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六十期 104年12月
大眾史學的在地實踐──以《紫竹林精舍故事集》為例張弘毅 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副教授/藝文中心主任/圖書館館長
|
每個人隨著認知能力的成長都有基本的歷史意識。在不同的文化社會中,人人都可能以不同的形式和觀點,表述私領域或公領域的歷史。大眾史學一方面以同情了解的心態,肯定每個人的歷史表述,另方面也鼓勵人人「書寫」歷史,並且「書寫」大眾的歷史供給社會大眾閱聽。大眾史學當然也應該發展專屬的學術及文化批評的知識體系。(註3) |
一群比丘尼,在僧團中認真地生活,無論過堂、種菜、誦經、拜佛、禪修、經行,甚至睡覺時也要用功的點點滴滴,包括居士學佛歷程的努力與感動,如果將之如實紀錄下來,雖然生澀,但一步一腳印,平常中別有滋味,這不就是佛法在人間落實,貼近著人間生活的真實景況嗎?(註8) |
每個人都是獨自來到世間,有緣成為家人、朋友、眷屬等關係,共同生活、學習、成長在這片土地上。面對有限的生命,如何捕捉、挖掘曾經走過的歷史記憶,讓有限的生命,創造無限的時空,留下寶貴的經驗傳承。 邀請您,來一趟時光旅行,書寫、影像記錄你我的生命足跡。期願透過口述歷史工作坊的理論與實務,關懷生命,從自身擴展到在地文化,未來能投入文化志工行列,為自己、家人親友、地方年長者,找回被遺忘的歷史,留下溫暖的人情紀實,代代心光相映。 |
日期 | 課程內容 | 師資群 |
---|---|---|
4/19(六) | 口述歷史的理論與實務 | 侯坤宏教授/國史館修纂處處長 |
4/19(六) | 紀錄型微電影初探 | 王藝逢導演/八藝傳播公司負責人、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系兼任講師 |
4/20(日) | 影像紀錄在臨終心理諮商的應用 | 石世明心理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臨床心理師 |
4/20(日) | 口述歷史採訪技巧與資料整理 | 闞正宗教授/法鼓佛教學院臺灣佛教史兼任助理教授 |
日期 | 課程內容 | 師資群 |
---|---|---|
5/3(六) | 口述歷史的理論與實務 | 侯坤宏教授/國史館修纂處處長 |
5/3(六) | 用影像說人生故事 | 翁國麟總監/科甲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創意總監暨製作人、亞洲大學資訊傳播系兼任講師 |
5/4(日) | 影像紀錄在臨終心理諮商的應用 | 石世明心理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臨床心理師 |
5/4(日) | 口述歷史採訪技巧與資料整理 | 闞正宗教授/法鼓佛教學院臺灣佛教史兼任助理教授 |
日期 | 課程內容 | 師資群 |
---|---|---|
5/24(六) | 用小相機拍出好照片 | 閔其慰講師/世新大學廣播電視電影系講師、開南大學創意產業與數位電影學士學位學程講師、臺北市大同社區大學講師、新北市新店區崇光社區大學講師 |
5/24(六) | 影像故事創作實務與經驗 | 李建成教授/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
5/25(日) | 淺談口述歷史的理論與實務 | 卓遵宏教授/前國史館纂修兼主任祕書 |
5/25(日) | 口述歷史採訪技巧與資料整理 | 張弘毅教授/臺北市立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副教授 |
日期 | 課程內容 | 師資群 |
---|---|---|
4/11(六) | 大家來做口述歷史 | 吳建昇教授/國立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學系專案助理教授 |
4/11(六) | 用影像說人生故事 | 翁國麟總監/科甲創意股份有限公司創意總監暨製作人、亞洲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兼任講師 |
4/12(日) | 影像紀錄在臨終心理諮商之運用 | 石世明心理師/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臨床心理師 |
4/12(日) | 紀錄型微電影初探 | 王藝逢導演/八藝傳播公司負責人、屏東教育大學視覺藝術學系兼任講師 |
註1: | 張弘毅,〈認識自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的前世與今生〉,《國民記憶庫:臺灣故事島 2013「大眾史學與口述歷史志工研習營」研習手冊》,(臺北:臺北市立大學人文藝術學院,2013年11月7日),頁111。 |
註2: | 謝宜臻,〈曹公圳水文重建──高雄地區水文系統的網絡思考與對策〉,《台灣濕地雜誌》,62期(2006年10月),頁7。 |
註3: | 周梁楷,〈大眾史學:人人都是史家〉,《當代》,206期(2004年10月),頁76。(按:雜誌誤植「周梁楷」,正確為「周樑楷」) |
註4: | 2014年至2015年臺灣教育部公布高中教科書「課綱微調」,引發爭議。2015年8月4日《自由時報》〈前95、98課綱召集人周樑楷︰課綱微調的過程就是「黑」〉,周樑楷教授受訪表示,這次的爭議,是教育部「封閉式」史觀與教育界學者希望的「開放式」史觀之爭。本文借用周樑楷教授觀點。 |
註5: | 「歷史戰爭」是形容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一種文化詮釋現象,即不同立場的人或群體,乃至國與國之間,因為對歷史解釋不同所引發的爭議。例如臺灣社會對於日本時代(1895-1945)的論述,因為政治立場不同、歷史記憶有別,所產生的「日據或日治」、「光復或終戰」之論爭。 |
註6: | 周樑楷著,《歷史學的思維》,(臺北:正中書局,1993),頁111。 |
註7: | 于君方,《香光莊嚴:悟因法師行傳》,(臺北:若魚整合行銷,2010),頁162-163。 |
註8: | 釋悟因,〈每一步,都通向同一個願──發行人的話〉,《香光莊嚴》,80期(2004年12月),頁7-8。 |
註9: | 〈香光山寺簡介〉,《轉念創新.活出生命的亮點:2014轉化個人與社會跨領域國際研討會暨香光研究學院成立特輯》,(臺北: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2015),頁317。 |
註10: | 「『口述歷史』講座」,香光尼眾佛學院,http://www.gaya.org.tw/blog/hkbi/?p=209。 |
註11: | 主旨,舉辦「時光旅行:口述歷史工作坊」,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函。 |
註12: | 釋明迦總編輯;釋自淳,釋見憨,釋見豪執行編輯,《香光──香光尼僧團十二週年特刊》,(嘉義:香光莊嚴雜誌社,民81),頁135。 |
註13: | 同註6,頁34。 |
註14: | 吳密察,〈前言〉,《大家來寫村史:民眾參與式社區史操作手冊》,(修訂再版,臺北:唐山出版社,2001),頁10-11。 |
註15: | 張弘毅,〈大家來寫都會史:理論的分析〉,《應用史學的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會議資料》,(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2013年6月22日),頁45-50。 |
【訊息】延伸閱讀──「寺院史志」專題選目佛教寺志是佛教史料中,一種獨特而重要的文獻,亦是地方性歷史文獻之一。其內容包括歷史沿革、法脈傳承、建築、高僧傳記、法語詩偈,並記錄佛寺的地理、人文與風俗等。 因應「寺院史志與大眾史學發展研討會」,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特別整理論述「寺院史志」之研究參考文獻,分圖書、學位論文、研究計畫、網路資源,請上線閱讀。 詳見http://www.gaya.org.tw/library/readers/temple.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