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五十七期 102年12月
《世界圖書館紀行》導讀蘇淑華 成功大學圖書館期刊組組長【摘要】著者柳鍾珌先生曾任韓國國會圖書館館長,個人經歷豐富多采,首爾大學哲學系畢業,卻擁有新聞媒體、圖書館館長及政治等歷練。本書為著者遊歷世界四十餘座優秀的圖書館之後,收錄其中埃及、英國、義大利、德國、法國、俄羅斯、美國、中國、日本、北韓、韓國,共11國31個圖書館的參訪紀要。書中有史事、有圖書館館藏特色、建築風格、借閱服務及個人的心情抒發。本書全文以旅行文學的體裁撰寫,由古文明發源地之一埃及的亞歷山大圖書館開始巡禮,以韓國的國會圖書館為終,但在臺灣發行的中文版,廣智文化公司於書末另編入增補我國的國家圖書館。 作者坦言,並不想只以單純介紹圖書館的角度來寫作。因此,書中有關圖書館的歷史、哲學和人文故事,俯拾皆是,比傳統的圖書館學著作活潑有趣得多,尤其書中各圖書館的照片傳遞出濃濃的書香氣息,既可從圖書館專業的眼光來評比圖書館,也可以抱著增長見聞的態度來閱讀。 關鍵詞:圖書館;國會圖書館;旅行文學 世界圖書館紀行 / 柳鍾珌著 ; 林鎮民譯. -- 初版. -- 臺北市 : 廣智文化, 2012[民101] 前言 回想當年自己的圖書館養成教育過程,授業的老師們大部分是留美的學者,其次因美國圖書館界相當活躍,相關資訊的取得容易,被傳授的圖書知識自然而然地偏重美國圖書館系統。因此,我們對美國國會圖書館、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甚至哈佛圖書館、OhioLINK、OCLC、IFLA等等,耳熟能詳;至於歐洲的圖書館,除大英圖書館外,似乎就有點陌生了,遑論埃及或俄羅斯的圖書館。看了本書,才驚覺之前的自己是多麼嚴重的「偏食」,原來有這麼多優秀的圖書館被我忽略了。《世界圖書館紀行》彷彿為我開了一扇又一扇的窗,每一扇窗外都是一幅絕美的景緻,恰似書內各篇章,篇篇精彩。 內容淺評 本書總計383頁,整體言之,文筆流暢,且因著者選用旅行文學的方式來敘述,豐富的歷史典故或傳說、建築空間與家具配置的描述、佐以為數不少的彩色圖片及偏軟性的筆調,的確達到內容活潑有趣的目的。這是一本不會讓人打瞌睡的書。若問有何美中不足的小小缺憾,那就是以圖書館專業的角度而言,總覺得對各館的介紹偏重歷史典故,但這些偉大圖書館值得借鏡的實際運作方式、創新作法、統計數字等提及不多;其次,著者參訪時,只要看到流落在海外的韓國珍貴古籍,尤其是《外奎章閣儀軌》書卷,就民族意識高漲,雖然理智上可以理解這種心情,但太多情緒字眼的描述,好像就太韓國了。 篇章拾掇 圖書館是人類智慧所堆砌出來的美麗空間,不單單只是包羅萬象的館藏,而是走進館內的瞬間,建築設計、空間規劃、家具擺設、書刊資料和人所共同營造出所謂的「書香氣息」,一個無法被量化但你絕對感受得到的名詞。如果除了這些看得到的,還有人告訴你屬於這座圖書館甚至某個時代的故事呢?故事之所以迷人,是因為你可以在別人的故事放進自己的想像與心情。翻開這本書,讓故事從古早古早的時候說起……。 一、埃及亞歷山大圖書館的浩劫與重生 亞歷山大圖書館由托勒密(Ptolemy)王朝的托勒密一世於西元前259年創建,她的誕生奠基於亞里斯多德的個人圖書館,歷經托勒密王朝歷代君王的擴充而成。全盛時期的亞歷山大圖書館,曾是世界的研究中心,聘請著名的學者前來致力於研究,阿基米德、拉托斯特尼、歐幾里得等等均曾在此講學或研究,甚至出任為館長,可見這座圖書館的權威性 ,也造就了「地中海知性首都」的美名。 透過重金收購、僱人抄寫、掠奪和兼併等各種手段擴充館藏,其中不乏不甚光彩的傳聞,例如,查扣往來亞歷山大港口船舶上的書稿;以繳交一筆押金為由,向其他國家要求出借珍籍,卻強留原件而以複製件歸還;羅馬大將安東尼為討好托勒密王朝最後一任女王克麗奧佩特拉,甚至將征服敘利亞地區的佩加蒙(Pergamon)圖書館的20萬卷藏書送給她當作結婚禮物……。亞歷山大圖書館因而迅速成為人類早期歷史上最偉大的圖書館之一,擁有如:荷馬、歐幾里得、「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亞里斯多德、阿基米得……,許多難以盡數的詩人或學者的原件或手稿,無一非文明史上的瑰寶。