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五十五期 101年12月

佛教期刊發展研討會

開幕致詞

釋悟因 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



  各位貴賓、各位對期刊感興趣的朋友們,大家早!

  這次「佛教期刊發展研討會」,承蒙各佛教期刊發行人、主編、編輯蒞臨支持,我代表主辦單位──財團法人伽耶山基金會、承辦單位──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致上由衷的祝福:「您們辛苦了,謝謝各位!從貴刊物的刊行,知道貴刊物仍然『健在』,持續發行中。」我說大家仍然「健在」,這是我對貴刊物的讚歎,同時也是對我們自己的鼓勵,下一次再舉辦的時候,我們仍然能夠見面。

  舉辦「佛教期刊發展研討會」,主要是由於時光挪移、社會群眾挪移,使得期刊的發展產生質與量的變化;在這樣的變化當中,我們必須整理它變化的軌跡。今天早上佛光山永芸法師也問我同樣的問題:「為什麼舉辦這次活動?」我回答她:「最主要是希望整理臺灣佛教期刊的發展,了解它過去的軌跡,從中找尋未來的定位。」

  回顧我們整理臺灣佛教期刊的發展,這次的斷代是從1949年至2011年。然而從歷史來回溯,是需要仰賴在座各位。今天能夠參加的雜誌單位,都是仍然「健在」的,它還是有機體;雖然很遺憾,有的期刊已經停刊。不過,令人欣慰的是,還是有人不眠不休、孜孜矻矻的在耕耘這塊園地。事實上,這是很值得我們來討論的。

  在數位化時代,佛教期刊發展的兩個現象:一是臺灣佛教期刊的數量不斷地在減少;相對的,與中國大陸相比,兩岸出現了消長的情況;另一個是,佛教期刊漸漸被網路數位取代了。所以,我們要整理檢討的是,誰需要佛教期刊?它的定位在哪裡?其次,透過期刊整理,是否能幫我們更認識臺灣佛教史、臺灣佛教文化的發展?還有,從平面媒體過度到數位媒體,那是一個與時俱變的領域,如何走過來?……凡此種種,都是需要整理探討的。走過的歷史軌跡都值得珍惜,希望藉由各位的寶貴經驗,從整理過往看到佛教期刊未來發展的前景。

 
 ▲香光尼眾佛學院院長悟因法師
  現在整理佛教期刊主要分為四個時期:草創期1949-1971年、萌芽期1972- 1987年、成長期1988-1998年、轉型期1999 -2012年。我們希望可以儘可能的包容廣納,但在蒐集整理的過程中,還是可能會有疏漏之處。

  本次研討會,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也製作了《臺灣地區佛教期刊指南2012年版》電子書提供與會者閱讀,並於會場展示了近50種佛教創刊號期刊。另外,自衍法師也以圖書館的立場,將臺灣的佛教期刊,進行學術性、綜合性、通訊性的分類歸納整理,希望透過相關數據,解析佛教期刊的內容和質化的方向,提供佛教期刊發展的參考。他真的是不眠不休,還有香光尼眾佛學院圖書館的志工人員,也是全員一起參與佛教期刊的整理。

  近六十年來佛教期刊的走勢,在載體方面,很顯著的是逐漸從平面走向數位。以《香光莊嚴》雜誌為例。《香光莊嚴》以前是平面的,從報紙型到成為書冊型的雜誌,目前已經加了繽紛的色彩、聲音、影像,進而發展為多媒體電子書的型式。對於期刊的閱讀人口一直在流失的現象,如佛光山早期的《覺世》就改變了型態,還有許多佛教的雜誌也都在改變適應──有的以電臺方式呈現,或是轉型成學報等各種方式。

  新時代讀者群已經年輕化,必須加進一些東西。有一位法師問我說:「您不會覺得我們做得太多嗎?」我回答說:「用另外一個角度來說,社會需要我們,而且有這樣的機會跟這樣的因緣在這塊園地耕耘,事實上與時俱『變』是值得慶祝的。」希望由期刊的回顧整理,對期刊未來發展要走的路能夠提供一些經驗。

  最後,我最想說的是,大家辛苦了!很多人幾乎都是不計代價的為佛教文化的園地而耕耘。今天有這樣的聚會,我想這是大家的福報。今天就這樣開始,謝謝各位,阿彌陀佛!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55期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