛光山創建的歷史文獻,歷年所編的二十周年、三十周年紀念特刊,皆偏重文字的敘述,將四大宗旨的內容匯成一冊。而四十周年紀念特刊,則以圖文並重的方式編輯,並以圖為主來解說內容。同時,圖片下的文字,採取中英對照的方式說明。其特色有三:(一)貫穿時空,以活潑生動的視覺圖像為主,輔以短文記錄了人間佛教的弘法軌跡。(二)歷時兩年半編纂彙整,以分冊、分類系統式,呈現佛光山開山四十周年智慧的精髓。(三)一套十冊,套書設計莊重雅致,菊8開本方便取閱,值得深研典藏。

五、內容主題規畫

  《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紀念特刊》共分為十冊,每冊的內容簡介如下:

  第一冊佛光宗風:即是奠基於佛光山宗風思想,及弘揚人間佛教理念的歷史紀錄圖書。依篇章先後分為:宗門思想、佛光山的組織、佛光山的建設、佛光山的人事、佛光山的薪傳、佛光山的信眾以及傳戒單元介紹。

  第二冊新春賀函:是星雲大師四十年來,每年寫給信徒的一封信,內容報告佛光山年度的弘法成果,以及未來新的年度的展望,可說是大師對信施檀那護教的報告書。從每年〈致護法朋友的一封信〉中,可以追溯佛光山組織制度與文教活動之緣起意義與發展軌跡。

  第三冊僧信教育:說明自1965年創建壽山佛學院後,陸續發展成十六所佛學院、四所大學、三所中學、四所幼稚園,乃至信眾教育、社會教育等各項教育的情況。

  第四冊文化藝術:文化可以「化心」,藝術可以「美化人生」,佛教應用文化藝術為媒介廣宣教義,能擴大弘化之功。本書從文字出版、影音傳播、書畫特展、梵唄演唱、佛教學術會議、美術館弘法,敘述透過文化藝術的種種面向,所帶動佛法的弘傳。

  第五冊慈善弘法:佛光山四大宗旨之一「以慈善福利社會」,在慈善事業的發展,包含國內外的慈善賑災、救援關懷、養老恤孤、監獄弘法布教等。

  第六冊國際佛光會:國際佛光會,簡稱 BLIA,是星雲大師於1992年5月16日於美國洛杉磯所創辦的佛教組織。全世界有心的佛教人士,只要認同佛光會的宗旨和精神者,均可加入。佛光會是一個由出家僧眾及在家居士所組成的佛教組織,主旨在於把佛法生活化以及提倡人間佛教。本書即國際佛光會創會以來的成果報告,分歷史沿革、薪火相傳、護法衛教、文化教育、淨化人心、慈善賑濟。

  第七冊國際交流:即依循融和與和平的信念,使宗教成為全球性化導的力量為前提,內容含國際佛教交流、世界宗教交流、國際人士往來、國際會議、洲際弘法五個篇章。

  第八冊佛光道場:佛光山全球近兩百所道場的介紹。分兩大部分,即總本山及海內外各別分院。「總本山」為佛光山海內外各別分院向外弘化發展的中心樞紐,亦是建設人間佛教藍圖的精神總指標。「總本山」轄下海內外各別分院,依弘化的地域,分成臺灣北區道場、臺灣中區道場、臺灣南區道場、亞洲道場、美洲道場、歐洲道場、大洋洲道場和非洲道場,記錄四十年來道場的創建、現況與發展。

  第九冊佛光山大事記:條列開山四十年來的重大事件紀錄,並以時間為經、事件為緯,將佛光山開山四十年的歷史,分:開山奠基、弘教立宗、傳燈度眾、承先啟後四個單元,介紹佛光山弘法的歷史脈絡、現況與發展。

  第十冊創意與第一:即呈現佛光山教團奉行「教義是傳統的,形式是現代的;思想是出世的,事業是入世的;生活是保守的,弘法是進步的」之精神。是以開山四十年來,首創、首辦的各項制度、活動為主。

