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圖書館館刊 第五十四期 101年6月

圖書館也談競爭力嗎?

──以資策會資訊資料服務中心專門圖書館為例

黃麗虹 資訊工業策進會產業情報研究所品質總監


【摘要】本文從一個專門圖書館處理即將被裁撤的危機,到建立競爭力的轉機過程,以及從美國專門圖書館學會改名的啟發,說明專門圖書館提升自身競爭力的重要性。

關鍵詞:專門圖書館(Special Library);專門圖書館學會(Special Library
    Association);資策會資訊資料服務中心(Computer Industry Service
    Center of Institute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組織競爭力
    (Organization Competitiveness);度量與分析(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壹、前言

  如果您身為圖書館最高管理者,當該館提供服務將近二十年後,某日新上任的組織最高領導者,也許基於財務考量,也許基於網際網路及檢索引擎已經取代傳統取得資訊的方式,也許基於無感的服務或其他因素,宣布要裁撤圖書館,身為管理者面臨突如其來的決策,面對館內服務的同仁,該思考什麼?該如何化危機為轉機?這是發生在2004年一個專門圖書館真實的故事。圖書館突然間要被裁撤之危機與啟發,成為本文的寫作動機之一。

  動機之二是關於百年學會更改名稱的故事與啟發。美國專門圖書館學會(Special Library Association,簡稱SLA)成立於1910年,此百年品牌的老店,邁入第二個百年之始,基於學會管理階層收到會員反應,當在組織內部申請入會預算時,決策者往往不知專門圖書館學會的意義,也不清楚專門圖書館館員或資訊專業人員,對公司未來發展的價值與貢獻如何?又因會員來自組織不同的部門,二千多個不同的職稱,超過一半以上的會員不在實體空間的圖書館工作,為了整合現有不同背景的會員,以及吸引更多元相關背景的年輕世代入會等因素,使得學會必須採取行動,思考更改學會名稱,學會經過三年多的研究與篩選,決定改名為Association for Strategic Knowledge Professionals(簡稱ASKP),並開放會員網路投票同意與否,進行約兩個星期左右,投票結果顯示,2,071位會員贊成改名,3,225位會員不贊成改名,所以目前仍維持SLA這個延續了一百年的名字。除了更名活動外,學會同時也調整圖書館的專業用語,例如「採訪」改為「採購」、「館藏發展」改為「選擇」、「編目」改為「組織」、「圖書館指導」改為「教育訓練」等,目的是更貼近使用者能理解的概念或名稱(註1)。

  這兩個故事,啟發了筆者分享圖書館競爭力的議題,也許是圖書館的功能或任務使然,筆者較常見論述圖書館如何協助其他組織提升競爭力,例如圖書館與國家競爭力、圖書館在提升科技競爭力之角色與任務、圖書館如何提升學術研究的競爭力等,但是相對較少論述圖書館如何提升自身競爭力。然在經營實務上,筆者以為自助再助人;換言之,圖書館要由內而外,先能強化本身的競爭力,方有助於扮演好協助提升其他組織競爭力的角色。尤其是專門圖書館,主要有兩個因素:其一是國內的專門圖書館,相較於大專校院圖書館、學術圖書館、公共圖書館等類型的圖書館,較無設立的法源或標準依據,要維持穩定的營運環境,會面臨較大的挑戰,例如容易被裁撤、經費與人力規模小也限制發展;其二是筆者多年在非政府組織設立的專門圖書館經營實務上,深刻體會圖書館競爭力的重要性與必要性。

貳、危機與轉機

  以下將以筆者實務經驗為主,說明圖書館危機處理過程,以及如何建立圖書館或服務人員競爭力之相關制度。目的是希望與同道分享,當面臨類似被裁撤、或縮編情境時的參考。

一、當時的困境

  這是發生在2004年一個專門圖書館真實的故事,當組織最高決策者突然告知要裁撤圖書館,筆者身為管理者,且剛任職不久,面臨突如其來的決策,面對館內服務的同仁,確實可用生存危機形容之。以下分幾個階段說明當時處理的過程:

(一)解讀組織決策者的觀點

  當時的圖書館服務,仍著重傳統的閱覽服務、借閱服務、諮詢服務等,但忽略了決策者關心財務收入與盈餘問題、關心圖書館能否提出顯而易見的效益,作為持續投入經費與人力資源的決策依據。果不其然,我們習慣提出的績效表達內容,都是從服務人員的角度呈現,例如定期統計採購量、借還書冊數、進館人次、網站點閱人次、諮詢題數等,但未從決策者的高度,詮釋各項統計數字,對組織的意義與效益,因此凸顯思維與術語轉換的重要性。