極盛時期,據說館藏各類手稿逾50萬卷(紙草卷),另一說為70萬卷的驚人數字。 沒有人確切地知道這樣偉大的圖書館是如何消失的,只能從殘存的歷史文獻推斷毀於戰火。古代征戰頻繁,在攻城略地的征服者眼中,只有「摧毀」兩個字,極盡所能地摧毀敵人所有有形或無形的資產,燒殺擄掠之外,往往用燒毀圖書館的舉動來證明自己的征服。亞歷山大圖書館位於當時政治及軍事要地,歷經多次的毀壞與重生,傳說最終仍是毀於兩場大火;一次是西元前48年羅馬統帥凱撒為協助克麗奧佩特拉爭奪王位,放火焚燒停泊在港口敵軍的艦隊,這場大火卻延燒到一旁的圖書館,全部珍藏過半被焚毀,縱使凱撒大帝的辯解「誰也無法控制戰爭的火要往哪裡燒」是事實,但終究難逃焚書毀館的歷史汙名紀錄。傳說中的第二場大火發生在西元642年基督教與伊斯蘭教的戰爭,當時征服埃及的阿拉伯將領,將逃過第一場大火的典籍當作大眾澡堂的燃料,因而燃燒了六個月之久,堪稱文明史上的浩劫。(註1) 古代亞歷山大圖書館徹底被毀後,埃及的亞歷山大大學早在1974年就提出原址原樣重建之議,直到1990年埃及穆巴拉克總統夫婦為再顯過去的榮耀而積極推動,但在考古研究可依據的資料幾乎無所得的情況下,新的亞歷山大圖書館由挪威的建築師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呈現,這個建築物多次獲獎且被列為世界偉大的建築物之一。書中對新館建築有局部的描繪,如面向地中海傾斜16度的圓盤形屋頂象徵著「龐大的日晷」、圖書館用花崗岩建造的外牆上雕刻著一百二十餘種世界各國文字。著者形容她是一座獨特、有個性、又有魅力的圖書館。2002年亞歷山大圖書館克服許多的困難「復活」了,她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社會許多國家和埃及共同合作努力的結果,因此著者以廣受世界祝福的圖書館聖地來形容,並作為本書的開端,實有其歷史意義。 二、拯救中古時期脫離黑暗的禁書帝國──義大利安潔利卡修道院圖書館 義大利是一個具有濃厚藝術文化氣息的國家,也曾有過一個知識豐富的帝國,古代羅馬便是一個重視圖書館的城市,被認定是讀書狂的凱撒遠征亞歷山大返國後,即投入圖書館的建設,傳聞凱撒遇刺身亡之後,屋大維等後繼的皇帝及貴族們,都曾繼續積極參與。雖然並未有任何遺跡足以證實,但許多中古時期所誕生的修道院圖書館,至今依然散發迷人丰采。 中世紀的修道院,至少到十三世紀為止,皆兼具圖書的收藏及製造的功能,當時的人們認為具有知識基礎的信仰將更容易被傳播與接受。這些藏書被置於修道院各種不同的地方,但是一直至十四世紀末之前,這些藏書處沒有一處被稱之為圖書館,一般的名稱叫櫥櫃(Armarium)(指教堂中放置聖器的櫥櫃)。因此,Geoffrey of Ste Barbe-en-Ange’s有句名言「假如一個修道院沒有櫥櫃,就如同一個堡壘沒有武器」。(註2) 修道院圖書館不僅在黑暗的中古世紀扮演著教育與研究的核心,也是日後大學教育的濫觴,對於古代文化的保存與傳承,自有其輝煌的貢獻。古今中外皆曾禁書,特別是那些「會危害神的尊嚴」或「妨礙人的尊嚴」的書,或者是創新的理論、或者是自由奔放的思想。例如:地動說、地圓說、進化論等等,在中世紀的千年期間,當所有的理性都被凍結,修道院的圖書館內被稱為「地獄」的禁書區域,卻封存了希臘、羅馬和亞歷山大的自由奔放,等待文明曙光重現。 義大利以修道院圖書館而聞名,羅馬帝國滅亡後,古典文學能避開文化衰微之禍,就是因為修道院圖書館的存在,在羅馬時代設立的安潔利卡修道院圖書館(Biblioteca Angelica),曾明確表示不會拒絕任何人,包括教士和俗人皆可使用他們的圖書館,因而早在十七世紀初即對社會大眾開放閱覽,是義大利最早的公共圖書館,其地位和意義不言而喻。 三、各國國會圖書館 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身為一個國會圖書館館長,國外參訪豈能不走訪國會圖書館。而在一個國會圖書館館長的眼裡,其他國家的國會圖書館又是何種樣貌?我試著把書中所提及之英國下議院圖書館、德國下議院圖書館、俄羅斯國會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日本國會圖書館和韓國國會圖書館,就創立年代、設立宗旨、規模及是否對一般民眾開放的項目彙整列表比較(見表一),但捨去中華民國國家圖書館,因為此篇為廣智文化公司所增補,乃中文版所獨有,非作者參訪後之撰述。 表一:各國國會圖書館比較表