  本書的編輯架構,若用球體為喻,是以豎窮三界的「時間」為經,如:四十年來的《新春賀函》、《佛光山大事記》;橫遍十方的「空間」緯,如:遍布全球的《佛光道場》、《國際佛光會》、《國際交流》;以佛光山「四大宗旨」為體,如:《僧信教育》、《文化藝術》、《慈善弘法》,及含融於各冊的共修活動;最後,復以「解行並重」為用,如:精神領導的《佛光宗風》、力行事證的《創意與第一》。

六、進行方式

  佛光山道場統籌管理、決策的行政中心是「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簡稱宗委會),舉凡頒布各項規矩、制度,皆由「宗委會」制定,公告實施。故,由「宗委會」決定以紀念特刊、或報告、或年鑑方式進行。之後,成立編輯小組,並發函給全球道場、事業單位,於規定時間內,提供圖片、弘法報告內容。再由編輯小組彙整資料,文編撰稿、美編選取圖片編輯。這其中,對於圖片的選擇、圖文的編輯(圖片大小與呈現)、印刷方式等,皆由編輯小組自行處理。等初稿審定後,送宗委會會審,業經修改、審核通過後,方進行印刷。印刷經費,亦由宗委會審查通過後撥款。

七、發行對象、流通方式

  不管每年的報告或特刊,乃至2012年之後的年鑑,都是基於對信徒捐獻建寺的成果報告,此乃星雲大師「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捨,同結萬人緣」的理念。故,發行的對象,主要以全球寺院道場的信眾、與佛光山有緣的人為主,以贈送的方式,或申請的方式給予。以《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紀念特刊》而言,共發行五千份。若有需要者,可直接到各道場索取。

八、數位化概況:光碟、網站

  四十周年特刊編輯的同時,所有的文獻檔案、圖片,皆存入光碟,備份於宗委會的檔案室存檔。業經學者的請求,希望透過《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紀念特刊》來研究佛光山,但因文本搜尋不易,故於2007年8月出版後,2008年元月開始,進行網頁版(電子書)的編輯。其中,最困難的是近三千張圖片、圖表,於每冊、每一頁的配置,又適逢電子書初盛行,程式操作不易,真是困難重重。經二年的努力,終於把《佛光山開山四十週年紀念特刊》全文,以電子書的方式,呈現在佛光山全球資訊網及電子大藏經的網站上。網頁上,畫面清晰、閱讀容易、方便搜尋,使讀者可以最快的速度,在關鍵字下,找到自己需求的內容。

九、結語

  佛光山為留下歷史的史志編輯,是超越傳統的方式,希望與時俱進的留下佛教在當代的發展史蹟。星雲大師自1967年於高雄開創佛光山,樹立「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之宗旨,致力推動「人間佛教」,並融古匯今,手訂規章制度,印行佛光山清規手冊,也將佛教帶往現代化的新里程碑。這些的記載,就以《雲水三千》來呈現。以星雲大師為主軸,敘述1949年至臺後,佛光山及臺灣佛教歷史的是十六冊的《百年佛緣》。2011年12月25日落成的佛陀紀念館,對外以《喬達摩》半月刊,刊登訊息活動;對內以《佛館日訊》記載當日佛館行事。2016年,逢佛光山開山五十周年,計畫以「特刊」方式編輯史志,並發行佛光山僧信二眾、事業單位的《傳燈錄》,以傳燈萬方。

附錄

1. 佛光山全球資訊網https://www.fgs.org.tw/
2. 佛光山電子大藏經http://etext.fgs.org.tw/
3. 四十周年紀念特刊圖1、圖2、圖3


圖1:四十周年紀念特刊之一


圖2:四十周年紀念特刊之二


圖3:四十周年紀念特刊網頁第一頁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60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