(二)化危機為轉機

  當時筆者處理之方式,是立刻找筆者上一層的主管討論因應策略,透過主管與最高決策者溝通,建議能安排簡報機會,由筆者說明過去與未來,圖書館服務對母機構的價值。獲得同意後,筆者用最短的時間,將書刊採購數量、平均採購天數、到館人次、借閱人次、網站點閱次數、資料庫使用人次、各項滿意度等原始的統計資料,改變語言與呈現的方式,用解答決策者心中疑問的方式,逐一說明,例如:

Q1:全會對資料中心的需求有哪些?(各項服務的統計)
Q2:首長對資料中心發展的期望如何?(年度的主管訪談紀錄整理)
Q3:業務單位及顧問對資料中心的需求與期望如何?(諮詢服務)
Q4:資料中心為全會做些什麼?(分析內部、外部客戶的屬性及諮詢問題)
Q5:有了電子資源還需要紙本資料嗎?(說明並非所有的資源都是電子型態)
Q6:網路化之後,人力可以加強哪些服務?(說明圖書館可提供的加值服務)
Q7:對外開放服務每年增加本會多少成本?(說明圖書館的定位)
Q8:資料中心擴散哪些無形的公關與形象?(從外部使用者諮詢服務數量統計,轉換為決策者有感的表達方式)

  經過說明與溝通,結果獲得決策者的認同,決議維持原有的營運規模(經費與人力),同時提撥一筆經費,讓圖書館搬遷到更接近使用者的空間,於是展開了競爭力的制度建立過程。

二、建立制度

  鑑於對外部環境、內部經營決策的觀察與預防不足,而造成的危機與衝擊,筆者最大的任務是記取經驗,帶領重建工程,約分為幾個階段:

(一)落實使用者為中心

  從新的空間規劃開始,到服務的遞送,隨時反覆思考,任何的決策是否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還是從圖書館管理的便利性設計?例如我們認為服務臺的功能是協助使用者,不是管理者的工作臺,因此設置在閱覽空間的中央,目的是可關照各角落的讀者需求,並採降低高度、親切友善的造型、燈光色彩等元素,貼近使用者,在入口處則以歷史牆呈現母機構的重要里程碑,讓不熟悉圖書館的使用者,可在此區先瀏覽,提供了入館前的緩衝空間,請參見圖一、圖二。


圖一:服務臺的設計


圖二:入口處的歷史牆

(二)願景領導

  透過共識會議,和同仁一起建立願景、定位、任務之共識,同時將組織危機的故事傳承給每一位新進的同仁,目的是將歷史經驗,轉化為提升圖書館與個人競爭力的驅動力。

(三)人員調整

  摒棄採訪、編目、參考諮詢等功能性的分工方式,改為依基礎建設、專責服務、專案管理、營運管理等,不同職涯發展歷程分工,目的在建立系統性的人才招募、教育訓練、培養與晉升機制。

(四)設定年度工作目標

  配合組織採用平衡計分卡的方式,設定圖書館,以及每位服務同仁的年度工作目標,包含財務目標、客戶目標、流程目標、學習成長等涵蓋多元的目標。除了是績效考核的基本依據,更積極目的是激勵同仁追求成就感或自我實現的手段之一。

  在將近七年的調整過程中,筆者最常思考的問題,就是如何建立圖書館被需要的存在價值。我們可以預期科技會影響圖書館的永續、財務會影響圖書館的永續、使用者會影響圖書館的永續,但卻不可保證不會影響圖書館的存在,所以找出圖書館的競爭力,以核心優勢掌握環境不斷的變化,及早準備因應之道。