歐洲各國大多採取國會內閣制,因此國會圖書館發展較為受限,不同於美、日等國。歐洲國會圖書館不僅規模小,也不對一般人民提供服務;反之,以施行總統制的美國而言,為了防止政府獨占資訊而導致損害,因而把國立圖書館的角色賦予國會,讓國會圖書館來提供資訊服務全體國民,不只是國會議員而已。凡此種種,遂成就了當今世界最大的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她傲人的不僅是宏偉的建築和豐富的館藏規模,美國國會圖書館研究了一套為自己圖書館所用的分類法及標題表,至今仍廣泛為專業和大學圖書館所採用。因此,著者覺得總統和政府權限極大的韓國,亦應效法美國,防止政府與國會間不平等的資訊,讓國會能中立並加強國會圖書館的功能。 四、北國驚豔──俄羅斯圖書館 俄羅斯對於民主國家而言,在開放國門之前,始終蒙著一層神祕面紗。著者有感於她雖然幅員遼闊、歷史文化廣博精深、圖書館數量眾多、館藏量驚人,但在韓國國內可供參考的資料不多,因此自許要像個探險家般探索這個擁有近千年圖書館歷史的國度,並以超過本書1/3的篇幅介紹10所圖書館:彼得大帝的氣息──俄羅斯科學院圖書館、俄羅斯近代史的中心──聖彼得堡國立大學與馬克西姆.高爾基圖書館、遇見伏爾泰──俄羅斯國家圖書館、沒有書的圖書館──葉爾欽總統圖書館、俄羅斯靈魂安息之所──俄羅斯國立圖書館、史達林遺留的傑作──莫斯科國立大學與學術圖書館、俄羅斯正教會的中心──阿列克謝二世圖書館、燦爛的文化藝術──俄羅斯國立藝術圖書館、俄羅斯科學院社會科學研究所圖書館、俄羅斯國會圖書館。 俄羅斯之行,以俄羅斯的始祖圖書館──俄羅斯科學院圖書館為第一站。此館於1714年彼得大帝下令建立,第一批藏書應是彼得大帝的個人藏書,先有圖書館之後十年科學院才建立,館內藏書超過2千萬卷,知名學者門得列夫、巴甫洛夫經常到此,這裡也留下了年輕列寧的閱覽紀錄。此館最令人動容的歷史是在二次大戰期間,德軍封鎖聖彼得堡900天,在零下30-40度的寒冬,斷糧且無暖氣供應,圖書館竟然照常開放,甚至要收容軍隊兼作臨時醫院,為了保護館內的資料及讀者,圖書館必須與酷寒、飢餓及砲彈對抗,女職員甚至為了監控德軍的空襲而爬上屋頂,最終犧牲了一半以上的員工,難以置信那是怎樣的一種信仰與堅持! 看聖彼得堡和莫斯科兩大城市之間的瑜亮情結。如果將俄羅斯國家圖書館(The National Library of Russia,又稱聖彼得堡國立圖書館)與俄羅斯國立圖書館(Russian State Library,又稱列寧圖書館),以及聖彼德堡大學與莫斯科大學,兩兩對照著閱讀,就可領略彼此濃濃較勁的意味。從歷史文化、規模大小、建築外觀、擁有的珍稀館藏、名人使用者、傑出市民或畢業校友、學術成就……,各有擅長,自然就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是老二了。有時無人勝出,或許是最好的結局,因為競爭會促使雙方往更好的方向走。 如果你認為俄羅斯只有古色古香的圖書館,那麼來看看葉爾欽總統圖書館。這是一座數位圖書館,所有在本國出版的書刊及貴重古籍與原稿,均在此數位化。該館是國家資訊入口網站中心,也是全國圖書館的入口網站,以聯繫各區域的圖書館,並提供全民使用電子書。 結語──預約屬於自己的幸福 不論號稱圖書館比麥當勞還多的美國、文化歐洲的德、法,或極度封閉的北韓與開放中的中國大陸等,每個圖書館都有她精彩的故事,值得閱讀。大英圖書館庭院的牛頓青銅雕像,正躬著腰身用圓規專心地測量著,彷彿提醒世人牛頓定律改變了人們對世界的觀點,但這是否也隱喻圖書館的重要使命──用知識的力量去改變世界?如果一花一葉可以窺見一個世界,那麼偉大的圖書館可以激發世人何等的智慧與能量! 十八世紀享譽歐洲的大情聖卡薩諾瓦(Giacomo Girolamo Casanova),一生風流卻愛讀書,在他青春耗盡的潦倒晚年,說出了一句漂亮的話:「在我人生的盡頭,能夠尋找到幸福的地方,唯有『圖書館』而已!」身為一個圖書館員,我很慶幸自己日日都可以很幸福,也期盼每一位進館的讀者,在書香世界裡找到幸福! 【附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