參、專門圖書館的競爭力

  依〈圖書館法〉第4條規定,專門圖書館係指由政府機關(構)、個人、法人或團體所設立,特定人士為主要服務對象,蒐集特定主題或類型圖書資訊,提供專門性資訊服務的圖書館。但因其所隸屬母機構性質不同而有不同的名稱,或稱圖書館、圖書室、資訊中心、資料中心、資訊與研究中心等,一般為行文方便,皆以「專門圖書館」稱之。再依「圖書館統計標準」CNS13151之分類,專門圖書館計分為政府機關(構)圖書館、醫學圖書館、學(協)會圖書館、工商圖書館、大眾傳播圖書館、宗教圖書館、其他專門圖書館7類。根據國家圖書館2011年出版之《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圖書館年鑑》中所示,截至2009年底止,各類型專門圖書館以政府機關(構)圖書館218所,所占比例最高(33%),其次為醫學圖書館174所(26%)、工商圖書館118所(18%)、宗教圖書館110所(17%),大眾傳播圖書館9所與其他專門圖書館11所。其中政府機關及醫學圖書館占59%,而這兩類專門圖書館,在營運基礎上相對穩定,被裁撤的機率較低。然專門圖書館營運發展上,普遍面臨的困難與瓶頸方面,按填答館所的數量,依次為經費不足、專業人力不足、設備不足、服務對象需求不多、工作壓力、編目困難、單位縮編或裁撤、服務人員流動率高。其他原因,包括有空間不足、進館讀者量少、讀者需求差異大、館員工作量大、圖書館地位不明與不受重視、電子資源使用權限制與無統一使用介面、不易查詢、教育推廣。(註2)

  面對上述的經營問題,筆者以為若能具體辨識出所屬組織的競爭力,善用競爭力,這些困境是可以逐步改善的。筆者根據所服務的單位屬性,提出專門圖書館的核心競爭力的淺見。

一、掌握需求

  傳統上對於需求的瞭解,比較著重在採訪的目的,但需求是所有服務流程的基礎,包含擬定圖書館的願景與目標、資源的徵集、服務的提供等,無非奠基於對需求的瞭解。需求分析,除了常用的問卷、訪談、閱讀組織文獻、觀察使用者行為、使用紀錄分析等方式,較積極的需求瞭解是參與使用者的會議、腦力激盪會議、計畫執行等,若能將圖書館資訊服務,納入計畫的一環,不僅和使用者建立共同的語言,甚或成為使用者的夥伴關係,有助於建立雙向的需求瞭解模式。

二、資源專家

  搜尋引擎的便利與快速,幾乎成為全民蒐集資料的首要且唯一入口網站,圖書館員在學校教育所學的專業或不同型態的資源來源、資源評估、資源判讀、採購談判等知能,似乎也漸漸被搜尋引擎的單一來源所取代,和一般使用者沒有太大的專業差異,模糊了圖書館館員在資源上的專業性,尤其在跨領域時代,專門圖書館館員在資源的競爭力上,除了要精確掌握母機構專業領域的核心資源外,也要具備跨領域的資源素養,提供母機構使用者所不熟悉的資源來源,例如以資通訊領域為主的專門圖書館,館員的競爭力,除了要熟悉資通訊領域的重要資源外,還要熟悉非資通訊領域的資源,如生技、化學、交通、氣象等,當使用者有非資通訊領域資訊需求時,館員可以很快從該專業的資源中搜尋,快速提供使用者無法自行檢索到的資訊,強化圖書館員的不可取代性。

三、加值服務

  圖書館習慣以提供完整原始資料為主要的服務方式,甚少從使用者的管理層級、資訊用途等,加值遞送,例如最高管理者時間有限,提供原文時,應同時摘要一頁左右的內容,便於高階管理者閱讀;其次,考慮管理者可能有閱讀以外的應用,例如納入演講或研討會講義內容,則可將整份或多份文件,整理成不超過10頁(視情形增減)的簡報檔,便於再利用。所以,能掌握不同階層、不同目的的需求,主動提供加值型的服務,也是維持圖書館被需要的重要競爭力。

肆、結語

  調整組織名稱是否成功?圖書館員是否認同專業術語的改變?這些並非最重要的議題。此活動最大意義是從相關利益關係人的角度思考,不僅有助於掌握改變的主軸,也有助於溝通與取得共識。

  核心競爭力是圖書館成長的原動力,它對使用者具有價值性、可為圖書館帶來競爭優勢、具獨特性、難以為科技或類圖書館服務提供者所模仿、具不可替代性、具持久性等特性。專門圖書館的競爭力在館員身上,筆者深信圖書館館員在讀者、資源、服務等的專業知識,仍是重要的競爭力,惟需隨著科技與環境的改變而與時俱進,雖然變的是形式與技術,不變的是圖資領域多年研究積累的核心專業知識。

【附註】
註1:Name Change E-mail Notice Suject: Proposed New Name for SLA. Retrieved June 5, 2012, from http://www.sla.org/content/SLA/governance/namechange/notice.cfm.
註2:鄭寶梅,〈專門圖書館〉,《中華民國九十九年圖書館年鑑》,(臺北:國家圖書館,民100),頁181-185。



[gaya首頁]   [圖書館服務]   [佛教圖書館館刊]   [館刊54期目次]